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宣语境多模态认知视角国家领导人形象建构
——以习近平特稿为中心*

2017-03-29香港理工大学陈风华云南财经大学查建设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17年3期
关键词:语料隐喻领导人

香港理工大学 陈风华 云南财经大学 查建设

一、引言

2012年12月,新华社持续3天使用中、英、法等7种国际语言向全球播发“中共高层新阵容”人物系列特稿,引发海内外各界强烈关注,随即国际社会4 000余家新闻媒体纷纷予以刊载。“特稿”图文结合的多模态元素内容丰富,令人耳目一新。《人民日报》认为“特稿”彰显新一届国家领导人的自信与气度,叙述中国在世界舞台“静水流深的中国体”和“静静绽放的中国梦”。香港《文汇报》指出,中央高层信息的公开拉近了国家领导人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距离,开启了政治透明新风尚。2013年11月,一部中英双语、图文并茂,名为《中共高层新阵容》(英文书名China's New Leaders)描写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的特写集面向海外发行,世界为之瞩目。我们认为,这对于有效建构和对外推介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光辉形象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同时,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卡通图像和动漫视频等多元形式的形象建构也开始不断涌现:2013年10月解读习近平等中、美、英三国领导人产生过程,名为“领导人是怎样炼成的”动漫视频受到广大网民热情追捧,2014年2月 “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漫画系列一经问世好评如潮,2015年2月推出的三部“习大大”卡通形象短片很快赢得社会各阶层赞不绝口,2016年2月发布的说唱“四个全面”卡通视频受到社会大众的热烈欢迎。

当前学界对“特稿”的研究窠臼于民众期待(孙灵囡,2013)、新闻传播(文综铎,2013)、媒介形象(胡创伟,2014)和编译叙事(李娜,2014)等简略概括和案例总结,缺乏权威、系统的理论框架之强力支撑,基于“特稿”语料在对外宣传语境中开展理论层面上的系统阐释和理据维度上的科学解读很有必要。基于此,我们以视觉设计语法理论的隐喻分析框架为理论指导,将隐喻解析功能强大的Wmatrix系统作为研究工具,结合习近平“特稿”英文语料(下文简称“语料”)试图从多模态认知视阈解析“语料”建构国家领导人形象的过程与范式。

二、国家领导人形象建构研究综述

国家领导人形象与国家、民族、政党及阶级的形象紧密相连,能从特定层面体现国家形象(刘继南、何辉,2006)。建构国家领导人的良好形象起着有效沟通、积极动员和显著示范的作用(郎劲松等,2013)。我国领导人形象建构的渠道经历了由传统媒体单一、教条式文字叙述转向图像、视频和微博等全媒体多元、立体化综合塑造的时代嬗变:长期以来,我国领导人形象主要建构于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官方媒体报道的大型活动或重要会议等语境中,容易给公众留下严肃拘谨的刻板距离感和个性缺失的权威压迫感。自2003年中央办公厅颁布《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意见》以来,国家领导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等“接地气”形象开始不断涌现。领导人形象的建构途径不再局限于记者报道视角,转而逐渐延伸到大众参与和相互沟通的多元视野:2002年11月《南方周末》从乡邻、亲友、老师和同学的回忆视角讲述胡锦涛成长时期热爱学习、性格随和、乐于助人的积极形象;2008年6月胡锦涛通过人民网首次以国家领导人形象与人民群众网络互动;2012年12月名为“学习粉丝团”的微博实时在线播发习近平南巡行程,受到广大网民纷纷点赞;随后习近平曾经为《浙江日报》“之江新语”专栏撰写的言简意赅系列短评也开始在微博等网络平台被人们广为传颂。

国内学者对国家领导人的形象建构也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郎劲松等(2013)认为党的十八大之后,国家领导人通过语言等符号建构亲民、务实、简约和朴素等新形象:演讲内容平实,贴近百姓民生;发言节奏适当,寓说服于“唠家常”;讲话风格干练,体现务实导向。窦卫霖、郭书琪(2014)研究二十国集团成员国政府网站的领导人简介发现,国家领导人形象是国家形象和政府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领导人简介展示的信息丰富性、内容历史感和幽默亲和力是建构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有效策略:通过新媒体图像和文本等多模态符号资源展现其庄严端庄、和蔼可亲的领导者风范,以第三人称视角塑造其公正严明、一心为民的领导者美德,透过工作阅历凸显其基层经历丰富、执政经验娴熟的政治家魄力。窦卫霖、温建平(2015)考察《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的中、英演讲文本指出,习近平善讲故事、博引经典、巧借隐喻和广用俗语等话语特征建构国家领导人亲民友善的风范,在对外文化传播语境中赢得国际受众的青睐。毋庸讳言,我们发现这些学者的研究探索或多或少缺乏科学的理论框架支撑和客观的实证数据解读,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应有的推介力和说服力。

三、多模态认知视角习近平形象建构

认知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认知模式和思维现象,概念能够建构人类感知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互动意义(Lakoff&Johnson,1980)。多模态符号包括文本等语言符号和图像等非语言符号。Halliday(1978)认为语言是图像的价值依附,语言和图像一样都是社会符号,能够建构意义。Kovecses(2002)指出多模态图文符号均能实现隐喻意义建构,Forceville(2009)提出多模态隐喻由图像和文本等两种或多种模态隐喻方式构成。

1.研究依据

我们以视觉设计语法理论(Kress&van Leeuwen,1996/2006)和图像隐喻意义框架(图 1)作为本研究分析图像隐喻含义的研究依据。Kress&van Leeuwen建构视觉设计语法理论,把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三大元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发展成为图像意义层面上的再现功能、互动功能和构图功能。再现功能指建构图像再现意义的参与者、过程及环境等主要元素,包括概念功能和叙述功能,前者分为分类过程、分析过程及象征过程等子功能,后者分为动作过程、行为过程和言语过程等子功能;互动功能指依靠图像拍摄的空间和位置建构的互动意义,包括接触、距离、视点和情态等子意义:图像与观众之间的个人距离产生近焦距拍摄,社会距离产生中焦距拍摄,公共距离产生远焦距拍摄;构图功能指通过图像空间及位置建构的构图意义,包括信息值、取景和显著性等子意义:图像左边是已知旧信息,图像右边是未知新信息,图像上边是理想信息,图像下边是真实信息,图像中间是重要信息,图像边缘是无关紧要信息。Feng&Espindola(2013)在视觉语法理论基础上创建图像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隐喻分析框架,为我们系统解构“语料”图像认知隐喻含义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解读依据。

图1.图像隐喻意义框架(基于Feng& Espindola,2013)

我们同时使用语义赋码Wmatrix系统探索文本的隐喻意义(语义域①为叙述方便,研究者使用汉语词语代替Wmatrix系统统计的对应英语词语。)。Wmatrix由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研制,包含21个语义域,如社会行为、政府与大众等,参照语料库有BNC Sampler Spoken、BNC Sampler Written等大型权威语料,能自动实现在线语义赋码、主题语义域和对数似然率统计及解析等功能。孙亚(2012)认为Wmatrix能最大程度获取对比语料隐喻词项,孙毅(2013)指出Wmatrix语义域赋码准确率高达91%—92%。当前学界结合视觉语法隐喻框架和Wmatrix赋码系统研究图文语料尚不多见,陈风华、孙德贵(2015)从社会符号隐喻视角考察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认为视觉语法分析框架比Wmatrix系统更能呈现显性认知特征。我们选取的对比语料为Wmatrix系统中权威性公认、数据库庞大的BNC written sampler文本和“语料”文本。限于篇幅,我们只考察“语料”文本显著性最高的前3个语义域。

2.研究语料

我们选取的“语料”包括习近平7幅图像(图2)和6 000余字的英文文本。遴选基于如下因素考量:首先,“语料”来自新华社官方英文网站,其高屋建瓴的权威性不言而喻;其次,“语料”是用于外宣语境建构国家领导人的形象、推介国家“软实力”,意义深远。《环球时报》认为“语料”体现新一任中央领导人的集体自信,领导人具有对问题实事求是的坦诚和对难点举重若轻的气魄;再次,在中文版本之外,“语料”首次以英文形式对外全面推介中国领导人的详细履历,此举引发国际社会的热切关注;然后,“语料”覆盖习近平从少年、青年到中年比较完整的成长和执政之路,内容翔实;此外,“语料”图像均为照片,Royce(2015)指出真实照片最具有现实意义。最后,“语料”图文交相辉映,多模态元素齐备:“语料”文本分为7个部分,分别是“序言”②此部分原文没有标题,“序言”标题系研究者自行添加。、“中国梦倡导者”(Advocate of China dream)、“民族巨人”(Man of the people)、“远见领袖”(Leader with foresight)、“在前列干实处”(Being in front ranks requires solid work)、“创建更好世界的政治家”(Statesman aiming for better earth)、“革命后代和体贴丈夫”(Son of revolutionary family,caring husband),每部分文本配备一幅图像,分别一一对应图2的7幅照片③7幅照片各自标题原文为英文,为叙述方便,研究者使用对应的汉语表达。。

图2.“语料”系列图像

3.研究问题

我们主要目的是探究以下问题的解答:1)“语料”图像建构了怎样的认知意义?2)“语料”文本建构了怎样的认知含义?3)“语料”图像与文本之间建构了怎样的语义关系?

4.研究方法

我们的研究遵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使用视觉设计语法理论(Kress&van Leeuwen,1996/2006)和图像隐喻意义框架(Feng&Espindola,2013)考察“语料”图像建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和构图意义的隐喻含义;其次,运用Wmatrix系统考察“语料”文本语义域包含主题词建立的隐喻含义;同时,比较“语料”图像和文本建造的隐喻意义,以期发现二者之间的相同地方和不同方面。

5.研究发现

1)图文再现意义

考察图2我们可以发现建构图像再现意义的主要元素:“参与者”元素包括习近平,部队官兵,乡村群众,美国朋友,家人;“环境”元素包含军队(中央办公厅,广州军区),家乡(北京,家庭),海外(国外,美国),乡下(宁德);“过程”元素含有叙述过程的6个动作过程(习近平和部队官兵共进午餐,习近平肩扛锄头参加劳动,习近平挥手强调谈话重点,美国朋友鼓掌,习明泽手牵爷爷和妈妈,习近平手扶老父推车)、2个行为过程(习近平回应部队官兵和美国朋友)、3个言语过程(习近平同部队官兵交谈、习近平与美国朋友聊天、习近平和家人交流),概念过程的4个分类过程(军委主席习近平和部队官兵都是军人,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和当地群众都是劳动人民,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和美国友人都是朋友,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和父母、妻子及女儿一样都是家庭成员)、4个象征过程(中山装意味领导身份,领章预示政治地位,西装暗示官员形象,锄头指代农民身份)。

再现意义在“语料”文本语义域包含的主题词中也得到建构。通过Wmatrix系统自动解析的数据我们发现,首先,“语料”文本建构的“参与者”元素有:“执政”包含“领导”等主题词(序言);“执政”包含“中共中央总书记”等主题词(中国梦倡导者);“人民”包含“乡亲”等主题词,“农业与园艺学”包含“农民”等主题词(民族巨人);“亲属”包含“父亲,母亲,家人”等主题词;“音乐和相关活动”包含“女高音”等主题词(革命后代和体贴丈夫)。其次,“语料”文本建立的“环境”元素有:“执政”含有“中共中央委员会”等主题词(序言);“政府”含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主题词;“执政”含有“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党中央委员会”等主题词(中国梦倡导者);“农业与园艺学”含有“农村”等主题词(民族巨人);“地方”含有“城市,村庄”等主题词(远见领袖);“地理名字”含有“中国,美国”等主题词(创建更好世界的政治家)。最后,“语料”文本营造的“过程”元素有:“变化”包括“发展,改革”等主题词(中国梦倡导者);“农业与园艺学”包括“干农活”等主题词(民族巨人);“获得与给予:拥有”包括“交换”主题词;“参与”包括的“会见”等主题词(创建更好世界的政治家)。

比较“语料”图像和文本建构的再现意义我们可以得出以下推断:就相同之处而言,图像和文本都建构出具体的参与者、环境与过程等再现意义要素;就差异表征而言,图像比文本建构出更多概念过程及叙述过程等过程要素,而文本比图像建立更多“参与者”和“环境”要素。

2)图文互动意义

从图2的图像隐喻框架我们可以判断,图像的再现意义通过图像与观众之间的拍摄空间与位置得以建构:水平视角能够揭示观众热情或冷淡参与图像人物的活动,垂直视角可以展示图像与观众地位孰高孰低,拍摄距离能够暗示图像人物与观众之间亲密或疏远的互动关系。一方面,图2照片都是采用水平视角正面建构人物形象,使得习近平和蔼可亲的简约、朴素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图2照片均是通过平视方式建造习近平与观众之间的平等权势关系,而不是传统意义的领导人与普通民众之间等级森严的地位悬殊关系,使得习近平平易近人的务实、亲民形象呼之欲出。除此之外,在拍摄距离上图2照片均通过近距离拍摄方式建立习近平与观众之间的密切互动关系,塑造习近平敬民、爱民的“人民主体地位”执政理念。总而言之,图2图像树立习近平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形象拉近国家领导人与普通群众之间的距离,也容易赢得人们的衷心拥护和无尽爱戴。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图(2.6)描述习近平采用俯视的高视角方式与美国朋友愉快交谈,凸显他谦逊待人的政治家风范。

与图像相比,本研究中我们只考察文本显著性最高的前三个语义域。从Wmatrix解析的统计结果看,“民族巨人”文本的语义域“农业与园艺学”含有的主题词“干农活,农民,农村,渔民”共同建构习近平扎根基层的亲民形象。然而,更多彰显国家领导人形象的互动意义没有被文本完整展示出来,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研究的语义域数量偏少所致。

3)图文构图意义

从图(2.1)到图(2.6)的 6 幅图像我们可以看出,习近平形象都是处于图像中心位置。结合图1隐喻框架的“重要信息是中间位置”构式我们能够断定,这些图像塑造习近平作为新一代国家领导人的核心地位以及带领全国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宏伟蓝图的核心角色;图(2.7)习明泽位于照片中间位置,预示小孩是家庭的希望,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描绘习近平尊老爱幼、珍惜家庭的模范男性形象。类似地,从图1“已知信息是左边位置,崭新信息是右边位置”的隐喻构式我们可以推断,图(2.3)建构习近平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务实形象:带领当地群众从“已知”的贫困现实奔向“崭新”的小康未来。

从图像构图意义的显著性视野考察,我们发现图2系列图像的红色、黑色和蓝色较为醒目:红色领带(图 2.4),红色着装(图 2.6,图 2.7),黑色中山装(图 2.1),黑色西装(图 2.4,图 2.6,图2.7),蓝色民族装(图 2.7),其中图(2.4)、图(2.6)和图(2.7)同时包含红色和黑色,图(2.6)和图(2.7)同时包括红色、黑色和蓝色。Kress& van Leeuwen(1996/2006)认为颜色和图文一样都属于社会符号资源能够建构意义。Painter et al.(2013)指出颜色包括色度、色调和自然度三个层面:红色和黄色等鲜亮颜色为高色度和高饱和度色彩,建构精神、活力的情感和温馨、舒适的氛围;绿色、蓝色和黑色等灰暗颜色为低色度和低饱和度色彩,建造冷静、稳重的情感及庄严、肃穆的氛围。常敬宇(1992)提出红色象征温暖和光明、忠诚和仁义、革命和进步,黑色象征庄严和肃穆、正直和刚毅。据此可知,图(2.1)黑色中山装凸出习近平作为中央军委主席视察部队的庄肃气氛。图(2.4)红色领带彰显习近平国外考察取得累累硕果之后精神焕发的愉悦情感,黑色西装揭示习近平作为地方党政领导的稳重性格。图(2.6)红色着装体现美国妇女欢迎习近平主席访美的喜悦情感,蓝色领带展示习近平访美时冷静、沉稳气质。图(2.7)红色着装展现习近平夫妇和父亲、女儿在一起的温馨家庭氛围,黑色西服刻画习近平正直、刚毅的性格,蓝色描写彭丽媛低调、谦和美德。

相比较而言,通过考察“语料”文本前三个语义域包含的主题词我们没有得出与上述图像建构的构图意义相契合的发现,我们认为这与考察的语义域数量偏少息息相关。总的来看,“语料”图像通过视觉语法理论和隐喻语义框架能建构出很多明显的语义特征,而文本则通过Wmatrix自动注解的主题词呈现出不少隐性的含义特点。

4)图文符际意义

Barthes(1977)认为图文符际关系包括锚定、说明、接递和互补等类型。Halliday(1994)指出图像和文字包含身份、活动、环境和属性等要素。Martinec& Salway(2005)建构图文符际“地位状态”(平等,不平等)和“逻辑语义”(扩展,投射)语义模型,提出与图像产生联系的文本既可以是章节和段落,也可以是小句和词汇。“地位状态”模型中的“平等”关系指图文符际互相独立或补充,“不平等”关系指图像与文本相互依附(图像从属文本,文本从属图像)。“逻辑语义”模型中的扩展关系包括详述(图像参与者、过程和环境与文本内容一致)、延展(文本出现新的信息)和增强(文本提供时间意义、空间含义、因果关系或环境成分等信息),投射关系包含言语投射(对话泡)和思维投射(思想泡),主要出现在教材、漫画和连环画等图文结合体中。Royce(2007)建立图文符际互补意义框架,指出图文之间关系的再现意义包括重复(相同关系)、同义(相似关系)、反义(相反关系)、同类(种类-次种类关系)、分体(部分-整体关系)和搭配(期望关系),人际意义包含语气(提供,命令,陈述,质问)、情态(态度)、致辞增强(身份)、态度一致和态度分歧,构图意义含有信息值、显著性、取景度、图际同义和阅读路径。

依照Martinec&Salway(2005)图文符际语义模型我们发现,“语料”每幅图像对应的文本内容都增加了大量的时间、地点、条件等额外信息,如习近平具体工作地点、工作时间和担任职务等,据此我们可以判断“语料”图文之间建构“不平等”种类中的“图像从属文本”关系和“扩展”类型中的“增强”关系。根据Royce(2007)图文之间意义框架,我们的考察数据显示“语料”图文关系再现意义的类型数量按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重复、同义、分体、同类、搭配和反义关系。Royce(2007)认为重复关系和同义关系一起支撑图文的中心话题,同类和搭配关系共同支持图文的话题讨论。语气、情态和人称建立“语料”文本282个小句的人际意义,我们统计发现建构邀请读者参与图像活动的人称代词we和you分别出现5次和0次,这表明“语料”文本设计意图和图像一样都是向读者提供推介习近平形象的信息。Halliday(1994)提出情态操作语高(如 must,ought to)、中(如 should,will)和低(如 can,may)三种类型,指出must表达强烈的命令语气,should和will用来表示建议、打算和决心的情态。must在“语料”文本中出现4次,can和could共3次,出现总数26次的should、will和would所在的小句都是描述习近平表达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的信念和对党员提出主动热情为群众服务的要求。Royce(2007)指出主观形容词能够建构文本的态度意义,“语料”文本中的主观形容词都是以褒义和中性形式出现,如“伟大的”、“强大的”和“舒服的”等。由此可见,“语料”文本能够建构图像人物与观众平等的权势地位,这与我们考察“语料”图像人际意义获得的研究结果殊途同归。

6.研究讨论

基于对图像和文本的再现意义、互动意义、构图意义以及符际关系四个方面的考察,我们认为“语料”图文建构的认知语义能够建造对外宣语境国家领导人的积极形象。外宣语境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有效建构关乎国家形象建设和“软实力”提升,要建立富含东方文化底蕴、突出中国国情特色的国家领导人形象(周亭,2015)。建构我国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形象的有效途径包括:整合媒介资源,实现新媒体运用的日常化;善用“感性政治”艺术,实现平民化、生活化建构;掌握符号语言规律,传播个性化典型形象(郎劲松等,2013)。秦德君(2007)认为社会大众对领导人形象的公共期待分为崇高期待(诚实廉洁、务实奉献等完美无瑕的人格)、才资期待(个性突出、卓尔不群等与众不同的特质)和平民期待(睿智机敏,外向和蔼等亲民平和的魅力)。郎劲松等(2013)指出政治人物公共形象分为视觉形象(相貌仪态、行为举止等外在气质)、才能形象(组织协调、科学决策等内在能力)和伦理形象(清正廉洁、忠于家庭等内在美德)三个维度。

参照“语料”图文我们可以发现,一方面,图2建构习近平符合社会大众“崇高期待”的有:南巡广东设计改革开放新蓝图(图2.1),在中央军委尽职尽责(图2.2),访问美国加快中美合作(图2.6),这3幅图像勾勒习近平为了早日实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而亲力亲为的巨人形象。符合“才资期待”的有:下乡插队奉献青春(图2.3),国外考察敢为人先(图2.4),这2幅图像绘制习近平为了国家快速发展甘于奉献的崇高形象。符合“平民期待”的有:下乡劳动深耕基层(图2.5),与家人同享天伦之乐(图2.7),这2幅图像刻画习近平脚踏实地、朴实低调的亲民形象。同时,在广州军区与部队官兵共进午餐(图2.1)建构其深化改革的果敢“才能形象”,在中央军委办公厅工作(图2.2)建构其成熟、稳重的“视觉形象”,下乡锻炼回京探亲(图2.3)建构其朝气蓬勃的“视觉形象”,国外考察(图2.4)建构其高瞻远瞩的“才能形象”,在宁德下乡调研参加劳动(图2.5)建构其深入群众的善于沟通“才能形象”,拜访美国老朋友(图2.6)建构其纵横捭阖的外交“才能形象”,和家人在一起(图2.7)建构其关爱家人的“伦理形象”。

另一方面,“语料”文本建构习近平“崇高期待”的语义域有:“执政”揭示习近平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参加”展现习近平领导“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开启中国改革开放新周期的雄才大略(序言),“政府”揭示中国梦倡导者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国家机关,“变化”凸显习近平勇于开拓进取的坚强意志(中国梦倡导者)。建立“才资期待”的语义域有:“绿色问题”刻画习近平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远见卓识(远见领袖);“地方”表达习近平锐意进取、实事求是的务实形象,“政府”建构习近平精湛的治国理政才干(在前列,干实处);“获得与给予:拥有”折射习近平致力构建“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国际社会命运共同体的外交魄力,“地理名字”体现习近平践行“国之交,在于民相亲”的睿智外交思想和亲和开放、从容自信的政治智慧,“参与”传递习近平“同舟共济,和衷共济,共同发展”的务实外交思想(创建更好世界的政治家)。树立“才能形象”的语义域有:“人民”勾勒习近平“要常怀忧患之思,常念人民之托”、“要像爱自己的父母那样爱老百姓,为老百姓谋利益,带老百姓奔好日子”的人民情怀,“农业与园艺学”叙述习近平深耕基层的亲民形象(民族巨人);“亲属”体现习近平作为家庭成员为建立幸福家庭做出个人贡献,“音乐和相关活动”和“戏剧,剧院和演出商业”展示彭丽媛作为全国家喻户晓的音乐家和歌剧表演艺术家始终坚持艺术创作,扎根于人民群众,凸显她“树高千尺不能忘了根”的高尚艺术情操(革命后代和体贴丈夫)。另外,“革命后代和体贴丈夫”文本描述习近平重视家庭的“伦理形象”,其它“语料”文本描写习近平作为杰出领导人的“才能形象”。与图像相比,文本没有建构习近平的“视觉形象”,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文本固有的语言特征而不是图像特征。

四、结语

习近平(2013)指出,“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张春柏(2015)认为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使得国际社会日益渴望了解中国文化。陈汝东(2014)总结中国形象传播战略转型范式是“宣传→传播→修辞”:修辞范式是记叙文加说明文,强调基于事实的受众话语理解形象传播策略。楚树龙(2015)提出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是我国外宣工作的重要一环,习近平等国家领导人在这方面身体力行、树立了杰出典范。

本研究“语料”的图像和文本消解了传统的政宣文体命令、说教式叙述模式,取代以真实、多样的语境记叙和权威、客观的数据说明等叙事策略,建构出习近平“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大国领导人新形象,提高了对外推介我国领导人形象的“软实力”。我们依托图像语义分析框架、语义赋码系统功能以及图文符际模型与框架取得了以下研究发现:首先,“语料”图像建构大量显性特征,“语料”文本彰显不少隐性表征;其次,“语料”图像隐喻含义和文本隐喻意义之间既存在相同之处,也存在显著差异;最后,“语料”图文之间建构“图像从属文本”和“文本增强图像”关系,图文关系再现意义的类型数量按大小排列顺序依次为重复、同义、分体、同类、搭配和反义。本研究为外宣语境如何有效建构国家领导人的正面形象和推介国家形象的潜在“软实力”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展望未来研究,我们相信在更庞大的语料基础上开展更科学和系统的探索能够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我们现有的研究发现。

Barthes, R.1978. Image, Musicand Text. London:Macmillan.

Feng,D.& E.Espindola.2013.“Integrating systematic functional and cognitive approaches to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Ilhado Desterro Florianópolis n°64 1.pp85-110.

Forceville,C.& E.Urios-Aparisi(Eds.).2009.Application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Multimodal Metaphor.

Berlin & 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

Halliday,M.A.K.1978.Language as Social Semiotic: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London:Arnold.

Halliday,M.A.K.1994.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edition).London:Edward Arnold.

Koveces,Z.2002.Metaphor: A PracticalIntroduc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Kress,G.& T.van Leeuwen.1996/2006.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London & New York:Routledge.

Lakoff,G.& M.Johnson.1980.Metaphors we Live by.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Martinec,R.& A.Salway.2005.“A system for image-text relations in new (and old)media”.Visual Communication 3.pp337-371.

Painter,C.,J.Martin & L.Unsworth.2013.Reading Visual Narratives:Image Analysis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London:Equinox.

Rayson,P.2008.“Wmatrix corpus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tool”. http: //ucrel.lancs.ac.uk/wmatrix3.html(February-02-2016).

Royce, T. 2007. “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 A framework for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In T.Royce& W.Bowcher(Eds.).New Directions in the Analysis of Multimodal Discourse.Mahwah: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ion.

Royce,T.2015.“Intersemiotic complementarity in legal cartoons:An ideational multimodal analysi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emiotic Law 28.pp719-744.

Wilson,A.2008.“UCREL semanticanalysissystem(USAS)”.http://ucrel.lanc.ac.uk/usas (February-02-2016).

Xinhua news.2012.“Profile:Xi Jinping:Man of the people,statesman ofvision”.http: //news.xinhuanet.com/englishchina.2012-12/23/c_132058866.htm (February-02-2016).

常敬宇,1992,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语言教学与研究》第4期:115—127。

陈风华、孙德贵,2015,政治标识社会符号隐喻视角解读:基于抗战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考察,《北京化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4期:83—89。

陈汝东,2014,论我国国家传播范式的战略转型:从宣传走向传播,从传播走向修辞,《今传媒》第3期:8—12。

楚树龙,2015,“中国故事”与中国的国际形象,《现代国际关系》第9期:37—42。

窦卫霖、郭书琪,2014,国际传播中国家领导人形象的塑造策略:基于G20成员国政府网站领导人简介的对比研究,《现代传播》第3期:37—40。

窦卫霖、温建平,2015,习近平国际演讲亲民话语特征及其英译特色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 4期:15—20。

胡创伟,2014,从“人物特写”到“人物特稿”:“中共高层新阵容”系列特稿的突破与启示,《新闻爱好者》第2期:15—19。

郎劲松、侯月娟、唐冉,2013,新媒体语境下政治人物的公共形象塑造:解析十八大后领导人的媒介符号传播,《现代传播》第5期:36—40。

李娜,2014,人物特写编译的新闻叙事学分析:以新华社中共中央常委习近平特稿为例,《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第3期:28—32。

刘继南、何辉,2006,《中国形象:中国国家形象的国际传播现状与对策》,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秦德君,2007,领导者公共形象建构中的“公共期待”,《中国党政干部论坛》第8期:39—42。

人民网,2013,习近平等中国高层人物特写集出版,http://politics.people.com/cn/n/2013/1115/c1001-23558941.html(2016-2-2)。

孙灵囡,2013,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平民形象”塑造,《青年记者》第2期:15—16。

孙亚,2012,基于语料库工具Wmatrix的隐喻研究,《外语教学》第3期:7—11。

孙毅,2013,基于语义域的隐喻甄别技术初探:以Wmatrix语料库工具为例,《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第4期:10—16。

文综铎,2013,讲高层故事抒领导真情:以新华社习近平人物特稿为例,《对外传播》第3期:4—6。

习近平,2013,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13-08-20/c_125210825.htm(2016-2-2)。

杨志强,2012,中共高层新阵容系列特稿彰显执政作风转型,《香港文汇报》12月27日。

张春柏,2015,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第4期:9—14。

张红,2012,中国领导人形象更加立体,《人民日报海外版》12月27日。

周亭,2015,国家领导人公共形象的构建与传播三问,《对外传播》第6期:52—54。

猜你喜欢

语料隐喻领导人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成长是主动选择并负责:《摆渡人》中的隐喻给我们的启示
《活的隐喻》
中共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头廉洁自律
优秀领导人风采展
领导人这样说“健康”
领导人的访美瞬间
对《象的失踪》中隐喻的解读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