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改初探

2017-03-29赵萨日娜

传播力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学时数学课程应用型

文/赵萨日娜

一、时代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飞跃。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呈现了多样性,专业性人才的需求更加突出,基于学科的人才培养方式也很难满足不同类型的人才需求。学科教育的同质性,造成了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结构不优等问题,成为了广泛关注的社会性问题。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型发展成为了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重大契机,也成为了时代的强烈呼唤和中国高等教育新的战略任务。

我校抓住这次契机,成为转型发展高校以来,按照“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定位,着眼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构,正在进一步修订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优化原有课程体系。而每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可以分解为知识、能力、素质等构成要素,知识、素质、能力都可以层层分解出诸多指标,将指标进行归纳整合,就可以形成课程体系、课余活动、自我教育的内容构成。一个专业目标定位的逻辑起点是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市场,而一个学生的就业目标是市场需求与自身成长需求的结合。如何有效的实现目标,则需要不断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而不应简单地加大实习实训学时比例,缩减理论课学时比例。

二、数学课的地位与作用

作为理工科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属通识教育课程的公共基础课——数学课,为进一步了解数学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数学教研室2016年5月在各专业中进行了有关《2016年数学教学内容的专业需求情况调查表》问卷调查。

根据调查表反馈的信息和我们数学老师对专业的了解,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专业、计算机、软件、网络技术专业对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及相应的数学实验有较高的要求,这些知识内容保守计算,需要50学时;房地产监测与估价专业、互联网金融、投资与理财专业、计算机技术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对微积分知识及相应的数学实验有较高的要求,这些知识内容保守计算,需要45学时;房地产监测与估价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物流管理专业对线性代数和线性规划知识及相应的数学实验要求较高,这些知识内容保守计算,需要30学时;

李大潜,中国数学家,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认为“数学教育看起来只是一种知识教育,但本质上是一种素质教育。”他说:“我们许多在实际工作中成功地应用了数学、取得相当突出成绩的校友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工作中真正需要用到的具体数学分支学科,具体的数学定理、公式和结论,其实并不一定很多;学校里学过的一大堆数学知识很多都似乎没有派上什么用处,有的甚至可能已经忘记,但他们所受的数学训练,所领会的数学思想和精神,所获得的数学教养,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

综上,我们不能仅仅认为数学的学习是接受一大堆数学知识,熟记很多定理和公式,最多只能对后续专业课学习起着必要的基础性作用,那样可能仍免不了沦为一堆僵死的教条,难以发挥作用。数学课程在理工科类专业和经管类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处于不可或缺的必要地位;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起着重要的素质教育作用;对学生未来成人成才,幸福生活有着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

三、数学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数学老师认为在转型发展新形势下,要与时俱进,抓紧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为了从数学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探索构建“理论+实践+在线”的数学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理论讲授方面,通过对接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内容,跟踪学生后续专业学习甚至工作中数学知识所起的作用,对讲授内容进行筛选,讲清重要知识点产生的原因,过程。这样一方面能让学生从“数学难学”的观念转变到“数学有用”的观念上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清楚什么样的实际问题中应用什么样的数学知识(数学建模思想)。对理论推导和证明内容基本不讲,解题技巧方面,只要求掌握简单的、基本的方法。

在实践教学方面,采用数学实验教学和数学建模竞赛第二课堂训练结合的模式。要让学生了解一张纸一支笔能学的数学,现在已经是借助计算机编程物化为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数学已经不单是知识范畴,早已成为一门技术。通过数学实验教学,传授学生应用MATLAB、SPSS等数学软件对所学理论知识进行数量或图形上的验证,加深学生的直观理解的同时,使学生有能力将大量的繁琐的计算上的困难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化解,让学生增强成就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还要鼓励、吸引对数学有兴趣,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加入数学建模竞赛第二课堂活动训练,择优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通过科技竞赛满足部分学生自我提高需求,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达到素质教育目的。

在线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也是培养学生自学意识,提高自学能力的有力措施。我们习惯了以班级为单位的人才培养方式,上课下课都有固定的时间,错过了上课时间也就很难再听到本节课老师所讲的内容,看同学的课堂笔记也只是了解大概,而慕课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慕课使课程的传播力剧增,好的慕课使教师的劳动价值被极大地放大,如果我院数学课程体系实现了慕课化,建设起在线教学平台,无疑将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数学教研室下一步准备就《数学课程慕课化研究》问题立项工作。

[1]李宏,刘明华.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高数教改[J].大学数学研究,2013(3):50-52.

[2]田仁碧.《大学数学》教学改革的立足点和策略探讨[J].铜仁学院学报,2013(11):166-168.

猜你喜欢

学时数学课程应用型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诗词写作》课程教学大纲(节选)
学时压缩下有机化学教学方法探讨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教学大纲国画(工笔花鸟)
浅议研学活动中的“数学课程”
探索学时积分制 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