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7-03-28刘琪琪宋佳燕
刘琪琪 宋佳燕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及对策研究
刘琪琪 宋佳燕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山东济南 250358)
网络作为一个极具感染力的文化交流平台,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带来机遇。但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三观”认识模糊、责任意识淡薄、道德行为失范、自律能力较弱等现象大量存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成为一个无法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深入了解和准确把握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现状,直面大学生道德领域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才能不断地提升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网络环境; 大学生; 道德现状
0 引言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12月,使用网络的中国公民多达6.88亿,网络覆盖率达到50.3%。在这些网民当中,大学生群体占很大比重,他们的生活、学习与互联网息息相关。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而言,合理使用网络,可以便捷高效地开展学习交友、休闲娱乐、购物咨询等活动;否则,可能引发道德行为失范,对涉世未深的大学生造成严重伤害,甚至会危害到社会公共安全。因此,关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意义重大。
1 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作用
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校园互联网接入条件的改善以及手机上网的普及,大学生的上网行为越来越普遍,上网成为大学生的学习、交往、娱乐等生活的日常活动[1]。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工具,网络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大学生通过网络了解道德知识、接受道德教育、规范道德行为,不断提高道德水平,进而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
1.1 提供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平台
网络道德教育模式相对于传统的道德教育模式而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克服了传统道德教育模式的众多缺点,实现了创新性的发展。一方面,通过网络平台,宣扬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来的道德楷模,报道道德楷模的先进事迹,传播正能量,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大学生上网浏览信息的过程,也是参与互动的过程。当面对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事件时,大学生勇于利用现代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要求,对其进行鞭挞,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道德认知不断推进,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1.2 优化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手段
当前社会的各种道德现象都在通过网络这一媒介进行着大范围的传播,让正处于成长阶段的大学生深刻地体验到什么是真正的人生意义与价值。网络为在全世界弘扬崇高道德品质提供了可能性。因此,通过网络新媒体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知识,超越了传统道德教育的局限,开辟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新手段、新方式。
1.3 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大学生道德教育的社会化
在网络环境下,各种社会力量和道德观念相互碰撞,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当网络中某项话题被大学生广泛关注时,大学生就会通过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QQ群等网络传播途径参与到群组讨论当中。在讨论的过程中,大学生与其他人交流观点,沟通讨论,学会了分辨各种信息,并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网络中的各种社会力量形成合力,无形之中推动着大学生道德认知、道德观念的变化,在明辨是非过程中也帮助大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大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网络道德活动,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素质,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道德教育的社会化。在畅通的网络渠道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通过新途径多方面地获取信息,多角度地接受道德教育,积极参加网络道德实践,不断地提高道德选择能力。
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及成因
2.1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问题
网络的迅速发展,方便了大学生获取知识、交流信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三观”认识模糊。一是具有危害作用的“黑色信息”,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危害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二是极端个人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灰色信息”模糊了大学生的道德观念,不断地诱惑着大学生。
2)责任意识淡薄。首先表现为自我责任意识严重缺失。大学生处于自制力比较缺乏的阶段,对新鲜事物盲目追求,乐于表现自己,更容易受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对网络信息缺乏辨别力和抵抗力。比如有一部分大学生经常玩暴力游戏,当面对这类游戏的诱惑时,不能克制自我,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表现出了低下的自我责任意识。其次,对活动对象的责任感被忽略。大学生常常通过论坛、博客等自由言论平台,随意地发表言论,发泄不满情绪,甚至辱骂他人,没有意识到作为网络使用者在网络公共空间应该承担的责任。再次,社会责任意识淡化。一部分大学生在网络中给他人充当“网络打手”,这些“打手”在论坛、博客等平台使用偏激的文字来诋毁他人、攻击社会规则。其攻击性的言论往往迎合了某些人的口味,在网络上广泛传播,混淆了公众视听,给社会带来信息混乱。
3)网络行为失范。许多大学生面对充满诱惑的网络环境,渐渐地忽略网络文明,导致自身价值观念扭曲,道德行为失范,进而引发网络犯罪。表现为以下几方面。第一,网络成瘾。高校大学生正是网络成瘾症的高发人群,部分大学生沉迷网络,影响个人发展,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第二,语言不文明。语言不文明是大学生道德行为失范的一个重要表现,部分大学生在上网聊天时使用脏话、粗话,随意地辱骂他人,造成了极其恶劣的社会影响。第三,网络欺骗。部分大学生在网上隐瞒性别及年龄,欺骗他人,影响社会安定。
2.2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问题的成因
1)网络自身的特点。一是网络具有开放性的特点。通过网络,大学生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进行交流。但是,由于文化背景、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在交往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难免会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二是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现代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剧增。大学生也有学习、就业方面的压力,面对这些压力时,他们需要宣泄自己内心的痛苦,将自己的压力释放出来。在此情况下,具有虚拟性特点的网络为大学生提供了渠道。一些大学生长期沉迷在网络中不能自拔,久而久之便会封闭自我,阻碍其人际关系的正常发展,对自身人格健康养成造成不良影响。
2)网络规范体系不健全。网络规范的不健全,是导致大学生产生道德问题的重要原因。我国网络政策和法律法规尚不健全,技术监控的漏洞比较大,很多不良信息正是利用此特点进行扩散,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一是缺乏行之有效的网络法规。由于网络法规不健全,导致了网站监管不到位。一些大学生网民之所以在网络上胆大妄为,是因为缺乏行之有效的网络法规和健康的网站平台。他们利用互联网发展不成熟的特点,肆意放纵自己,无视现行法律法规,暴露很多不道德的行为。二是监管力度不够。网络上的低俗恶搞、网络暴力、炫富拜金、网络“审丑”等不良网络文化,严重地影响青少年在思想上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由于对于网络缺乏有力的监管,部分大学生在利用网络的时候,不能有效地克制自己,使自己的道德认知水平不断降低。
3)高校对网络道德教育的忽视。高校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忽视,是致使大学生产生道德问题的另一重要原因。目前,在高校中开展的相关网络类课程,大多属于讲授技术和理论方面的知识,还没有开设相关网络道德方面课程,而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没有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方面的讲解。因此,网络道德教育基本是一张“白纸”,大学生对于网络道德认知不能得到及时的学习和掌握,容易引发道德问题。
3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道德建设的对策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如何让大学生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消除网络对大学生道德建设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高度重视、加强研究的内容。
3.1 社会层面:改善网络环境,营造良好氛围
强化网络监管,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的道德建设提供健康的平台。
1)强化网络监管。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小组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更是国家发展稳定的需要[3]。首先,制定相关网络法律。立法机关根据现实需要,结合网络的特点,及时地制定、修改和补充相关法律,完善国家网络安全保障体系,使网络行为真正地有法可依。其次,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要从源头上严格进行控制,建立逻辑安全控制系统和网络访问监测系统,对网络上出现的负面信息在第一时间进行清除,防止这些信息的传播,建立安全屏障。
2)净化网络环境。根据网络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的现状,为帮助大学生健康上网,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网吧的治理,创办健康网站。首先,加强网吧环境整治,创建健康上网环境。要不断地推进网络事业的发展,增强营利性网吧的行业道德意识,加强监管力度,实现其规范化经营。其次,创建文明网站,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在文明网站上,既要保证大学生的言论自由,又要通过网络评论员、博主等对其言论加以正确引导,向大学生传递正能量,帮助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通过对网吧和网站的监管,为大学生提供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帮助其在健康的网络环境下感受社会正能量,加强道德建设。
3.2 高校层面:深化道德教育,加强道德实践
在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应积极占领思想道德教育的网络阵地。加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道德教育,高校责无旁贷。
1)深化道德教育。第一,高校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应加强理论知识学习,向大学生传播积极的道德观念和社会正能量,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第二,高校应该优化校园网络系统,在网络上开展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帮助大学生认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引导其合理、正确上网。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4]。高校应注重提高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高校要经常组织教育者进行继续教育,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能力,更有效地为大学生传播知识和培养技能。
2)加强道德实践。在网络环境下,高校突破了传统道德教育的灌输式学习模式,实现了道德教育与网络的结合。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帮助大学生提升自身的道德水平,加强道德建设,高校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通过网络搜集道德内容,让学生参与访谈、微课等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另一方面,学校要经常通过校园网络,组织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既可以帮助大学生学习相关的网络知识,了解道德的相关内容,又能够向大学生展示网络为道德的传播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在积极参与网络健康文化活动时,更有效地学习网络知识,感受网络所提供的积极影响,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3.3 个人层面:学习道德规范,增强自律意识
在网络环境下,大学生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对网络道德规范的了解与学习,不断地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增强自律意识。
1)学习道德规范。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努力学习道德规范,积极投身于道德实践活动中,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首先,大学生应积极学习道德知识。大学生应用道德规范来引导自身,自觉地按照网络文明公约的要求去上网,在网络平台上合理地发表个人见解,自觉履行职责,规范道德认知,对自身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评价。其次,积极投身实践活动,磨炼自身意志,积极培养道德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只有网络主体通过自省,并在实践中改造自身,方能把网络道德原则化为自己内心的自我完善的追求,做一个真正的有网络道德的人[5]。
2)增强自律意识。大学生应根据网络道德的要求,并结合自身发展的需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合理使用网络。一是要提高大学生学习和践行网络道德要求和网络法律法规的积极性和热情,加快网络道德和网络法律制度内化于大学生心中的价值观标准,在上网时,使他们能自觉根据内化的网络规则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从而使自己的网络行为符合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制度的要求。大学生要学会自我控制与调节,增强对各项信息的选择和判断能力,尽早获知因网络而造成的心理危机,实行自我调节与引导。二是大学生通过参加服务型活动,比如向道德模范学习,树立道德观念,提高道德认知感。三是不浏览色情、暴力网页。大学生要注重培养“慎独”意识,自愿践行网络道德规范,清醒地辨认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努力达到自制、自省、自觉的道德境界。
[1]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中心调研组. 象牙塔里的网络生活——2010年大学生网络文化调查报告[N]. 光明日报, 2011-01-18(15).
[2] 李卫平. 网络文化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影响及对策[J]. 学术交流, 2013(2): 26-29.
[3] 高美. 中央网信领导小组成立[N]. 新京报, 2014-02-28(A01).
[4]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 人民日报, 2012-11-09(1).
[5] 李化树. 现代德育论[M]. 重庆: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3: 10.
[责任编辑:缪宁陵]
Study on College Students' Moral Status and Countermeasure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LIU Qiqi SONG Jiayan
(College of Marxism,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358, China)
As a highly attractive cultural exchange platform, network brings opportunities to college students' moral education. But being affected by many factors,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hazy understanding of " Three Values". They are lack of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moral behavior, and do not have enough self-control abilit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moral construction has become an unavoidable and urgent issue. Only having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moral status of college students, confronting the problems in moral field of college students directly, and providing some solutions can we improve college students' moral quality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network environment; college students; moral status
2016-04-17
刘琪琪(1993-),女,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 641
A
1672-2434(2017)03-005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