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反腐文学,拒绝八卦(当事者说)

2017-03-29丁捷

环球时报 2017-03-29
关键词:腐败分子八卦新闻报道

丁捷

最近反腐文学有点热,但我写作出版《追问》不是为了蹭热度来的——这部书是十八大以来我们有幸亲历亲闻我党猛撕“老虎”画皮,把诸多腐败分子打回原形,正义的舞台前我们无法抑制的激动喝彩;是我个人对反腐认识循序渐进深化的结果;是一个作家加纪检工作者有视听要正传,有感悟要由衷,有警钟要捶打的责任驱使必然。

我的切入点是挖掘各类涉案官员浑浊的内心世界发展,还原其精神裂变的路径。这种内在蜕变,往往有一个比较隐秘、漫长的过程,需要用他们真实的人生经历来演绎,需要设计生动的人生行为来表达,需要一种“文学的真实”,需要一种让广大读者感到亲切的文字力量。纪实文学不是新闻报道,不是案例直叙。严肃的文学细节刻画和典型性处理,是为了聚焦人心和人性,而不是为了故事化的猎奇。选材上,我只对应事,不对应人,事情为人物形象的丰满化服务,努力使每一个人物都具备代表性、概括性,但杜绝对号入座的八卦。如果以严肃之心写就的这部作品,还是不幸被八卦、被娱乐,我想恐怕是网络时代,某些读者可悲的阅读消费习惯使然,请允许我对此表示遗憾和失望。

一直以来,总会有一些舆论认为,那些所谓的“精英”,从人上人,“一夜之间”跌入阶下囚,其人生的急转直下,也许令人费解,也许情有可原。凡“突然”的事,难免让旁观者惊愕,甚至疑问。“委屈”“没有功劳还有苦劳”“运气不好”等说法甚嚣尘上。也有落马者自称“一时糊涂”,是不小心栽了跟头。我在研读了数百个案例,并与一些涉腐官员面对面交流后,发现并没有真正的“突然”翻车,也不存在跌得鼻青脸肿是“一时糊涂”。他们几乎都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腐败“酝酿”,最终用病变的心理,畸形的人格,扭曲的价值观,低下的品德,混乱的生活逻辑,把自己炼成了彻头彻尾的腐败分子。

作为一名作家,我觉得向读者传达反腐现实,激励一场同仇敌忾的斗争,义不容辞。在我看来,反腐报道真实,却过于简单,让受众的感悟局限在皮毛,其新闻力量更容易被信息海洋淹没。反腐小说则受困于过多的情节虚构,容易滑向娱乐。因此,我选择了纪实文学的手法来实施。尽管纪实文学区别于新闻报道,但它还是以文学的手段来呈现真实。就是说故事起因是真实的,结局是真实的,但不等于从情节到人物,完全对应现实里面的某一个人,人物形象还是经过一些文学处理与艺术加工的。

我写这本书,是想将其作为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的文学读本。广大党员干部可以用来照镜子,看看你跟书中人物是否存在同样的病理特征。而老百姓看清弄权贪官必然灭亡的下场同时,可以把它作为自己的人生警示录来看。在你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千万不能过于物欲,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我觉得人生应该是一个相对安静、循序渐进的上升过程,而不是书中人物这样的大跳跃。这些官员,就是妄图在财路、前途和情感方面要的比一般人多得多,速度快得多,满则招损,最后导致毁灭。我想通过正反观照告诉读者,真正有持久生命力的,还是一颗腾空了私利,装进了奉献,保持着纯真的强大初心。▲

(作者是江苏省属某文化集团纪委书记、作家)

猜你喜欢

腐败分子八卦新闻报道
AR技术在电视新闻报道中的运用研究
中国时政新闻报道中委婉语的语篇功能
我国法治新闻报道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年轻的时候要少听八卦
地方电视台时政新闻报道的创新思路探究
插画的视觉效应对腐败分子的警醒研究
腐败分子也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画中有话
关于加大对腐败分子处罚力度问题的思考
王培生八卦散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