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朗书声,需要“日久生情”

2017-03-28重庆市朝阳中学郭丁铭谢伊伊

重庆与世界(教师发展版) 2017年10期
关键词:日久生情朗朗书声

□文/重庆市朝阳中学郭丁铭 谢伊伊

朗朗书声,需要“日久生情”

□文/重庆市朝阳中学郭丁铭 谢伊伊

古人朱熹曾经说过:“凡读书……只要是多诵几遍,自然上口,永远不忘。”也有人说书读不熟乃语文学习之大忌。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诵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那么,什么叫诵读呢?诵读不仅要读出声音而且还要有高低、有长短、有顿挫、有节奏。

古代把学龄儿童送到私塾,叫为童子开蒙。先生们都是先教学生读,只是初略疏通讲解,然后大部分是让学生读,先生从学生诵读的情况中了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以今天的眼光来看,那是好落后的方法,只是死记硬背。殊不知,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道至简,在这样最笨的方法里,蕴含着最深刻的道理。当我们对古代私塾中那些摇头晃脑认真诵读的孩童们嗤之以鼻时,我们今天的语文教育中的诵读却渐行渐远,让人黯然神伤,那些朗朗书声又去哪里了?

诵读,能加深记忆。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字音字形;诵读,能促进了解,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熟悉了文本内容;诵读,能调动情感,在反复读的过程中,学生与文本建立了感情。先贤有言,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在反复的读的过程中,学生长期熏习在文本中,在诵读中,让心安定下来,让心沉浸下去,让心生发智慧。

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就在青少年时。青少年时期读熟背会的经典,终生不忘。就算当时没有理解,经典却润入了记忆深处,在生命中恰当的时期,经过了时间历练,实践沉淀,生命体悟后,随口吟诵,莫逆于心。由此可知,现在所提的朗诵教学,那是自古以来中国教育的精华,是有理论,有方法,有实践,有验证的好方法。

有时候,好的东西却无法崭露头角,那是社会功利的滚滚浪潮让朗诵教学沉寂了许久。在第一个课改10年中,大力倡导的合作、探究,让大多数的公开课、研讨课呈现出一种虚假的繁荣,小组合作流于形式。语文课堂更是缺乏了基本的语文味道。难道传统的语文课堂一定是糟糕的么?难道这些优美的文字一定要割裂开来,分层释义么?难道像《滕王阁序》《长恨歌》《将进酒》等美文一定要字句翻译么?于是,在洪流中,还是有一群人如江中碣石。细看当代一些名师,他们无疑在朗诵教学中下足功夫。

诵读,既是语文教师基本功底的呈现,也是带动学生情感的桥梁。所以,要想校园拥有朗朗书声,首先需要教师的引领。

梳理两个课例,在《林冲棒打洪教头》的授课中,窦桂梅老师的提问符合小学生学习特点,每个问题不是很深,但是层层深入,思路连贯。围绕小说教学的要点,进行朗诵教学,分别从小说题目、人物外貌、人物语言、人物动作、关键字眼进行了朗读。而且两节课用同一种方法,同样的几个环节设置,在模式的不断重复下,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不仅品味了人物的性格,也将学习方法进行了润物无声的渗透。

在《枫桥夜泊》的授课中,王崧舟老师整堂课,首尾呼应,有理有力。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现代歌曲开头,引发兴趣,吸引注意,然后顺着时间推前,层层引向课文。在诵读中,提炼出了“钟声”这个千古意象和“愁眠”的诗歌情感。在三四字的合作诵读中,王老师先读后三个字,给学生做基调上的示范定位;随后读前四个字,为学生做起步时的引导揭示。就这样一个前后顺序,体现了“披文入情”的要求,先把握基调,后整理细节。还有对“愁”和“寺”两个字平翘舌的随心点拨,也是一个细节的体现。此真可谓大匠斫轮,精要老辣也。

无论是窦桂梅老师给小学生上课,还是王崧舟老师给初中生上课,抑或是韩军老师给高中生上课,都是自己诵读水平淋漓尽致的展示。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即教师自己的朗诵水平高,有对文本有很深的体悟。在引领中就能更多地调动学生的诵读兴趣。

诵读,还需要从发自内心的对脚下土地的热爱。

我们华夏文明源远流长,文字更是美不胜收,只有把情融入文字,那样的诵读,才能抑扬顿挫,感天动地。所以刘勰在《情采》中说:“桃李不言而成蹊,有实存也;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此之谓也。还记得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老先生么?他是自己也在学生面前念书的,读到兴致极处,“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老先生的诵读,也许没有多大技巧,但正是因为先生情感的投入,让当年那个并不怎么喜欢三味书屋的学生,在他四十六岁的时候,从记忆中抄出了这样美好的读书画面。为师若此,夫复何求。在近段时间热播的《朗读者》中,有些诵读者带有浓浓地方口音,甚至吐字都不标准。然而,他们用情至深的诵读却会让观众们热泪盈眶。所以,诵读,能让我们倾听来自心灵的声音。我们可以想象,当学生们沉浸于诗词,他们同样能感受到先哲们的思考和斗士们的慷慨,他们同样能趟过时间的长河,揣摩出充满温度的情怀。

诵读,更需要时间上的保障。

古时的诵读,占据了学生大多数求学的时间。如今面对信息量的剧增,学科知识的增加,语文因其在高考中拉分并不显眼的特殊性,遭遇了边缘化,重点学科冷板凳的待遇。然后,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意识到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重要性和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于是,各种各样的诵读如雨后春笋。晨诵、午读、晚背,更是排入课表,列入课程。行政手段的介入,无疑让诵读的时间得以更充足的保障。当太阳还未拨开云雾,校园中响起的朗朗书声伴随着一天时间的开启,那才是读书应该有的样子吧。当然,教师们集体的智慧应该在其中显现。否则,单一的形式、枯燥文本也会让本该美好的诵读流于形式。

至于其他的一些现代性的教学手段,就真的是我们现代化教育中的一个锦上添花了。或展示课件讲述文章背景,或配乐朗诵打动学生内心,或师生齐诵,交叉诵,合作诵,使得课堂既丰富多彩,又学有所得。前人看今天,要叹后生可畏;今人思往古,莫忘风骨传灯。

“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阅乔岳以形培,酌沧波以喻畎浍。”总之,文章需要广泛读,反复读,用心读,并且还要读出声音,读出情感。我们,都行走在“诵读”的路上。一个能把文章吟咏出韵味的人,也一定能把生活酝酿出幸福。◇

猜你喜欢

日久生情朗朗书声
茶烟梧月书声
《红楼梦》中爱情观的探讨
无题
大山深处的琅琅书声——走进甘肃省临潭县长川九年制学校
我和朗朗之间,就差一双价值上亿的手
朗朗和上口二三事
最不可能日久生情的星座
一见钟情&日久生情哪个更靠谱
(隶书)《竹雨松风琴韵 茶烟梧月书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