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八大家都是酷爱读书的人(上)

2017-03-29木匠

北广人物 2017年11期
关键词:唐宋八柳宗元韩愈

□木匠

唐宋八大家都是酷爱读书的人(上)

□木匠

唐宋时期,有这样八位文学大家,他们在古文(也就是散文)上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文坛的影响,一直沿续到了今天。这就是“唐宋八大家”。

那么,又是谁最早把这八个人组合到一起的呢?是明末一个名叫茅坤的文人,他曾编过一本书,叫《唐宋八大家文钞》,目的是想为当时学写古文的人提供一些范文,也就是说在他眼里,这八个人的古文是写得最好的。此书在当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起来。那么这八个人又是谁呢?他们分别是唐朝的韩愈、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和曾巩。后世治古文者,几乎皆以这八家为宗。

其实,这八个人都非职业文学家,他们的主业都是做官,而且除了苏洵以外,官都做得还不小。韩愈做过吏部侍郎,柳宗元当过礼部员外郎和柳州刺史,王安石做过宰相,欧阳修和苏辙都做过副宰相,苏轼做过礼部尚书,曾巩则在多地任过知州,就连苏洵也做过秘书省校书郎。那么,他们又是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在文学上也取得了如此之高的成就的呢?

有人说这八个人虽然人生都是不一样的,不过,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读书,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是否是这么一回事——

韩愈:“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巨公

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他三岁丧父,是由其兄抚养成人的。史书上说他从小读书就很刻苦,七岁“言出成文”,十三岁已写得一手漂亮的文章,十九岁到长安,因为文章写得好,得到前宰相郑余庆的赏识,名动一时。

贞元八年(792年),他考取了进士,此后一路做官,至中书舍人。元和十二年(817年),他作为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了平定“淮西之乱”的战事,因功授刑部侍郎。然而,两年后,他就因“谏迎佛骨”惹恼了唐宪宗,幸亏有裴度等人为之说情,才保住了性命,但还是被贬为了潮州刺史。晚年,他被重新起用,回到长安,以吏部侍郎致仕。退休后不到三年,就因病去世了,享年57岁。

韩文的特点是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发言真率,无所畏避”,也就是敢于讲实话、真话。代表作有《论佛骨表》、《讳辩》、《师说》、《杂说》、《送董邵南序》、《原道》、《原性》和《进学解》等,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还特别强调作文要“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等,他的这些理论对后世的影响可谓极大,杜牧就曾将韩文与杜诗相提并论,说“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扌蚤”,苏轼也说韩文是“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那么,韩愈又为什么会在忙碌的工作之余,做成如此之大的学问的呢?看多、思多固是一方面,读多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他曾在《进学解》一文中,说自己是“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不仅求多,还要求有所得),细大不捐(大的小的都不放弃)”;又在《上兵部李侍郎书》中,说自己是“性本好文学,因困厄悲愁,无所告语,遂得究穷于经传史记百家之说,沉潜乎训义,反复乎句读,砻磨乎事业(对书中所记前人之事迹仔细推敲),而奋发乎文章。凡自唐虞以来,编简所存,大之为河海,高之为山岳,明之为日月,幽之为鬼神,纤之为珠玑华实(花蕊),变之为雷霆风雨,奇辞奥旨,靡不通达”。世人皆道其聪明,下笔如有神助,而不知其背后所下的苦功,是可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也。

柳宗元:“上下观古今,起伏千万途”的一代文章大家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是故又称“柳河东”。他出生时,其父亲柳镇正在京中做侍御史,所以他的童年是在长安度过的。后来,他的父亲长期任职于府、县,他小小年纪就跟着父亲一路做官,到过很多地方。其母卢氏出身名门(范阳卢氏自汉魏以来,就是中原大族,世代簪缨之家),知书达礼。柳宗元是家中的独子,因此父母对他寄予了全部的希望,卢氏更是亲自教他读书。《旧唐书》称宗元少有才名,“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贞元九年(793年),20岁的柳宗元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就中了,一时间,声名鹊起。不久,他的父亲病故,他不得不回家守孝三年。十四年,他再应博学宏词科考试,又一考即中,授集贤殿书院正字。两年后,改任蓝田尉(正六品)。又两年,改任监察御史里行(也就是监察御史,里行是指资历较浅的官员。这个监察御史虽然也是六品官,但是权限很广)。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正月,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是为唐顺宗,改元永贞。顺宗即位后,王叔文、王亻丕等人得到重用(二王都是李诵当太子时的伴读)。柳宗元因与王叔文政见相合,也被提拔为了礼部员外郎,成为王叔文集团的骨干。二王得大权政后,即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史称“永贞革新”(主要措施有,抑制藩镇势力,加强中央的权力;废除宫市,整顿税收,废除地方官吏和盐铁使的额外进奉,并试图收回在宦官和藩镇手中的兵权)。然而,“永贞革新”仅进行了180多天,就以失败而告终了(当时,最极力反对革新的,就是我们之前介绍的大唐名将韦皋)。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先是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刺史(与他同时被贬的还有刘禹锡等八位积极参与革新的青年才俊),行至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此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一待就是十年。直到元和十年(815年),他才接到诏书,要他立刻回京。但他回到长安以后,却并未受到重用,又被出为离长安更加遥远的柳州去当刺史。十四年(819年),宪宗大赦天下,他才又接到可以回京的诏书。然而此时的他,已经病入膏肓,在接到诏书后没几天,就一命呜呼了,享年只有47岁。

柳宗元今存诗文600余篇,文的成就要远大于诗。柳文的特点是,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辞必己出”,就事论理,逻辑严密,代表作有《时令论》、《断刑论》、《天说》、《天对》和《非国语》等。他还提出了要先“立行”再“立言”的主张,颇为后世所推崇。另外,他的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如“永州八记”、《黔之驴》等,亦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还有他在辞赋方面的成就也很高。

柳宗元一生颠沛流离,能成为一代文章大家,固与其广泛深入社会生活有关,但亦与其好读书关系密切。和韩愈一样,他也是读遍了先秦两汉的典籍。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曾总结自己作文的经验是“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参之谷梁氏(战国时鲁国人,尝作《春秋谷梁传》)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又,他在永州时,还写过《辩〈列子〉》、《辩〈文子〉》、《辩〈晏子春秋〉》、《辩〈亢仓子〉》、《辩〈曷鸟冠子〉》等文章,由此我们不难想见其读书之丰。

(未完待续)

参考书目:两《唐书》“、百度百科”等

猜你喜欢

唐宋八柳宗元韩愈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浙江篇开机
晚春
江雪
唐培淞雕塑作品
苏老泉大器晚成
淫羊藿治好柳宗元的腿
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