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剧的理性与情感

2017-03-29

综艺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智测试科学

我们将影视作品视为工业产品的时候,要把理智放到大于情感的位置上。

最近把美国本世纪初的一部电影翻出来看,别有一番感触。这部电影名叫《全能制作王》(The TV Set)是讲述电视行业的故事,展示了整个电视剧生产制作从演员试镜到讨论剧本,再到拍Pilot(试播集),做观众调查,排播出时间档,直至大规模宣传,到播放的全流程。本片也是一部业内导航手册,以一个专业电视人的视角,揭示美剧是如何从一个点子变成体系强大的系列剧的全过程。不过你也许看后会多少有些失望,因为那些你陶醉追看的美剧也只不过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已,是电视台用来赚钱的工具,甚至是其主创者的梦魇。这大概也是电视剧的理智与情感吧。

片中有一个情节讲的是电视台邀请一批观众来做测试。应该说电影用戏剧化的手段把这一科学的決策过程刻画得很有意思。在研发导演的讲解过程中,你可以看到他们邀请的观众素质不高,而这些人正是那些“电视土豆”,电视机前最忠实的观众。通过实时呈现出来的测试曲线和电视画面的叠加,电视台台长能够得到直观的数据感受,从而做出一些即时的判断和决策。应该说这样的测试在美国电影电视业应用得很广泛。我也曾经数次参观位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米高梅酒店CBS电视城该台与尼尔森合作的电视剧播前测试室,和相关研究人员做过一些交流。在美国这样的研究对于电视剧的制作和播出至关重要。当然这样的播前测试并不一定能保证播出的电视剧取得成功,相反在竞争激烈的美国电视市场,一些已经获得播出的电视剧有可能在收视率的重压下撤档换剧。但这不影响播前测试作为一项重要的程序存在于影视剧的制作流程之中。

近年来,电视剧,网剧的制作越来越多,行业进入繁荣期,但是有多少电视剧,网剧的立项是经过观众测试的?不太多,于是从观众角度出发的论点变成了从网民角度出发,导致网络上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一下子被捧到天上。当然一部分网络上的SIP(Super Intellectual Property,超级知识产权)确实取得了收视佳绩,但这并不代表这种方法和观点是正确的。恰恰这样的评价方式是错误的。如果我们的电视观众就是网络文学受众的话,现在很多网络大数据可以用到电视剧的立项决策上来。但正因为这两者是有差距的,所以很多人只敢拿这个数据来证明网络视频观看者的倾向。我们知道现在播前测试还是门新兴科学,它涉及多个学科门类,包括心理学、消费行为学等。目前国内高校做这方面研究的人不多,出来的科学成果更少。当然这里面也存在一个科学概念叫“测不准”。也就是说再多理性的计算,可能最后都会输给非理性的结果。而且这个概率还蛮高。好在这些测不准都是未来的验证数据,现在所需要的就是坚持一种测试方法,方便未来的科学结论得出。

当然我们在强调理性科学预测时,也挡不住影视作品作为文学艺术的不可测情感因素的影响。许多不被看好的作品,由于引领了新的倾向或者时尚,异军突起。这样的事情在艺术史上常有。所以会出现很多艺术家在不被人看好很久之后,突然火起来。而那些已经去世的作家则更加被观者唏嘘。这也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在工业化的另一面,艺术仍然具备一些个性化的人性之光在里面。当然我们将影视作品视为工业产品的时候,要把理智放到大于情感的位置上。

纵然大家都在批评美国电影电视剧的工业罐头化生产,但是资本却非常喜欢这种生产方式。中国的影视业还“在路上”,走工业化道路能让这个行业的发展更加快速。我们有必要引入更多理智的评价方式,影响电视剧的理智化发展。

猜你喜欢

理智测试科学
点击科学
在同一语境下定义“二元对立概念”
科学大爆炸
理智与情感
心理测试
心理小测试
科学拔牙
测试
小测试:你对电子邮件上瘾了吗?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