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组织在崇州社区营造中的实践及思考※

2017-03-29孟繁芸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崇州营造居民

●唐 辉 孟繁芸 唐 云

社会组织在崇州社区营造中的实践及思考※

●唐 辉 孟繁芸 唐 云

随着社区营造项目主体、参与原则和治理方式的转变,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崇州社区营造实践证明,社会组织在制度设计、社会资本、技术平台、弥补市场失灵等方面具有协同作用,在参与社会管理、集结公众诉求、推进居民融合等方面作用显著。当然,受外部环境与自身能力制约,社区组织在社区营造中作用的发挥既依赖于法规政策和制度框架等方面的制度环境,又依赖于自身价值的明确和能力的提高。

社会组织;社区营造;崇州;作用

随着社区建设在我国的兴起,社区社会组织也开始进入居民的视野,社区社会组织的非政府性、自治性、志愿性、非营利性的特点使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着独特的功效。但从目前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发挥情况来看,我国的社区社会组织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这对现有社会组织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其在社区治理中“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解、居民自治良性互动”。[1]自2008年成都开始引进社会组织开展减贫济困、救灾防灾、安老抚幼、助学助医、协助政府解决民生难题以来,社会组织不断赢得口碑,并在成都遍地开花蓬勃发展。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放宽了对社会组织的管制,为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政策指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获得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今年成都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又推行了一项新的举措——开展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成都市2016年城乡社区可持续总体营造行动方案》(成民办〔2016〕30号)要求:在社区营造行动中强调治理主体由一元向多元转变、由绝对服从向鼓励参与转变、支持和鼓励公益性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由单一治理向合作共治转变。明确指出了社会组织的参与,是推动社区营造活动顺利实施的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社会组织开始大量进驻社区,发挥其自身优势,承担了政府转移出来的职能需求,帮助基层政府引导居民成立各类自治组织,促进居民共同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维护社区公共利益,解决各类社会问题。本文试图围绕社会组织进入崇州为城乡社区带来的变化展开调研,探讨社会组织在社区营造中的作用,为进一步调动和发挥社会组织潜能,促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一、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发挥作用的背景

随着社会组织在社区营造中尤其是社区自治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尤其是当前社区营造项目主体、参与原则和治理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社会组织开始成为构建和谐社区不可忽视的力量。

(一)社区营造项目主体由一元导向转向多元互动

社区营造是从社区建设出发,集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通过动员社区人员,完成社区的自我组织、自我治理、自我发展的过程。[2]随着城镇化对原有社区空间结构的改变,“熟人社区”逐渐被“陌生人社区”所替代。在不具备共同信仰的情况下,社区社会组织在组织居民活动促进居民融合方面发挥着纽带作用。传统的社区治理是比较典型的一元化模式,政府在社会管理中处于绝对地位,从上而下解决问题,政府是主体角色。而社会营造呈现的是一个多元参与的结构体系,社区项目源自居民的内部需求,管理模式上改变了政府单一向社区投入资源的形式,虽然管理同样需要权威,但是更多依靠的是多个部门和组织共同合作下的权威,从而形成自下而上的资源权力分配体制。

社会营造需要公共机构与私人机构的合作、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才能完成塑造居民责任意识和志愿精神任务,最终由社区自治组织来自主解决社区公共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政府按照一定标准,通过购买服务,在综合评估后将社区的就业培训、互助救济、居家养老等项目交由社会组织承接,并通过补助或奖励的方式向社区社会组织提供资金支持。在“一核多元、合作共治”的基层治理机制背景下,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逐步改善社区的内部治理结构,提升社区的组织能力,转变政府的社区职能,对社会贡献也随着项目的推进越来越明显。2016年7月2日,民政部网站发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6.1万个,覆盖率52.9%。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863个;社区服务中心2.4万个,比上年增长4.3%;社区服务站12.8万个,比上年增长6.7%;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6万个,比上年增长36.8%;互助型的养老设施6.2万个,比上年增长55%;其他社区服务设施12.0万个,比上年增长12.1%;城镇便民、利民服务网点24.9万个,社区志愿服务组织9.6万个。[3]截止2015年9月,成都登记在册的社会组织有8540个,备案社区社会组织2200多个。全市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7.7个,处于全国领先位置。2016年成都市对100个社区营造项目进行资助,其中城乡社区营造类61个,乡村社区营造类36个,支持类3个。崇州社区营造项目有7项,分别由两个社会组织来完成。

(二)社区营造参与原则由自上而下转向自下而上

社区社会组织了解民情、贴近基层,通过民众的自组织将彼此的权利意识和共同诉求凝聚为集体意愿,以沟通、协商、疏导的形式,在平等、尊重、理解、信任的基础上集结意愿整合利益。以往,政府为了顺利管控基层社会治理实施情况,多数时候比较强调社会服从,排斥社会组织的参与。而随着居民需求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变化,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社会营造项目转变了需求导向,政府的政策扶持优化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制度环境、增强了居民之间的合作信任,社区开始强调合作构建,鼓励多元参与,重视公民社会培育,强调在“一核多元”“三社联动”的社区发展机制下,政府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引导居民主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以居民为主体,实施自下而上的利益诉求表达,从居民需求与社区问题出发来进行社区治理。此外,在利益关系多元化背景下,居民的个人利益和人格逐渐凸显,越来越容易引发冲突矛盾,而社区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居民的互动活动使彼此间理解共享、信任期望、规范规则,形成居民平等协商机制,建立政府和社会之间的沟通对话和协商互补机制,奠定培育社会资本、优化制度环境、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的基础,推动社区居民利益的下情上达和党政政策方针的上情下达,实现不同利益群体协调对话,避免非理性行为。

(三)社区营造治理方式由单一治理转向多重并治

社区营造主体的多元化,导致社会治理的手段由平面化向立体复合化转变。在传统行政管理体制下,政府承担了过多的管理职能,强调单一治理,事实上社区社会组织的主要动力来自社会,强调政府主导,是政府在社会自治基础上适时适度变革。在社会治理体制下,社会所需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既可以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或借助市场手段提供,也可以由市场化组织通过市场手段提供,还可以由非营利组织通过市场化手段或社会动员的方式来提供。在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的同时,不断提升社区社会组织的公共治理能力、自律诚信品质和社会资本存量,完善社区社会组织专业专职人才培训和志愿者队伍建设,保证居民有序参与。在这一过程中,行政手段或政策手段,经济手段或市场手段,法律手段或道德手段等,构成了多重社会治理手段体系。此外,社区社会组织和市场政府间的协同治理方式不断创新,领域不断拓宽。一方面,社会组织需要承担与政府不同的社会分工,这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提供了现实基础。另一方面,政府需要明确社会组织地位,完善法律框架,肯定社区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服务、自我建设作用,在完善社会组织的管理体制机制过程中,减少政府的直接服务,以购买服务的方式赋予社会组织更多的职能,建立弹性化、扁平化的互动治理网络,实现多重并治。

二、社会组织在社区营造中发挥作用的崇州实践

近年来,崇州市围绕建立健全基层民主自治机制、扩大居民有序参与、打造社区特色文化、促进社区安定和谐的基本思路[4],积极培育壮大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探索加强社区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的有效途径。崇州市民政局引进了5家外地社工组织进驻农集区进行社工服务,并培育出两家崇州本土社工组织。这些社区社会组织在社区人、文、地、产、景等营造活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拓展服务渠道,改善社区民生

经济的迅猛发展所带来的社会问题,是当前党和政府必须直面的挑战,发挥社会组织的蓄水池功能是应对挑战的重要环节,如何发挥社区社会组织的功能是当前社会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崇州的总体思路是借助机制建设培育一批发挥服务功能的社会组织,依靠柔性力量统一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创新社会管理,凝聚社会资源,逐步形成“政府负责、党委领导、公众参与、社会协同”的新管理格局。崇州市社区社会组织按照其服务社区居民的基本宗旨,通过组织开展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重病失能等特殊群体的爱心捐赠和志愿服务等活动,在便民利民、扶危济困方面,组织参与医疗卫生、扶贫救助、服务“三农”、促进就业、支教助学、法律援助等社会服务,成为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补充力量。如在三和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了“夕阳港湾·居家养老服务”、家访、居民小组活动、儿童暑期“生存夏令营”等活动;在白头镇五星村,社会组织开展了“五星村老人技能培训——丝网花制作”等活动。在这些社区活动中,社会组织积累了众多社区社会资本,吸引了许多社区居民加入到志愿者队伍当中,积极主动参与社区治理。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不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使奉献义举成为生活方式,净化了社会环境,激发出社区活力,营造了包容氛围,缓解了社会矛盾。

(二)注重文化打造,弘扬社区文明

精神文明建设是社区营造的重要任务,必须在社区营造中突出文化重构,弘扬文明传承。社区的社会组织,如文化团队、老年协会、康复协会、志愿者协会等组织以共同兴趣为纽带,在民间自发地开展活动,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崇州的各大社区活跃着不同类型的团队组织,他们引导居民自觉遵守道德规范,拓展群众服务奉献社会渠道。如桤泉镇荷风水村新型农民集中居住区从2012年开始,引进成都社会组织的协助进行社区文化建设,开展“乡愁重建——荷风水村大家庭公约”社区创建活动,建立起居民对社区文化的一种认同感。通过项目策划与宣传,专业社工带领社区居民收集修订公约,并在社区内筹措资金建立公约墙,将社区建设成为传播先进知识文化的重要阵地。从村民代表提出修订公约,到村民相互探讨公约形式,到村民共同筹资修建公约墙,仅用了一年左右的时间。这个活动过程就像孕育一个社区新生命,通过各类文艺活动和社区事务将荷风水村的居民团结在一起,社区居民在享受日益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在奉献社区的过程中体现自身价值,形成健康向上的社会道德风尚,一同打造属于荷风水村人共同的文化内涵。在集贤乡华兴村集凤苑农民集中安置区,小区居民在成都社工组织的帮助下,留守妇女以共同的兴趣爱好“坝坝舞”为纽带,广泛组织本小区居民和附近社区居民参与舞蹈活动。频繁的文体活动使居民逐步从生人变成熟人和朋友,各支舞蹈队伍积极发挥自身的文艺宣传和价值引导作用,带动身边的邻居街坊参与活动融入社区,丰富和满足了居民的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激发了群众建设社区的热情,发挥了社区的自治功能,改善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推动了社区健康文明新风的形成。这些社区营造项目为推进文化传承,提升村民自身能力及素质,促进村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形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面貌提供了媒介平台,促进了崇州社区的和谐稳定。

(三)协同社会治理,维护和谐稳定

社区社会组织能够深入社会基层了解社情民意,是政府、居委会、业主委员会与社区群众之间沟通的桥梁。崇州市社区社会组织以满足居民需要、提高群众生活质量、解决社区问题为出发点,引入社区管理服务理念,整合各类服务资源和社会力量,在党总支部带领下,动员各方力量,协商讨论监督社区建设、管理、发展的相关事项,挖掘盘活社区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营造共驻共建的和谐建设氛围。崇州各大社区的社会组织会定期开展精神慰藉、心理疏导、矛盾调处等活动,有效减少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维护了邻里之间的和谐;通过社区矫正、禁毒宣传、法律咨询、治安巡逻、组织预防犯罪等活动,促进社区稳定。在社会组织开展社区活动的同时,还拓展基层社情民意反馈的平台,畅通了居民利益诉求表达渠道,不少社会矛盾在社区得到了化解,降低了政府的维稳成本。[5]崇州某小区在进行社区营造期间,社工组织家访就达到了120次,一年开展了20多次社区活动,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营造活动,可以了解到社区居民的所思所想,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疏导辅导,化解邻里之间的误解,促进居民和谐相处,有效减少了社会矛盾,使社区治理问题得到一定的改善。此外,该社区各社会组织还定期召开会议,贯彻传达有关社区建设的相关部署和要求,收集居民意见,听取群众心声,对社区建设进行民主评议监督,统一建设意见、落实各项任务,避免自我利益表达诉求的盲目性和无计划性。

(四)开展志愿服务,弘扬奉献精神

社会组织通过社工志愿者示范引导,拓宽人们参与志愿者服务的渠道,组织志愿者队伍维护社区治安和环境秩序,激发居民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倡导人们健康文明地开展各项活动,并在此过程中提升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精神,增强自身的集体意识和公益意识,实现道德情操的陶冶、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社会主义奉献精神的形成。如针对不同社区的人口结构特点,崇州市各社区成立不同的志愿组织,年轻化的社区以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巾帼志愿者等组织为主,定期开展关爱儿童、知识讲座、少儿培训等活动;老龄化的社区以文艺宣传队、社工服务队、医疗普检队等组织为主,定期开展文艺交流、家政聊天、老年体检等活动。以五星村为例,五星村自主培育形成的志愿互助型社区社会组织,如专业化社工、志愿者服务、百姓智囊团、文艺宣传队、调解委员会等,涵盖互助、帮扶、文体等内容,通过前期志愿者招募、培训和组织,将社区互助组织纳入整个社区管理架构进行统一培训安排管理服务,给当地居民留下很好口碑,受到社区群众的普遍认同。

三、社会组织参与社区营造发挥作用的思考

作为基层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在社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社会建设进程中,政府不断将一些社会管理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加快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社会组织成了连接社会成员和政府的桥梁,承担政府职能转变后所不应承担的职能。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可以在国家与社会成员之间形成一种中介力量,在政府公共服务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社会组织可以在政府和社会成员间起到矛盾缓冲的作用,为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利益表达提供多渠道、多样化的合法表达方式,[6]激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居民的民主意识和自治意识。

(一)发挥补位作用,提供多样的公共服务

根据经验,大量社会组织参与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能够有效弥补政府“缺位”和“市场失灵”缺陷,形成政府社会共治结构,实现管理手段和调节方式的灵活多样。社会组织参与社区管理,并不是要取代政府管理,而是以第二服务主体的身份作为政府提供服务的补充,承担政府无法承担、无力承担的社会服务。政府提供的服务主要反映多数群众的需要,服务内容往往标准化单一化,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长足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众对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公共安全等产品服务的需求呈现不断增长不断丰富的趋势。

一方面,增加建设资金,发挥建设补位作用。由于政府人力财力有限,政府的建设投入总体呈现不足,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此外,由于不同群体在社会服务需求质和量方面的差异,部分人的过度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少部分人的特殊需求也无法得到满足。而社会组织可以利用其自身的志愿性和民间性等特点发挥优势,通过协议、合作外包等创新形式,调动民间资本,吸引资金投入,整合社会资源,形成科学健全的服务体系,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来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从而不断提供多样化服务,满足广大群众需要。

另一方面,完善伦理教化,发挥服务补位作用。伦理教化是社区治理的重要方面,却也是容易忽视的方面,而社区社会组织同家庭一样具有伦理教化功能。社区居民离开组织只具有私化道德,而具有共同需求兴趣和价值取向的居民自愿加入社会组织就具有了客观的归属感、伦理性、凝聚力和向心力,熟人范围不断扩大,在活动拓展和组织扩展中又能整合团结其他社区成员,避免了个人的原子化,社会网络的密集使社区居民更有可能为公共利益而合作。“人只有在相互作用之下,才能使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焕然一新,才能开阔自己的胸怀,才能发挥自己的才智……因此,民主国家要人为地创造这种作用,而能够创造这种作用的,正是结社。”[7]如果彼此间缺乏合作互助便势单力薄。人们在不同的社会组织中,参与不同的组织活动,感受各异的组织氛围,体会多元的组织价值,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娱乐自身、感受自由、净化心灵,实现个性的社区化和社会化,集体主义和合作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二)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国政府正处于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过渡时期。在转型时期,发展民间组织,引入多方参与、监督主体与机制,弱化政府配置资源的权力,逐步完善“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是促进社会公平、减少腐败现象的一个有效措施。

首先,整合保障资金,发挥保障补位作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首先要关注困难群体及弱势群体。我国的弱势困难群体数量庞大,其合理需求得不到满足、状况得不到有效改善,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更将影响全面小康社会的建成。扶贫帮弱是政府的责任,但政府能力和视野有限,不可能在所有领域都包打天下、包治百病,仅依靠自身无法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互助、救济等社保机制,而社会组织的参与有助于补齐政府“短板”,尤其在文化教育、生态环境保护、养老服务、贫弱群体关爱救助、社区防灾减灾等领域,社会组织更加专业,更能发挥作用。近些年来,一些社会力量开始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进入扶贫的开发领域,广泛开展项目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和智力扶贫,效果显著,成绩斐然,逐步成为扶贫开发的新生力量。[8]社区社会组织通过提供非营利性服务满足特殊群体和少数群体的特殊需要,如关怀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提供技能培训中心、提供就业等,从而缓解社会问题、凝聚群众民心、保证社区稳定,既帮扶了公众,又减轻了政府的压力,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因此,和政府提供的服务相比,社区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具有较强的多样性、灵活性、针对性,更加人性化,避免了部分群体提供服务过剩而部分群体却服务欠缺的情况,对弱势群体参与社区管理、改善自身处境发挥着积极作用。

其次,发挥规范功能,沟通政府与社会。随着小政府大社会理念的提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开始形成新的发展趋势,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必然,转变职能需要借助一定的承接载体,需要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如经济组织和非营利组织,其中非营利组织发挥主要作用,是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关键。《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曾经明确提出“推进政事分开,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通过非营利的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职能,既能避免政府对社会治理的过度干预,留给社会组织充分的发展空间,又能规范政府的服务功能,避免毫无人情的交易原则。相当密度的、自主自愿参与的社会组织是构建服务型政府、民主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个人的力量过于分散弱小,而形成社会组织就能凝聚合力形成强大的力量规范政府行为,推动社区善治的的实现。正如学者理查德·纽豪斯和彼德·伯格所言:“社团创制法律,选举官员,开展辩论,倡议行动进程,这就履行了民主学校的功能。虽然我们可能认为某些社团的目标是琐碎的、误导的或者怪诞的,但是它们的确履行了这一富有活力的功能。”[9]社会组织通过内部辩论、发表、调研和活动,使政府行为处于第三方监督之下,从而避免政府作出错误决策或采取不规范举措,保证政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最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服务均等化。随着国家各项改革的推进,社会利益关系被不断调整,一些转型期的矛盾被激化。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当前,我国由于法制建设的不足,弱势群体的利益缺乏有效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非均等化问题比较突出,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在社会保障、公共医疗、基础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拉大,已成为社会公平公正的焦点问题之一。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均等化工作,既可以有效避免行政干预,又可以避免单纯依靠市场所带来的混乱状况,以润滑剂角色不断缓解彼此矛盾冲突,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社会组织,弥补当前保护弱势群体的真空。根据国际经验,利益诉求表达越充分,解决越迅速完善,越不容易激发对抗性矛盾。作为政府在社区的触角,当前我国成立了许多社区服务站负责承担政府的委托工作,但却无法满足居民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需求,如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需要,而社区社会组织却能运用志愿机制和准市场机制弥补这项不足。社区社会组织精准定位,形成制度化组织化的诉求表达渠道,将群众呼声有序上传至决策层,以社会救助对象为服务重点,坚持物质生活服务与精神生活服务并举,服务不断向公益性、多层次和共享性推进,开展满足各类需求、覆盖不同层次的社区服务,推进服务均等化,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稳定。

社区社会组织是提升社区自治水平的有力推手,虽然崇州的社区社会组织建设在数量质量上都有了一定发展,但从国家整体来看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居民对社区社会组织的认知度、认同度不高,发展所需的社会资源匮乏,与政府缺乏有效沟通等。可以说目前我国的社区社会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最终动力仍然应该来自于社会,从长远看,政策的支持导向的效果更为长远。此外在重视政府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社区社会组织自我治理,以及参与公共治理能力的提升,明确社区社会组织定位,逐步提升社会资本存量、提高社区社会组织的自律与诚信,进一步加强社区社会组织专职、专业人才以及志愿者队伍建设,扩大居民有序参与,提高协同能力。社区社会组织与政府、市场之间的协同也需要拓宽领域、创新方式,更好地实现协同效应。

[1]崔吉磊.全面提高政府社会治理能力[N].人民日报,2015-07-20.

[2]苗大雷,曹志刚.台湾地区社区营造的历史经验、未竟问题及启示——兼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发展路径[J].探索与争鸣,2016(10).

[3]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央政府门户网站http://mt.sohu.com/20160711/n458769296.shtml,2016-07-11.

[4]曲孝丽.加强培育规范管理服务居民推动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J].中国民政,2013-05-08.

[5]孔德福.天津: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和公共服务中的积极作用[J].中国社会组织,2014-04-26.

[6]马雪艳.论当代中国社会组织的政治参与[D].山西大学,2010.

[7]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638.

[89]徐晓兵.社会组织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力量?[N].兰州日报,2016-05-27.

[9]PeterL.Berger and Richard John Neuhaus.To Empower People:The Roleof Mediating Structuresin PublicPolicy[D].Washington:AmericanEnterpriseInsti⁃tuteforPublicPolicyResearch,1977.

本课题系四川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调研课题,课题编号:DY2016033。

唐辉,中共崇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哲学、社会学;孟繁芸,中共崇州市委党校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唐云,中共四川省委党校硕士,研究方向:政治哲学。(四川 成都610000)

C916

A

1008-5947(2017)05-0087-06

2017-09-02

责任编辑 杨 阳

猜你喜欢

崇州营造居民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石器时代的居民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规范化建设初探
——以四川省崇州市“费随事转”改革为例
《健康崇州》创出宣传新模式
营造方寸
高台居民
庚寅冬游崇州怀放翁
放翁逝世八百年崇州致祭有怀(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