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探究
2017-03-28张景川
张景川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的探究
张景川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数信学院 甘肃成县 742500)
通过对翻转课堂定义和特征的分析,对翻转课堂课前准备微视频、课中设计活动、课后设计习题、评价以及学习平台的构建等方面进行探析,以此来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实施。
翻转课堂; 传统课堂; 微视频; 自主学习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其对教育教学的改革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产生了全新的教学模式。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大会上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介绍给全世界,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1]。目前,有很多学校正在尝试用翻转课堂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同时,也有一些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些问题: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相比有哪些优越性;翻转课堂的核心就是教学视频,教师能不能录制出适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高质量教学视频;翻转课堂的教学流程是课前学生观看教学视频,课中师生互动交流,课后学生完成任务,教师在线答疑,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能不能主动地观看视频,能不能主动提问和讨论问题,能不能提高教学效果,能不能实现预期目标。面对这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阐释翻转课堂的内涵,在研究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分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以便利用翻转课堂实施更有效的教学。
1 翻转课堂的内涵
2011年,萨尔曼·可汗(Salman Khan)在TED(Technology Entertainment Design,美国一家私有非营利机构)大会上的演讲报告《用视频重新创造教育》中提到:很多中学生晚上在家观看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的数学教学视频,第二天回到教室做作业,遇到问题时则向教师和同学请教。这与传统的教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的课堂模式,称之为翻转课堂[2]。
2 翻转课堂的特点
传统课堂教学主要有两个环节:一是教师传授知识,这个过程中教师在课堂讲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二是学生内化知识,这个过程中教师布置作业,学生通过完成作业内化所学知识。然而,翻转课堂则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有以下几个特征。
2.1 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
翻转课堂使传统课堂的教学环节发生了变化,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翻转课堂中学生需要自主管理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教师认真准备的各种教学资源,用咨询、启发等方式掌握所学知识,通过互评、反馈的方法获得对自己的认知,这种过程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教学思想。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翻转课堂的理论基础。
2.2 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
传统教学更强调教师的“教”,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授主要靠教师。翻转课堂则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知识主要靠学生内化掌握,使以教师为主的“教”转变成以学生为主的“学”。在上课前,学生已经通过教学视频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一些最基础的学习。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对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更深入的讨论和研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参与性和主动性,教师必须要在课前拍摄教学视频和准备其他教学材料,为学生设计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和学习任务;课中要认真组织学生完成所设计的问题和学习任务,并积极参与;教师课后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在线讨论、检查作业、后台数据分析等,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真正体现出“自主、合作、创新”的教学理念。
2.3 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一般包含课前准备、课中活动、课后评价三个环节。翻转课堂的教学环境灵活,特别是课前和课后,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利用手机客户端,不管是在教室、校园,还是在路上,都能进行学习。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必须要有功能完善、操作方便的教学管理系统,利用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任务完成情况,同时要有灵活多元的测评方式,可以更加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2.4 翻转课堂中的师生角色
翻转课堂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再主宰课堂,而是要统筹规划布局课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自主学习。翻转课堂中教师最重要的是给学生制作优质的学习资源,帮助学生通过各种方式查询、获取、整理学习资源。教师在制作学习资源时还要照顾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不同层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学习资源。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要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设计的课堂活动,利用任务驱动法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在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干预学生的选择,要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权利。教师要设计、制作、维护好师生互动学习平台,学生可以通过互动学习平台反复地与同学、教师进行交流、讨论,以此来巩固和扩展所学知识。
3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设计
翻转课堂通常有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这三个环节必须要在完备有效的技术平台支持下顺利开展,因此设计好这四个方面的内容,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要素。
3.1 翻转课堂的课前设计
课前设计是翻转课堂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呈现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文字或多媒体材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学习当中,从而达到对课堂知识的内化,完成课堂翻转。因此,教师要在课前精心设计并制作微视频。
1)微视频长度不宜过长,一般在10分钟左右,最长不超过15分钟。
2)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可通过屏幕录制软件将PPT、电子黑板和手写板的上的内容录制下来生成视频。
3)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声音要清晰明亮,语速要适中,声音要生动有活力,富有激情。
4)要将教学内容划分成相对独立的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就是一段视频。
5)在后期视频的处理过程中,要对关键知识点进行特殊处理来突出重点,比如对关键知识点可以增加注释,或者通过放大特写等方式来强化出重点。可以利用各种媒体采用不同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还可以借助智能测试网站,设计一些阶梯性的问题,在学生回答之后给予反馈,从而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促进有效学习。
3.2 翻转课堂的课中设计
课中主要是解决课前学生自主学习所反馈的问题,引导、辅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探讨新知识。可以让学生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小组讨论,然后交流展示;也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聆听学生的发言,在听清问题后,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交流,如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以此增强学生的被认同感,师生共同学习,进一步促进知识内化。同时,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情况及时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体来讲,可以通过测验、作业、合作、展示和反思来进行课中设计。测验就是教师设计难度跟课前相当的试题,甚至更简单的试题,力图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作业就是设计具有梯度性的练习题,以此来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合作就是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激烈讨论,相互合作解决问题;展示就是让学生讲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师认真倾听,细致观察,适当干预,给予回应;反思就是让学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从而系统掌握所学知识,逐步形成自己的能力。
3.3 翻转课堂的课后设计
课后教师要设计巩固练习试题和课后作业题,该部分的作业要体现出梯度性。教师要充分贯彻“最近发展区”思想,让学生深化知识学习,使学生潜能得到深度发挥[3]。通过作业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更重要的是建立课后评价机制,比如通过微信、QQ、讨论区、在线测试等方式及时跟学生互动、交流,对学生的各种问题和学习效果给予评价,进一步巩固内化知识和拓展能力。
3.4 翻转课堂的学习平台设计
在翻转课堂中,互联网、移动终端和信息资源库等各种技术手段和学习资源是翻转课堂中学生学习的基础。美国斯蒂尔沃农村地区的艾尔蒙湖小学(LakeElmo Elementary School)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师为学生搭建了Moodle平台,配备了iPad和耳机[3]。教师通过Moodle平台上传教学视频和学习资料,同时,还可以了解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并及时评价反馈。学生通过Moodle平台在线答题、在线测试等。师生通过Moodle平台能够自如地实现互动交流,构建了一个平等、协作、和谐的学习环境。在翻转课堂中,对大多数教师来说,自己搭建平台很困难,要重新学习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这对教师是一个新的挑战。因此,学习平台除了自己搭建以外,教师可以借助有些公司、企业提供的开放学习平台,比如,超星公司研发的移动课堂互动系统,即超星学习通,该系统可以满足学校师生学习、阅读、教务、社交四大需求,可以解决六大问题,包括提高课堂活跃度,提升教师教学效率,促进教学形成性评价;整合尔雅泛亚课程,实现学分在线修读;培养移动阅读习惯,扩充课堂学习维度;打破校本资源瓶颈,提供开放学习空间;打通教务信息孤岛,实现教务一键查询;实现生生、师生互动,增强交流沟通粘性。良好学习平台的搭建可以保证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并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指导和推动作用。
4 结束语
翻转课堂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出现,使传统课堂受到了很大冲击,翻转课堂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地传授知识和内化知识。因此,翻转课堂必将为信息时代的教与学提供新的思路。
[1] 杨刚, 杨文正, 陈立. 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2012(3): 11-13.
[2] 张金磊, 王颖, 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 2012(4): 46-51.
[3] 张金磊.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 中国远程教育, 2013(10): 59-64.
[责任编辑:缪宁陵]
Study on Teaching Pattern Design of Flipped Classroom
ZHANG Jingchu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Information, Longnan Teachers' College, Chengxian 742500, China)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flipped classroom,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cro video preparation for pre-learning, activity design for while-learning, exercise design for after-learning, evalu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platform, so as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pattern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lipped classroom.
flipped classroom; traditional classroom; micro video; autonomous learning
2017-03-10
陇南师范高等专业学校2016年度教学改革项目(JXGG201609)
张景川(1977-),男,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
G 434
A
1672-2434(2017)03-003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