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

2017-03-29郑传海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有效性

郑传海

摘要: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追求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是要求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数学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形成包括探究、合作、对话为内容的课堂教学文化,构建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有效数学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114-02

1.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几种"低效"现象的分析

1.1放羊式课堂。片面理解课堂教学的自主性与开放性,教师放弃对课堂教学活动的主导,放手自主变成了放任自流,非教学活动过多、教学秩序混乱,教学目标形同虚设,导致教学的低效。

1.2灌輸式课堂。满堂灌的讲解、传统的讲授。在教学中,还有一部分教师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习惯于"讲课",试图努力把书中的知识交给学生,教师始终主宰着整个课堂,忽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忽略学生思维的启迪,忽略学生能力的生成与发展。有的课堂表面上体现了学生的参与,但"问题"不具备启发性、"活动"不具备主动性、"讨论"不具备探究性,到最后,还是由教师将知识生硬地灌给学生。

1.3表演式课堂。这种课堂因追求教学过程的完美表现而脱离于"常态课堂",常见于教学公开课,由于整个过程都是导演的,课堂中看不到学生发展性思维火花的迸发,其有效性不言而喻。教学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常态课来实现,对有效课堂的研究应建立在常态课的基础上,我们应当让常态课去除表演课的刻意雕琢、华而不实,同时既充分预设,又动态生成,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使课堂焕发出教学的生命力和创造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抓好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有效策略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新的理念说明:在教学中,教师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转变。下面我将从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这四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同时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任何优化课堂教学,让课堂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焕发出无限的生命活力,使学生成为真正学习的主人,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热爱每个学生,用爱心去教化他们,课堂中老师的一句简单的肯定话语,一个关爱和肯定的眼神,一个简单的手势,平时一个简单的谈话,都可以让学生得到激励和感化,让师生距离缩短,使学生从内心上接受你,认可你,从而才能使学生对你所教学科感兴趣。只有学生喜欢这位老师,学生才能更主动的去学习这门课程,在我们的生活中,由于学生对有些老师不欣赏,导致对这门学科产生厌倦的事例到处可见,所以作为老师,我们要热爱学生,感化学生,让学生对自己有欣赏的眼光,老师同样对学生有欣赏的眼光,这样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课堂的有效性。

2.2优化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在以前,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学生学得苦,教师也教得苦,到头来学生只会依样画葫芦地解题,而动手制作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却相当低下,更谈不上开动脑筋发挥创造性,应试教育严重地束缚了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要学会适当指导学生利用硬纸、木条、铁丝等材料制作一些简易的几何模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教材编排上版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上顺理成章、深入浅出,将枯燥的数学知识演变得生动、有趣,有较强的可接受性、直观性和启发性。在教学活动中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景,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学生学习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使学生不断产生兴趣。

2.3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课堂教学行为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互动的过程,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新课改倡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学生的这些学习方式都是在教师组织、指导下进行的。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重在提高课堂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精心地思考、精巧地设计。

2.3.1创设学习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若能结合教学内容,捕捉生活现象,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往往能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让学生亲近数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3.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成功的教育就应该是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只有那些唤起学生学习探究欲、惊讶感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所以在教学中要灵活选择、优化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方法,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尽量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动手、动脑。

2.3.3在课堂中善于观察。观察学生们的行为,观察学生们的课堂反应,观察学生们的心理。要提高课堂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教师更应成为学生的忠实观众,在课堂中善于观察。

2.4做好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

2.4.1用适度有效的表扬进行评价,让课堂充满热烈。所谓"有效",就是表扬要适得其所,要关注学生的需要与状态,使表扬真正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该表扬时,慷慨真诚;不该表扬时,守口如瓶。所谓"适度",就是要掌握表扬的分寸,不任意夸大学生的优点。

2.4.2用委婉含蓄的批评进行评价,让课堂洋溢温情。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以下两种方式的批评效果很好。

幽默式批评。幽默式批评即寓批评于诙谐之中。用一些充满爱心、智慧的话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的心灵。这样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纠正学习中的错误,让他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投入学习,他们自然会争先恐后地发言。

自省式批评。"批评的智慧在于让学生成为自我的批评者。"自省式批评的最大优点是能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留下深刻的印象,因而效果往往比较持久。

总之,有效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作为一种新理念,更是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将会引起我们更多的思考、更多的关注,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新课标所倡导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探索和研究,逐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涛川,谢飚. 有效教学方法全集[M] . 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04:125.

[2]孙亚玲. 课堂教学有效性标准研究[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07.

[3]高双桂.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03.

[4]徐斌艳. 新课标与"数学教学内容" [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4.09.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新课程标准有效性
让问题设计为数学教学创新绽放精彩
翻转课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激励性评价浅议
新课程标准下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