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思与策略:论教师资格证统考背景下辅导员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2017-03-29

关键词:资格证师范生辅导员

张 晓 庆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2017-08-18

张晓庆(1987- ),女,云南丽江人,重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重庆市公民道德与社会建设研究中心研究成员。

2017年度重庆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工程资助项目“高校辅导员专业发展深度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研究”(编号:17SZZL04)。

反思与策略:论教师资格证统考背景下辅导员对师范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张 晓 庆

(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1331)

师范生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择和严格执行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推进计划,是应对教师资格证统考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的有效途径,这需要辅导员的精心指导。如何指导师范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了师范类院校辅导员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不仅如此,辅导员们还必须要寻求到对师范生能进行有效指导的策略与路径:通过引导师范生强化专业意识、有序管理时间、克服学习倦怠、实现能力集成,帮助师范生规划和过好大学生活;通过引导师范生立足个体特点、着眼社会需求、寻求准确定位,积极转化角色、强化职业坚守、找到职业状态,帮助师范生理性做好就业选择。

辅导员;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很长一段时期以来,师范生完成相应课程学习即可在毕业时直接申请教师资格证,获得相关学科任教资格。结合新时期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为提高基层教育阶段教师师资整体水平,自2015年起,根据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暂行办法》,全国全面推行教师资格统考,提高教师入职门槛,打破教师资格终身制,实行每五年注册一次的制度。这一制度的施行,意味着师范生不仅要和师范生进行求职竞争,还必须要与非师范生在同一政策平台上竞争。而之前的毕业即拥有教师行业“入场券”的优势也将不复存在。这对师范生在教育教学岗位上就业形成了较大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指导师范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了师范类院校的辅导员必须认真反思的问题。不仅如此,辅导员们还必须要寻求到对师范生能进行有效指导的策略与路径。

一、教师资格证统考对师范生的影响

教师资格证统考对于师范生而言,既是挑战又是机遇。近年来的教师资格证考试报名人数较多,很多非师范专业学生也加入了考证队伍并顺利应聘教师岗位,使得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日益激烈。加之社会对求职者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研究生在应聘中小学教师过程中具有学历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本科师范生在教育行业就业市场竞争中的先天优势正在缩小。但同时,教师资格证统考

倒逼师范专业大学生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增强核心竞争力。在此基础上,各地承担基础教育的学校的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也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提升。

(一)挑战:先天优势不在,就业压力增大

全面推行教师资格统考是深入推进教育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这项改革举措,对于师范生而言,意味着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从业的“免考权”被取消,其在教育教学岗位上从业的难度增加了。这项改革之前,师范生基本上能通过大学期间相关课程的学习考试,就“可以直接享受教师资格认定的政策,师范生毕业后从事教师工作的难度不大”[1]36。这项改革之后,师范生与非师范生均要同等参与考试,只有笔试面试均合格后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在这样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部分师范生因为自身素质较低等原因不能通过考试,不能迈进教育行业门槛。而有部分立志从事教师行业的非师范生,由于自己有着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会在大学期间更加注重培养自身的教师技能,在教师资格证考取以及应聘教师时就可能拥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也无疑增加了教育行业的就业竞争压力。

新形势下,用人单位招聘标准的变化也使得很多非师范生通过考取教师资格证走上教师岗位,师范生不再拥有先天优势。用人单位招聘过程中,一般规定拥有教师资格证即可报考,而在考取了教师资格证的群体中,师范生的综合素质不一定比所有非师范生的综合素质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宁可选择录用知名院校具有教师资格证的非师范生也不选择专业对口的师范生。在改革后,师范生这一名词将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2]42-45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看重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愿意招聘思想品德高尚、专业素质过硬、 师范技能扎实、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综合型人才,导致在应聘时,师范生不见得比有些非师范生拥有更强的就业竞争力。

(二)机遇:倒逼加强学习,努力提升素质

目前,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要求较高,在招聘过程中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毕业即可获得资格证书的传统方式,使有些师范生因没有压力而在大学期间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因而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得不到保障。教师资格证统考后,师范生因为考证和就业压力而产生努力学习的动力,倒逼其提升自身素质。一个优秀的师范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康的身心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师范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等基本素质。这些基本素质需要在校期间进行不断的学习和提升。特别是专业知识和师范生技能,需要大学四年不断进行积累和锻炼。从提升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而言,教师资格证统考对于师范生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那么,如何应对这样的挑战与机遇呢?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师范生要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在此基础上科学选择和严格执行实现自己职业理想的推进计划。

二、师范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意义和原则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指,针对自己职业选择的主观和客观条件进行分析判断,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具体来讲,就是大学生要根据自身的兴趣、特长、专业领域等,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最能发挥自己优势的位置上,选择最适合自己特点的职业。在教师资格证统考对师范生造成较大冲击的背景之下,作为师范生辅导员,应积极引导师范生尽早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对其产生的重要意义,明晰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相关要求,做好相关职前准备。

(一)意义

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做的事情。古今中外大凡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都离不开长远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师范生而言,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外部制约因素,合理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抉择自己的职业道路、绘就职业发展路线图、开列实现职业理想的时间表等。师范生早日着眼于未来方向,积极做好知识、技能、思想、心理诸方面的准备,努力实施生涯规划,对于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做一个热爱事业、工作尽心、关爱学生、治教严谨的教师有着重要意义。

(二)原则

1.准确评估主观条件

每一个师范生都有不同的体质、心智、个性、兴趣、爱好、专长等特质。这些不同的特质成为了影响其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极为重要的主观条件。因此,师范生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的时候,必须要从自己的智商、情商、个性、兴趣、专业、专长、文化程度、思维模式、专业技能等方面,重新认识自己、审视自己、评估自己。不能在迷惘、盲从的状态与心态,缺乏对自身了解,也并不清楚自己究竟是否适合做一名教师以及自己的价值取向的情况下,盲目地做出职业生涯设计。

2.客观审视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因素。它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识而存在。这些外部因素也是影响人类社会活动的不可忽视的条件。师范生在对自己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时候,不能只看到自己的主观条件,还必须要参考所处的时代、地域、行业等众多客观因素,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考察,客观地评判外部环境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影响力。

师范生无论是深刻认识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意义,还是充分理解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原则,都需要辅导员的精心指导。师范院校的辅导员,应结合社会需求,对师范生的日常学习过程进行有较强针对性的引导,指导其通过“乔哈利窗口”“360度评估法”“我的自画像”等方法加深自我了解,运用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价值大拍卖、MBTI职业性格测试量表、技能评估等方式充分探索自己的兴趣、价值观、性格、人格特质和能力。同时,充分整合资源,调动师范生积极性,通过生涯人物访谈、顶岗实习、义务支教、社区服务等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了解就业环境和社会需求,使之既知己又知彼,积极做好充分的职前准备,为自己的就业打好基础。

三、辅导员指导师范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的对策

大学是每个学子心目中极为神圣的“象牙塔”。初入大学的师范生有可能还比较迷茫,对自己的未来缺乏明晰的判断、对当下的大学生活缺乏具体的体认。因此,对师范生辅导员而言,如何引导师范生科学地形成自己的职业理想、充实地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有效地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理性地做好自己的就业选择、不断地强化自己的社会责任感,既是其学生工作的重要职责,也是一门需要不断探索的学问。

(一)引导师范生充实过好大学生活

1.引导师范生强化专业意识

专业意识,是指学子们进入大学后,在初步认识专业特点、专业前景的基础上,在不断学习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基本技能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本专业的重要性,产生出对专业极大的认同感和热爱之情,从而寻找到实现自我价值的领域场。专业意识是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深入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实现职业生涯规划目标的基础。它可以帮助师范生主动排除学业中的不利条件,产生更加强大的专业研习动力,具有明确的导向和强劲的激励作用。

辅导员要引导师范生强化专业意识。要让师范大学生明白,他们是未来将要走上三尺讲台的人民教师,“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得有一桶水”,所以专业意识和能力极为重要。辅导员要引导师范生,除了要按时学习专业课程、参加科学实验外,还要广泛阅读图书资料、积极撰写学术论文、自觉参加科技发明、经常聆听专家讲座、主动参加社会实践、踊跃参与各类赛事。辅导员还要特别强调,师范生要加强“三字一话”训练,不断对讲课、说课进行日常训练。让师范生通过各种渠道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意识和专业能力。

2.引导师范生有序管理时间

大学是一个相对比较自由、个人空间比较大的地方。社会对师范生素质的要求较高,因此,辅导员要引导师范生意识到要实现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就必须要学会管理好自己,对自己有所约束,尤其要对自己的时间严加管控。

辅导员要引导师范生充分、合理而有效地利用大学四年的时间,力求掌握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和更加扎实的技能。要学会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计划、分配、利用和控制。不要对课堂内外的时间管理松懈,表现出无所事事的状态。不要将宝贵的时间都用在打游戏、睡懒觉、谈恋爱、上网消遣等本末倒置的事情上。

3.引导师范生克服学习倦怠

学习倦怠,是指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缺乏热情、缺少动力、感到厌倦,从而消极被动的学习甚至放弃学业的状态。目前,大学校园,普遍存在大学生逃课的现象。有的学校、有的专业、有的年级、有的班级甚至达到了很严重的程度。

对于学习倦怠,辅导员要合理进行良好的班风、学风建设,引导师范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具体而言,要引导师范生深入了解自己的学习目标,理清大学生活的思路,找到自己的专业学习热点,寻求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要引导师范生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情绪。要引导师范生找到自己的榜样,并努力向其学习。

4.引导师范生实现能力集成

在社会发展对人才有新需求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辅导员要引导师范生经过四年的历练,必须要实现“普识能力+专业能力+职业能力”的能力集成,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其中,这里的“普识能力”是指,作为一名合格的师范大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技能与品性;“专业能力”,是某一专业的师范大学生必须具备的该学科的知识与技能素养;“职业能力”,指师范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与素养。

“普识能力”:作为一名师范生,需要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等方面,具备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专业能力”:师范生除了在第一课堂上的专业课的学习外,还需要充分利用课外的锻炼机会,踊跃参加与专业学科、师范生技能结合紧密的专业素质培养活动。比如:读书报告会、师范生技能大赛、讲课比赛、说课比赛、课件大赛、学科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

“职业能力”:师范生要依据自己的教育行业的职业属性,积极参加相应的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拓展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自己进一步强化职业目标、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开阔职业视野、提高职业团队协作能力、加强业界沟通能力、提升业务操作水平等。

(二)引导师范生理性做好就业选择

在求职挑战较多而大学生的期望常常过高的境况下,一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转成了“校漂族”“啃老族”“御宅族”“跳槽族”等。因此,辅导员除了要引导师范生充实地度过大学四年、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外,还必须要指导师范生在毕业前对自己未来的走向要有一个理性而又正确的选择。

1.引导师范生寻求准确定位

第一,引导师范生立足个体特点。每个师范生都有异于他人之处,包括个性特征、突出的优势和明显的劣势。教育行业对师范生在个性特征与个人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着相似性,但同时也希望师范生有自己的特长,为未来的职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因此,师范生要全面认识自己,在求职的道路上立足自身实际情况,认真审视自己的个性特点、能力倾向、价值追求,做到扬长避短。比如,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师范生,在未来承担班主任工作时会有一定优势;擅长组织活动的师范生,未来在组织学生活动过程中可发挥相应作用。因此,师范生要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为职业发展积极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引导师范生着眼社会需求。广阔的社会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大舞台。要想在这个舞台上,找到自己的合适岗位,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就必须要熟悉社会环境,使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的实际需求保持一定的连接性。同时,要考虑到行业发展的前景和自身发展的远景。只有这样,才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同与青睐。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师范生就业供需结构出现矛盾。经济发达城市的师资已趋于饱和,就业竞争非常激烈,但很多师范生还是一心想在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城市寻得一份工作。与此同时,贫困偏远地区的师资力量短缺,急需师范生前往就业,甚至条件和门槛都很低,很多师范生仍然不愿意前往应聘;有的即便是前去应聘,也只是暂时的无奈之举。很多到了基层就业的师范生,也纷纷想办法往更好的地区、更好的岗位调动,缺乏长期扎根基层的意愿。针对这样的情况,辅导员要加强对师范生就业观念的引导,让学生明白,既然社会对大学毕业生提出了实际需求,那么大学生在择业时应充分考虑这一因素,这样更能让自己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更能体现自己的专业价值和人生意义。要引导学生树立奉献意识,到国家和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并树立在基层也要、也能干出一番成就的豪情壮志。

2.引导师范生找到职业状态

第一,引导师范生积极转化角色。刚毕业的大学生,离开象牙塔还不久。往往还有心理上不太适应的地方。针对这样的情况,一是,辅导员要引导师范生主动寻找机会,通过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支教、义务支教等多种方式广泛接触社会,主动到相关单位实习,提前熟悉工作环境、体验工作氛围、了解工作内容。二是,要让大学生明白,虽然经过大学四年的学习,自己或许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往往不能立即转化为现实的工作能力和社会效益。要实现这种转化,还需要师范生在课堂上不断打磨,将所学理论知识以合适的教学方式传授给学生。三是,在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面孔,师范生还需要适时调整自己的心理落差,放低姿态、虚心求教。同时,要学会与人沟通和交流,要锻炼团队协作能力,让自己尽快融入新的环境。切记不能以高文凭自居,不能孤芳自赏,要学会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做到取长补短。这样才不会让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从而才能获得同事和学生的认可。

第二,引导师范生强化职业坚守。初出“象牙塔”的毕业生,大多都有大干一番事业的梦想。但初入职场的师范生,往往做的是一些所谓不被看好的“小事”。对此,一是,辅导员要开导学生,一个有事业心的人,必须要有责任意识,要善于从小事做起,而不能凭借自己在文凭上的优势和对工作的新鲜感,就对这些“小事”瞧不上眼,并认为自己大材小用,甚至闹情绪,对工作敷衍塞责。二是,辅导员要强调,师范生要养成严谨、扎实的工作作风,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协作能力、执行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广泛参加各种教学研讨和学习提升活动,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技能,在教学岗位上乐于奉献、勤恳工作,争取让自己不断取得新成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 戴维才.浅论教师资格证制度改革对师范生的影响与挑战[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15).

[2] 王晓雪,田铁杰.教师资格证制度下我国师范院校面临的困境与出路[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6,(06).

ReflectionandStrategy:theCounselor’sGuidancetoCareerPlanningofNormalStudentsundertheBackgroundofTeacherQualificationTest

Zhang Xiaoqing

(College of Marxism,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1331, China)

The occupation career planning of normal students and on the basis of scientific selection and strictly implement to achieve their ideal occupation promotion pla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deal with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the teacher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And this requires the guidance of counselors. How to guide normal students to do their career planning and enhance their employment competitiveness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counselors in normal universities must seriously reflect on. Not only that, counselors must also seek to the strategy and path of the students can effectively guide the students through the guide: strengthening the professional consciousness, the orderly management of time, overcome learning burnout, the ability to achieve integration, help students plan and have good university life;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normal students based on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focus on social needs for accurate positioning, positive transformation role, strengthen the occupation, to find the occupation state, help normal physiological employment choice.

counselor; normal students; career planning; guidance

G45

A

1673—0429(2017)05—0070—05

[责任编辑:陈忻]

猜你喜欢

资格证师范生辅导员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保证教师资格证含金量,优化教师后备军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中小学教师资格证“国考”改革与职前教师教育的应对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喊“办证”的人将失业?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