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

2017-10-23李文娟

巢湖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公共关系公关师资队伍

李文娟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现状与对策分析
——以“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为例

李文娟

(巢湖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为更好地对《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建设与教改,特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的十多所院校所开设的《公共关系学》课程进行了调查和了解。文章通过对相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了当下《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的现状,如课程实践性体现不足、教学方法与手段相对单一、师资队伍的不完善等,并根据各高校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措施,期望对该课程的未来发展有一些帮助。

公共关系学;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能力

1 前言

应用型本科院校,是指以本科教育为主,面向区域经济社会,以学科为依托,以应用型专业教育为基础,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高层次应用性人才的院校[1]。应用型本科院校,作为教育类型,实现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融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作为所在地方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在实现教育大国的过程中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2],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是包括合肥学院、铜陵学院、皖西学院、巢湖学院、池州学院等省内十多所新升本科组成的教学,师资,硬件资源共享的组织,在该框架下不同学校学生可以跨校攻读双学位、不同学校教师可以互聘、管理干部可以互派挂职。

《公共关系学》课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它融合了管理学类学科、传播学类学科以及行为科学类多个学科的知识,也是一门典型的应用性学科。此外,它与广告学、市场营销学等学科有较多关联,作为新闻传播类专业的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该课程在展现学科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强调学生各类公关意识的具备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

无论从学校的定位还是到专业自身,乃至《公共关系学》课程本身都体现了“应用”的重要价值,故该课程的讲授不应该只是纯理论课的讲授,而应是创新的教学模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构建的丰富多彩的课堂,使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兴趣与所得。由此,《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应用性转型是大势所趋。

2 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 《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现状

为了完成对笔者所在院校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学改革,更好地建设该课程,培养学生对公关的兴趣,提升他们的公关意识与实践能力,于是展开了对相同学科定位的各兄弟院校该课程建设的调查。

本次调查主要以调查问卷的方式,针对安徽省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15所高校,且是他们下设新闻传播类专业下所开《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状况进行的调查了解,通过对相关调查数据与资料的归纳整理,笔者发现该课程建设的如下现状:

2.1 《公共关系学》课程较为受重视,然少有建设精品课程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公共关系学》课程在所调查的15所学校均开设,且大部分开设在新闻传播类和管理类专业,课程性质也多为专业必修课,学时较多分布在32学时和48学时(如图1、2所示)。虽然《公共关系学》课程开设率较高,然而却少有建设精品课程,在调查的15所院校中,无一建设了省级精品课程的,而建设了校级精品课程也仅仅只有2所学校,由此可见,《公共关系学》课程的“精品化”之路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还亟待提升。

图1

图2

2.2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

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教师们在 《公共关系学》课程讲授中均采用了理论讲授与案例阐述法,视频播放大部分学校教师采用,而模拟演练有一半的学校都未采用过(如图3所示)。同时,在这四种教学方法与手段所占比例的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前两种教学方法,即传统的理论讲授与案例阐述方法占据了整个教学的70%,由此可见,当下《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方法还是相对比较单调的。

图3

图4

与此同时,教师们均表示学生对理论内容讲授兴趣不高,而对公关案例分析和公关策划非常感兴趣(见图4),也认为教师应该根据90后大学生的兴趣爱好及时更新公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当下普通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既没有融入太多现代化手段,亦没有紧跟时代步伐,并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2.3 课程师资队伍不全且相对年轻

在笔者所调查的这十多所院校中,教授《公共关系学》课程的教师有近三分之二的年龄分布是在28—35岁之间,40多岁、50多岁的教师非常之少,与此同时,大部分的教师职称也是在讲师及其以下,更为严重的是,在笔者问及“您所在院校讲授 《公共关系学》的教师人数为多少人时”,70%以上的任课教师选择的是1—2人。由此可见,在《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师资队伍中体现出来的特色是年轻化,然年轻化的弱点亦不言而喻,同时该课程师资队伍不全的缺陷也暴露无遗,更无从去谈课程师资队伍要有阶梯化体现。

2.4 “建议”体现出来的问题

在调研中,教师们均认为《公共关系学》课程对教师的入门要求较高,认为该课程对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较多要求,特别是专业实践能力和多元知识面上,也均同意在如今的就业背景下《公共关系学》课程非常有从纯理论课转变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必要。继而,在最后的开放题“建议”中,他们不约而同的提出公关课程的教学需要改革,特别需要加强实训,强化实践能力,以及引进业界导师等建议。

当下公关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但可能苦于多种原因和多方面限制,他们都没有进行深度改革。与此同时,在问及教师个人是否有公关相关实战经验时,仅有不到四分之一教师拥有;当提到贵校是否已将 《公共关系学》课程开设为理论与实训二合一的课程时候,仅有两所院校选择“是”,所占比例更低,而这正恰恰验证了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而言,当下《公共关系学》课程不仅是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在教学模式上也急需提升与完善,乃至进行教学体系的改革。

3 相关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课程建设与改革

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3]。《公共关系学》课程当下所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固化、教学内容多元化欠缺、教学方式方法单一、师资不全,乃至课程体系不科学等多个层面。根据相关学者调查得出,大学生公关能力的总体特征表现在公关意识强、动力缺、平台少、行动怠,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最佳途径应是加强公关实训,提升其公关实践能力[4],这也恰恰验证了西方的那句谚语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命之树常青”。

院校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公共关系学》课程性质共同决定了该课程具有转型的必要性,而《公共关系学》课程丰富的案例性及较高的操作性则为其转型提供了较好的可行性。鉴于此,笔者于2016年将我系大三年级广告学专业的公关理论课改成了理论加实训的模式,理论与实训课程比例为1:1。在课程结束后的调研中,学生们普通认为理论课案例丰富有意思,但实训课更能锻炼人,更能体现公关课程的应用性,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大部分人表示学在其中,并对于该课程的实训环节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坚持基础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学科化与生活化相统一、实用性与发展性相统一的三大准则[5]。《公共关系学》课程内容的选定也应围绕这三大准则,特别是在时代性与实用性层面对教师提出更高要求,要求教师时刻关注行业与学科前沿,不断与时俱进。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讲授方法多年来一直是教师理论讲授为主,另附一些案例辅助教学。根据“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我们对于教学方法必须要创新,如增加模拟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头脑风暴法、实地参观法、实战演练法等,还应注意各个方法的有机组合,以期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公共关系学》课程的建设与改革,除了以上的当务之急以外,还应注重课程考核与评估体系的创新,注重积极进行课程开发与精品课程建设,注重培养教师个人实践能力与教科研水平,做好人才建设。

3.2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

哈佛大学二十三任校长科南特说过“大学的荣誉不在于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于一代又一代素质精良的教师”。由此也证实了师资队伍建设是教育战线的生命,师资是高校最宝贵的资源[6]。通常情况下,应用型人才培养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与办学特色是相一致的,它要求教师不仅能够为人师表、师德高尚,能够组织教学、驾驭课堂,不仅具备知识更新、引用现代教学手段等能力,而且还应该具备专业的拓展能力、行业联系能力等。尤其要强化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师资培养工作,着力点应放在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7]。关于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强调也恰恰与公关学科性质完全吻合。

结合前文的调查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完善公关学科师资队伍建设的建议:第一,充足师资队伍,创新人才引进方式。面对当下诸多地方性高校师资短缺的问题,一方面要积极从相关高校引进具有较好教学科研水平的高学历毕业生;另一方面,还应引入有实战经验专家学者作为客座讲师或教授,这样的师资搭配更能够满足公关学科的强应用性。第二,构建阶梯化师资队伍,培养团队精神。当下低职称中青年教师在诸多的地方高校都是主力军,他们可能实战有余而教学经验不足,也可能教学能力较好但实战与科研水平不够,存在着各种问题。一个较好的学科师资队伍应该有合理的年龄与职称分布,还应该有教学与实战经验丰富的带头人,如此方能形成一个良好的团队,有分工有合作交流,在互通有无的同时形成多赢的局面。第三,完善教师在岗培训及进修机制。地方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应遵循“外部引进与内部转岗并重、学历教育与岗位进修并重、学校培养与个人自修并重”三大原则,充分发挥学校内部不同院系互助培训功能,充分调动教师自学自修积极性;以立体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教师在岗培训及进修为抓手,提升师资队伍素质与能力[8]。公关学科特性也决定了对于公关教学师资的再培训与进修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既应有高端理论学习培训,还应有深入企业等一线,如此才能及时了解与把握学科或行业的前沿情况。

3.3 依托地方特色资源

有学者指出“当今大学必须与社会保持密切的联系,学校的智力、技术要直接服务于社会,在服务社会中求得发展和支持,这是当今大学成功之路,也是地方大学义不容辞的使命”。我们可以通过把地域文化融入高校的人才培育体系中,使接受地域文化熏陶的人才成为引领文化发展、服务社会的生力军[9]。

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立足地方,服务地方,故而,课程的建设也应考虑对地方特色文化与资源的高度融合,如巢湖学院是唯一一个以全国第五大淡水湖命名的城市的二本院校,公关广告宣传怎能不依托“巢湖”,巢湖除了有“大湖”,还有行业内数一数二的国企,还有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环巢湖旅游资源等的开发宣传也需要公关的密切配合,加之近年来诸多体育与文化等竞技赛事的举行,更是让公共关系有大显身手的地方。

在依托与服务地方这个层面上,我们认为可以有两种渠道:一方面可以借助教师个人社会关系与影响力,带领学生参加本地各类开业庆典、周年庆、旅游文化节、公益活动等的策划或全程活动,以及创建咨询团队为企业提供培训或危机公关处理服务[10];另一方面则要求学校能够注重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积极与企业沟通,进行校企合作,创建多个产学研基地,组织学生实地实习,乃至参与实战。

3.4 把握学生心理

杜威曾经说过,“当学习是被迫的、不是从学习者真正的兴趣出发时,有效的学习相对来讲是无效的”。因而,教师在选择课程内容时应当要考虑学生的兴趣与需要。课程教学目标与效果的达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如果课程内容符合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学习者就会主动参与其中[5]。

根据笔者对三年级一百多位同学所开展的调研表明80%左右的同学都认为该课程生动有趣,而实训课比理论课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因为可提升各种能力,如团队合作能力、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应变与创新能力以及多媒体操作技术等。除了对能力的提升,还有不少同学认为本实训课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让他们更加亲密无间。与此同时,他们也提出诸多的建议,如希望老师能对学生给予更多的肯定与赞美,提升他们更高的积极性;他们也提出要加强学生团队间的互动,如同公关同行间的交流合作;还建议合理安排实训课地点与形式,可多种形式走出课堂,如去企业实体参观与合作等;还有同学建议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提升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质量。曾经有学者认为“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内容或者要求做些什么”[5],而这正符合公关实训课程设计的目标。

笔者认为,大学课程的教授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迎合学生心理与需要,而时下主要是90后学生的各种心理,如多元化、矛盾化、个性化。细致说来,他们个体间差异更大;他们可能有热情与沉默的双重性格,也可能有独立与依赖的共存,如学生们普遍反应他们在实训项目上具有“拖延症”,也有不少同学反应部分组员态度消极;他们还可能除了叛逆还有人际交往的欠缺,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问题。

面对调研中的的双面评价,笔者也进行了反思,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的实用性,笔者着手进行了一些调整,如实训项目选题上更多贴合学生实际,让他们可以更好地发挥;实训课程地点与形式进行丰富,加强学生团队间,乃至师生间互动。同时,也打算在他们矛盾化与个性化的心理上做文章,将赞美、鼓励等满足和荣誉感的提升与批评指正更加艺术的处理。

3.5 利用好新媒体

在新媒体时代,媒介是人们用以分享信息和表征意义的中介,媒介的泛化和无所不在催生了媒介化社会的形成。于是,受众转变为更加主动的选择者、使用者和产消者,能够积极利用媒介进行传播实践和内容生产,传播的“传递观”进一步演化为“社会互动观”[11]。由此,无论是作为教师教授过程的传播还是学生实践能力锻炼的项目参与,无不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的有效互动传播。

笔者认为,公关广告传播等教学中,对新媒体的利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方式方法中对新媒体的利用。通过网络与新媒体的组合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提升学生兴趣,帮助其理解与记忆;还可激发学生思维,通过思想碰撞,形成互动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12]。其二,学生对新媒体的利用。新媒体于现代大学生而言,如同吃饭睡觉一样重要,每时每刻必不可缺。因而,将他们有兴趣的东西与课程学习结合,能较快于无形中提升他们的能力。如我们在实训项目中,通常都会要求学生们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各类演练、调研、宣传、策划以及相关视频拍摄与发布等。其三,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搭建教学平台,通过开设微博或建立个人微信公众号,以及直播或对其他各类时新APP的使用等方式,打通课内外界限,如与学生进行双向沟通,公关案例库的构建与分享等,从而更好地开展有效的教学交流。在新媒体有效使用层面,我们也要求高校能够提供较为优异的教学硬件设备,建设完备的配套实验室或实训中心。

《公共关系学》课程建设与改革任重而道远,然当下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定位,以及强调实践力与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则决定了它又迫在眉睫,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加快改革步伐。

[1]柳友荣.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1:16.

[2]毛维国.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人文素养缺失现状与对策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2:7.

[3]杨敏,张玉.浅析深化教学改革加强内涵建设[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4):94.

[4]姚庆,蒋德勤.大学生公关能力实证分析与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3,(3):91.

[5]顾书明.课程设计与评价[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47、146、144.

[6]周丽婷,朱婧.团队精神与高校师资队伍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168.

[7]刘伟.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2014,(9):54.

[8]张晓旭.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与优化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4):41.

[9]段颖惠.地域文化融入地方高校教学的思考与构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12,(1):135

[10]杨晓燕.应用型本科高校《公共关系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知识经济,2015,(10):137.

[11]韦路,丁方舟.论新媒体时代的传播研究转型[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95.

[12]林怀宇.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策略[J].东南传播,2009,(12):92.

C912.3-4;G642

A

1672-2868(2017)04-0119-05

2017-05-22

巢湖学院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专题项目(项目编号:ch14kcjgxm13)

李文娟(1985-),女,安徽黄山人。巢湖学院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广告、公关与品牌营销传播。

责任编辑:李 晓

猜你喜欢

公共关系公关师资队伍
专题报道[公关“她”力量]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公共关系(博鳌)合作组织名单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品牌奖
公共关系创新领军人物奖
公共关系功勋奖
向“黑公关”说NO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农资届公关指南
当代大学生应具备良好的公关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