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整体构建 常态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实践探索

2017-03-29武汉市江岸区澳门路小学刘毓玲

成才 2017年8期
关键词:研究性评价活动

■ 武汉市江岸区澳门路小学 刘毓玲

整体构建 常态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实践探索

■ 武汉市江岸区澳门路小学 刘毓玲

新课改以来,综合实践活动以崭新的课程形态出现在我们面前,为学校和教师留下了广阔的自主创新空间。尤其是近几年,综合实践活动的落实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关注,武汉市教科院、江岸区小学教研室每年都组织综合实践课程优质课评比展示活动,江岸区教育局也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日”活动。这些活动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得到了成长。

为了真实地了解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我们进行了师生抽样调研。在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之后,我们结合学校“给孩子插上快乐飞翔的翅膀”的办学理念与学校周边教育资源状况,从“育人的高度”来整体构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一、着力构建活动课程,确保课程结构的整体性

美国课程学者威廉·派纳认为,要获得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学校课程绝对不能局限于系统化的书本知识,而要关照个体作为具体的、活生生的存在的生活经验。作为一种开放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需要我们结合学生的经验创造性地开发与实施。我们要通过对课程的自主设计,创造一种行动的课程,从而重建一种学校文化和课程文化。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强调,学校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仅依靠教科书开展教学的做法,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校内资源、社区资源和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等,以此来落实课程计划的要求。在信息化的社会里,我们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空间。综合实践活动是经验型、发展型、开放型、实践型的课程,只有放在开放的、广阔的实施空间里,它才能焕发出课程的灵气和活力。

立足于学生生活和课程发展的两大制高点,我校着力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资源,全力构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机构、管理规章、发展规划,全面制定课程的实施计划方案,促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开展,形成鲜明的“本土化、校本化、立体化”特色。

本土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本地文化相整合,并以研究性学习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筹建“社区小小创客空间”活动,通过调查、走访、研究可行性报告等方式,探索创建社区实践活动空间的路径与方法。

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校本课程交融,形成实践探究类的校本课程。学校开展的“太空种子种植”“学校气象地理观测”活动,呈现的就是校本课程与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相融合的特点。

立体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学科教学交融,促进学科间的有机结合。学校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菊的世界”,呈现的就是综合实践活动与美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共同开展的研究性学习课题。

二、努力锻炼教师队伍,确保课程师资的稳定性

虽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任教教师多是兼职,但是我们仍然在兼职的前提下努力保证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及梯队性。

学校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教导处作为综合实践课程的组织者、管理者,负责调配各方课程资源。任课教师作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者和参与者,每位教师都要指导两个以上的小组开展活动,并在期末工作总结中有回顾有反思。为了让教师逐步胜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指导者和评价者的角色任务,我们会定期组织教师参加研讨活动,并针对不同年级的实际和特点,制定科学合适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我们要求每个综合实践活动都要制定小组活动计划方案,同时要求有过程检查指导和成果展示环节。对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任课教师的周课时量以及学期绩效考核权重,我们的要求是与语数学科教师同值。

三、精心设计活动主题,确保课程内容的系统性

为了使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更加规范,活动的内容更加系统,我们制定了《澳门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确定了总体课程方案及年度、学期的课程开设计划。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包含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三大领域内容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我们确定了“学生就是主体,生活就是教材,实践就是学习”的理念。我们围绕活动主题,认真思考,仔细把握各领域之间的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学科领域的内容巧妙地融合其中,形成了围绕主题的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在内容上实现互相联系、逐步推进;在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不断在活动中强化其实施效果。

我们紧紧抓住“科技人文教育”这一办学特色,以“科技名人、科技名项、科技名点”为切入点开发了校本教材《三名科技》,并以此为线索分年级设计参考主题。学生从自身的兴趣和需要切入,发散思维,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主题,使得参考主题的设计呈现出多元化特色。学生在活动主题的设计上追求鲜活,富有童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在研究内容的选择上,涵盖了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指定的四大领域,并把它们进行了有机整合。如以《长江主轴》研究性学习为例,要了解长江主轴的相关信息,学生就要到实地去参观,小组探究,同时还要插上想象的翅膀设计方案,并动手制作主轴模型、主轴沙盘等。显而易见,整个活动期间,学生涉及了研究性学习、劳动与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等多领域的学科内容。

四、切实完善实施方案,确保课程管理的科学性

综合实践活动属于本次课程改革增设的课程内容。因此,对于课程实施者而言,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照搬,也没有统一的内容和策略可供参考。教师能做的,就是边培训边研究和边探索。为避免教师走过多弯路,减少教师的工作量,我们选择骨干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指挥官,充当课程实施的先行者和引领者。对于这些指挥官,我们要求他们不仅要负责制定年级活动计划、设计具体活动方案,还要负责与专家进行交流,不断完善方案,达成共识。

从活动的准备到活动的实施,从主题的提出到成果的交流,整个综合实践活动流程中,指挥官要进行指导的环节,一是活动前的指导,即确定活动内容和活动任务,与实验教师一起商讨实施步骤;二是活动中的指导,即了解各班活动实施的进展情况,确定各班的研究取向;三是活动后的指导,即引导教师选择成果呈现的最好形式进行展示,引导教师对活动过程进行反思。

我校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主要目标,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教导处和年级组协作管理,任课教师和研究性学习研究员(校外辅导员)指导教学,指导校委会代表协助综合实践活动小组开展活动”的学科管理模式。

在课程实施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求每年级每学期要做一个大综合的长线课题,在保证长线课题顺利完成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学生兴趣提前做好调查研究,开展短线活动。目前,我们根据学校和学校所在的区域特色推出了三个层级的相互衔接的活动计划,即“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及“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五、全面关注活动过程,确保课程评价的多元性

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评价对完善综合实践活动的方案、提高活动的效果、提升学生素质至关重要。我们的评价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重视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团队合作性、积极性、操作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采用自评、小组评和师评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目的是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坚信:一个好教师就是一门好课程,我们必须建立一个观念——人人都是指导教师,项项都有指导教师;一套好制度就是一项好保障,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程落实亦是如此;一个好评价就是一个好管理,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适用于学生,同样适合于教师。

总的来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我们认为,要做到一切以孩子的发展为本,让孩子室外多一点运动,室内多一些探究。我们不仅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在知识的学习上走得更快,更要考虑如何让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责任编辑 廖 林

猜你喜欢

研究性评价活动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实践,让研究性学习课堂精彩起来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学写简单的研究性报告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浅谈“研究性”阅读教学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