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2017-03-29李洪源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内化建构教学模式

李洪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52)

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综述

李洪源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吉林长春 130052)

翻转课堂为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新希望。本文通过文献法对国内研究的翻转课堂的概念、现状、优势和其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后续的翻转课堂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

翻转课堂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其实质是颠倒了学习内容传递与内化的顺序。从当前国内的研究历史来看,大量研究开始于2013年,在2015年多数教学界的学者都意识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并开始将理论引用到实践当中。相关的文献主要参考中国知网收录的文献,截至2017年10月25日,中国知网总共收录与“翻转课堂”相关的文献20358篇,本文选取与笔者研究密切相关的文献,对翻转课堂的概念、翻转课堂的现状、翻转课堂的优势及翻转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

1 翻转课堂概念相关研究

方敏认为翻转课堂是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宗旨,在“先学后教,以学促教”的理念下,借助信息技术克服传统教学中的一些不足,让教育教学的形式更显多元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赵兴龙认为国际语境中的“翻转课堂”实质上是学生课前使用在线视频学习的一种场所。但是,学习场所的变化还不足以让教和学的关系发生本质变化。因此,翻转课堂的基本要义是教学流程变革所带来的知识传授的提前和知识内化的优化。他还提出流程要素是定义翻转课堂的重要要素之一,认为翻转课堂应该更名为翻转“教”“学”,因为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关键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叶青、李明认为翻转课堂是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通过“问”和“听”来组织教学活动,以兴趣为学习内驱力提高教学效果的课堂教学模式。两位学者也就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实施推广提出加乘系数计算教学工作量、利用手机和QQ群降低教学成本、建立“老少配”解决师资问题等一系列意见与建议。

2 翻转课堂现状相关研究

国内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和实践仍处在介绍、引进的阶段,国外的研究成果在我国需要一个本土化的过程,然而翻转课堂在本土化的实践过程中存在挑战和瓶颈。缪静敏、汪琼两位学者曾作了一项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调查,结果显示翻转课堂目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满足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得到了越来越多教师的重视,同时发现大多数参与调查的教师已经从资源的接受者过渡到资源的制作者,开始有意识地利用信息手段满足自己的教学需要。但是,实现“翻转课堂”所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以及技术方面的支持等问题层出不穷。

潘炳超认为翻转课堂模式有利于激发和维持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但是高校教学有效应用翻转课堂模式应因“课”制宜,以教学模式的创新为突破口,以“学”与“教”的活动“翻转”为前提,以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为基础,以经过精细化制作的教学微视频资源为保障,以高校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创新素养为关键。段伟硕提出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课堂上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两个阶段,其主要内容表现为“课下”知识传授和“课上”知识内化,在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互动性得到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赵海霞认为通过翻转课堂和学习共同体的教学组织形式,联通课前——课中——课后,联结低阶——高阶任务、浅度——深度建构学习,混合在线学习和面对面的深度交互机制,最终可以建立基于翻转课堂的共同体知识建构、基于均衡知识的组内知识建构、基于观点改进的跨组知识建构、基于升华的集体协作知识建构为主要阶段的新型混合式学习模式。

3 翻转课堂优势相关研究

在翻转课堂模式中,学生提前学习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和相关学习材料,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辅导答疑,有助于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内化。杨斌、王以宁、任建四、张海四位学者通过对美国IPSP课程的混合式翻转课堂的课程目标、学习要求、课程计划、教学模式及实施后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了知识点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决定性因素。教师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关键因素,学生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因素,资源是有效实施翻转课堂的物质基础。韩阳也认为,翻转课堂这一教学模式要想取得良好效果,教师是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并且建立了教师翻转课堂能力的五个维度:教师的翻转课堂教学意识与态度、翻转课堂专业基本知识与技能、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能力、翻转课堂的实施能力、责任心与爱心。

陈丝、乔爱玲从结构分类的视角将国内现有典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归类为环式翻转课堂模式与非环式翻转课堂模式,并且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环式翻转课堂模式适合高校课堂教学,非环式翻转课堂模式适合中小学课堂教学。张金磊、张宝辉认为翻转式教学中课堂活动环节是学生进行知识内化的阶段,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效果,可以结合游戏化的学习方式,使学习者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以游戏化的方式完成学习内容,进而培养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协作性。

4 翻转课堂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翻转课堂模式有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弊端,但其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弊病,如夸大技术作用、轻视讨论环节、低估实践的难度等,这些都是急需解决的问题。赵兴龙提出了翻转课堂在教学应用中容易出现师生关系失位、知识难度越位、适用对象错位等问题。祝智庭、管珏琪、邱慧娴三位学者在其研究中反思国内实践现状,认为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课前学生的“先学”质量、课内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储备等都是实践面临的难题。孙峰、龙宝新认为微视频、在线作业、混合学习、自主学习环境是翻转课堂依托的四大“关键技术”,弱化了知识教学的严肃性与规范性,推高教学成本。孙聪聪认为与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的认知的各个层次都得到提高。但是学生在学习行为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在学习认知方面主要认知发展的阶段性与差异性引起的问题、知识的记忆理解问题、应用分析问题、学习内部动力系统问题、学习外部动力系统问题。

毕宁认为国内不少中学已经在实践翻转课堂模式,开始关注翻转课堂模式给中学教育带来的变化。但是,国内现有实施翻转课堂模式更多的是对该模式的表面模仿:学校过分关注技术层面的操作,忽视翻转课堂核心方面的研究;教师在翻转模式中的作用被弱化;学生孤立地对着电脑屏幕学习等。这些问题都将影响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效率、运行效率。

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课堂中的信息技术逐渐增加。翻转教学正是基于信息技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对翻转课堂的研究多停留在信技术和理论层面上,关于实践方面的案例很少,缺乏理论指导实践的依据。在相关研究中,以中小学翻转课堂教学为主的内容较多,关于高校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较少,而且部分研究相对浅显,无法从根本上推进我国高校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1]方敏.翻转课堂的应用现状及策略研究[D].天水:天水师范学院,2016.

[2]陈丝,乔爱玲.翻转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模式对比研究[J].软件导刊,2017(8):219-222.

[3]缪静敏,汪琼.高校翻转课堂:现状、成效与挑战——基于实践一线教师的调查[J].开放教育研究,2015(5):74-82.

[4]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55-61.

[5]潘炳超.翻转课堂模式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实验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5(3):83-88.

[9]韩阳.小学教师翻转课堂能力现状调查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6.

[10]杨斌,王以宁,任建四,等.美国大学IPSP课程混合式翻转课堂分析与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2):118-122,128.

[11]赵海霞.翻转课堂环境下深度协作知识建构的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5(3):11-18.

[12]孙峰,龙宝新.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5(9):83-88.

[13]苏莹.高中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14]段伟硕.翻转课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6.

[15]孙聪聪.大学生在翻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16]胡小勇,张瑞芳,冯智慧.翻转课堂中的问题导学策略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7):93-98.

[17]毕宁.中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效率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5.

G434

A

2095-7602(2017)12-0154-03

2017-08-1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教育技术基金项目“基于蓝墨云班课《出版现代技术》资源库的构建”(2017005)。

李洪源(1988- ),男,助理实验师,硕士,从事编辑出版研究。

猜你喜欢

内化建构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