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影响分析
2017-03-29黄姗姗
黄姗姗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互联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影响分析
黄姗姗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剧,养老逐步成为国家关注重点,然而传统的养老模式早已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医养结合新型养老模式正逐渐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成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当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互联网+”的发展,针对医养结合供需双方的需求,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实现医养结合资源共享,加速信息化共享平台建设,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互联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1 引言
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相当严峻.截止2015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22亿,占全部总人口的16.10%.老年人的长期护理服务需求呈现迅猛增长的态势.在此情况下传统养老模式无法充分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则是将医疗资源融于养老服务中,能够同时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需求,从而增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负担.医养结合并不是医疗和养老的简单叠加,需要将多种社会资源整合.目前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存在许多问题急需解决,因此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持.研究“互联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的影响,对于维护老年人权益、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具有重要意义.
2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信息孤岛
目前的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信息化程度低,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的合作交流平台,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处于探索阶段,信息不完善.目前,虽然已经有部分养老服务机构涵盖了多领域,数量和规模不小,但是分布较为零散,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国内很多养老机构定位不清晰,到目前为止还未构建老年人信息数据库,老年人身体健康数据缺乏.另外,我国的养老服务机构普遍存在着相对独立,彼此竞争的状态,各机构之间合作交流较少,更不会出现数据资源共享的情况,这样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医疗、养老资源的浪费.
由于信息的阻塞,即使老年人长期处于一个机构或社区养老,养老服务也不能充分满足其需求,因此养老服务存在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当今时代的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日益丰富,从开始最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需求逐步向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慰藉服务需求转变.而在现阶段的养老模式中,仍然停留在基本的医疗服务.事实上,不同老人的收入、健康状况等现实情况不仅差异性较大,而且老人的健康状况往往存在患病、治疗、康复护理等不同的阶段.因此,医养结合发展需要结合个性化服务,构建多层次的医养结合养老体系.但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信息不足,往往阻碍了个性化服务的开展.另一方面,由于老年人身体状况信息的闭塞,可能会导致老年人往往只停留在这一个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出现转诊困难现象.因此,“信息孤岛”现象对阻碍了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需求,造成了医疗资源浪费,不利于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2 护理人员的缺乏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护理市场的完善.目前,护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且流失率高是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护理人员供给不足,护理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也是参差不齐,这些都直接影响了老年人对护理服务的需求增减.医养结合的发展迫切地需要高质量的护理人才队伍.
由于护理工作的特殊性,所照顾的对象往往是失能、半失能、高龄老人.而失能、半失能老人生活自理能力低,因此护工工作往往不仅仅是脏、累、差,而且护理人员要承担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平均每位护工要照顾多位老人,加上失能老人身体状况差,照护过程容易发生事故,护理人员承受的心理压力也大[2].但是护理人员的高强度工作并没有换来高薪酬待遇,其月工资普遍低于该地区平均月收入,并且护理人员的社会认可度低,社会地位低,其社会价值没有得到体现.护理人员往往都是临时雇佣,没有一个稳定的工作环境,无人为其缴纳社会保险,其安全感较低.这些都导致了在医养结合巨大需求下,仍然出现护理人员缺乏的现象.
2.3 资金投入不足
在当前国家政策比较支持下,资金投入往往成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健康发展的关键.由于传统的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筹资方面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和稳定的筹资来源.而对于二者的结合提供服务,则出现筹资空隙,严重影响了该服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3].在国家第一批、第二批医养结合城市实施情况来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开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政府所能投入的资金是有限的.资金不到位,这会使得那些想要开展医养结合服务的社区医院和民办医院止步不前,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除了医疗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资金投入之外,购买各种医疗设备、聘请专业医生和护士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据调查发现,医养结合的资本回收期长,当前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资本投入在短时间内无法收回,需要近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实现盈利.在此情况下,社区居家医养结合的开展必然会出现困难.而其非营利性的特征难以吸引外部市场投资者.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缺乏稳定的筹资渠道,急需解决资金短缺问题,由此可见医养结合缺乏一个长期有效筹资平台.
3 “互联网+”带给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发展新机遇
3.1 打破信息壁垒
“互联网+”不仅可以解决信息交流沟通不畅问题,还能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供给侧改革,使得养老服务供需更加匹配.“互联网+”在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领域的运作,会使得各机构信息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质量.为了能够使老人得到更好的护理服务,由社区或养老机构为每位老人建立起电子健康档案,由此构建老年人健康大数据平台.电子健康档案不仅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状况,还包括个人生活习惯.通过每个站点的智能化健康检测设备,老年人可采集“血压、血糖、血氧、心电”等生理数据,并通过健康管理档案实时上传至云端,再利用互联网的信息集成功能,经由大数据分析,掌握老人的主要需求和基本情况,充分满足老年人需求.
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构建养老服务健康中心平台,平台中不仅包括老年人的健康信息,还包括养老服务机构设备信息,从需求和供给两个角度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通过大数据技术合理计算,可以及时掌握各医院或机构的剩余资源现状,为老年人就诊、转诊开辟快捷通道,缓解就诊、转诊困难的问题.通过大数据挖掘技术与分析技术,分析各地区老年人养老情况,协调安排社区、机构养老设施分配,改善实现区域内信息的有效整合,方便信息的共享.
3.2 大数据技术培育护理人员
专业人才紧缺是现在医养结合最大的制约要素.通过大数据技术,从已从事护理行业的人员和还未从事护理行业的学生两个角度着手.首先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多的理论培训和实训机会,由此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水平.营造良好的就业氛围,实现护理人员数量与人员质量的有效统一,加快完善护理市场.
基于大数据,分析现在护理市场的需求,用数据直接展现护理未来发展前景,为高校招生提供一个参考,同时加强了人们从事护理行业的信心.面向医护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实训平台.为在校护理专业学生设计合理课程培训方案,使其成为专业性、技术型的养老服务人员,这些培训都可以通过大数据技术实现.针对当前护理市场护工文化程度偏低、护理专业知识浅薄,且其本身年龄较大等问题,需要加快护理人才队伍建设,抓好现有护理人员的培训,搭建数据共享的护理方面的培训内容;提高其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为解决护理专业学生因为薪资低而大量流失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在现有医院招收固定护理人员之外,由于互联网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为其拓展了发展平台.有更多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或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提供大量的护理岗位.
3.3 多元化筹资渠道
由于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特殊性,其资本筹资困难.而“互联网+”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注入新的发展力量,提供新的发展思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巨大市场潜力,将会吸引大量的互联网企业参与.互联网企业注入资本,开发更多的移动医疗设备,不断满足老年人医护需求.通过线上数据、线下宣传、移动终端等多渠道拓宽医养结合市场,不断涌现的应用产品,市场竞争氛围,实现社会力量参与医疗、养老行业.不断扩展资金来源渠道,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医疗护理服务需求,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收费水平仍偏高,低收入老年人支付能力较弱,尚且无法负担.互联网大数据的应用,构建就医信息平台,加快实现医保异地结算问题.将医养结合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内,缓解老年人养老压力.另一方面,大数据信息的完善,为保险业的发展提供机遇.鼓励商业长期护理保险的发展,保险公司设计多层次的医养结合相关产品,缓解个人的资金压力,也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资金支持.
4 结语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对养老质量提出的更高要求,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的发展存在较大的变动性和阶段性,在不同的时期对养老模式的需求不同,要求养老能够符合其个性化需求,因此个性化服务成为未来养老的必然趋势.“互联网+”的应用为这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提供更高的平台,加速了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供给侧改革,构建差异化、多层次医养结合养老模式.通过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以大数据为分析工具,掌握老年人需求,以此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搭建互联网护理培训平台,培育专业护理人才,拓宽资本市场,充分调动和整合全社会的养老资源和医疗资源.由此可见,互联网不仅能够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还能够催生新型产业的发展,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互联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也将为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带来新的变革,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1〕李默,郭锐,赵建.”互联网+”视角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探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99):177-181.
〔2〕云苗.医养结合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以武汉市和青岛市为例[J].企业导报,2016(13):80-82.
〔3〕佘瑞芳,谢宇,刘泽文,杨顺心.我国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现状分析与政策建议[J].中国医院管理,2016,36(7):7-9.
R197
A
1673-260X(2017)07-0033-02
2017-05-23
安徽财经大学2017年度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成果资助(XSKY1709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