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抓妙词佳句 品味诗歌意境
2017-03-29吴璇
吴璇
鉴赏诗词离不开品味诗歌的意境,而品味诗歌的意境離不开抓住其中的妙词佳句。我们知道,诗词中作者总是通过某个意象来抒发情感的。而鉴赏诗词须要品味其中的意境来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我们应该学会巧妙地抓住妙词佳句来品味诗词意境。并且通过联想来深化诗歌的主题。这样,才能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在揣摩意象中品味意境
我们知道,诗词是通过意象来抒发作者情感的,它是作者抒发感情的客观物象。因此,要进入诗歌的意境就必须从抓住意象开始来进行分析。在鉴赏诗歌时,抓住意象并反复的进行揣摩与体味,感受作者选取意象的目的,从而顺利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
例如:在鉴赏《天净沙·秋思》这首词时,就牢牢地抓住其中的意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通过这些众多的意象,词人描写了富有思乡特征的景物,为下面的抒情作了有效的铺垫。我们反观这些景物特征,它们都是相互关联的景物。词人巧妙运用叠词艺术构思使它们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充满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从而营造出游子思乡的氛围。纵观全词,就好像是一幅充满悲情色彩的思乡画:暮色中乌鸦想着归巢;小桥流水旁的人家过着安逸恬静的生活;旅途中的老马也想窝巢休息;词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来烘托天涯游子的那思乡盼归,却又彷徨悲苦的心情。词人羁旅愁思,通过这样的意象群,出人意料的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仿佛让读者置身于词人描绘的意境中。
二、在赏析名句中品味意境
鉴赏诗词离不开抓住其中的关键性字、词、句进行赏析,而且很多诗词中总会迸发出让后人传颂千古的名句。这样的名句往往是进入诗词意境的关口,通过品析名句来品味作者当时所迸现出来的情感。因此,要求学生积累古代诗词中的名言名句,这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大有好处。
例如:在鉴赏李清照的《武陵春》时,其中首句“风住尘香花已尽”已达至境:面对已经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接着,道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的名句,成功的描摹出人物的外部动作与神态。此时,丈夫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江南,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然而,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所以“欲语泪先流”,这样的名句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倾泻出来,从而营造了寓情于景的意境。
三、在对比中品味不同意境
诗词是塑造形象的艺术。诗词的作者一般都是塑造形象的妙手,他们为读者刻画了难以忘怀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诗词时要把握住塑造出来的形象的性格特征。这样,才能帮助我们进入诗词的意境中。古代很多诗人往往在其作品中把自己的人格写照通过作品展现出来。
例如:我们在比较鉴赏毛泽东的《咏梅》与陆游的《咏梅》时,就分别从其塑造的形象中感受到这一点。如前者的“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在这首词中,诗人以梅比喻,为读者塑造了一个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的形象。通过崇高意境的营造,把自己比喻成一个时代的先驱,表现出对革命的豪情壮志。而在陆游的词中“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只有香如故”中,则塑造了一个封建士大夫在饱受挫折却不屈节气的崇高品质的形象。然而,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形象只不过是一个封建士大夫在其受侮后的哀怨。此时,只是营造了顾影自怜、孤芳自赏的意境。纵观这两首词,同样写梅花却创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意境。究其原因,是因为诗人所处的环境、时代、立场等不同,因而其营造的意境也不一样。
四、创造性的品味诗词意境
创作诗词要通过形象思维把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倾泻出来,而读者品味意境也要借助于诗词中提供的形象或营造出来的画面进行。因此,在品味意境时要启发学生的想象思维。
例如:在鉴赏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时,诗人用视觉之外的深层洞察自然,把春天桃李争妍的情景表现出来,从而为读者展示了一个春光明媚的春天。我们可以这样想象:春节过后大地是复苏的,花开草长。在崇春江岸边的竹林随风摇荡,远处的桃林中桃花刚刚开出花儿,绿竹映衬着红桃。一派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展现在人们面前,为读者营造了和谐而欢快的意境。此时,正值河豚溯江而上的时节,从而联想到水中的鱼儿自由自在地畅游。在鉴赏这首诗时,通过联想与想象,我们仿佛进入到一幅画中,让人如痴如醉。这样的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创造性品味诗词意境的结果。
在初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品味意境,这样,才能领略到作者含蓄的情思。因此,在诗词教学中应深入体味古诗的意境,切实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
作者单位:江苏省高邮市送桥镇郭集初级中学(225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