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英语语篇特征与翻译策略研究

2017-03-29冯丽娟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语篇全球化

冯丽娟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外语系,河南 郑州45120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闻英语语篇特征与翻译策略研究

冯丽娟

(郑州成功财经学院 外语系,河南 郑州451200)

作为世界生产力发展的必经阶段,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势必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的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断地碰撞、融合与消长。新闻报道作为当今社会信息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方式,其传播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信息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对英语新闻进行语篇特征分析与翻译策略的研究,有利于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提高中国信息对外传播与交流的速率,使中国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

经济全球化;新闻英语;语篇分析;翻译策略

经济全球化指在当今全世界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规模的超级市场加速形成,国家与国家的交流与互动日益紧密,信息传播的规模与速率不断升级。经济全球化这一趋势不容置疑和难以规避,其强烈地影响着不同国家与文化的碰撞、融合与消长。这一过程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强国文化向弱国文化的倾泻[1]。新闻文化作为一个民族的亚种文化,以新闻传播的方式展示着一个民族的文化意识、文化心理与文化机制,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研究英语新闻的语篇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合理的翻译策略,既有利于增强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与高效性,也有利于使本民族文化更好地融入世界文化的氛围中,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断提升民族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与自身的国际地位。

1 经济全球化与新闻跨文化传播

“经济全球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概念的一般意义是在一个开放的世界中,通过市场力量的推动而形成的整体性的经济发展与变动。具体表现为伴随着全球经济、文化、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国家与国家在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愈加紧密,世界性的超级市场逐渐形成。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努力规划着自身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经济全球化这一进程对世界各国的影响既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显而易见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互动日益密切,不同文化与意识形态在不断地进行摩擦、碰撞、融合与消长。而新闻报道作为当今社会文化与信息交流的主要手段,在国家与国家互动环节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自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中国与世界在经济、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都离不开信息的传播[2]。新闻报道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快速有效地促进信息的传播,增强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的互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与文化息息相关。新闻报道在促进信息交流的同时,也增强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新闻报道能够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流[3]。

英语是国际性的通用语言,因此,英语新闻报道能够将国际上的时政要闻等信息迅速准确地传递到世界各地。做好对英语新闻语篇的分析与翻译工作,能够更好地促进信息传播,使中国更好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增强与世界的互动,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2 新闻英语语篇特征分析

对新闻英语语篇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行之有效的翻译策略是确保信息有效传播的前提。英语新闻语篇在词汇选择、语篇衔接和修辞表达等方面表现出的某些特征,值得注意。

2.1 新闻英语语篇词汇特征

利用词汇所负载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来传达信息是英语新闻报道在词汇方面表现出来的突出特点[4]。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词汇常常表现出时髦、引申和借用等特点。英语新闻语篇中的时髦词(vogue word)常常是一些创造型的新词、旧词新意或者在特定领域中的术语。比如说“multitasking”就是在计算机科学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新词,意思是“运用几种程序同时进行工作”。旧词新意是指词汇旧的意义得到了引申而产生的新意。比如“crunch”一词本意为“压得嘎吱作响”,在特定环境下可以引申为“危机”“困境”等含义。再比如载于2002年《时代周刊》杂志的一则新闻“The dotcom bubble created a false talent crunch”(网络公司的泡沫造成了人才危机的假象)。词汇的借用特点是指用各领域内广为人知的词汇来表达特定的意义。比如说用“Big Apple”来表示“纽约市”,用“City of Angels”来表示“洛杉矶市”,用“Horn of Africa”来表示 “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等。此外,表达形象也是英语新闻语篇的突出特征。比如刊登在1993年 《卫报》上的一则新闻“The opposition leader’s speech stole the headlines from the government”用“stole”这个动词形象地表现出反对党领袖的演讲在报纸上大出风头的情景。

2.2 新闻英语语篇衔接特征

在语篇衔接方面,英语新闻语篇也表现出异于汉语新闻的一些特点。在汉语新闻语篇中,隐形的衔接成分是比较常见的,而英语的语篇衔接成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显性的,在特定的语境中也可以是隐性的。这是由于英汉语言之间的差异造成的。除此之外,英汉新闻语篇在断句方面也呈现出高度的不一致性。汉语注重意合,在短语与小句之间、小句与小句之间、或者是小句与更大的语言单位之间不存在截然明晰的界限。而英语属于形合的语言,语篇中断句的规则十分严格,任意性极小。

2.3 新闻英语语篇修辞特征

积极使用多样的修辞手段以表现语言的生动性是英语新闻语篇的灵魂,它能使新闻报道呈现出具体生动、形象活泼等特点。传统的修辞手法如隐喻、拟人、典故、仿拟和双关语等大量被运用到英语新闻报道中。隐喻是英语新闻报道中最常使用的修辞手法。在隐喻中,语言的使用往往偏离正轨,表达出特定的含义。比如“the open barn door”本意为“敞开的谷仓大门”,喻指“美国科技情报容易获取”;“a house in two parts”本意为“两个部分拼凑成的房子”,喻指“英语加拿大和法语加拿大之间缺乏牢靠的关系”。拟人则赋予动植物或者其他非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性,使表达更显亲切,比如:“My good intensions produce imagined letters never embraced by paper,never kissed by stamps.”(我这些良好的愿望只产生想象中的信,从来没写在纸上,也没贴过邮票)在英语新闻语篇中,还常常使用典故来制造悬念,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比如:“heap coals of fire”(以德报怨)“a wolf in sheep’s clothing”(伪君子)等表达均来源于圣经典故。仿拟也是英语新闻语篇中常见的修辞方式,其通过套用名言典故之名来产生明快犀利的表达功效,比如“a tale of two hearts”(双心计,指心脏病人更换人造心脏)源自于文学名著“A Tale of Two Cities”(双城记),“Great Leap Outward”(外跃进,指中国对外开放方面的巨大变化)来源于中国政治术语“Great Leap Forward”(大跃进)。 最后,巧妙地使用双关语也是英语新闻语篇显著的修辞特征之一,常用于充满讽刺诙谐的语篇表达中,比如:语篇表达 “A New Harvest of Troubles Harvest”(农产品丰收,新问题成堆)中,“harvest”一词在语篇中既表示“丰收”,又表示“后果”之意。

3 新闻英语语篇翻译策略

英语新闻语篇在词汇选择、衔接方式和修辞表达方面具有自身的特征,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当采用科学合理的翻译策略,以便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促进文化和信息的交流[5]。

3.1 形合与意合

不同语言在进行信息交流时均通过句法、语义和词汇三种手段来完成。前两种手段被称为“形合”,后一种手段被称为“意合”。汉语是意合的语言,英语则注重形合。英语语篇注重显性的逻辑与连接,在造句时常选用明晰的连接词来表达多种多样的逻辑关系。而汉语语篇注重隐性连贯,强调功能,以神统形。汉语语篇组织意连形不连,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隐含其中,意蕴与脉络能被读者感知但缺乏形式标记。

在新闻语篇翻译作品中,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是翻译腔十足。这是由于译者在对新闻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太过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尽量使译文靠近原文的文体所致。其结果是产生的译文完全没有汉语富有节奏、自然流畅等特点,而是生硬乏味、翻译腔十足的译文。比如英语新闻报道“The united nations has considered sending a large peace-keeping force with nearly 12 thousand soldiers to Croatia”,如果机械地译为“联合国已考虑向克罗地亚派遣一支约由1.2万士兵组成的大型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则显得亦步亦趋、机械生硬,不符合汉语以“意合”为主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对新闻语篇进行汉译时应将译文进行“译合”方面的转化。在翻译过程中应删去显性的逻辑连接词,还要注意对整个句子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汉语的表达习惯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和事理逻辑组织句子,英译汉时要调整成分之间的顺序,使之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比如“Hisdaughter remarked how he took a different seat from that which he usually occupied when he chose to attend divine worship”应译为“他往常做礼拜总是坐在固定位置上,那天他女儿却发现他没有坐在老地方”,这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与认知。

3.2 静态与动态

英汉语言的另外一个差异是前者呈现出静态的特征,后者呈现出动态的特征。即英语在表达动作意义时较少使用动词,而汉语则倾向于使用动词来表达动作意义。因此,在新闻英语语篇中,名词化是一个较为显著的现象。在英译汉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化“静”为“动”,摆脱英语表达名词化的束缚,强化原文的动态色彩。英语新闻语篇中存在大量的抽象名词以表示动作意义,在翻译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汉语动词的特征来以“动”代“静”。 比如“He had surfaced with less visibility in the policy decisions”可译为“在决策过程中,他已经不那么抛头露面了”。

此外英语常使用含有动作意义的普通名词来代替动词。大量以“-er”或“-or”结尾的名词既是施事者,也表达动作意义。由于汉语是动态化的语言,在翻译过程中也要进行动态化处理。比如“He is a good eater and a good sleeper”应译为“他能吃能睡”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3.3 复合与简约

英汉语篇另一个重要差异是汉语在表达方面趋于简约,较少受制于形式。英语语篇组织则常常使用大量的逻辑连接词,使得英文表达复杂繁冗。在句子形式方面,汉语表达的显著特征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英语句子结构较长,有时修饰成分套修饰成分造成句子结构错综复杂,根据这个特点,在英汉翻译时要进行句子结构重组,将英语句子的树状结构转化为汉语的线性结构。比如新闻语篇“The boy,who was crying as if his heart would break,said,when I spoke to him,he was very angry,because he had had no food for two days.”主句悬挂着五个分句,翻译成汉语时应该使用节节短句,逐层表述:“那个男孩哭得似乎心都碎了,当我问他时,他说他已有两天没吃东西了,实在是饿极了。”

由此可见,在对英语新闻语篇进行翻译时不能亦步亦趋,否则会使译文显得繁冗拖沓,臃肿不堪,应充分考虑汉语的特点,使用精悍短句,分清主次逐层表述。

4 结语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这一进程在推动经济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促进了信息的互动与文化的交流。新闻报道以其强大的时效性促进信息的跨文化传播。对英语新闻语篇从词汇、衔接和修辞三个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科学有效的汉译策略,既有利于提高信息传播的效率,促进信息的跨文化交流,也有利于使自身更好地融入世界,提升民族的文化软实力。

[1]童兵.经济全球化和中国新闻文化消长[J].新闻记者,2002(6):7-9.

[2]李伍峰.经济全球化对世界新闻传媒发展趋势的影响及对策[J].理论学习,2005(7):60-61.

[3]陈凯.论我国新闻跨文化传播时的新闻翻译问题[J].西部广播电视,2015(18):16.

[4]姜颖金.新闻英语语篇中的语法隐喻分析[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08.

[5]许明武.新闻英语与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责任编辑 刘志明

Discourse Analysi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y Study of the English New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ENG Lijuan

(Zhengzhou Chengg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Zhengzhou Henan 451200,China)

As a necessary stage in the labor force development,the economic globalization has a deep influence on all aspects of the social life.Under such a background,different cultures collide and integrate with each other.As a major means of communication,the news report can have an impact o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The analyses of English news 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ion strategy will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external communication and news spreading,and thus make China integrate itself with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conomic globalization;English news;discourse analysis;translation strategy

H059

A

1674-5787(2017)04-0133-04

10.13887/j.cnki.jccee.2017(4).33

2017-06-01

本文系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英汉新闻语篇分析与翻译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49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冯丽娟(1982—)女,河南安阳人,硕士,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语篇全球化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新旧全球化
全球化减速:全球化已失去动力 精读
全球化陷阱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