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让作文“真”起来
2017-03-29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余秀萍
■ 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 余秀萍
生活,让作文“真”起来
■ 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 余秀萍
近一年来,在探索和研究“真作文”的道路上,笔者就如何训练学生写出具有真实体验和真情实感的文章,作了些许尝试。现就笔者教学经验谈谈具体做法。
一、关注生活,积累素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源头才有活水。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接触自身的衣、食、住、行,接触人与社会,这些都是学生作文“真”起来的源泉,正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搜集所见、所闻,积累作文素材,这样才能写出真实的体验,抒发真情实感。
1.时尚微博——关注社会事
当今社会是个信息多元化的社会,电视、报纸、网络已走进千家万户,学生们在这样的社会和环境中,成了“小小百事通”。例如,在《难忘的教授》的课堂上,孩子们从南斯拉夫的铁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国家的独立到最后的解体,侃侃而谈,娓娓道来。学生的兴趣激发了我的灵感,我要求学生自己创立一个“时尚微博”(一个随身携带的记事本),随时记下自己关注到的社会大事、社区里的活动、街道里的变化等,同时鼓励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生成真正的微博、微信。这种形式有三大优点,一是学生能把自己的感触真实地记在自己的文章中,并学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积累更多的资料为习作做好准备;三是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孩子们会把自己的微博发给我,经我的指导和修改,有的直接上传到班级微博,供学生学习欣赏。学生不仅过了一把“发表”的瘾,也渐渐喜欢上了收集、创作。
2.校园贴吧——关注身边事
有的孩子们在寻找身边的素材时,十分茫然。于是我琢磨着,针对学生不善于观察、思考的现象,我在班上开设了一面墙——“校园贴吧”,旨在让学生针对校园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提出问题,供大家讨论。一天,我发现了“校园贴吧”里贴出了这样一篇小短文:
张宇轩同学,今天你好霸道。因为没有带水,口渴了,你居然从别的同学手里抢水喝,你这样做真不好,希望你改掉。
几日之后,跟贴的人真不少,有的说张同学经常欺负女同学,有的说张同学早上帮助打扫清洁区等等。过不了几天,张宇轩写了一封长达两页纸的“反思”贴到了“校园贴吧”上,详细追述了事情的经过,内容深刻且真实,学生们回应的也不少。为了丰富贴吧的内容,我还会贴上几篇学生的佳作,请学生共同来点评,鼓励他们在“校园贴吧”里写上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在评头论足之间,思想得到碰撞,语言得到发展,最后将所见、所思写下来。
二、关注活动,积累体验
诱发学生的体验,有意识地“制造活动材料”是教师指导学生习作的方法之一。教师有目的导演“情境”,为学生制造一种场合、一种氛围,引起他们情感的波动,得到真实的体验,进而将感受定格成文字,便是作文“真”起来的精髓。因而,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活动,必然能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1.走近自然——体验乐趣
人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感受绿叶红花、鸟语花香之美,不仅陶冶性情,获得审美的快感,而且在感受自然,置身于大好风光时也能体验到观察的乐趣。学校附近有个莲花湖,在六月的晚霞中,满池的荷叶挤挤挨挨,荷花亭亭玉立,无限风光令人心旷神怡。于是我带学生到莲花湖边开展一次作文活动。此前,我要求学生收集咏荷的古诗词以及有关荷花的知识。置身于那满湖的荷花之中,学生们很兴奋,不禁发出啧啧地感叹。学生们拿出搜集的文章颇有韵味地读着,而我则借机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颜色、外形、香味,不一会儿,学生们自由创作,“其色,白则如雪,粉则似霞。”“其香,悠远飘香,沁人心脾”等一句句美文鲜活地呈现出来。
2.走近课堂——体验创造
《我开的小店》是一篇想象作文,既要有小店陈设的描写,又要想象小店内发生的故事。想象,其实又源于生活。店内陈设的描写需要学生平时的细心观察,再加上自己的想象有条理、有顺序地表达出来。但如何写好小店内发生的故事呢?我动了不少脑筋,最后决定上一节情境体验课。课前我让学生准备了水果、文具、食品、书等材料。课堂上,我将学生带来的水果胡乱地摆放在讲台上,创设了水果店的情境,接着我请学生分别扮演“水果店老板”和“顾客”,并制造交流的“障碍”——水果烂了、水果不新鲜、水果大小不一等等,在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之中,一个个合情合理的故事诞生了。这节课上完之后,我看着学生的“大作”,突然明白,活动的内容丰富些,活动的形式灵活些,活动的空间大胆些,学生就有了动手、动脑、动口的参与,作文课堂变得灵动而富而生趣,创造也就顺理成章了。比如,还可以开展的活动有:班干部竞争上岗讨论会、班级朗读者、各种文体比赛、小作者采访等等。只要给孩子们一个宽松的活动环境,引导学生牢牢把握活动的感受和体验,就一定能文思泉涌,写出一篇篇真实有趣、富有创意的佳作来。
3.走近家庭——体验温情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好文章之所以能打动人,一定有充沛的真挚感情。“真”作文最难的就是抒发真情实感。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形式为文字,其内容不出感情两端。”看来文由心生,情由心发,只有点燃了学生情感的“火花”,才能唤起学生不吐不快的表达欲望,充沛的情感才能如涓涓细流真实流淌。“爱”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亲情是最珍贵、最温暖、最无私的爱。班上有一位母亲在自己的微信里写了一段这样的话:“儿子真是长大了。清晨,他悄悄地来到我的床前说‘妈妈,你太辛苦了,今天你不用送我上学了,你好好休息一下吧。’”看了这则微信,我决定就从“亲情”这个话题入手,开启学生感情的闸门。于是“双休,我为妈妈做件事”活动正式启动了。放学之前,我向学生宣布了活动的方案:每个周末,为妈妈做一件事,并记录下来,可以拍成照片。随后,我在班级的群里号召家长们通力合作,在群里写一写看到孩子孝敬父母的感受。第二周,我便将家长写的内容读给孩子们听。课堂上,孩子们一开始嬉笑的表情凝固了,一个个陷入了沉思,有的甚至还流下了眼泪。一次活动,一次生动的书面交流,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趁热打铁,我让他们给自己的母亲写一封信。很快家长们看到了学生的信,纷纷在群里留言。征得家长的同意,我请孩子们观看了这些留言,听着父母真情的流露,我分明感受到孩子们内心那潺潺的亲情暖流。通过这种双边情感的互动,帮助学生找到了情感的喷发点,真实地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做法,一字一句都是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文章怎么可能不感人呢?新课标要求“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他们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不论是关注生活还是活动,出发点都是要把学生放在生活之中,写作源于生活也要服务生活,这便是“真”作文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体验,抒发真情实感的基础。我在这一方面只是做了些小尝试,归结起来,需要我们主动从生活的每个层面去寻找突破口,根据学生特点、习作要求适时地去组织一些生动的、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作文课堂,激发学生创作的热情,写下自己真实的所见、所闻、所思。坚持下来,必能带领学生真切地爱上写作,使写作真正地成为学生内心的表达需要,达到“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责任编辑 郑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