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岁寒堂诗话》的“类互文性”特征

2017-03-29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5期
关键词:诗论诗话互文性

金 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重庆 400067)

《岁寒堂诗话》的“类互文性”特征

金 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文学与传媒学院, 重庆 400067)

张戒的《岁寒堂诗话》作为宋代诗话经典,在中国古代文艺批评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岁寒堂诗话》在文本层次上呈现一种“类互文性”特征。这一特征包括大量诗歌作品的引用、诗话诗论的指涉以及宋代诗歌接受批评状况的链接等。《岁寒堂诗话》的这一特征反映了中国宋代诗论、文学争鸣的风貌,为今人了解古代文学、文化、名人事迹提供了文献材料。但这一特征并不具有西方诗论意义的消解性,只是一种“类互文性”。

诗话;互文性;文学批评

所谓“互文性”,通常称为“互文本性”或“文本间性”。这一概念最初由克里斯蒂娃于1969年提出。克里斯蒂娃认为,每一部作品的文本都如同众多行文的镶嵌品般组成,每一文本皆是对其他文本的吸收与转化。其内涵在于,每一文本均是其他文本之镜子,每一文本要对其他文本予以吸收和转化,这些文本间相互参照,彼此联系,形成一张无限扩张的开放网络,从而以该网络构成文本过去、现在、将来的庞大、开放系统和文学符号学的演进过程。[1]根据现代西方文艺理论界的共识,互文性概念大体上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文本同它改编、引用、拼贴或者是从整体上加以创造的其他文本是存在某些联系的;另一方面,任何一种类型的文本都存在互文性,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其他文本的影子。而互文本不只限于文学类的文本,还包括其他非文学类的文本,诸如电视、电影、音乐、绘画等文艺甚至文化文本。互文性的手法多样,引用、拼贴、复制、戏仿、指涉等都是表现互文性的重要方式。宋代张戒的《岁寒堂诗话》[2],作为一部内涵极为丰富的诗话专著,涉及大量的诗歌批评、诗论论争。《岁寒堂诗话》的诗学观点颇为丰富,要透彻理解其价值意义,必须将这一诗话与魏晋至唐宋的诗歌创作与诗歌接受批评关联起来,甚至要博览中国古代诗歌批评史。这就带来诗话阅读接受的难度。我们将《岁寒堂诗话》的这一文本结构特征称为类互文性,即一种并非典型意义上的文本间性。这种类互文性表现手法包括引用、指涉等。值得注意的是,《岁寒堂诗话》所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具有消解意义的互文性,而是具有积极意义的类互文性。

一、大量引用诗人诗作

比如,为了论证杜甫诗作看似粗俗实则高古的风格之美,张戒列举了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卢仝、苏轼、黄庭坚等人的诗风做对比分析。他提出:“世徒见子美诗多粗俗,不知粗俗语在诗句中最难,非粗俗,乃高古之极也。自曹刘死至今一千年,惟子美一人能之。中间鲍照虽有此作,然仅称俊快,未至高古。元白张籍王建乐府,专以道得人心中事为工,然其词浅近,其气卑弱。至于卢仝,遂有‘不唧溜钝汉’、‘七碗吃不得’之句,乃信口乱道,不足言诗也。近世苏黄亦喜用俗语,然时用之亦颇安排勉强,不能如子美胸襟流出也。”张戒的枚举应说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不乏苛刻之处,如称卢仝的诗作不配言诗确实过于偏激。因此,只有论者了解上述诗人诗作和风格,方能理解张戒“粗俗与高古”之论背后对杜甫的极力推崇。

张戒对诗歌创作持天才论,强调人才各有所长,因而作诗咏物之工有远近、用意之工有浅深等区分。在具体阐释这一论点时,他列举章八元、梅圣俞、苏东坡、刘长卿、王介甫等人的诗作在咏物、用意方面的缺陷与不足,从而证明杜甫的天才创作。章八元《题雁塔》云:“十层突兀在虚空,四十门开面面风。却讶鸟飞平地上,忽惊人语半天中。回梯倒踏如穿洞,绝顶初攀似出笼。”张戒认为“此乞儿口中语也”,非常不屑。梅圣俞云:“气想下时险,喘汗头目旋。不知且安坐,休用窥云烟。”张戒认为其用语太平凡。东坡《真兴寺阁》云:“山林与城郭,漠漠同一形。”《登灵隐寺塔》云:“入门亦何有,云海浩茫茫。”张戒认为东坡的这两首诗虽有称许之处,但用语不太精致,大约失败在于用语太简易。刘长卿《登西灵寺塔》云:“化塔凌虚空,雄规压川泽。亭亭楚云外,千里看不隔。盘梯接元气,坐壁栖夜魄。”王介甫《登景德寺塔》云:“放身千仞高,北望太行山。邑屋如蚁冢,蔽亏尘雾间。”张戒认为这二首虽然诗语较为工整,但也是不难实现的,认为其诗歌语言之美并非上乘。在对比批评上述诗人诗作的不足之后,张戒点出杜甫诗歌创作的妙处。他以杜甫《登慈恩寺塔》 “高标跨苍穹,列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 为例,认为其诗不待云“千里”“千仞”“小举足”“头目旋”而穷高极远之状,可喜可愕之趣,超轶绝尘不可即也。张戒认为杜甫诗妙在用意、用语之工,如“七星在北户,河汉声西流。羲和鞭白日,少昊行清秋”。相比杜甫,他认为苏东坡诗的“侧身”“引手”之句实则低下。之后,他再次强调:“人才有分限,不可强乃如此。”

总之,《岁寒堂诗话》因为尊杜,阐发杜甫诗论,通过引用阐释其他诗人诗作之不足,进而推崇杜甫之妙,以这种论诗方式,实现其理论主张。这一引用诗句、以诗论诗的方式客观上造成了《岁寒堂诗话》文本结构筑基于诸多诗歌文本的互文性。要理解《岁寒堂诗话》繁复的诗论旨趣,就必须广泛了解相关的诗作文本。

二、大量引用诗话诗论

《岁寒堂诗话》的互文性不仅表现在诗歌引用方面,还表现为诗家诗论直接引用。在《岁寒堂诗话》中,张戒用诗论散点拼贴的方式点评诗家诗论。

首先,张戒为了阐释文学发展的退化观,直接品评历代诗论,诸如钟嵘、陶渊明、曹植、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庭坚、白居易等人诗论主张,以佐证退化诗论。如张戒评价钟嵘《诗品》的文学批评理论:“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钟嵘《诗品》以《古诗》第一,子建次之,此论诚然。”他颇为认可钟嵘将《古诗》高于曹子建的排列。这种诗作文学地位的排列,表现出明显的退化倾向。

其次,张戒针对李杜之争,品评欧阳修、黄庭坚、元稹、王介甫、韩愈等人的诗论,以实现推崇杜甫的主张。比如,张戒称,欧阳公虽欣赏李太白的诗作,但对具体作品的评价并不太妥帖,如认为“清风明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一类诗句虽奇逸,“然在太白诗中,特其浅浅者”。张戒认为欧阳修并没有正确鉴别李白的诗歌,批驳了其诗论。再如,针对黄鲁直“太白诗与汉魏乐府争衡”之语,张戒认为,黄庭坚乃李白知音,真正理解李白的地位。又如,针对王介甫所谓“白诗多说妇人,识见污下”之论,张戒认为“介甫之论过矣。孔子删诗三百五篇,说妇人者过半,岂可亦谓之识见污下耶?”他认为王介甫对李白评价不够公允,充满了道德说教。还有,韩愈针对元稹之李白不如杜甫的诗论,颇不以为然,认为以往的诗人皆愚钝,才妄议李杜优长。张戒赞同韩愈的主张,认为“退之于李杜但极口推尊,而未尝优劣,此乃公论也”。言下之意甚明,张戒认为韩愈的李杜并尊之论才是公允的。

总之,张戒大量引用前人诗论,以阐释他尊杜的观点。对于李杜之争,张戒并不赞同元稹褒扬杜甫贬低李白的论调。在文学地位上,张戒和不少宋代论诗者都主张李、杜并举,甚至在诗学观念与创作倾向上,他们更推崇杜甫,这实际上也是宋代诗歌创作、文学批评较共性化的价值取向。值得注意的是,张戒尽管认为韩愈将李杜并举乃是公允之论,但从《岁寒堂诗话》的具体诗论来看,他其实在极力推崇杜甫,尤其肯定杜诗在遣词命意方面的独特造诣。

三、指涉宋代诗歌创作及其接受

互文性很重要的方面是指涉手法的运用,即文本的意义获得与文本指涉的社会文化、创作风尚等相关。《岁寒堂诗话》作为诗歌批评专著,直接指涉有宋一代的诗歌创作与接受状况。

首先,就诗歌接受而言,张戒梳理了宋代诗坛对先哲的接受史,认为宋代诗歌创作主动效法前人,在效法对象上呈现差异性与多样性并存的复杂面貌。比如,“介甫学二谢,山谷学子美,欧公兼取韩、李之长,子瞻博采梦得、乐天、太白三家之才,晚又学渊明。”实际上,宋代诗歌创作接受影响是非常复杂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某一家某一风格的效仿,如黄庭坚的创作就有三谢、苏子瞻、刘梦得、白乐天、李太白等多人的身影。从《岁寒堂诗话》的描述看,中国古代诗歌创作对先贤的传承、沿袭、突破,站在接受学角度,古代的诗歌创作某种意义上就是一种文学的二度创作。

其次,《岁寒堂诗话》的文学批评从更深层次上指涉宋代诗坛对唐代的整体接受状况。《岁寒堂诗话》的产生正是宋代诗歌试图在尊唐与尊宋、继承与突破之间争鸣的一种反映。在《岁寒堂诗话》里,张戒主张尊唐贬宋。然而宋代诗歌基于唐代诗歌的盛貌要有发展,必须有所变化与创新。比如,在情韵与义理方面,唐代诗歌多以丰神情韵擅长,宋代诗歌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宋代是有发展和变化的。然而宋代的诗歌创作是不可能完全避开唐诗的形式与技巧的。其一,在语言上宋代诗歌袭用唐诗。如前述欧阳修承袭韩愈文风,以议论入诗,用散文的写作手法,把抒情与叙事融为一体。除此之外,他还学习李白的语言,形成流利婉转的语言风格。其二,在具体文论主张上,宋代诗歌也对唐代有一定的继承。如“文以贯道”的思想是韩愈在提倡古文运动时提出的,但是这种思想在晚唐并没有被完全接受,反而在宋代才被重视。宋代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这本身就是对韩愈提倡的古文运动的一种继承。其三,在思想内容上,宋诗也对唐诗有所继承。韩愈是重道的,而宋代诗人们也是重道的。宋代诗歌是宋人在“文以载道”观念的影响下,对唐诗继承和发展产生的新的文学样式。

总而言之,宋代诗歌是对唐代诗歌的批判性继承,吸收了唐代诗歌的精华,并在其基础上进行发展、创新。《岁寒堂诗话》的文本就鲜明地指涉反映了这种承继关系,它的诗学意义也存在于唐宋之诗坛文化、文学批评之间。

四、链接中国古代诗学

链接是一种超文本。作为网络术语,链接更多指向网络资讯的复杂与多层级性和无限拓展性。《岁寒堂诗话》的文本在其表层诗学观点之下,隐藏链接了中国古代多样化的诗学观念。因为超链接的结构引入,如果不点击链接,不展开诗话文本之下的历代诗学,是不容易理解《岁寒堂诗话》的某些诗学理念的。

首先,《岁寒堂诗话》链接了中国古代诗学的文学发展观等诗学观念。比如,《岁寒堂诗话》持一种文学退化观,这与古代诗论的宗经传统有内在理路的一致性。通常,古人对诗歌发展的共识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张戒却有不同看法。他提出诗歌的发展是一代不如一代,每代递降。他一反惯常理解,大胆地将先秦汉魏六朝诗的文学地位高置于唐宋诗之上:“国朝诸人诗为一等,唐人诗为一等,六朝诗为一等……两汉为一等,《风》《骚》为一等。”张戒认为文学的发展是格以代降。这一文学退化观还通过他与友人对话的方式予以呈现:“余问:‘唐人书虽极工,终不及六朝之韵,何也?’德久曰:‘一代不如一代,天地风气生物,只如此耳’。”张戒赞同德久所称的一代不如一代的文学观念。当然,张戒文学退化观的诗学观背后,还涉及历代诗论对待宋诗的态度。张戒对宋诗的态度不仅仅是批判,更是否定,实则尊唐抑宋。古代诗论对宋代诗歌品评差异出入颇大,这一差异真实地反映了宋代诗学研究过程中的诸多理论问题在诗学批评场域的激烈争斗。论者多样的批评态度,直接表现其不同的诗学价值取向。这些诗学价值取向又长久而深刻地影响了宋代诗学发展的具体理路和研究进程。站在古代文学批评史维度,我们知道中国文学的发展观之外尚有文学退化观,还有文学的复古、尚古、宗经的传统。《岁寒堂诗话》的格以代降退化观就是这种观念的折射。

其次,《岁寒堂诗话》链接古代“思无邪”等诗歌批评理论。比如,《岁寒堂诗话》除了继承古典诗论“诗言志”的观点外,还继承了“思无邪”的观点。张戒在诗歌内容方面要求诗歌表达“正思”。一方面,他从诗人的人格方面揭示了“思无邪”发展的内在机制,深入到思想境界的层面;另一方面,他又将这一观点扩大到诗歌的形式技巧层面,认为太过高雅的艺术会影响人们纯正的感情,从而产生“邪思”。张戒认为,蕴含了无邪之志的诗,是具有“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的。而诗要有余韵,要达到词婉意微的境界,应该是含蓄的。张戒进而提出“意味说”,他觉得如果句子当中没有了意味,也就没有了余韵。

再次,在《岁寒堂诗话》中,还有大量的修辞学诗论。在诗歌技巧的运用上,如对用事押韵,张戒做出了激烈的评价:诗以用事为优的做法,开创于颜光禄而至杜甫臻于极致。诗以押韵为美,开始于韩愈而在苏轼、黄庭坚两人达到巅峰。然诗者,志之所之也。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岂专意于咏物哉?张戒认为使用典故押韵,杜甫、韩愈已经开宋人之先河,但却认为诗始坏于苏黄,原因就是苏黄用典泛滥,破坏了诗歌的韵味。这一观念也影响了后世严羽批评苏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诗学观念。

总之,《岁寒堂诗话》尽管没有直接梳理传统诗学观念,但作为超文本,因为链接了诸种诗学观念,《岁寒堂诗话》才应运而生并推动后世《沧浪诗话》创作,这便是一种互文性的存在。张戒《岁寒堂诗话》的互文性文本特征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直接反映了南宋学人的文化风潮,兼具重要的文献价值。

五、 “类互文性”文本的意义

1.互文性与类互文性

西方理论视野下的互文性概念具有意义消解性。“互文性研究吸取了解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破坏逻各斯中心主义的传统,强调了由文本显示出来的断裂性和不确定性。”[3]而《岁寒堂诗话》的互文性文本却是一种“类互文性”,不具有消解意义。《岁寒堂诗话》的“类互文性”通过引用、指涉、链接多种诗歌、诗论、诗歌接受批评等来增强诗论话语说服力,增强理论深度。我们知道,克里斯蒂娃之所以提出互文性概念,起源于其语言符号研究。她探讨语言符号在文本结构中派生意义问题,发现语言符号意义的多重性和不可确定性等特点。她认为符号意义的多元性是无法避免的。而基于后结构主义立场,互文性的概念表达出文本之间的关系,而且互文性本身也是多个文本交互后产生的实际生成品,是一种意义的循环与再生。依照互文性的理解,一个主题在以往的文本中反复出现,最后归于静止;但这一主题却会在新的文本中得到再次涌现,该主题的相关意义和审美经验被重新唤醒、重新塑造,并且这一过程还会加入文本的创造者赋予的新的意义和新的审美体验;在接受阶段,该主题又由读者赋予新的批评与阐发,事实上得以增值。因此,互文性的命题是其他文本在当前文本中以复制、嵌入等形式存在;同时,互文性也是一种形式意义的创作:表达了某一主题及意义通过文本活动的再生和变化。但符号的意义就在于这种重复性与关联性。如同符号能指之间的差异与区隔构成了符号的意义所在,互文性的意义其实就在于文本的联系。文本的主题、审美意义并不会增加,重复本身成了意义。根据上述互文性概念的内涵,我们认为诗话与其他诗歌文本一样,不可能凭空产生,也不可能完全是全新的创作。诗话总是从历时与共时两个角度出发,在其他诗歌、诗话、诗论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创造,从而形成新的文本。如果我们把《岁寒堂诗话》作为这样一个文本,那么这个文本则是在南宋这样的一个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的类互文性产物,它与中国古代特别是魏晋至唐宋的诗歌创作史、接受史和批评史密切关联。必须指出,西方的互文性文本并不会让文本主题与意义具体增值,互文下的文本之意义在于主题的重复性,实际上是消解了意义,有一种去中心化特点。而张戒在《岁寒堂诗话》中对于历代诗歌、诗论的引用、指涉、链接,并不是简单的对宗经儒家诗论诗学进行重复再现。《岁寒堂诗话》的互文性只是一种论证手段,张戒对历代诗话、诗论特别是儒家诗论事实上有所拓展,进而影响后世特别是严羽《沧浪诗话》等诗学著述。《岁寒堂诗话》具有独特的诗学价值,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诗话、诗学命题重复。因此,《岁寒堂诗话》的类互文性是有价值与意义的。

2.类互文性与文献价值

我们知道,文学文本的文化接受价值包括审美、认识、文化阐释、对话交流等多个方面。不同的文本各有所侧重,少数优秀的文本则具有多重价值。《岁寒堂诗话》作为诗话,并不是单纯的文学文本,但确属于文化意义上的文本,它的类互文性因而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岁寒堂诗话》记载了南宋诗人创作情况、生活细节等,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岁寒堂诗话》在阐释诗学观点时,善于引用轶事来佐证。如“段师教康昆仑琵琶,且遣不近乐器十余年,忘其故态,学诗亦然。苏黄习气净尽,始可以论唐人诗。唐人声律习气净尽,始可以论六朝诗。镌刻之习气净尽,始可以论曹刘李杜诗。”这段文字以音乐学习的轶事来阐释学诗甚至论诗成功妙诀在于必须除尽学究之气、才学之气。这种论诗方式形象生动,堪称诗话妙语。

总之,张戒的《岁寒堂诗话》类互文性书写的文本结构,客观上为中国古代诗论、文学争鸣提供了素材,也为今人了解古代文学、文化、名人事迹提供了文献材料。从这些话语当中,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诗歌批评的风貌,并借此推动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

[1]刘娜.乔治·艾略特小说人物形象的互文性解读[J].作家,2014(2):108-109.

[2]张戒.岁寒堂诗话[M]∥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北京:中华书局,1983.

[3]蒂费娜·萨莫瓦约.互文性研究[M].邵炜,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017-04-15

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南宋诗话与儒家诗学——以《岁寒堂诗话》为例”(2015YBZW02)

金华(1975 — ),重庆市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文艺美学。

I206.2

A

1008-6390(2017)05-0068-04

是互文性非常重要的一种方式。《岁寒堂诗话》作为诗话,以诗论诗,自然要枚举与引用大量诗歌。为了凸显尊杜的诗论主张,《岁寒堂诗话》将魏晋唐宋的诸多诗人诗作进行评点。如果不了解魏晋唐宋诗歌的具体作品,是很难理解《岁寒堂诗话》的诗论主张的。

[责任编辑于 湘]

猜你喜欢

诗论诗话互文性
杜甫《戏为六绝句》诗论对我们的启示
《诗论与诗评》近日出版
闲吟居诗话(五则)
诗话
《红楼梦》与《金瓶梅》回目互文性解读
“浪子回头”中的伦理叙事——《基列家书》与《家园》的互文性解读
新诗话
论艾青《诗论》的研究价值
衔月楼诗话选
徐志摩的诗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