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浅谈
2017-03-29石玉海
石玉海
语文不仅是一门人文学科,更是一种工具,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将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随着新教学大纲的逐步推进,单纯以分数衡量教学质量的考核标准逐渐淡出,以能力培养为主导的新型教学体系逐渐形成。
一、 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
传统的教学以分数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不管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与学生,时时被分数这个“紧箍咒”压的喘不过气来,学生学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是如何取得较好的成绩成为所有人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语文的工具性被人忽视,以至于出现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事件。一些考试能够取得较高成绩的学生在生活中无法与人正常交流,一些语文成绩较好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咬文嚼字,这些都是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在这样的形式下,一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开始放松,认为学不学都差不多,一些学生则认为语文这门学科太难,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掌握要领,导致语文成绩越来越差,进而放弃了对语文的学习,陷入了一个死循环。一些学生在死记硬背的题目中能够得到较高的分数,可是在自主、开放性或半开放性的题目中却难以取得好成绩。这些都导致了传统的语文教学难以取得较高的教学质量,也与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格格不入。
二、 培养语文应用能力的策略
只有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写作能力,真正把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来教授,体现出语文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有利于初中语文教学的教学效果,才是新时期下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
1.品评名篇,引入课外
就目前教学效果与教材内容来看,目前初中语文教材仍然不够“精彩”,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地引入课外的篇章,帮助学生提升文学素养,培养对语文的兴趣,从而提升学习质量。
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一些名人名言或名人名篇,帮助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所在,以及文学带来的“享受”,在这种优美的语言的熏陶之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敏感性,在自己的写作中,恰当的运用名人名句。一方面更容易表达自己的情感,论述自己的论点,另一方面也更容易在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同时,在学习一篇文章的同时,教师可以多找些同一作者不同时期或相同时期的作品进行对比,从而进一步理解教材,提升教学质量。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搜索名人名篇,在课堂中互相交流,这些都是提高语文应用能力的有效措施。
2.深入生活,感悟人生
艺术来自于生活,语文的应用能力也应该来自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积极地引导学生深入生活,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例如,教师在布置作文的时候,不妨多布置一些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重视学生表达能力的个性化。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片面地强调模式化和一致性,忽视了人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因此新教材要求,学生要在生活中学习,积累素材,鼓励学生多观察生活,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进行写作,真正做到有感而发。
从生活中领悟人生,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教师要改变学生的思考方式,切身实地的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情感生活,使文学素养得以丰富,对生活进行思考,从表达生活中细微的情感开始,到最终提高语文的应用能力。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些教师表示,语文应用能力的技巧已经教授清楚,但是,学生的作文能力仍然无法提高,学生在作文中假大空的语句让人头疼,作文水平难以得到质的飞跃。这是因为传统教学将更多的目光投在学生成绩上,而忽略了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没有了情感的作文,再好的语言也会变得不切实际。
语文的写作不是华丽词语的堆砌,而是对生活情感的正确表达,因此要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用最简单的语言将自己的经历记录起来。开始时不必要求语句都通顺,语言都华丽,而是要求學生对真实生活的记录,进而慢慢地通过一些名人名篇的渗透,一些丰富情感的表达,使学生语文水平自然而然得到提高,写作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高。
初中的语文学习是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对于很多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这个时期内,能力的培养要高于成绩,就像是一栋房子,如果房屋的架构歪了,那么再华丽的装饰品,都无法让这座房子抵挡住风雨。随着近些年新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分数为唯一目的的教学已经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现在更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初中语文的学习,应该将更多的重点放在语文能力的培养上。本文从传统初中语文教学的弊端入手,分析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从而提出了提升初中语文应用能力的切实方法,为我国初中语文教学改革建言献策。
作者单位: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73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