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2017-03-29索朗加措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兴趣阅读教学

索朗加措

摘要: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学习语文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从语言的积累,到文本的积累、再到情感的积累,没有哪一点都难谈深层次的阅读。

关键词:阅读教学;兴趣;情感体验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51-01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而阅读教学课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初中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我们确定高效活跃的阅读教学课堂,一定会对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产生极大的影响,若恒久坚持,学生综合语文素养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很大提高。但现在学生的阅读能力普遍低下又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能说我们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训练没有下功夫,为了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我们的教师与学生可以说是经过了非常严格而且密集的训练,然而結果却是事倍功半。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不能不探寻一条可以走而且是能走得下去的路。否则阅读课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发挥不了它在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1.激发阅读兴趣

"你能把牛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叫它硬喝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决定阅读效果。因此我们在上课前的一段精美导语,一个时下流行的词汇,抑或是一个记忆之初的童话都足以调动起孩子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有了这样的一个开始,再加上教学过程中教师亲切精炼幽默的语言,自由灵活的教学方式,点头微笑之间的鼓励与肯定等等,就可以让我们的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热情饱满的完成阅读任务。在教《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时,先找三名同学表演此故事,当然故事之后学生哈哈大笑。趁学生兴趣浓,教师引入新课,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精心设置悬念,创设问题情境,就会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调动情感体验

首先是动情的读。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学生能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就是真懂了,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的解读,一种再创造。其次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根据课文特点,特别是适合分角色朗读的文章,让学生自选人员,自选角色朗读,因为角色是自己选的,所以在读的时候,他能全身心投入,读的速度、语调及情感能更生动形象。例如:我在教《愚公移山》一课时,愚公和智叟的对话由学生自己组织三人,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结果把愚公和智叟二人语言读的非常形象逼真,这样不但读的同学进入了角色,把听的同学情感体验也调动起来了,同学们越学越有劲。如在学习《三峡》时,百余字间包罗了万千气象,极致美景,让我们的学生如临其境,叹为观止。于是在这样的情绪之上,我让他们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一说家乡的美,绘一绘家乡的景。结果有两名同学的《漫步陆羽公园》写的相当不错。

3.培养科学的阅读方法

3.1整体感知阅读法。就是在课堂教学中,按不同文体教给学生不同的整体感知方法。比如①记叙文,让学生从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入手,把握记叙的思路、中心、表达特点、情感基础等。②说明文,首先让学生明白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再感知说明的方法及语言特点。③议论文,就要整体感知论点、论据、论证方法。④小说,要弄清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从而感知人物性格及主题等。⑤散文,就要明白写的是什么人或物,他们有什么特征,作者展开了怎样的联想或想象,揭示的主题,语言风格等。就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反复训练,让学生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3.2局部思考阅读法,读而不思则罔。阅读的整个过程应始终贯穿思考的环节。学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的基础上,再根据课后练习题或教师设计的问题去思考。首先将问题"还原"到文中的某一部分,再思考其答案,从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更深入地感知文章的主题有何典型意义,所表露的情感基调有熏陶作用,所表达的观点给人以怎样的启示,语言有什么艺术特色。

3.3质疑创新阅读法。创新是阅读的最高境界。笔者在课堂阅读教学中采取的步骤是:阅读——质疑——争辩——创新。学生在阅读文章之后,让学生提出疑问,再让学生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力求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让他们在析疑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比如在学过《我的叔叔于勒》之后,以《于勒发财返故乡》为题续写;学过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之后,让学生写一首小诗,抒发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在学过古诗词中工整的对仗之后,让学生对对联,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提高阅读能力

4.1巧用信息整体把握。阅读过程本身就是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捕捉信息的多少。做题时可先看看文章的作者、写作时间和文后注释等内容,同时特别要浏览一下后面问了哪些问题,从题目的选项中揣度出文章大概主旨是什么。如果是小说,则要主语其人物、情节等,如果是议论文,则要着重把握论点、论据、论证等要素。了解作者的主要写作意图后再整体把握全文,对解题也就心中有数了。

4.2确定区域圈点勾画。阅读大段文章主要用精读的方法,需逐字逐句推敲揣摩,故平时练习要养成圈点勾画、多做记号的习惯,可以先看题目涉及到文中哪些段落或区域,和哪些语句有关。确定某一答题区域后,再仔细弄懂这一段每一句的意思,进而理清段落之间的关系,了解行文思路。有了这一习惯就有可能形成较强分析综合能力。阅读时反复琢磨题干,圈画与之相关的内容,答题时就不需要再从头至尾搜寻,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

4.3注意摘取原文。离开了原材料恐怕谁也答不准,答不全。因此,准确解答阅读题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原文中找答案。大多数题目在文章里是能够"抠"出答案的。当然,找出的语句不一定能够直接使用,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即使是归纳概括整段整篇文意也必须充分利用原文。

5.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在教学中,可以这样让学生民主地参与教学:教师给学生布置的作业,题目是"读书的好点子",然后提出要求:"您对本学期的阅读教学有何建议,请提出来,越多越好。"通过对学生建议认真分析,从中选取可行的建议,辟一墙报,命名为"大家的金点子",并将这些点子逐步运用于阅读教学中,这种方法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支持,这样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就能充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快乐。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兴趣阅读教学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