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搭建民间国际交往桥梁助力丝绸之路繁荣复兴

2017-03-29郭伟李广平刘来兵

世界教育信息 2017年2期
关键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甘肃省协会

郭伟+李广平+刘来兵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民间运动的主体力量,在推动政府间合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补充作用。在我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民间活动始于1985年春,距今已有30余年的历史。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勒舍尔先生访华,他热切希望在中国建立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的民间组织。2015年7月,“在教科文的旗帜下——中国民间教科文运动3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隆重举行。至此,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宗旨的感召下,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委员会的指导下,全国有1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及特别行政区建立省级协会组织,共有各类俱乐部成员学校500余所,使中国开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活动拥有了深厚的民间基础,成为中国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间、地区间交流的重要领域。在15个省级协会组织中,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以其所处区位的特殊性、发挥作用的重要性和不同凡响的活跃度,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和关注。为此,本刊对其现任会长杜永军进行了专访。在采访中,杜会长指出,甘肃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源远流长,为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开展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协会的重要任务;协会高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帜,践行民间教科文运动精神;今后,协会将在搭建民间国际交往桥梁、助力丝绸之路繁荣复兴方面努力发挥自身作用。

关键词: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民间国际交往;丝绸之路;繁荣复兴

一、甘肃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的合作源远流长

《世界教育信息》:杜会长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本刊的专访。作为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以下简称协会)的第四任會长,您能简要谈谈协会成立的背景和发展情况吗?

杜永军:非常感谢《世界教育信息》杂志对协会的青睐和支持。协会的活动最早始于1997年7月。当时,首届“丝绸之路”国际青少年夏令营在甘肃举办,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全国联合会主席陶西平先生莅临活动现场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希望甘肃能够利用“丝绸之路”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多多开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民间活动。在开幕式上,甘肃省教育厅时任厅长张昌言先生到会祝贺。借陶西平先生倡议之机,经甘肃省教育厅批准同意,协会作为甘肃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下属的二级协会于1997年成立。

追溯甘肃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合作,最早始于马培芳先生主持实施的“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联合革新计划”(Joint Innovation Project on Raising the Achievement Level of Childrenin Primary Education,JIP)计划,该计划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提供资金支持。1985年秋,时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主任拉加·罗伊·辛格博士(Dr Raja Roy Singh)在考察了甘肃省的基础教育发展状况后,建议甘肃省加入正在亚太地区多个国家实施的JIP。可以说,辛格博士的建议完全符合JIP的目标和当时甘肃省初等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此,在辛格博士和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委会的指导与协助下,甘肃省代表中国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中心(UNESCO-APEID)提交了项目实施计划,UNESCO-APEID于1985年底正式接纳中国为JIP成员国。

在随后的9年里,甘肃省在JIP方面取得了“滚雪球”般的连锁效应,不仅完全覆盖了省内的1200所小学,而且在贵州、青海、河南、河北、云南等省相继开花,开发了国际项目扩大化运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在国际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借鉴JIP项目在小学阶段的成功经验,在中国启动了中学阶段的JIP,北京市、陕西省、山西省联手合作,成效斐然;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考察了甘肃省JIP项目后,建议原国家教育委员会和UNICEF合作,在中国的10个省区启动了“贫困地区初等教育改革发展项目”,把国际合作提高到新的水平,使更大范围的群体受益。在此期间,甘肃省还在成人教育、扫盲、社区教育、职业教育、妇女教育等领域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开展了十多个国际合作项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为甘肃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和章程,其不仅与各国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合作,更希望与非政府组织、社会团体合作。鉴于此,在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的建议下,协会首任会长马培芳先生(时任甘肃省教育厅副厅长)萌发了创建省级教科文组织协会(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念头,并为此奔走筹备。经过为时4年的筹备,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全体会员代表大会于2001年11月18日在兰州顺利召开。大会选举马培芳先生为协会会长,选举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王嘉毅教授(现任甘肃省教育厅厅长)、甘肃省科协原副主席赵振业先生、兰州市人大原副主任贾士綎先生三人为协会副会长,马钧先生为秘书长;同时,聘任甘肃省政协原副主席朱宣人教授、应中逸先生为名誉会长,甘肃省政府原副秘书长于忠正先生为总顾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原秘书长于富增先生为外事顾问,甘肃科技功臣周祥春教授为科技顾问,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女士为艺术顾问,甘肃省文化厅副厅长苏国庆为文化顾问。

2006年,理事会继续推选马培芳先生为会长,苏国庆(甘肃省文化厅原副厅长)、王嘉毅、赵振业、刘恩良(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原院长)、马钧五人为副会长,马钧同时兼任秘书长;聘任甘肃省委原副书记、甘肃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李虎林先生为名誉会长,其余名誉职务、顾问职务继续聘任。

2011年,经业务主管部门和注册单位特别批准,马培芳先生第三次当选协会会长,其他副会长和名誉职务、顾问职务,除王嘉毅先生因工作变动不再担任外,均维持不变,继续就任。2016年初,理事会完成新的换届选举。本届理事会本着领导岗位年轻化、专业化、知识化的原则,将协会未来发展的重担压到了年轻人的肩上。

可以说,协会发展的这15年,是以马培芳先生等一批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为基础的15年。他们为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的成立和成长,为甘肃省教育、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发挥了拾遗补缺的独特作用,功勋卓著。

二、开展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是协会的重要任务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这10多年以来,协会在推动教育发展和交流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杜永军:协会自成立以来,就将开展多元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旗帜鲜明的工作方向之一。通过与相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协会组织教育考察团组出访学习等活动,为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谋求有利资源。

第一,组织教育考察团组,赴境外开展学习交流。2002年5月,协会組织兰州市一批中学校长赴西班牙联合中学、奥地利维也纳科业威德高级文科中学交流学习,学习国外中学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的先进经验。“不单纯强调文化课学习的结果,而是强调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学校快乐地生活”的欧式教育理念,让中国的校长们深切感受到了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同年5月6日,中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张学忠大使会见了甘肃省教育考察团,肯定了协会在活动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同年11月,协会组织甘肃的中小学校长和老师,赴泰国曼谷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八届教育年会。通过参加亚洲青年教育论坛、亚洲职业教育论坛、亚洲中学质量论坛等,与会的教育工作者了解到了亚太地区在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和提高中学教育质量方面的新理念、新经验,有利地促进了当时的教育改革工作。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很多。例如,协会为中等学校引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人口与可持续发展”(EPD)教育培训项目,促成泰国、新西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国与甘肃省有关院校的合作办学事宜,组织学生参加“亚洲儿童艺术节”三菱日记画竞赛,开展国际教育西部巡回展,派遣师生赴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等参加主题夏令营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6000余人次。

第二,承接国际援助项目,使西部地区学校受益。2004-2006年,协会承接了由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为贫困山区复式教学创建‘垂直互动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研究项目”,获得60.7万元资助。该项目经过3年的探索实践,累计培训复式教学教师800余人。由于成果显著,该项研究扩大到甘肃省的10多个县区和邻近的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协会编著的《农村小学复式教学课堂创新模式》培训教材,在英国政府国际发展部和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办公室共同主办的“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国际研讨会上,受到高度关注。与会者认为,这种创新理念和创新成果适应中国山区小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很有现实意义。2006年10月至2007年12月,协会承担了“西部农村少数民族地区小学‘参与研究型课堂模式的创新设计和操纵技能实验研究与教师培训”项目,该项目由澳大利亚政府国际发展署资助,资助金额达41万元,为期1年。项目实施以后,共计培训教师4340人,受益学生2.2万人,项目学校覆盖地区的居民约为340万人。2008-2010年,协会承接的香港乐施会复式教学教师培训项目的受益学生达36242人。

第三,面向农村贫困地区,关注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2010年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国际组织对华援助项目开始陆续减少。在最近5年里,协会凭借多年来开展复式教学项目研究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了农村贫困地区的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问题上。通过“西部阳光”基金会和国家民政部提供的项目资金支持,协会先后为甘肃省定西市、平凉市的500余所农村小规模学校提供项目咨询设计、校本课程开发、在岗教师培训和贫困生捐助等服务。

三、高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帜,

践行民间教科文运动精神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是如何突显自身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色的,与国外的教育交流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合作?

杜永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UNESCO Association)是不同于别的行业协会的特殊组织,具有省属独一性。每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协会,均只设在省一级,再往下发展的话,就称为“教科文俱乐部”了。也可以这样说,各省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就是该省所有“教科文俱乐部”的联合体,发挥着上传下达的组织、联络与统领作用。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地方协会组织,我们始终和世界范围内的教科文民间运动一道,秉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得益于协会首任会长马培芳先生长期以来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组织合作所取得的经验与积累的项目资源,我们的活动内容里面体现了较多的国际元素,比如与美国福特基金会、澳大利亚发展规划署以及香港乐施会等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就建立在协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民间运动力量的基础之上,体现的是非政府组织的属性,是非营利性行为。

另外,协会主持开展的“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创新实践研究项目”、JIP、“女童教育项目”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甘肃省开展的“401项目”“403项目”等一脉相承,主要解决的是农村地区初等教育阶段学生学业水平质量保障方面的问题。在西部地区普及小学教育和实现“普九”的过程中,“农村小学复式教学创新实践研究项目”为农村、山区孩子提供了入学机会,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适应农村父老乡亲对教育公平、质量均衡的企盼,适应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新变化、新需求。

为此,201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教育局将“教育创新‘文晖奖”颁给了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以表彰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在改善农村教育、提升学生学业质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这是该奖项设置以来,我国获此殊荣的第三个教育创新项目。这也许就是协会所凸显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特色吧!

借助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平台,协会与国外多个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如新加坡教育部、马来西亚私立高等教育部、韩国首尔市教育厅、日本日中友好交流协会、泰国教科文全委会、菲律宾高等教育协会、英国北方大学联盟,以及美国、加拿大的非政府组织与高校联盟等,主要开展的项目有推荐优秀的西部地区学子前往上述国家留学深造;协调接收外国学生来华学习汉语与中国文化;协助派遣在职教师参加访问学者项目;选派优秀青年学生赴国际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与实习;组织在校师生参加短期国际文化体验与交流活动;开展国际间的学术交流及项目培训,如与德国BSK国际教育机构合作的“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对技术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系列研修活动”等。

四、搭建民间国际交往桥梁,

助力丝绸之路繁荣复兴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协会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规划?敦煌文博会期间,国家有关部委与甘肃省政府签署的相关合作备忘录对协会的工作有何影响?您觉得协会在未来的发展中又有哪些优势?

杜永军:在我看来,协会应该是一个需要责任担当和承载使命的大学校、大舞台和大家庭,需要每一个伙伴、志愿者或从业人员融入自己的人生智慧和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这份事业的热爱、执着与敬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永远在聯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帜下,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和章程,协会的活动领域涵盖了教育、科技与文化三个领域,可谓范围甚广。

在教育领域,我们将继续以关注和参与教育国际化为核心,同时依旧为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和职业学校信息化建设项目提供支持和服务。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我们将严格按照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导精神,以及教育部与甘肃省人民政府在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期间签署的《“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合作备忘录》框架意见,积极发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独立的民间外事活动权,充分发扬自身灵活性、机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把“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不仅为西部地区学生接受符合自身需求的国际教育寻找项目、创造条件、开通渠道,而且将来华留学由“请进来”转变为“引进来”,推动周边国家学生自费来华学习基数的增长,努力打造“来华留学”的品牌,精心培养大批“一带一路”建设急需人才,争取在中国西部地区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中外人文交流基地和教育国际合作交流高地,为做强甘肃教育、提升西部地区教育对外开放工作质量和水平,发挥牵线搭桥、提质增效的作用。同时,我们也会为教育领域的其他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发挥牵线搭钱、拾遗补缺的作用,提供咨询服务。

在科技领域,我们将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中国青岛召开的两次“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精神,以及《仁川宣言》)和《青岛宣言》的意志,努力争取通过与科技企业的合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设备,为欠发达地区的公民提供知识、技能和竞争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提供机会,以便让他们能够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环境中更好地生活和工作。目前,由协会与厦门凤凰创壹集团面向职业学校合作实施的“精品课程建设与智能仿真实训”项目,就是通过教育信息化提高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成功范例。同时,由甘肃省自主研发的“移动教育学苑”和“家校在线互联”平台,也是值得在未来向亚太地区有关国家和地区推广的科技创新项目。我想,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应当有这样的责任和使命感,去支持和帮助周边国家,共同保障人们获得知识的权利。

在文化领域,协会在国家四部委与甘肃省联合举办“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历史节点上,与“文博会”同期,在甘肃敦煌成功举办了首届丝绸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国际展演活动。本次活动以青少年学生群体为主要对象,先后直接参与人数达2000多人,活动影响辐射甘肃省及“一带一路”沿线省份有关院校50多所,这在西部地区尚属首次。

敦煌国际“文博会”是国家为贯彻实施“一带一路”重大倡议而召开的国际型会议,也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中国彼此扩大对外开放窗口、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红利的有效契合点。借助这一历史机遇和国际平台,协会将充分发挥各级各类会员学校(单位)在文化遗产宣传和保护方面的主体作用,鼓励和组织青少年学生以自我内悟的创新思维和方法,积极参与到协会发起开展的遗产教育“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向社区”及其他主题教育活动中,践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世界遗产保护方面的倡议和号召,凸显青少年学生在遗产保护方面的储备力量,为他们提供完整的认识世界、人类的历史和文化的视角,帮助他们形成尊重文化多样性、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倡导国际社会和谐发展、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永续传承。

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自今年开始,将每年举办一届,与此相关的青少年遗产教育与其他主题实践活动也将同期举办。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7年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文化遗产之时,甘肃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协会就为推动丝绸之路“申遗”工作、促进我国遗产保护事业发展,开展过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并出版了《世界遗产与丝绸之路》青少年读本。在此基础之上,协会在文化领域的活动将更加多元化,更具可持续性。

自换届以来,协会的领导团队实现了年轻化的大幅度跨越。年轻的工作团队将在继承和发扬上一届前辈工作精神的基础上,脚踏实地,虔心学习,开拓创新,恪职尽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旗帜下驽驾而行。

编辑 潘雅 校对 吕伊雯

猜你喜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甘肃省协会
席晓辉作品
2017年度甘肃省三八红旗手(集体)名单
Love and Responsibility Connect Three Generations
“广厦奖”优秀评选机构名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展国际扫盲奖评审工作
积极融入全球教育进程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