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7-03-29董玮
董 玮
(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37;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董 玮1,2
(1.北京工商大学,北京 100037;2.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在实施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过程中,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的要求,从专业人才目标和规格定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现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性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探讨.
高职教育;专业教学;培养模式
在实施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过程中,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按照会计电算化专业岗位的要求,从专业人才目标和规格定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结构、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建立科学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实现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等方面进行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实践性探索.
1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
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的是既懂会计又懂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目前分为:一是高级电算化技术和管理人才.由研究生以上层次培养,高级会计电算化人才应具备“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的能力,即开发能力;二是中级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维护人员,主要是本科层次教育.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管理和维护技术,应具备对”会计软件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的能力,既系统维护与参数设置能力;三是初级会计电算化人才应满足行政、企事业单位对会计电算化应用人才的需要.由中专学校或在职培训,这一层次人才掌握会计软件及硬件的使用和操作,应具备“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能力,即基本操作能力.高职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层次定位于中级与初级之间,要求学生具备基本操作能力、一般维护能力.从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层次和会计电算化岗位分析,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工作在企事业单位以计算机为主要工具从事会计财务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是出纳员、会计、、内部审计,也可以是系统操作员和系统维护员.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具体培养工作在财会岗位上并以计算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职业人员,这些人员不是进行理论研究的,也很少从市规划和决策的,而是从事具体财会管理的职业群体.
2 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结构
人才培养结构就是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首先,要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高职教育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但培养能力并不是排斥理论学习,没有一定的理论知识是不能指导学生的实践,只有通过实践锻炼,才能掌握理论知识和提高操作技能.因此,按照职业岗位要求,确定必要的理论知识,并扎扎实实为能力培养服务.其次,要处理好基础理论的“必需”与“够用”的关系.凡是与职业能力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必须”,也就是说必须掌握,能够满足当前一段时间内职业能力需要的为“够用”.在实际教学中,结合职业岗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要求,确定必须和够用的内容;再次,要处理好能力与素质的关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旧的职业岗位被淘汰和改造,新的职业岗位不断涌现,职业岗位伴随着市场的变化也在发生不断的重组与派生.因此,只考虑当前的职业岗位所要求的知识和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高职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发展的后劲,必须实施技术创新教育,在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同时,必须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
3 构建科学合理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
首先,重够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广泛开展社会调研,向人才市场和企事业单位调研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并聘请政府会计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会计主管、经验丰富的财会人员、从事会计服务的社会中介机构等人员,对会计电算化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与实施计划进行了全面分析与重构,确定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七大模块.一是思想政治与文化素质模块.对应课程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及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计算机基础等,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及其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及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还有具备doswindows操作能力;二是专业基础理论模块,开设课程经济法、税法、统计员里与经济统计、财经应用文、计算机技术等,要求学生具有经济管理方面应用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经济法、税法的基本知识,掌握统计学的的基本原理、具有统计的基本能力,熟悉计算能力通过等级测试;三是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对应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维护,学生具备信息的搜集整理能力、计算机软件、硬件管理维护能力,简单系统的设计、开发能力及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四是会计专业能力模块,开设课程为会计基础、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要求熟练掌握成本核算、控制预算和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编制财务计划和分析财务指标的能力,掌握筹资、投资的分析和管理方法,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基本、收入和利润的管理和分析方法以及编制财务计划和分析财务指标的能力等;五是会计电算化综合能力模块,开始会计电算化财务软件、电子商务、审计电算化课程,要求学生具有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开发能力,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及实施审计电算化的能力;六是职业岗位拓展能力模块,开设课程为管理学课程、市场营销、多种经营会计,要求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管理学和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具有市场营销、证件投资能力及简单的数据库系统的开发能力;七是人文艺术与科学素质模块,开设艺术类、文学类、社会类和科技类选修课,要求学生了解音乐、美术、文学基础知识和著名作品,熟悉和掌握语言交际和接人待物的常识和技巧,培养人体展示自我和与人相处的能力,具备一定的感召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其次,根据人才培养规格和目标,构建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体系,重点确定专业主干课程,按照技能型人才要求,分设理论主干课程和实践主干课程,理论主干课程依据学生职业能力需要,开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计算机网络、财务软件等;实践主干课程依据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客观能力和实际工作岗位,侧重训练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主要包括基础会计模拟、财务会计模拟、会计信息系统课程设计、财务软件时讯、会计综合模拟、电算化综合课程等.主干课程设置一定要符合定向性,综合性、前瞻性和创造性原则,真正突出在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关键作用.
4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线的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点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水平,增强市场就业竞争力,毕业后能尽快适应职业岗位的需要,受企业欢迎的新型劳动者.
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决定因素是教师.教师的缺乏动手能力,怎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高职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否则不能胜任高职教育工作.教师实践能力缺乏,必然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师不仅熟悉系统的会计理论,还要有丰富的会计实践工作经验.因此,打造一支会计电算化专业“双师型”教学团队尤为重要,只有提高教师的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采取以下措施: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担任客座教授,鼓励教师参加注册税务师、资产平度市等会计职业资格考试,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有计划、有组织的安排部分教师到一线锻炼,在社会实践中打造自己,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增长才干;三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会计专业科研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用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态度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丰富充实教学内容,通过多年的师资队伍的充实和提高,已形成基本满足教学的需要.
另外,产学结合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实行校企联合、双项参与、互惠互利,可拓展实践教学空间,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实际工作环境的直接影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的动力.
5 实现会计核心课程电算化
会计课程都要用计算机,才能开拓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领域,自住地运用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首先,会计和计算机两类课程安排互相协调,计算机系列课程应先于会计系列课程,同是会计系列课程的电算化,首先是已学计算机课程知识的直接应用,然后是后继计算机课程知识的追加应用.会计课程运用计算机知识是单向的、分散的,必须将两类课程知识进行综合运用.将会计课程计算机应用问题编写成《电算化指导书》《电算化操作手册》,这样,教师在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过程中主要起着引导、指导、布置、检查和考试验收等作用.其次,会计系列课程电算化的具体设计,以会计主干课程为例:如基础会计电算化是将《计算机基础》课程知识应用于《基础会计》课程;财务会计电算化是将《办公自动化软件基础》课程中word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会计》课程;财务管理电算化是将《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知识、excel知识应用于《财务管理》课程等,这是两类课程知识的必须融合在一起,综合运用,才能培养出既具有会计知识又有计算机操作能力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1〕张娟,高跃峰.浅析高校科研经费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09(15).
〔2〕程正敏.关于加强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现代农业,2011(08).
G718.5
A
1673-260X(2017)12-0178-02
2017-10-26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教学质量工程(编号2013jxtd061)建设项目《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团队》阶段性新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