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
2017-03-29胡辉平
胡辉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从“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
胡辉平
(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11)
近年来,全国不少高职院校进行了“文化育人”的办学实践,经历着从“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的办学转型过程。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办学转型过程的梳理,认为“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办学转型的必由之路,同时提出了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若干建议。
技能本位;文化育人;若干建议
高职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肩负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全国不少高职院校进行了“文化育人”的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引领着全国高职教育从“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的办学转型。
1 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倒逼高职院校创新办学理念
2007—2011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对珠三角2100多家企业进行的一项历时四年的转型升级中的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的跟踪调查显示,转型升级企业对技能人才最看重的6项能力依次排列为:积极主动(82%)、责任心(77.3%)、团队精神(72.7%)、执行力(72.7%)、沟通能力(50%)和专业学习能力(50%)。
广东一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在工作中面临困境:该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学生对油漆涂装工艺得心应手,但在为客户进行涂装时,有的客户想让他们美化一下居室色彩,却往往事与愿违。原来,学生们虽有技术,但缺乏美学知识和艺术鉴赏的能力,调配出来的颜色很不协调,只能把涂装当作一件简单技能来干。
人才需求市场的信息反馈表明,转型升级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养的需求大于对专业技能的需求。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重技能、轻素质,重专业知识、轻文化素质教育的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有很大的偏差,“技能本位”的高职办学思想不适合社会变革及转型发展需求。
2011年12月,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发起了首届高职教育“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举起了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大旗。该论坛目前已举办了六届,每届均有200多所职业院校参加,引领全国职业院校由“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时任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陈秋明教授认为,“高职教育的文化育人,就是要对学生进行人文知识、人文精神的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较高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文化品位、较高的审美情趣、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较高的科学素质。”陈秋明认为,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定位上要进行转型,要从培养操作技能型人才走向培养“有文化的技术人才”。
深圳职院刘洪一教授认为,高职院校文化育人并不是对技能教育的否定,而是要在强化技能特色的办学前提下,更进一步完善学生的专业技能、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更进一步完善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文化育人”要贯穿于教育全过程以及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是一项全员参与的系统工程。
2 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实践探索
在“文化育人”理念引领下,全国诸多高职院校进行了旨在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办学实践探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了学校 “文化育人”领导小组,学校“一把手”任校领导小组组长。各二级学院均成立“文化育人”领导小组;颁布了《中共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委员会关于实施文化育人创新行动的决定》,制订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实施纲要》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文化育人实施纲要任务分解书》;成立了“文化育人研究中心”,作为学校常设机构,统筹学校文化育人工作;2012年,该校与商务印书馆合作创办了《文化育人》学术刊物。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了文化素质教育的“双休日工程”,利用“双休日”时间,通过场馆开放、科技竞赛、人文艺术教育、实用技能培训等措施及活动,形成了 “思想交流”“学习交流”“人文艺术教育”“技能训练”“学生创新”五大活动模块,把学生从校外吸引到校园里来,减少了学生安全稳定方面突发事件的发生。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以跨专业的、全校性的明理学院、银领学院和淑女学院为依托,全面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职业素养和核心职业能力、女生的才艺特长和淑女气质。该校还实施了高职学生的“千日成长”工程,把高职学生在校的3年时间(近千日)进行科学规划,将学习、生活的各项任务分解为具体翔实的成长要素,帮助学生勾画好成才成长的轨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全员、全景、全面、全程、全体的“五全”文化素质教育实践活动,成立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心”,中心下设教研室。学校将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各专业在编制人才培养方案时将诸如《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鉴赏》《哲学》等列入教学计划。学校投资120万元打造了大学生户外素质拓展基地。学校还组织专人编印了《素质拓展指南》丛书,深受学生好评。
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0年起,逐步推进并开始全面实施“夏季开放学校”学制改革。利用夏季学期期末考试周后1周和暑期结束前2周的时间开展“全员服务性学习”。“夏季开放学校”采取“企业课程魔鬼式训导”“开放的服务性学习模式”和“定向的服务性学习”三种模式,全面打造学生的综合素质。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从特色专业文化、教师文化、课程文化、实训文化、服务文化、管理文化、方法文化等方面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学校启动了一种新的文化育人模式建设,全面开设“校情与文化”“系情与文化”系列讲座,面对全校新生,宣讲、濡染学校文化。
淄博职业学院创办《我们》访谈栏目,挖掘学生榜样典型,引导青年学生成长成才。该栏目的口号是“身边的朋友、平凡的故事、最精彩的大学、最真实的我们”,特色是“用学生的视角,发现身边的感动;用真诚的交流,感受榜样的力量”。《我们》访谈栏目自创办以来,深受学生欢迎,真正达到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从2004年起,开展了“青年企业家与学子面对面之非常对话”活动。每年通过邀请30—40个企业家参与,围绕某一个或几个相关主题,和学生进行现场交流。截止至2013年,该活动已经成功举办了6届,直接参与企业家200多人、学生近10000人。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浙商企业家大讲堂”。多年来,先后有50多位知名浙商企业家和学者来到大讲堂做了50多场精彩的报告,组织观看著名浙商马云、丁磊等人的网上讲堂近20部,听讲学生达3万多人次。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开展了富有校本特色的责任教育活动。制定了《责任文化建设实施意见》《责任文化品牌培育行动计划》《责任文化建设行动计划》,组织出版了《大学生公共责任文化素质养成》《大学生职业责任文化素质养成》《大学生责任文化素质养成资源手册》等书籍,开办了责任文化系列讲座。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设了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展览馆”。从《黄炎培教育论著选》中精选职业观和职业教育方面的文论印发给每一位老师和学生研读。开设了 “职业观与职业道德”课程。
3 “文化育人”是高职教育办学转型的必由之路
全国众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创新和办学实践证明,高职教育从重视专业能力、技能教育走向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拓展,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的规律总结和发展趋势。高职教育从“技能本位”走向“文化育人”,这是高职院校办学转型的必由之路。
3.1 文化育人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发展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中国创造。社会方面,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互联网时代带来劳动关系、家庭关系、邻里关系等社会关系发生深刻变化,呼吁着社会治理的体制机制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要实现这种经济社会的发展转型,劳动者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建设是关键。这需要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与之同步协调发展。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加强大学文化建设,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职业素养、人文素养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这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求。
3.2 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律
20世纪90年代中期,针对我国本科教育中“过弱的人文熏陶、过窄的专业基础、过强的个性制约、过重的功利导向”的办学偏向,时任教育部副部长周远清提出了本科教育的“三注”,即注重素质教育、注视创新能力培养、注意个性发展。1995年,教育部在华中理工大学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院校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我国本科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随后,全国众多本科院校通过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大学生开展各类文化素质教育活动,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1998年,在教育部的引导下,各高校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由注重学生个体素养走向注重提高教师个体的文化素养和提高学校自身的文化品位与格调,文化素质教育内涵更加深化,文化素质教育更加系统和全面。2005年,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素质教育,教育部又引导全国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走向“三结合”,即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结合起来,把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与扎实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把提高大学的人文素养教育与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教育结合起来。我国高等教育从专业教育走向文化素质教育的历史轨迹表明,高职教育开展文化育人,这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律。
3.3 文化育人是国家对高职教育办学的政策导向
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李克强总理特别强调,要“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大批牢固树立敬业守信、精益求精等职业精神且怀有一技之长的劳动者。教育部前部长袁贵仁也曾指出,“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文化过程。所谓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说到底都是文化育人”。教育部前副部长鲁昕也多次在职业教育相关会议上提出:职业院校“要做到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校园、企业文化进课堂”。教育部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1]12号)中指出,高职院校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推进素质教育,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从政府总理到教育主管部门领导,再到具体的高职教育政策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希望高职教育承担起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希望高职院校不仅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更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文化育人是国家对高职教育办学转型的清晰而又明确的政策导向。
4 关于高职教育“文化育人”的若干建议
4.1 转变思想,形成共识,真正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学生的综合发展上来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曾指出,“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高职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具有所有教育都应具有的共性特征,即培育综合发展的人。长期以来,不少高职院校偏离了教育的主要目的,职业教育成为了单纯的就业教育,技能活动代替了所有的教育活动。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工作理念”,我们需要进一步转变思想,形成共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为学生成长成才服务上来,既要教给学生赖以谋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要教给学生从中汲取智慧和营养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既要教给学生立足社会的做事方法和办事能力,还要教给他们得以可持续发展的开拓和创新能力。
4.2 顶层设计,全面统筹,像抓专业教育一样抓好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并不是指多开几门文化课,也不是简单搞些校园文化活动,而是一种适应知识社会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高职院校需要把课内、课外,校内、校外,需要把第一课堂(教学课堂)、第二课堂(课外活动)、第三课堂(校外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思考,宏观设计,逐步推进学院的文化育人工作。从教学主渠道来看,需要我们重新优化课程设置,重构人才培养方案,把素质教育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需要提升师资队伍的文化素质,打造教学文化,提高教学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
4.3 针对实际,务求特色,因地制宜地做好文化育人工作
各高职院校可以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文化育人工作。紧密结合院校所在地的地域特点,研究不同地域的文化特点,引入地方文化,服务地方经济,因地制宜地开展文化育人工作;也可以区分自身院校的行业特点,分清专业类还是综合类,文科类还是理工科类,政府办学还是行业、企业办学,因校制宜地开展文化育人工作;还可以因人制宜,分清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打造金融类、农业类、机电类、建筑类以及其它类专业文化,打造富有自身特色的文化育人模式。
4.4 合理安排时间,统筹教育资源,见缝插针地适时开展文化育人工作
开展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要合理处理好时间的关系。目前高职院校基本上实行的是“2.5+0.5”的学制安排,即两年半的在校学习,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不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瓶颈。可以借鉴其它兄弟院校“双休日工程”的做法,并进一步充分利用学生晚自习的时间,打造“双休日工程”和“晚自习工程”,把学生在“双休日”和晚自习无所事事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也可以合理利用寒暑假时间,变一学年两个学期的传统学制为一学年四小学期的新学制,统筹教育资源,见缝插针地安排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1]陈秋明.从“技能本位”到“文化育人”:高职教育的转型升级[C].第三届全国高职教育文化育人高端论坛论文案例集,2013.
[2]刘洪一.文化育人与技能型人才培养[R].首届全国高职教育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主报告,2011.
[3]于德弘.文化育人、任重道远[R].首届全国高职教育文化育人高端论坛主报告,2011.
[4]袁贵仁.加强大学文化研究,推进大学文化建设[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
[5]鲁昕.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系统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R].在高等职业教育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战略研讨班的讲话,2011.
[6]蔡元培.蔡元培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177.
[7]卢亚莲.文化育人:高职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由之路[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
G718.5
A
1672-2868(2017)04-0153-04
2017-03-31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项目编号:SK2016A0505)
胡辉平(1970-),男,安徽祁门人。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高职院校领导与管理。
责任编辑:李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