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机化学教学中“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

2017-03-29汪燕鸣张振新周永红

池州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溶解度极化

汪燕鸣,张振新,周永红

(淮北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安徽淮北235000)

教育部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了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三个维度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三个维度概念的提出至今,三维目标在全国中小学教育改革得到广泛应用[1]。随着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一系列改革,三维目标在高校教学改革中也起到了重要的借鉴作用。

无机化学是化学(师范)、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该课程目标是要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后自学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并在其指导下了解化学变化中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同时它也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学习方法的过渡,还要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

无机化学课程理论知识复杂抽象,元素部分知识零散,如果不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就会使教学内容缺少系统性,不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获得新知识,也不利于学生建立起区别于高中阶段的大学学习方法,更不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身的价值观。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

1 制定具体的“三维目标”

“三维目标”指导下的课程教学目标设定要摆脱以往传统教学中侧重知识目标,片面强调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与理解。在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兼顾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要求、过程与方法的要求和正确情感价值观的树立。通过教学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习方法,也就是怎样去组织和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有效的学习方法去获取知识。此外还要思考让学生通过学习过程逐步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学习态度和良好的科学素养[2]。

2 合理组织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教师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该立足于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激发学生从事化学这一领域的科研兴趣,让学生觉得学之有用,学之可用。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情境提问学生相关问题,培养他们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激励、启发、点拨、反馈的功能。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的最终目的是最高效地传达教学内容,突出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的引导作用。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践性,要符合三维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要做到指导有方、指导有度。下面以两个教学环节实例谈谈三维目标整合的体现。

2.1 离子极化及其对化合物性质影响

离子极化理论是无机化学中重要的基本原理,它能简明扼要地解释无机化合物的许多性质。在学习这个知识点时,让学生由分子间的极化作用去联想离子间是否也存在类似的作用并影响化合物的性质,从而引出知识目标—离子极化。

在学习了阳离子极化力、阴离子变形性及它们对物质的相关性质的影响后,让学生推测银的卤化物的键型、溶解度大小及颜色的变化。学生很快就能得出结论:按AgF、AgCl、AgBr和AgI的顺序,银的卤化物的共价键成分逐渐增多,溶解度越来越小,而且化合物的颜色逐渐加深。紧接着再提出问题ZnS、CdS和HgS的溶解度大小顺序又如何呢?有部分同学认为它们的溶解度是逐渐增加的,然而正确的结论恰恰相反。在这时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利用阳离子极化力、阴离子的变形性得出来的结论是错误的呢?继而引出“附加极化作用”来解释它。

此时,可以进一步借用工具书中提供的多种常见化合物的溶解度、熔点、热稳定性等数据,同时根据离子极化理论判断化合物的相关性质时学生还会发现两者结论相矛盾的现象。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仅仅用离子极化预测物质的溶解度等性质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呢,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物质的溶解度等性质呢?进而和学生一起回顾热力学中运用标准生成焓来分析物质溶解过程的知识,从而让学生意识到仅仅用离子极化去判断物质的溶解度性质就好比盲人摸象存在片面性。

至此,学生不仅掌握了离子极化理论知识点,同时也理解了该理论运用的局限性,意识到书本上理论的运用是灵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课堂上始终在老师的问题引导下积极思考,课堂气氛热烈,不沉闷;避免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低效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学生也逐渐摸索到大学知识学习和运用的方法,达到学习能力培养的目的。在这个设计的教学环节中,充分地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进行了融合。

2.2 配合物的性质

在讲述此节内容前,首先抛出两个问题:1、为什么单质Au不溶于硝酸却溶于王水?学生在思考分析这个问题时,会对比硝酸与王水的区别在于王水中多了浓盐酸的存在。恰恰是浓盐酸中Cl-的存在可以与Au3+形成配合物,降低了单质Au氧化成Au3+的电极电势,从而使得Au更易溶解了。紧接着抛出问题:2、从金砂矿中如何提取单质金?这个问题会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更加积极地投入思考,经过短时讨论后给出解答。通过这一分析过程让学生很快掌握了配合物的氧化与还原性质,并知道了是如何从金砂矿中炼金的,同时复习了氧化还原章节的知识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把课本知识和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建立了区别于高中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2.3 浓度和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化学动力学基础一章中讲到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首先让学生思考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铁丝在空气中用煤气灯加热燃烧剧烈还是放在充满氧气的广口瓶内用火柴引燃燃烧剧烈。第二个问题是面团在室温下发酵快还是在冰箱里发酵快。这两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难,但从这个简短的思考中学生就能初步认识到浓度、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随着深入学习学生会快速掌握两者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学习过程中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3 采用多元的考核评价方式

建立在多维课程目标基础上的考核评价方式也应该是多元的。传统的考核方式多停留在对学生所掌握的基本知识点的考核,缺少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评价。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往往取决于教师如何去评价考核他们。无机化学应多途径、多形式去综合评价学生,创造机会让学生全面展示自己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为了获取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也获得了丰富的情感体验[3]。实行三维目标整合后的无机化学教学效果是喜人的,无机化学课程满意度比往年增加了约6%,课程考核平均分提高了约12%。

总之,三维目标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它们是相互渗透的,是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现素质教育的三个方面。广大教学工作者必须深刻领会三维目标的真正涵义,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逐步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统一。

[1]苑丽质.基于三维目标的无机化学课程改革与实践[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123-124.

[2]陈杰,余新武.无机化学教学可以更有魅力[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1):110-115.

[3]刘敬华.化学教学设计与实施中如何落实三维目标的融合统一[J].化学教育,2006(6):30-31.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溶解度极化
认知能力、技术进步与就业极化
极化雷达导引头干扰技术研究
“溶解度曲线”考点击破
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与应用例析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CO2捕集的吸收溶解度计算和过程模拟
基于PWM控制的新型极化电源设计与实现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