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信用风险研究
2017-03-29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李权峰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 李权峰
农村金融信用风险研究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第一高级中学 李权峰
信用风险是农村金融机构发展面临的重要风险,本文从外部环境,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金融需求者三方面分析,提出了健全信用担保制度,发挥贷款利率风险补偿机制,建立完善的统一授信制度等建议来分担和补偿农村金融的信用风险。
三农问题 农村金融市场 信用风险 风险分担
一、引言
伴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三农问题不断被重视,农村产业结构不断得到优化,作为农村经济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金融活动,却面临诸多发展上的瓶颈,其中尤为重要的是信用风险问题。充分认识农村金融的信用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真正实现农村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被提上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二、农村金融的特点及发展问题
(一)农村金融发展特点
1、与城镇的对比中处于弱势
城乡经济结构差异导致城乡经济发展不同,农村金融呈现出区域相对弱势化的状态。而且因为农村消费条件差、市场发展不完善、基础建设设施落后等原因导致了一部分趋利性资金不断外流。
2、农村金融市场问题更复杂
农村金融需求者一般是收入微薄、居住分散的人群,在贷款市场上具有单笔存贷款数额小,担保物缺乏的特点。在大银行的管理体制下,信贷员不能了解并深入群众,导致农村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比城市来得更为普遍和严重。
3、存在地区性和结构性差异
不同地区、不同结构的农户间对金融的需求存在差异。发达地区或相对富裕的农户金融需求主要表现为生产性、经营性需求,但落后地区或相对贫困的农户则需要更多的是非生产性需求即生活性金融需求。生活性需求占总需求比例较高,这意味着未来还款时刨除必要的生活花费无法按时足额偿还本息的可能性较大。即使在同一地区内部,由于不同农户家庭收入的不同和财产差异,上述状况也依然存在。
(二)农村金融发展问题
1、垄断与竞争并存
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存款市场竞争激烈,贷款市场却是相对垄断状态。二是由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地区,金融发展环境较好吸引着各大金融机构入驻,竞争氛围尤为激烈;而中西部经济不发达的农村金融,由于有限的金融资源,不能给多种金融机构并存提供良好环境。因此东部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环境处于激烈竞争的状态,中西部地区的农村金融处于垄断状态。
2、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增加但贷款覆盖率偏低
近年来,大规模的商业银行再次进军农村金融市场,以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设立,导致农村金融的供给主体不断增加,但贷款覆盖率却持续减少。供给主体增加与贷款覆盖率偏低相悖是农村金融发展失衡中存在的问题。
3、农村金融的政策法规不完善
这个问题的表现主要有五点:一是专项农村金融业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二是农村合作金融立法的空白;三是抵押质押以及担保方式的相关法律法规需要灵活调整;四是农村政策性金融机构官办色彩严重。
三、农村金融的信用风险分析
(一)从外部环境来看
1、政府财力支持不足但干预过多
政府在农村金融市场中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一,中国现阶段缺乏可以降低农村金融风险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二,缺乏立法支援三农问题的保障;三,政府扶持农业和农村金融机构措施力度偏小,没有美国等农业发达国家扶持力度大。
2、农村金融市场发展失衡且避险手段单一
在农村金融市场上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高,保险和证券发展缓慢所占市场份额低。农村金融市场服务单一,功能不完善,在农村金融机构中存贷款比重较大而保险,结算等金融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缺乏应用,绝大部分新兴的业务如网上银行,理财产品,投资顾问等尚未引入。
(二)从农村金融机构角度看
1、信贷资产集中风险。
信用风险集中问题指的是某行业或某地区的贷款人的信用风险过于集中到某一家金融机构上使得该金融机构过于暴露于某一行业或地区的金融风险之下。小农经济的单一性导致了金融机构提供的信贷的用途往往较为单一,这一特点导致发生于某地区某行业的经济波动容易演变成金融机构大规模风险叠加,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2、农村正规金融市场近于垄断
农村金融机构在贷款市场上处于相对垄断地位,缺乏竞争,高效吸收存款低效发放贷款。在卖方市场下金融机构没有激励进行自身的完善,如进行金融产品的创新、增加信贷配给合理性、提升审查贷款需求能力等,农村金融机构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能力在这种情形下很难得到提高。
(三)从农村金融需求者角度
1、借款人客观还款能力、主观还款意愿有所欠缺
由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农户可能会因为身体、灾害、经营等方面的问题造成农户收入缺损,以至于借款人的收入在扣除生活费用后的余额不能偿还贷款本息。同时,借款人还款意愿不强,存在不愿及时偿还贷款的问题以及恶意骗贷的问题。
2、农户的收入不确定性很高,缺乏抵押品以及贷款资信证明
农村收入受气候环境等因数影响较大,导致收入的不确定性较高。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农民缺少有效担保物,且担保物的范围小,担保方式滞后限制农村金融机构供给。并且,动产抵押,应收货款抵押等担保方式,投资分红和土地流转等灵活质押方式也没有得到出台相关政策的支持和监管。
四、政策与建议
(一)建立农村信用担保制度
农村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体系降低风险,这可以通过政府财政补贴建立专业的担保机构解决三农贷款困难;同时,农村尝试联保贷款的方式,即以贷款方自愿组合并明确责任比例的方式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对借款方债务实行连带责任,从而提高担保的安全性。
(二)积极拓展农村金融市场
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产权交易市场,促进金融资产流动降低风险。在农村金融市场应大力发展证券市场和农产品期货等金融工具,从而分担农业生产市场上的金融风险。
(三)发挥贷款利率风险补偿作用
农村金款融机构应放开利率管制实行利率市场化,加大农村金融机构利率浮动范围,通过考虑贷中的各项因素确定市场的利率水平。还可以在贷款时信用担保和抵押质押的不同方式,实行差别利率。
(四)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为农业营造良好投资氛围,制定和完善证券监管的审批制度,规范市场减少投机降低投资风险。政府加大农村金融投资和证券信息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证券投资意识。
五、结束语
综合以上讨论,农村金融的特点导致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必然问题,而其中信用风险的问题又是重中之重——只有构建完善农村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的分担和补偿机制,才能吸引更多资金流向农村,从根本问题上改变农村金融的落后,最终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可持续的健康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1]韩喜平,金运."中国农村金融信用担保体系构建"[J].农业经济问题35.3(2014):37-43
[2]雷曜,焦琦斌."当前中国农村金融的特点、问题及争论:一个文献综述"[J].农村金融研究10(2012):74-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