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后管理策略研究
2017-03-29重庆市潼南区教委干部李云海
□文/重庆市潼南区教委干部 李云海
□文/重庆市潼南区政府督学 薛维学
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后管理策略研究
□文/重庆市潼南区教委干部 李云海
□文/重庆市潼南区政府督学 薛维学
近年来,随着国家中小学教师人才成长计划的逐步实施,国家、省(市)、县(区)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纷纷采取多种措施,如火如荼的全面开展了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教师也得到了颇多的培训学习机会,从中大受裨益,极大地助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均衡发展,促进了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但是,如果将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分为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后(以下简称训前、训中和训后)三个阶段来分析,当前,无论是国家层面的培训、省(市)级层面的培训还是县(区)级层面的培训,都一边倒地呈现出训前训中两个阶段内容丰富形式多,管理方法多,培训过程措施实,培训效果明显等倾向,而训后的管理尤其滞后,几乎无人问津的特点,“两张皮”现象尤其突出,以致于农村中小学校的教师训前与训后工作几乎一个样,转变不大,教学效果提升不明显,学校教育质量依旧等,通过培训达到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价值目标未能充分实现。
本文拟从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实际出发,针对教师训后管理存在的突出问题,对有效开展和推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训后管理策略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一、关于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含义的基本界定
纵览当前全国各地相继承担和举办的针对中小学教师的国家级培训、省(市)级培训和县(区)级培训(以下分别简称国培、省培和县培)情况来看,其政策和培训本身并没有对教师训后如何管理提出过学术和规范性定义,也没有引起和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因而,对于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的含义来讲,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法不一,自然做法也不一。
实践中,我们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含义的基本界定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训后管理,主要是指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除接受学历教育以外的,被公派外出参加一定时限的,诸如课堂教学技能、教育科研方法、德育教育策略、综合实践技巧等的全部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技巧等培训学习活动,结束返校后(后续阶段)而进行管理的手段、方法和策略。训后管理与训前管理训中管理组成了完整的教师培训管理体系。
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和深远,第一是为了确保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全过程管理,实现从培到教的本质提升,做到在培训中学习,在实践中落实,在学习中培训。第二是有利于对中小学教师培训效果的及时追踪、监测和评价,获得教师培训的第一手实证材料和实践经验;据此向主管部门及时反馈,以提起和促进各有关单位和部门对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工作情况的更多关注,适时给以监督、指导和服务。第三,开展训后管理,是为了进一步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优质发展,提升培训工作的整体实效,实现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效益的最大化和最优化,提高教师培训的性价比,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更好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为国家有关决策部门改进所有中小学校教师培训整体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二、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可以这样讲,国家对中小学教师实施培训已经多年,眼下正是轰轰烈烈,如火如荼的时候,其效果无可厚非,不必言说,但这多是教师训前训中工作的反映。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集中体现出以下“三无”问题。
(一)单位不重视,训后无人管
眼下,各农村中小学校均按照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以及教育科研单位的文件精神,加强校内教师调剂,积极选拔和推荐本校教师参加各种国培、省培和县培活动,充分反映了农村学校对教师素质提升工程的高度关注和积极态度,但现实情况是,对教师培训工作的训后管理尚未引起高度重视,一些学校对教师培训的价值也没有抱有太多的期望,一般认为是为了完成上级任务而已,因而,在学校中,对外出接受了培训归来的教师几乎无人论及,教师“低调”,学校“低作”,“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自然成为普遍现象。多数学校只能按照训前“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原则,让那些外出培训学习归来的教师,继续接替自己过去的工作任务,呈现出任教的学校不变,所带班级不变,需要承担的工作量不变的“三不变”现象,学校没有制订和落实专门的本校教师受训管理计划,更没有开展具有特色化的受训教师专题研究活动。教育主管部门对此也没有给以足够重视,整体上缺乏谋划,方法上缺少策略,措施上没有手段,致使学校对教师训后管理切入点把握不准,工作难以开展。农村学校教师训前训后一个样,学校面貌没有改变,“山还是那座山”,教师创造力未能激活,“人还是那群人”,学生学业成绩只能原地踏步,偶有变化但增量不多,微乎其微。
(二)经费来制约,训后无力管
虽然,近年来,各地政府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积极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减办学条件的不均衡。但是由于长期受地理、自然、区位、通信、交通等条件的制约,经济状况仍然不容乐观。当前,尽管农村学校实现了教师工资集中预算,县级统发,毕竟因为农村中小学自身造血功能的不足和缺失,经济基础薄弱,办学条件差,学校中的一切工作和活动依然主要依靠较低的生均公用经费来进行艰难支撑,经费俨然成为了制约农村学校发展的“瓶颈”,也同时制约着农村学校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的正常开展。
对于多数农村学校来讲,能够按照有关政策的要求,按时按数选派教师参加培训,并主动解决因教师外出培训后临聘教师的工资难题已非易事,因而在调研中,多数的农村学校校长如是说“任何管理都是有成本的,教师的训后管理也一样需要成本,对教师训后管理之事,我们想管也是无能力”。“巧妇难做无米之炊,自然也就有心无力,即使愿管恐也难以落实,难见成效”。可见,经济的制约,致使农村中小学校对教师的训后管理成为了无源之水。
(三)政策不明朗,管理无依据
任何时候,政策都是学校开展工作的依据,学校的一切工作也应在政策范围内展开。就当前农村中小学校教师培训政策来看,2016年12月,教育部颁发了《关于大力推行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的实践探索,各地也依据此文件,纷纷出台了有关教师培训学分管理实施细则和文件,加强了对中小学教师培训的管理,一定程度上促进和落实了教师的训后管理工作。
实践表明,对教师的训后管理仅有学分管理是远远不够的。分析近年来有关教师训后管理的政策文件,从国家到省市,从省市到县区也没有其他更多的文件可依可查,更难看到更多具体可行的管理办法。政策的欠缺和不足,致使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在教师训后管理中感到缺少支撑,难于对此进行探索,对教师的训后管理思想、认识难以适应形势,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操作性和实用性自然不足,训后管理成为空谈也属正常之事。
三、对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训后管理的策略建议
教师培训是一个系统完整的工程,训前管理是教师培训的起始阶段,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而训后管理则主要是解决教师培训的终端和落地开花结果的问题,更是检验教师培训效果的根本问题,它的作用并不亚于训前训中本身。当前,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问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主动积极地探索建立和形成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的联动联管以校为主的机制。
(一)完善政策体系,为农村教师训后管理提供政策支撑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计划已经初现成效,尤其是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工作效果明显,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教师也自然迎来了专业成长的春天,必将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依据国家的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十三五”期间,教师的培训还将继续大力实施,全面推进,因而,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研究时机已经成熟,意义更加重要。
一是要抓紧政策清理。各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主管部门应认真开展教师培训政策清理,厘清已经出台的教师培训的政策文件个数和类别,废除已经过时的政策文件,做到底子清楚。
二是要加紧调查研究。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教育、人事、财政等部门应及时组建专家、学者和研究人员、普通中小学教师、校长、学校管理干部参与的政策调研团队,拟订政策问卷,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等形式,全面掌握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训后管理现状,搜集广大基层教师和学校的意见和建议,集思广益,掌握政策出台的第一手材料。
三是启动训后管理课题研究。将农村教师培训训后管理作为国家、省市和县区、校级课题进行立项研究,选择一些农村中小学校开展教师训后管理试点与实验,积极探索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规律和经验,适时出台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的文件和政策,积极为农村中小学校有效开展教师训后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二)压实实践环节,为农村教师训后管理搭建实践平台
我们知道,实践出真知,实践出效益,实践是检验农村学校教师外出培训的唯一标准,学校是确保教师训后管理落到实处的主体责任单位,也是教师训后实践的主阵地,各农村学校应在全面落实好外出参训教师的学分管理的同时,主动担纲,认真组织和开展受训教师实战实践,积极为学校教师专业成长搭建创造平台,探索多种形式的教师训后管理渠道、途径和方式方法。
一要制订学校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具体规划。细化本校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教师的选拔、推荐和考核办法,确保教师外出学习有据,回校实践有依。
二要按学期编制本校教师培训后实践规划。学校要编制合适的教师训后实践规划,完善教师培训后管理制度,明确每一名外出培训学习教师归校后的具体实践任务,提前规定外出参加培训学习教师的学习要求,谋定而后动。当前,可采取在校内作报告,举办收获演讲,开展培训交流沙龙,进行立体汇报展示、担纲课题研究等方式,保障训后实践落地,确保受训教师训后任务明白、责任清晰。
三要压实实践环节。实践是确保教师训后管理实效的根本保障。虽然,在培训中,各培训机构均或多或少地为学员布置和安排了作业,但这些作业远远不能达到培训要求,更不能代替训后管理。各农村中小学校要紧紧围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按期推出受训教师实践项目,落实各种实践活动,可通过落实外出受训教师上汇报课,作客校本培训,担任未受训教师业务导师,出任教师课堂比武点评嘉宾,承担教育教学课题实验研究任务,开展微型创新课堂打造,着力推进高效课堂、卓越课堂等新型课堂打造,打造教师教学风格,进行教育学术研究等途径,积极为外出培训教师创建训后实践和展示平台。
(三)创造责任机制,为农村教师训后管理创造共振环境
各县区教育主管部门是做好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的主管机构,应坚持教师训后管理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落实教师训后管理责任和措施。
一要主动肩负教师训后管理责任。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加强地区学校教师训后管理工作统筹,调动学校自主办学的积极性,认真研究本地学校教师训后管理现状,积极选择担纲教师训后管理试点试验的学校,组建教师训后管理专家团队,适时深入学校指导,有效总结教师训后的管理经验。
二要创建教师训后管理责任体系。要细化和分解教师训后管理责任,明确学校的教师训后管理中的主体责任,学校要建立明确的包括教务处、学科组、教研组等在内的责任体系,探索建立一级管一级,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教师训后管理责任制度。
三要探索教师训后管理的新机制。当前,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师训后管理试验,按照“多条腿走路”的思维,可运用现场会议,督学蹲点、专家会诊、领导点评等手段,大胆推进农村中小学校教师训后管理实践。探索和建立教委宏观管理,学校具体落实,人事、教研部门主抓的工作格局,创造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的体制和机制。
(四)加强督导考核,为做实农村教师训后管理保驾护航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学校教师训后管理考评方案,按学期组织开展学校教师训后管理专项督导和综合督导,将教师训后管理作为对学校工作明查暗访内容。可将学校教师训后管理结果与学校经费分配、项目下达、干部提升、教师交流、评优选先等挂钩。学校要主动邀请责任督学、本地教育专家和教学能手,参与学校教师训后管理,制订和落实教师训后管理方案,将教师训后表现结果纳入教师再次外出培训、职务晋升、岗位调整、职称评聘、绩效分配和工作调动之中,真正让农村中小学的教师训后管理成为促进教师培训的助力器,成为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成长的润滑油。
总之,农村中小学教师训后管理是完善中小学教师培训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内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前,教师训前训后管理矛盾和问题已经日渐凸现,十分突出。国家、省(市)、县(区)在此项工作中,均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应在各自职责和职权范围内,抓紧调研,做实实践,合力创造出一条具有中国农村特色的教师训后管理之路,以促进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的均衡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增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可持续发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