APP下载

激发万众创新活力的内在动力研究

2017-03-29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年20期
关键词:万众活力大众

陆 迪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激发万众创新活力的内在动力研究

陆 迪

(合肥工业大学,安徽 合肥 230000)

当今,万众创新是我国经济发展逐步迈进新常态的重要支持,新常态要求既要保持中高速的经济增长,又要维持在中高端水平.换而言之激发万众创新活力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导致事物发展;其中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内因.万众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即是内因,是万众创新活力的根本动力,决定了万众创新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万众创新;活力;内在动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提出通过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驱动社会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市场经济竞争的激烈化,发展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日趋复杂,为了在多元化的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实现优化经营发展方式,建立高质量的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就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整和优化,这种背景下万众创新成为新的发展需求.

1 激发万众创新活力的重要意义

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新形态.党和国家正在把握改革创新的良好机遇,制定万众创新开发利用新模式,希望借助社会大众的全面参与实现推动国内经济全面发展[1].

1.1 推动我国创新发展

万众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多元化市场发展的一种积极尝试和优化.万众创新的提出把创新、个人与企业这三个关键要素紧密结合在了一起,借助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社会资源的积极参与,通过万众创新工作在实践方面转变我国经济发展路径[2].目前国内在这一工作中进行了积极尝试,希望通过万众创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从发展的角度来说更多的社会主体参与到相关的创业创新中,实现万众创新,通过万众创新转变发展路径,优化经营方式推动我国创新发展.

1.2 优化国内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发展是多种方式相互融合在一起的结果,尤其是在目前的发展中,通过万众创新吸引更多的创新主体参与到相关的活动中,能够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整体运行效率,这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方式提升和优化[3].万众创新活动的实现是通过一定的主体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万众创新直接决定了发展前景.当前信息时代下,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表明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做好相应的调整工作,将发展的实际需求纳入到相应的调整中,不断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实践利用方式方法,形成国内万众创新的新方式,这也是转变时代发展路径的一种积极尝试.不同的创新主体参与到万众创新中可以优化国内经济发展方式.

1.3 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需求

从当前全球经济发展化来看,坚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万众创新的有效平台.凭借“互联网+”平台,聚集微小智慧形成巨大的创新,使得普通民众不断地参与全球的经济发展中去;在成果转化上,打通科技转化通道,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对接,从而为我国发展的竞争添加新活力;在国际市场竞争的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学习和提升,努力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勇攀世界科技高峰,依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带来力量,将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适应全球经济发展新需求.

2 万众创新主体

万众创新的提出促进创新、个人、企业三个关键要素的关系更加紧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调的是微小的贡献,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当今中国发展及其重视公众力量参与到创新中,广大人民群众是创新创业的基础,国家营造市场公平竞争的环境是保证,党和国家在全社会高扬万众创新精神的旗帜,从而才能掀起万众创新创业的大潮.

万众创新主体可分为个人、企业.企业根据大小规模可分为大中企业和小微企业.万众创新是个人和企业共同支撑才能取得成果;新时代以来,在知识社会条件下创新不断民主化,这从本质上揭示了万众创新;并且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突破,使得知识和信息能够方便获得;因此使得创新的主体也由原来的大企业、科学家变为普通大众与大中企业、小微企业.个人是万众创新的主体,个人创造性思维与劳动成果是创新的基石.大中型企业是万众创新的骨干,是我国经济的支柱,在万众创新上起主导作用.小微企业是万众创新的积极力量,小微企业虽然规模小、社会影响力不大,但是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占据重要作用.万众创新不仅需要企业的参与,更需要普通大众参与进来;企业和普通大众不仅仅是需求者,更是创新主体,他们在追求卓越的技术创新的同时,也成为具有创新潜力带来经济活力的草根创新主体,是拥有社会情怀的社会创新主体.

3 激发万众创新活力的内在动力探索

从当下我国的发展实际看来,影响万众创新的原因有国民素质问题、基础研究情况、科研基础设施条件、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但万众创新的核心是作为主体的个人与企业,其内在创新动力是实现万众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一定的范围内探索影响国内万众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是改变当前实践利用方式的一种积极尝试,在内在动力方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形成高质量的实践操作运行方式方法.

3.1 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

万众创新活动是在一定的主体参与下实现的,在影响万众创新活力的内在动力中,提高思想认知工作是基础和关键,良好的思想认知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和实施具有直接性的影响.从创新利用的角度来看,相应的万众创新是在创业理念的指引下进行,借助创业理念的培养工作对于转变发展路径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探索应用模式.创新是主体察觉和抓住机遇并利用机遇发明出新产品或新服务的过程.创新不仅仅局限于创办新企业与模仿生产山寨产品的活动,而是具有创新性思维方式方法,在这种指引下进行相应的创新活动同时创新主体还要具备一定的推动尝试动力[5].

创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一种尝试和探索,在相应的活动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问题和挫折,因此做好相应的工作,树立正确的思想认知,只有创新欲望与创新意识是不够的,创新主体还必须具备的就是创新的认知能力,建立动态性的现代优化利用方式,不断提高创新的有效性和全面性.创新是在市场经济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相应的活动利用也要进行一定的尝试,在创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作为创新者要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在遇到相关问题的情况下,能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应对,不断提升创新的成功率,创新者下定决心后,把各种本领不遗余力都使出来,集中精力应付各种情况,只有这样做最终才有成功的可能,降低不良因素使用带来的负面性影响.

3.2 创新要树立一定的目标

要实现万众创新便离不开一定的目标设定.创新型产品或服务的产生及发展是万众创新的首要目标;万众创新的其次目标是创新性流程的建立,它是带来新的,市场可接受的产品与服务的一系列活力;再次目标是创新性定位的构建,它需要通过清晰表达并在组织内外进行有效沟通与用户定位来证明;最后目标是实现组织创新的飞跃,就需要构建相应的内部制度体系,将创新内化为企业内部导向的主导范式[6].

创新作为一种活动,要想在多元化的控制中提高成功的概率,要做好相应的目标设定工作,目标对于实施者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实际中要鼓励创新者积极参与到相关工作实施中的同时,也要制定一定的目标,在目标的指引下做好相应的创新实施工作.国内外很多实践案例已经表明,相应的创新实践活动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利用,在适当的目标指引下进行调整和利用,建立高效的现代实践保障机制的同时,对于转变发展路径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方式,在目标的指引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工作中,从而实现自我能力的提升,并且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工作实践中.

万众创新过程中,相应的影响性因素是非常多的,因此在制定相关的目标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进行适当的选择和调整,不断激发创新意识和能力,沿着既定的目标前进,因此作为创新者在实际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进行相应的目标设定,在多元化的现代实践控制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实施优化,如果目标定位错了,创新主体的艰辛工作只会得到南辕北辙的后果,对于转变社会发展来说的作用和影响力是非常明显和有效的.

3.3 需要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

万众创新并不是简单的参与就能够实现的,更多地是创新主体要借助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来实现的,实践表明创新成功的关键在于借助一定的专业能力和素质,这样才能够有效应对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不断地参与到社会发展实践中,对众多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和调整,从而形成高质量的现代经营管理服务制度和实施保障体系[7].从全球领域内来看,新兴经济发展模式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主导了世界经济发展,因此创新主体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影响到创新发展的成败、创新成功的概率.

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的提高,高校毕业生、科技人员、海归人员、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回乡农民工的积极参加使当下初创企业不断涌现和规模化发展,深刻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在创新发展的时代下,万众创新主体的参与要在多元化的能力和素质提升下进行适当的利用,建立高效的实践利用方式方法,使万众创新实现现代化、正规化.一项技术、一款产品带来的利润和发展往往是有限的,但创新主体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却可以带来发展的根本改变,只有善于并乐于打破传统观念,借助创新主体专业化的能力和素质才可以引领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同质化严重的竞争中创造属于创新者的未来.

3.4 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从当前的发展来看,万众创新在实际中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参与其中,仅从高校来看,大学生占高校毕业生的2%左右,且首次创业成功率不到10%,说明我国大众创业的格局尚未形成,创业成功者凤毛麟角.目前,我国市场主导经济存在着非常激烈的竞争,并且创业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在创业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在当前的形式下,创业者需要面临的更多的挑战,这就需要创新主体不断地进行调整,致力于推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同时,要对相应的困难做好充分的准备和预估工作,不断接受来自市场社会的挑战和竞争,为自身的创业创新成功奠定一个良好的保障基础.

社会经济发展表明,万众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在这一工作实践中面临着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因此要在实践中,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不断探索适合自身创新发展的应用方法,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轻易放弃选择,不急于求成,综合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创新成功概率.在相应的实践利用中,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建立相应的调整利用模式的同时,要用于面对创新中所遇到的问题和挫折,做好自我调整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相关的创业实践活动中.

4 结论

我国在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要想实现万众创新,关键在于激发万众创新的活力,提高万众创新的效率与效益.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万众创新活力的动力分析,发现创新主体的内在动力是实现万众创新的根本依据.万众创新主体在相应的内在动力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利用,作为创新主体的个人、企业要提升专业化能力和素质,加强创新的勇气与信心,树立正确地目标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进而实现万众创新形成良好的社会发展机制,转变发展路径,建立高效的社会保障.

〔1〕刘卫红.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引擎[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6(02):54-57.

〔2〕雷德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难点和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6(10):21-25.

〔3〕张辰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的政府支持与实现路径[J].人民论坛,2016(02):45-47.

〔4〕冯洁.创业,迎来最好的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之创业者掠影[J].浙江经济,2015(16):30-32.

〔5〕张玉明,张远远.基于CAS理论的万众云创新特征及其运行机制研究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17):6-11.

〔6〕张敏.基于目标定位的企业内部创新机制——以江苏索普为例 [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01):51-53.

〔7〕张前荣.加快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J].宏观经济管理,2015(06):17-19.

〔8〕钱兆华,丁瑞.为求知而不为实用:推动科学进步的主要动力[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

〔9〕吴志攀.“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局面何以形成?——对北京大学部分青年校友创业情况的观察与初步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

F124.3

A

1673-260X(2017)10-0116-03

2017-07-24

猜你喜欢

万众活力大众
万众期待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活力
大众ID.4
上汽大众
万众抗疫颂
万众归心
改制增添活力
收回编制 激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