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学风建设的途径与思考

2017-03-29马伟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学风寝室共青团

马伟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0067)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开展学风建设的途径与思考

马伟宁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 400067)

优良的学风,不仅关系高校的长远发展,而且关系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共青团承担着学生思想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创新创业、社会实践等多方面的重要工作,其性质和职能与高校的学风建设关系密切。但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风建设也面临一系列挑战。高校共青团应该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推动和促进高校学风建设。

新媒体;共青团;学风建设

新媒体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或称之为旧媒体)之后,在信息化时代,借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等高科技成果,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手段和传播形式。[1]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8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0.3%,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6.02亿。2015年新网民最主要的上网设备是手机,使用率为71.5%,较2014年底提升了7.4个百分点。2015年新增网民3951万,新增加的网民群体中,低龄(19岁以下)群体、大学生群体的占比分别为46.1%、46.4%,这部分人群对互联网的使用目的主要是娱乐、沟通,便携易用的智能手机较好地满足了其需求。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大学生的学习途径更为广泛和便捷,他们通过网络,足不出户就能接触优质的教学资源。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的发展是把双刃剑,我们在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前提下,也要看到其对大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过于依赖网络和智能手机,既给教师的常规课堂教学造成了困扰,又会影响自身成绩下降,课堂上、校园内随处可见“低头一族”。学生懒于动脑,缺乏创新,更有甚者沉迷于网络无法完成学业,退学者也不在少数。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高校共青团承担着学生思想引领、创新创业、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共青团应与时俱进,适应新媒体的发展,积极探索新媒体时代加强学风建设的新途径与新方法,努力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

一、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学风建设的关系

学风,即学习风气。对于高校而言,广义的学风主要针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狭义的学风主要针对学生。本文所要探讨的学风指狭义的学风,即“学风是学生的学习风气、学习态度、方法和风格的总体反映”。[2]学风是高校办学思想、人才培养质量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生思想品质、学习态度和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及学校校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学风对于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校共青团作为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职部门,其工作职能与学风建设关系密切。第一,共青团工作与学风建设有一致的培养目标。学风建设的具体目标是学生的出勤率上升,学生的课堂秩序明显好转。同时,学生的考试合格率、等级考试通过率上升,学生的诚信考试普及等。这与高校共青团的工作目标与职能是一致的。只有将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才能培养出优秀人才。第二,共青团工作能为学风建设搭建坚实的活动平台。一方面,高校共青团承担着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工作,学校要定期进行本科学生科研项目立项,因此,高校共青团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培训,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扶持大学生创业项目,落实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承担着营造良好校园文化的重要使命。校园文化具有价值导向、情操陶冶、心理构建、行为约束、集体凝聚和社会辐射等功能,优秀的校园文化既对学风建设具有导向作用,又为学风建设提供载体和保障。[3]校园文化是学风建设的重要载体,高校共青团组织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增强校园文化的感染力、凝聚力。高校共青团要积极加强关于学风方面的宣传设施建设,增加名言警句上墙、文化名人塑像等校园文化景点。充分利用校报、校园APP、宣传栏等途径宣传学风建设的相关要求以及涌现出的先进人物。第三,高校共青团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相融合,有助于将共青团工作和学校行政部门工作融合。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不同行政部门负责不同的任务,教务处、质量评价处主要负责教师的课堂教学考核及评价,加强教师的课堂管理及评价,有助于学校整体的学风建设。学生处、团委则承担学生学风建设方案的制定、实施,学风建设的组织落实工作。只有共青团工作与学风建设工作紧密结合,才能使学校各个部门联动起来、形成合力,将学风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促进学生成长及成才。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加强学风建设面临的挑战

毋庸置疑,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高校学风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使学生学习的途径更为广泛,学生随时随地学习已成为可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不容忽视的是它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消极影响,使高校学风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一)新媒体不断冲击高校的校园文化氛围

目前网络和智能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经普及。很多高校都在加强智能校园、数字化校园的建设。校园网络,尤其是无线上网技术的覆盖,使学生利用网络更加快捷。部分学生由于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不高,将大量时间用在手机聊天和网络游戏上,忽视学习与实践。更严重的是部分学生不能摆脱智能手机的控制,除了上课,整天蜗居在寝室,与外界的联系基本是靠微信、QQ等方式;还有部分学生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人际交往单一,缺乏与教师、同学的交流,造成人际交往困难。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介以势不可挡的趋势向广大师生传递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其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错误思想也乘虚而入。大学生群体自身的分析力、判断力不强,极易被这些错误思想影响和侵蚀。比如,校园网贷成为学生群体中新的消费形式,部分学生通过网络贷款满足当前的高消费,少则几百上千,多则上万。学生到期不能按时还款,就会遭受放贷人的恐吓甚至毒打,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这些都给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新媒体影响高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媒体虽然能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如果利用不好,也会影响学风的培育。一方面学生长时间上网,通过网络查阅资料完成教师布置的功课,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容易形成单向思维,影响创新及学术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学术造假,通过网络下载拼接论文的情况时有发生,不能不说是新媒体非常典型的副作用;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有时会过于偏重新媒体的娱乐功能,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小说等不能自拔,荒废学业,迷失自我。笔者在参与大学生学风建设过程中对学生课堂使用手机情况做过一项调查:上课基本不用手机的学生很少,而多数学生表示在课堂上会使用或偶尔使用手机,这直接造成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同样在课堂教学中,学生遇到教师提问,一般不会主动思考,而是更多地依赖网络的搜索功能。更有甚者,在考试考核中,学生会运用高科技手段作弊,有损考试公平的同时更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的真实学习效果,达不到考试考核的目的。

(三)新媒体影响高校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实践能力

创新指提出的理论是前所未有或者具有实质性进步,可实施(或可确认)能产生有益的社会效果,并有利于人与生态的协调发展。[4]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接受新事物的方式更为快捷,但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学生通过网络接受的知识多是碎片化的,缺乏系统性。学生遇到问题,直接通过网络就能找到答案,缺乏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从而直接制约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是人类的不懈追求,但大学生处在社会与学校的过渡阶段,学校的学风建设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高校共青团作为学风建设的主要推动者,面对新媒体的挑战应该积极寻求对策,妥善引导,共建良好学风。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推进学风建设的途径

2011年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高校共青团承担着大学生思想引领和创新创业等方面的重要任务,加强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则成为其重要的工作之一。

(一)将基层团组织建设与新媒体紧密结合,适应新媒体发展

高校基层团组织是学生教育管理的重要阵地。学生除了上课时间在课堂,更多时间在寝室,加强各个基层团支部的建设,有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基层团支部要想在学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就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一方面通过各类培训,提高团支部书记等学生干部的媒体素养,使其能熟练掌握并利用微博、微信等渠道开展学风建设方面的宣传引导工作,营造学风建设良好氛围;另一方面团支部工作要与专业建设、学风建设紧密结合,利用好新媒体开展和专业相关的团组织生活,如开展网络征文、网上主题讨论、主题博客评选等活动,让团组织生活变得生动、具体,更能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笔者作为一名学生教育管理者,发现身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方面更注重声乐、舞蹈、琴法等专业技能的培训,而忽视理论和教师职业素养方面的学习,因此,学校共青团通过网络发起“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重专业技能还是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的讨论,没想到收到的效果非常明显:一是参与的学生比较多,学生结合自身的情况纷纷在网络上发言;二是网络开放的平台,让大家的讨论更加激烈,此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选取生活中的具体案例分析,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学生通过这样的讨论和争辩,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更加明确。

(二)将社团建设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扩大宣传途径

社团是高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繁荣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良好学风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高校团组织也非常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高校的社团种类繁多,一般有公益类社团、文学艺术类社团、兴趣爱好类社团和学术科技类社团。事实上,学校中前几类社团更能积聚人气,学生参与的面比较广,而学术科技类社团多在综合性大学开设,参与的人数相对较少,很多社团因为人员较少、活动单一不得不取消。学术科技类社团是学生课堂学习之外的有效补充,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因此,不断加强学术科技类社团的建设与发展,聘请优秀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在新媒体环境下,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学科背景的学术爱好者组织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学风极为必要。大学生的社团发展要主动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丰富活动宣传的途径。笔者所指导的一个学生社团——大学生手工协会,在开展一个面向社会的幼儿手工培训中,以往都是通过张贴海报的形式进行宣传,效果不理想,参与的幼儿不多,大学生的积极性也不高,之后,笔者通过网络平台的推送,很多家长第一时间就了解到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报名的积极性非常高,有了培训对象,大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通过这样的社团活动,大学生的课堂组织教学能力、手工制作能力也有较大提高,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三)将活动赛事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高校共青团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与实施者。高校学风建设的营造,离不开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赛事。团组织要巩固好传统的活动阵地,在营造学风方面,结合新生入校开展有益于营造良好学风的活动,如学生的演讲比赛,学业、职业规划比赛,读书月活动,专业技能比赛,创新、创业等比赛,提高学生的专业认识,丰富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实践证明,这些活动赛事对于塑造和提升大学生优良学风有非常明显的作用。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也会有诸多困惑,尽管活动很多,真正参与的学生只是一部分,还有部分学生不感兴趣,不愿参与。这就要求团组织在注重开展传统活动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转变思维、利用网络丰富活动载体。团组织要结合学生需要,运用新媒体,开展和学风相关的活动。以英语学习为例,英语学习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目前部分高校取消了英语过级作为学生毕业授位的必要条件,但不代表学生就能放松对英语的学习。传统模式下大学生都是抱着一本本英语字典和学习资料,加强对英语词汇的掌握和巩固,在新媒体环境下,英语学习的途径变得更加轻松和便捷,网络上的英语学习软件诸如“百词斩”“听说无忧”等,类似的APP花样繁多,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因势利导开展丰富的学习活动,通过网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可以自我学习又可以分享评比,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将寝室文化学风建设与新媒体紧密结合,转变管理方式

寝室是学生除课堂学习之外的另一个重要场所。当然,学生寝室不仅是生活住宿的地方,而且是相互交流、学习探索的环境。学生除课堂学习外,很多时间都在寝室。因此抓学风建设,也必须要抓好学生寝室的文化建设。加强和改善学生寝室的文化建设,促进良好学风的养成,也是高校共青团的一项常规工作。研究证明,同寝室中学生的整体学习态度与学习效能关系密切。过去,高校共青团主要通过建立寝室管理制度、组织寝室文化活动、开展学风示范寝室评选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寝室的学风建设。在新媒体环境下,随着个人电脑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寝室已成为大学生上网的重要场所,寝室的网络文化直接影响高校的学风建设。高校共青团要发挥网络时代大数据的重要功能,一方面依托网络开展和学风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在学生寝室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高校团组织及相关部门也要转变观念,由单一的管理职能,转变为服务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在这一过程中,团组织要积极发挥新媒体的功能,通过寝室网络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建设,及时发布生活信息、开展学习型寝室评比、宣传活动,共同营造良好的学风。

(五)将学生素质拓展活动与新媒体紧密结合,成就学生价值

开展大学生素质拓展活动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当前很多高校非常重视学生第二课堂素质拓展活动。素质拓展和学风建设关系密切,相互促进。加强学风建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同样,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利于良好学风的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作。高校共青团同样肩负着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积极推进素质拓展活动的重要工作,既要保证素质拓展活动的时间和场所,将素质拓展活动融入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写入学生的课表;又要结合新媒体的发展,丰富素质拓展活动的途径,完善素质拓展学分的认证工作。当前很多高校将素质拓展与学生的学分相结合,设立了素质拓展学分,这无疑对学校的学风建设是强有力的推动。但是学生素质拓展学分的认证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高校共青团要结合学校特点,加强建设素质拓展学风认证的网络平台,真正将素质拓展与学风建设紧密结合,形成合力,服务学生发展,成就学生价值。

(六)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与新媒体结合,巩固良好学风

法捷耶夫说过:“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高校共青团要发挥好榜样示范的作用,一方面通过遴选学习成绩优异、工作能力突出、社会实践能力强、学科竞赛经验丰富的各级各类获奖的优秀学生,开展经验交流分享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打造学习型组织,培养学习型干部,引导学生干部积极投身学风建设活动中,要求他们在工作中认真学习,勇于创新,起到表率作用。班级团支部也要认真组织开展学风建设活动,将此活动进支部、进课堂、进社团、进宿舍,通过专题宣讲、面对面互动交流、谈体会谈心得等方式,发挥好榜样的示范作用。同时,坚持正面导向,开展“十佳学子”“学习之星”等评比活动,通过线上和线下平台,把学先进、树标兵作为常态化、长效化的工作,为学校的学风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语

学风建设是高校生存发展的立足之本,直接影响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影响到学校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学风建设亦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需要常抓不懈。在新媒体环境下,面对“95后”的大学生群体,高校学风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利用好新媒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方法。高校共青团是营造书香校园,促进良好学风形成的重要力量。在当前群团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共青团组织更要增强群众性,在工作中转变作风方法。时代赋予高校共青团新的使命和责任,高校共青团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不断拓展教育载体和手段,通过各种途径为营造良好的学风贡献应有的力量。

[1]吴潮.新媒体与自媒体的定义梳理及二者关系辨析[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4(5):33-37.

[2]王艳,周琼,王中舰.农业高校文科专业学风建设问题与对策[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121-123.

[3]黄金生,杨小宁.大学生学风的丰富内涵与学风建设的途径[J].文化学刊,2008(1):108-112.

[4]张炳光.论创新的目的、标准、要素和定义[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17-21.

2017-03-20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科研项目“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优良学风培育研究”(KY201529B)

马伟宁(1979 — ),男,回族,宁夏银川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G41

A

1008-6390(2017)05-0092-04

[责任编辑石 悦]

猜你喜欢

学风寝室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寝室“奇葩”操作大赏
寝室闹鬼记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心理辅导促进高校学风建设探讨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寝室“活宝”征集令等
儿子的"寝室交际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