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防控策略探讨
2017-03-29诏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林文智
诏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林文智
我国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的防控策略探讨
诏安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林文智
农村信用社是服务于农村、农民、农业的金融服务机构,几十年以来,一直为促进地方积极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农村信用社虽然一直致力于改革,但是在业务办理中还是存在着风险问题,本文针对农村信用社风险的防控策略进行探讨。
农村信用社 信用风险 防控策略
我国各地的农村经济发展不均衡,农村信用社多样的现有产权状况,农民入股信用社,在进行民主管理时,没有较强的意识,对财务管理方面的知识不够了解,在信用风险发生时,不能及时发现,造成财物损失后果。因此,相关人员要对农村信用社的现状多加了解,找出造成信用风险的原因,加以规避,做到防患于未然。
一、农村信用社存在的信用风险
农村信用社存在的风险分为两种,其一是违约风险,其二是息差风险。违约风险是指在信贷交易中,一方违约,致使另一方遭受经济利益受损风险;息差风险是指信贷交易中,一方因信用变化致使自己遭受经济利益发生不确定变化风险。
农村信用社服务的主体主要是农民和中小型的企业,借贷对象单一,借贷具有局域性,使得信用风险无法被分散;贷款对象是基数比较大的农民,能分担大多数的风险,但是因为贷款的金额少,在农业收入低于生产成本时,无法找到等同价值的抵押品,信用风险增加,并且因为此种贷款数量多、金额少的特点,使得这种风险难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中小企业大多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期,资金紧缺,所以在规定日期内还款的可能性不确定,用来作为抵押的资源和借贷金额不等,农村信用社风险产生。
二、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成因分析
(一)自身运营问题分析
运行方式的分析。信用社的发展与改革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内部管理体制在“小法人、大系统”的运行下逐渐向公司治理结构转变,但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内部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等有待进一步建立健全,历史遗留下来的许多欠账问题还没能得到解决,不良贷款历史包袱较重。这就产生了信用风险。
风险管理制度的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其一是对于风险的甄别机制不够完善,在风险的识别上,没有专门的风险评估系统,也没有对风险指标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相关人员只是依靠多年的从业经验来判别风险,但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导致风险识别不具有科学性和准确性。其二是对贷款管理不合理,部分工作人员对于信用评估和财务方面知识的掌握程度不能使他们科学地进行贷款信用评估。贷款对象较单一,存在贷款风险集中的隐患。
(二)服务对象问题分析
服务对象的高风险性。农村信用社三农服务中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产生不同的风险。比如生产周期比较长,期间会受自然原因或其他的非人为原因影响,对最后的效益产生极大的风险;生产经营时,也要考虑到市场风险,有可能造成高产量,低收入的风险;农业的投资回报率低;在发生严重的自然灾害时,农民需要承担几乎全部的损失,虽然国家会发放补贴,但对于全部的损失来说却是杯水车薪,对农民还贷造成很大的影响,信用社贷款不能全数收回,容易产生信用风险。
农民的生产经营方式陈旧。我国大多数的农业生产企业的发展不被人看好,因为其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大,它们没有一套适合生产经营的管理机制,市场观念也不强,并且在生产经营中,往往会出现生产成本大于收入,资不抵债现象。还有部分人完全将信用社债权视若无物,最终,使得信用社资产转为不良贷款,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由此增加。
(三)经营环境问题分析
委托方和代理方的信息不对称。信用社作为委托方,对借款人家庭状况、个人信誉、财务状况、还贷能力等信息虽有一定的掌握,但囿于信息不对称等因素,借款人提供的财务信息可能高于实际情况,当借贷关系发生时,信用社往往无法处于主动地位,使得优势方的借款人以低成本借到高款额。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借贷风险。
我国的农村社保体系不完善,针对于农民的农村社保体系,会因为资金投入少、涉及面小、以及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大,而无法保障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就是农业收入,但在生活中,除了支出不小的生产成本,还有其他必要的消费,一年下来,农民也没有多余的存款,因此,就不能如数偿还信用社发放的款项,增加信用风险。
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小,为了鼓励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国家对于农业做出了相关的资金投入,但因为农民的基数太大,实际发放到农民的补贴已经很少,对于高额成本算是杯水车薪,又因为近年来自然灾害发生频繁,农民收入微薄,没有能力偿还因想要扩大生产而贷的款项,信用社信用风险增大。
地方行政干预的副作用,地方政府会通过下属国有企业的控股来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控制,信用社在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上的贡献力度逐年增强,但地方政府在协助信用社防控风险上却有待加强,信用社的风险也由此增大。
三、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信用风险管理是系统管理工程。信用社应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实施一把手负责制,风险管理部门要协同相关职能部室,严把各条线、各业务环节,互通信息,全面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力度。
(二)拓宽信贷市场,分散信用风险
进一步打开三农金融市场,坚持“小额、流动、分散”与“有扶有控”的原则,科学调整贷款投放结构,加快信贷业务产品创新,有效拓展信贷服务对象、范围,避免“伴大款”、“垒大户”现象,有效分散信用风险。
(三)改革信贷管理体制
改革信贷管理体制,主要是加大监督力度。实现所有人对经营人的监督,对业务风险防范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监督,以确保风险管理制度得到落实。为减少因工作失误带来的风险,对于有争议、关键的岗位,权责分离,其他部门要对其进行监督。加强上下级的互相监督,明确每一级的管理职责,对审核、稽查等环节进行有力的监督。
(四)加大信用风险管理能力
建立科学的信用评级授信体系,建立借贷人资信档案,采用动态追踪方式,对借贷人进行有效的信用记录,对于信誉良好的借贷人予以鼓励并及时发放贷款,对信誉不好的借贷户,根据实际情况的严重程度予以警告,或者停止发放贷款的处罚,对于恶意逃避金融债务的借贷人,要追究刑事责任,以此来对借贷人起到警示作用,达到培养诚信用户的目的。这是减少信用风险的有效措施。
建立起严格防范内部人道德风险的制度体系。信用风险管理除了代理人借贷者的参与,还有委托人信用社的参与,所以要加强对信用社内部的管理,在进行借贷业务时,使审贷岗位权责分离,各环节要相互制约;对于关键岗位的人员安排要注意避嫌,实行轮岗制度;建立监管机制,对各个环节、各个岗位进行有效的监督,使信用社内部成员各司其职,对于违规的人员要追究责任。
(五)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队伍建设
风险指标越来越定量化,风险管理的手段越来越现代化、智能化、技术化,风险管理的操作者是人,所以需要加强对风险管理队伍的建设,信用社用于管理信用风险的人员必须有责任心,不仅要对信用风险管理的内容了然于胸,还要掌握风险管理技术。信用社可以通过培训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业务能力,使他们能及时察觉信用社潜在的信用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六)加强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
各地政府要减少对信用社的政策性干预,加大对农村信用社的扶持力度,推动信用社的发展,协助解决信用社发展中的问题,对蓄意逃避债务的人予以其他方面的打击,使信用环境逐渐向良好发展,解决信用社的信用风险,还是要解决历史遗留下来的欠账问题,对于国家干部在信用社的欠款,相关部门要进行清收,对于无法收回的欠款,也要结合实际,采取有效的办法帮信用社将不良资产变为可以利用的资金。
四、结束语
农村信用社作为服务三农的金融机构,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会出现信用风险。信用社应根据风险内容,找到形成风险的原因,结合工作实际,采取有效的解决策略,像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改革现有考核体系,加快信用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营造良好信用环境等,为信贷业务发展创建一个良性发展循环。地方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对信用社工作的支持力度,协助解决信用风险问题,使信用社可以更好地规避信用风险,服务地方三农经济发展,为助推地方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1]兰宗清.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防控策略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10):103
[2]樊友红.我国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分析[J].西部皮革,2016,(08):69
[3]张钰婷.我国农村信用社信用风险成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14):124
[4]彭肖肖.农村信用社个体商户信用贷款风险及防范策略——以四川省眉山市农村信用社为例[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3,(09):147-148
[5]陈增敬,李红坤.我国农村信用社农户信用风险内部评级体系初探——以潍坊信用社为例[J].金融监管研究,2012,(02):1-17
[6]周志伟.浅析我国农村信用社贷款信用风险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