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3-29高秀玉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认知结构文本文章

高秀玉

阅读能力是在智力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综合能力,阅读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而语文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主阵地。 阅读课的教学是整个语文课堂教学环节的主体,上好阅读课,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期望的。笔者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谈谈以下几点。

一、改变思考角度

教师在备课时不光要考虑怎样教的问题,更要考虑学生怎样学、怎样用,也就是说要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并加以落实。把以往课前备课时习惯考虑的“这篇课文(或这节课)应该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换成“这篇课文(这节课)先练什么、后练什么”;把课后常想的“这节课我讲得怎样”换成“这节课学生学得如何”,这样,教师思考的角度变了,教师的着眼点也就自然而然地变了。

二、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上教师要留尽可能多的时间给学生读书、思考、讨论、练习。叶圣陶曾谈到:“讲说和指导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的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练习所得技能技巧不是别人能代劳的,非自己练不可。”叶先生的这段话对指导我们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很好的指导意义。课堂上教师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无重点、无层次、无深度的串讲分析,应精讲多练,空出时间,让学生去动口、动手、动脑,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练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之目的。

三、鼓励学生品评文本

认知心理学认为,阅读不是一个被动吸收文本信息的过程,而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文本意义并非是独立于读者的静止存在物,而是读者与文本透过交互作用而生成文本意义的动态过程及结果。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和认知图式,对文章的意义和想法会建构出不同的意义。这些因素共同参与构成了文本意义的生成。

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因此,教师应重视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田锦昉的《试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中谈到需要进行三个阶段的任务:摘要、统整与精致化。摘要是指读者在阅读完一篇文章后,对文章的主要观念产生架构,并归纳文章的大意。统整是指阅读时,读者把文章中各概念连贯起来,对文章的意义达到更深一层的了解。精致化是指读者将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赋予文句或段落更丰富的意义。其次,依据体裁或题材来确定教学重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学法指导。

比如,对论述类的文章,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握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理解文章深刻的思想、科学的观点,领会准确的语言运用,培养学生的概括、判断、分析及综合等抽象思维能力。对实用类的文章,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材料的来源与真实性、文本的价值取向与实用效果、基本事件与典型细节等。常用应用文教学,则主要借助文本示例来了解其功能和基本格式,以学生自学为主,不必做过多分析。文学类作品,则强调感受形象,领悟作品丰富的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注重情感体验和独立思考,探索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例如散文阅读,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典型意象和独特意境进行审美,结合自身体验达到情感的共鸣。

五、帮助学生丰富知识储备

学生的知识储备对阅读的质量有重大影响。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着重关心学生认知结构方面的发展。皮亚杰的“同化——顺应”机制理论认为,当文本内容与读者的原有知识结构基本相一致时,文本提供的知识信息便可以“同化”为读者的知识;而当文本内容与读者的原有知识结构不一致时,读者便会通过“顺应”增加新的认知结构。因此,提高学生的认知结构必须以扩大阅读量为前提,大量的阅读将会不断丰富和加深学生的认知结构,从而使学生能从容面对不断涌来的新文本。教师应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不仅阅读文学经典,杂志、报刊等也应当有所涉猎。

阅读教学就是要通过学生、教师一次次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不仅是解读文本,而且要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

学生在朗朗的读书声中,感受到語文课堂独特的生命力。教学的本质不仅仅是“传授”和“接受”,更重要的是“感悟”。语文的核心是思维和情感,傅嘉德教授说:“多学一份语文就多一份性。”而在语文课堂上这种阅读能力,这种灵性,这种情感,是无法生搬硬套给学生的,它只能靠培养,靠熏陶。“在课堂上老师讲不出学生的能力”,学生的阅读能力要靠他自己去体验,去体味,去实践才能提高上来。爱因斯坦说:“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而是一个和谐的人。”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一种思维启迪,是情感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特殊教育中心(255000)

猜你喜欢

认知结构文本文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负迁移与语文认知结构的“千丝万缕”
构建认知结构培养解题能力
托马斯·阿奎那的人类认知结构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