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力合一打造育人体系研究

2017-03-29杜燕飞

成才之路 2017年8期
关键词: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杜燕飞

摘 要:随着社会意识的日益多元化,单纯依靠学校教育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石作用和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而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只有形成三力合一,才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力合一

中图分类号:G78;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11-01

家庭教育是儿童少年人生教育的起点,在家庭中,孩子的成长始终受父母的言行的影响;学校教育是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关键,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接受系统的教育;社会是个大课堂,任何人的成长都无法摆脱社会的影响和教育,对于儿童少年的影响和教育则更大。因此,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就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互相配合,共同发挥作用,构成一个育人的整体。

一、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石作用

陶行知先生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由此看来,作为家长,要学会用爱去关心教育孩子,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爱,这也是家庭教育之根本所在。健康积极的家庭教育理念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反之,偏激消极的家庭教育理念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曾经接触过这样一名学生,在班里常因一点小事和同学发生冲突,并且不肯承认自己的错误,面对问题只会选择逃避。另外,在学习上又比较懒惰,遇到较难的学习任务就产生畏难情绪,思想上不愿意克服困难。久而久之,总觉得同学们都嘲笑他,不愿意和他玩,厌学情绪比较严重。后来经过与其父母多次溝通了解到,这个孩子由于父母工作忙,一直由奶奶照顾,父母给予陪伴的时间较少,导致孩子的心理比较敏感脆弱。学习方面,家里也对其比较放松,不想给孩子学业压力,错过了对孩子进行“勤奋”教育的最佳阶段。可见,家庭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最初的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然而,如今中国家庭教育问题突出的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隔代教育现象严重。所以,父母应该深刻认识到,用心陪伴孩子成长才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教育方式。父母在家里,特别在孩子面前要做好榜样,用好的生活习惯去影响孩子,从而也会有利于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教育孩子,这点尤其重要。

二、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学校教育是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和主阵地。“教不严,师之惰”说的就是学校教育,老师要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地对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负责。学校教育是每个人从家庭走向社会的桥梁,是人生教育的积累,具有导向性。有这样一位低年级学生,资质聪颖,但学习上非常懒惰,缺乏自觉性,在班里属于学困生。其父母忙于做生意,疏于对孩子学习上的看管。班主任曾多次和该生家长沟通,表示只要父母在家多督促,老师在校多提点,该生一定能有大进步。但是其父母表示工作很忙,精力有限,不愿意配合,并且当着孩子的面也常说,读书行不通,将来还可以做生意。这个孩子在学习方面一直很难提高,父母对他的学习上的期望值不高,影响到他学习发展的自信心。当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在教育目标、方向和行动上不能保持一致时,是很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那么,家长和老师该如何努力,共同完成教育孩子的任务呢?第一,家长和教师应有“换位思考”的意识,主动替对方着想。第二,家长和教师都要学会有效沟通。家长要经常与学校保持联系,主动关心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各方面表现,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取得学校老师的帮助和支持,与教师齐抓共管教育好孩子。第三,家长和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家长和教师都应该积极主动学习教育理论知识,多关注孩子各方面的发展,常反思教育方面的缺失。第四,为了孩子的发展,家长和教师也要求同存异。纵使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存在意见不合,这也是正常现象。但双方只需记住一点,大家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三、社会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延伸和发展

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最后都要融入到社会教育中,要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发挥和证实。一切社会生活和教育都会影响个人的身心发展,它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补充,具有实践性。我们常说,社会是一个大家庭、大学校,它的教育是无形的,它的教育其实就是社会风气。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今天的部分孩子也略显“浮躁”,学习很难静下心来。同时,今天的孩子是在电视机与电脑前长大的孩子,他们所接受到的信息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但是,社会给他们提供家庭和学校没有的教育资源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不利于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家庭要及时利用社会的积极因素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分清社会的“假恶丑”和“真善美”。同时,家长要利用节假日时间陪同孩子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让孩子从小懂得在社会中,要做一个于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要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无私奉献、关爱他人是一件高尚和有意义的事情。

四、结束语

总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尽管三者的地位不同,但彼此之间联系密切。这三者在学生身心发展过程中,同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当三者形成教育的合力,发挥教育的有利因素,消除不良因素,才能保证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接受到正确、积极、全面的教育,有助于孩子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刘衍玲,臧原,张大均.家校合作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7(02).

[2]谢慧.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互动德育网络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2.

猜你喜欢

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
谈小学阶段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形式的结合与创新
中学技术学科STS的实施研究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初中生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