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境教学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2017-03-29冉龙永
冉龙永
摘要:情境教学是现代教育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方式方法,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古典诗词以其独具的艺术特色,尤其宜采用"情境教学"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本文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导, 从美读、结合意境讲解课文等方面, 进行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语文;古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2-0034-02
初中古诗词情境教学就是从诗词的具体语境出发,让学生将古诗词的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根据初中古诗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需要,引入与其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创设与其相适应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以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的教学方法。 古诗词情境教学以诗歌的具体语境为核心,把以前被淡化了的非认知心理要素如情感、 动机等重新作为古诗词教学的构成,将学生的兴趣、态度、价值观等方面放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有的位置上,通过创建各种生动、具体、形象的古诗词学习环境, 将古诗词学习纳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使古诗词学习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
1.巧用音乐与图画渲染情感导入情境
音乐是一种诉诸人的听觉, 启动人的联想和想象的一门艺术。 音乐通过对乐音有组织的安排构成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同时,音乐是作曲家心灵的倾诉,情感的流淌,所以音乐最能调动人的情感,抚慰人的心灵,渲染情境,创造气氛。 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能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激发学生的灵感,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教学的情境。 因此,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运用音乐,渲染情境,很有必要。 运用音乐渲染情境,并不局限于播放现在的乐曲、歌曲,教师自己的弹奏、轻唱以及学生的表演唱、哼唱都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例如,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 种豆南山下 )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辞官归隐的志向, 并通过对恬美幽静的田园风光的描写,表达了归田后恬淡闲适的愉悦心情。 在赏析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倾听刘天华的二胡曲《闲居吟》,这首二胡曲以舒缓平稳的节奏、优美如歌的旋律,渲染出那种平淡自然、吟诗作赋的闲居生活。 学生进入情境,就能很快的想象出诗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安乐、怡然自得的情形,体味诗人那种了悟人生、悠闲宁静的心态。在我们日益普及的多媒体教学中, 经常要用到图片,对古诗词的教学,也最适合应用。 这就要求教学者要收集相关的相片、图片资料等,如岳阳楼、太白楼现存景致的相片,《渊明醉归图轴》、《寒江独钓》等能找到的绘图,或者教师根据教学实际所设计出的绘画、图案,将其扫描进电脑,通过屏幕显示来辅助教学。 授课者通过对其中的景致的分析,画面人物的举止特点,绘画中的色彩、线条、景物的搭配等加以指点,来引导学生透过显像解读诗词中的思想内涵。
2.深情配乐诵读感知诗意进入情境
在古诗词教学课堂上, 上课之初让同学聆听一段体现古诗词内容、表达诗人自身情感的音乐作品,对同学理解古诗词是大有裨益的。 叶圣陶先生提倡诗歌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 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 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读能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 把文字中无声的感情变为有声的情感,通过美读,既能了解作者说了什么,又能把文中的人物、情景展现出来,还能把自己带进文中的情境。配乐朗读时要注意停顿、重读以及语调的处理。 古诗词朗读的节奏并不复杂,在语调的处理上,要注意把握音调的高低、节奏的缓急升降等。 而在情感的投入上,要注意把握是昂扬激越还是低沉悲凉, 是痛心悲愤还是恬淡宁静等。 语文教师应抓住声音的这一功能,让其在古诗词的课堂教学中变诗的文字符号为可感的声音形象。 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如:《钱塘湖春行》,配上活泼欢快、充满生机的乐曲,引导学生用明快、欢乐的节奏去诵读,这首诗对偶工整,读起来节奏鲜明,韵律和谐,抑扬顿挫,听起来悦耳,扣人心弦。 在学生读通了文句,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吟读,细心地体味诗的平仄、声韵、节奏,就会给学生一种愉悦的感受。 诗中将西湖的美和早春的景象都蕴含在细致描绘的形象之中, 读来令人感到韵味无穷。 因为古诗词很重视音律的和谐、节奏的工整、声调的抑扬顿挫。 运用绘声绘色的语言,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词,是学生感知情境的好方法。 朗读時可以用音乐伴奏,音乐对学生的熏陶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音乐中的起伏、节奏、合声、配乐也能在古诗词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音画情景中感受古诗的美
多媒体能够音画同时呈现,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音画一体的特点, 把古诗的教学和多媒体有效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古诗学习。 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把古诗的意境展示出来,绵绵的小雨,若有若无的早春的青草,茂密繁多的柳树,在教师制作的课件中以动态画面展示出来,配上悠扬的古典音乐,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早春的美景当中,心中有一份难以言说的愉悦。 教师可以把古诗的诗句做成情境展示给学生, 当情境出现时配以相关的诗句,便于学生的理解。 在反复地对古诗进行学习和理解之后,教师可以把没配有诗句的情景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教师播放的情景回忆相关的诗句, 最终根据情景试着背诵诗句。 这样整堂古诗都以古诗的情景贯穿始终,古诗情景从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到看着情景回忆古诗, 到最终的看着情景试着说出自己记住的诗句都和古诗的情境有着密切的关联。这样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和对古诗进行巩固的方法避免了对古诗进行机械的理解而导致死记硬背,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有利于培养学生喜欢祖国语言的感情, 让学生对古典诗歌有深刻的把握,课堂学习效果往往较强。
总之,情景再现能和古诗意境性的特点有效结合, 教师要注重情景教学法在初中古诗教学中的应用, 让学生通过情景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有效避免死记硬背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愿望,使学生的学习兴致更高,学习效果更好。 情景教学法通过古诗情景的再现, 让学生无论是在享受古典文化的熏陶方面还是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方面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玉姣.探究情景教学法在初中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6(49):37.
[2]李梅.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5(4).
[3]张新,陈淑丽. 情境教学在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4(1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