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巢湖民歌融入地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2017-03-29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巢湖民歌声乐

马 磊 郝 莹

(1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

(2 淮北市黎苑小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浅析巢湖民歌融入地方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马 磊1郝 莹2

(1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

(2 淮北市黎苑小学,安徽 淮北 235000)

文章立足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与民族风情,旨在进一步探索巢湖民歌融入当代地方高校公共音乐课堂的可行性,以期结合高校教育培养人才的方针,巧妙融入时代音乐教育的需求,为巢湖民歌声乐艺术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开辟声乐传承之路提出可行性的建议。

巢湖民歌;公共音乐教育;普通高校;必要性

当代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担负着对地方民歌的传承与传播的重要责任,同时也是地方民族音乐寻求传承的必然选择。民歌集中了地方音乐的主要特色,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音乐课程知识之外,了解不同地方风俗与地方音乐的精髓,对于保护与传承民族特色声乐文化遗产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巢湖民歌的文化价值的探究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已经开始出现并不断得到重视。然而关于巢湖民歌与当代高校课堂声乐教育的融合能否实现的研究在目前的学术界较为少见,要求研究者吸收前人对于巢湖民歌声乐价值的研究经验与研究成果的同时,要树立时代性的眼光,与时代需求的音乐教学步伐接轨,进一步阐述当代社会的音乐教学中巢湖民歌与现代音乐课堂的融合,以期填补此领域的研究空白。希望能够寻求巢湖民歌与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的完美融合路径,为进一步传播民族声乐的艺术魅力与继承发展民族文化的优秀遗产做贡献,也为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提供良好的音乐素材。

1 巢湖民歌的艺术起源发展与特色概述

1.1 巢湖民歌的艺术起源发展

“巢湖,曾称南巢、居巢湖,俗称焦湖,位于安徽省中部,是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民歌是江淮地区的民歌代表,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传统民歌,流传至今。巢湖民歌起源于南宋和元朝时期,其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山歌、渔歌、秧歌等。”[1]解放前,巢湖民歌主要以这些形式在民间流传。在抗日战争期间,其内容上加入了抗战的元素,表现出时代特色。新中国的成立,促使巢湖民歌快速发展,广泛传播,许多巢湖民歌的资料也经过搜集和整理得以保存下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对于巢湖民歌来说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个时期,其创作达到了高潮,产生了更深远和更有意义的社会影响。

1.2 巢湖民歌的创作特色

1.2.1 巢湖民歌的题材。巢湖民歌的题材大致包括了劳动题材、知识题材、爱情题材、生活题材。

1.2.2 巢湖民歌的曲式。“起承转合”的框架结构在巢湖民歌的乐段、乐句中甚至在乐节中都可以体现出其雏形。“非方整性、非对称性乐句结构”的运用,由于巢湖民歌产生在劳动中,在田间地头,旋律自由、抒情所以其结构具有非对称性。“字密腔长的结构方法”的运用,巢湖民歌的陈述和情感表达一般舒缓且深情,因此产生字多但拖腔很长的型式结构。其结构类型大致有单句式、二句式、三句式、四句式、五句式、乐段扩展等[2]。

1.2.3 巢湖民歌的调式特点。巢湖民歌调式特点主要分为徵、羽色彩类和倾徵、羽调色彩类。

1.2.4 巢湖民歌的旋律特点。巢湖民歌的旋律特点主要分为以RE为基本音的四度循环、润腔修饰音、抒情唱为主、下行旋律趋于平稳、具有律动的特点。

2 巢湖民歌融入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可行性

2.1 高校公共音乐教育需要地方特色音乐艺术的融入

纵观当今社会我们不难发现,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需求比以往任何时期都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提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正是全新教育理念的体现。人才兴国的道理已深入人心,“书呆子”的时代早已远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和对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进程中总结出,审美素质是人的重要素质,一个不懂得美的人是很遗憾的。正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离开了艺术教育和熏陶,一个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素养的形成,将成为一句空话。艺术和科学形成了人类盛开的两朵并蒂莲,是最具普遍性、直观性、生动性和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表现形式[3]。艺术教育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学时代是一个人世界观和人生观最终建立和日趋成熟的时候,作为国家的栋梁和人才后备军的大学生更需要艺术的浇灌和美的熏陶。当代大学生对艺术的需求绝不仅仅是约定成俗的欣赏、学习世界名曲、经典音乐,应该大量汲取当地优秀音乐的养分来丰富自身的审美情趣和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巢湖民歌作为国家非物质遗产的特色音乐艺术其内容、形式、内涵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的提高都起促进作用,巢湖民歌走进当地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堂亦成理所当然。

2.2 巢湖民歌的艺术特色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与其他学科一样在高校中应得到独立的发展。它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联系,如文学、心理学等。其宗旨是站在美的角度去研究音乐与、科学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塑造有艺术素质的全面性人才[4]。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最终目的和目标是把音乐的本质和审美观融入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使其真正从中受益并肩负起传承优秀文化的光荣任务。

经过多年的努力巢湖人创作了独具艺术魅力的巢湖民歌,他们用民歌来歌颂劳动成果,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与对自然给予他们馈赠的感恩。用民歌来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记录一个民族的成长历程,记录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风情。当劳动的意象成为一种音乐的符号,必定会产生独具特色的音乐形式与声乐成果。巢湖人将劳动人民内在情感与热闹的劳动场面结合,加入了劳动者的生活气息,转换为音乐的形式,使得巢湖民歌成为当地历史文化的传承代表,也正是由于其摇曳多姿的艺术文化风采,铸就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神文明。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与巢湖民歌所展现的艺术特征及内涵不谋而合,因此巢湖民歌融入高校公共音乐课堂的可行性便清晰可见。

2.3 巢湖民歌自身传承发展的可行途径

保护与发展巢湖民歌迫在眉睫。巢湖民歌历史悠久,独具传统文化的特色,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化的进步,巢湖民歌创作与演唱形式的单一性已经不再适应其自身的发展,巢湖民歌的创作与演唱形式需要丰富起来,其传承也需要寻找更加符合实际且行之有效的途径。将巢湖民歌引入当地的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有利于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民族文化营养的汲取,也有利于产生新的音乐启示,进一步开发民族文化资源,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这样优秀的民族音乐融入到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中更能保持民族文化的长久延续性。

3 巢湖民歌融合地方高校的建议

3.1 保持巢湖民歌的艺术纯粹性与民族性

巢湖民歌是来自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馈赠的文明结晶。要把它融合到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教学当中,必须要保持其音乐艺术的纯粹性与民族性。一定要将民歌的收集整理工作放在首位,保持其声乐艺术的原创性,以文字档案的形式进行整理,依据民歌的艺术特性对其进行专业处理,将其逐步带入到高校课程的讲台。既要保留巢湖民歌最原始的创作内容,培养、创新民歌演唱风格,也要注重民歌的本色还原。如单声音乐体制的巢湖民歌的音域依旧要保持在8度和9度之间,在旋律和调式上也依旧要保持民歌最初的样式,如此再使用多元方法演唱才能够尽量做到原汁原味。以巢湖民歌融入当地高校巢湖学院为例,在将巢湖民歌引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课堂的同时要确保其本身的旋律、歌词、调式调性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切不可轻易做改变,否则将失去其自身的非遗品格和传承的根本目的。为此授课教师一定要对巢湖民歌的起源、创作、风格等做深刻且细致的研究,学生在接受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学习原汁原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心理准备。

3.2 尝试巢湖民歌多元演唱方式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

演唱方式在民歌传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高校公共音乐教育的过程中要摸索、探讨“跨界”“多元”的唱法置于巢湖民歌的传唱,力争打破民歌就要用民族唱法来演唱的固定思维,以期达到耳目一新、多元并存的现实来满足大学生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情趣的审美需求,为传唱、发展和创新打开一条全新的思路,从而推动巢湖民歌的普及、流传,将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另一个高度。要使高校音乐课程巧妙地融合巢湖民歌就要做到与时俱进,善于利用多元化的方式对民歌进行演唱实践。在表现力方面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进行加工与创造,呈现出新世纪的声乐表现艺术性。通过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总体反应是大家各有所需而且相对平均,他们的审美代表着年轻人的一种普遍审美倾向和心理,他们主观和客观相结合较为合理的表达出自己的想法,既代表着自己的心理又预示着一种“潮流”的存在。因此在巢湖民歌融入高校公共音乐课堂的同时要力求创新巢湖民歌多元的演唱方式以满足现代大学生的审美需求,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

3.3 强调高校从思想上认识音乐教育的重要性

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育就是对大学生音乐基本素质的教育,培养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提升其自身的音乐素养。在应试教育被人们抛弃,素质教育日渐被人们推崇的今天,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这个问题上来了,而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就是进行艺术教育,让学生得到艺术和美的熏陶与浇灌,使其成为一个有审美意识的人,同时也能很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5]。音乐教育对于大学生是如此重要,但现实却暴露出很多令人遗憾的问题。其中包括大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偏低、教师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和学校开展工作不利等,最严重的是有些地方高校根本就没有开展大学生公共音乐教育课程。这些工作的不到位直接违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也抵制了国家相关文件精神,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的重视这个问题,大多数高校没有从学生的需求方面去考虑,因此,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思想和意识上来做文章。也只有如此才能使地方特色音乐真正地融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中来,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其初衷与培养目标。

4 结语

公共音乐教育属人文学科,它与大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音乐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质,锻炼大学生的形象思维,启发大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大学生的心灵世界更宽广、和谐。巢湖民歌是来自巢湖劳动人民和大自然的馈赠的文明结晶,它作为一项具有独特声乐艺术特色的音乐,其独具魅力的音乐文化影响力与艺术风格完全可以成为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学课堂的重要风景,也会逐渐被音乐界的师生所接受与喜爱。巢湖民歌巧妙的融入公共音乐教育中来,为其自身寻求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地方高校公共音乐教育注入新的内容、提供新的研究课题。

[1]曹晓燕.从文化艺术特质看巢湖民歌的现代传承[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2):71-75.

[2]申育林.巢歌研究[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3:101-110.

[3]马秋华.中国声乐教学与实践多样化的探索与创新,歌唱艺术[J].2012,(12).

[4]姚恒璐.现代音乐分析法教程[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3:189.

[5]朱晓敏.浅议巢湖民歌的原生态传承[J].美与时代,2012,(7):53-55.

ANALYSIS OF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FOLK SONGS INTO PUBLIC MUSIC EDUCATION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AOHU

MA Lei1HAO Ying2
(1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2 Li Yuan Primary School,Huaibei Anhui 235000)

Based on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ethnic customs of Chaohu folk songs,the paper will further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integrating Chaohu folk songs into contemporary local university public music classroom,in order to apply with university education policy,consider the needs of the times in music education,seek a broad spa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aohu folk art of vocal music,and open up the inheritance path for vocal music.

Chaohu folk songs;public music educatio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necessity

J607

A

1672-2868(2017)04-0134-04

2017-06-08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K2017A0495)

马磊(1982-),男,安徽灵璧人。巢湖学院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与演唱。

责任编辑:李 晓

猜你喜欢

巢湖民歌声乐
巢湖,我的母亲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藤县水上民歌
声乐诊疗室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穿花衣 唱民歌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巢湖玉卮意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