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的思考

2017-03-28马媛媛

传播力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社会公众话语权新闻报道

文/马媛媛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针对新闻报道所提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大多数受众群体在获取新闻资讯时,都对所播报新闻的深度以及爆炸性具有比过去更高的期待,同时,他们还希望新闻播报的形式和内容能够有所创新。想要满足社会公众提出的要求,获取更多的控制权和话语权,对采编人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新闻报道所具有影响力的提升。

一、新闻采编话语权

一般来说,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话语权进行解释,一方面是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另一方面是对说话的权利进行掌握,也就是说影响甚至控制别人说话的机会和权利。对新闻采编工作而言,话语权的含义通常为前者,即说话的机会和权利。虽然从理论上说,每位新闻人员都具有话语权,而且他们所发表的看法还具有普通人不具备的影响力,但是采编自主性和新闻采编的话语权之间,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只有保证新闻人员具备相应的采编自主性,他们才能控制工作流程,并实现将话语权由前者向更深层次进行深化的目标[1]。但是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新闻人员所具有的采编自主性,往往会受到包括政治、专业以及市场在内的各方面施加的压力,每位新闻人员都应当具备将专业素养、商业利益与政府形象三者进行有效平衡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所报道进行具有的影响力加以控制,但是由此而引发的问题,就是新闻自身所具有影响力的降低。

二、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和报道影响力的思考

(一)外部压力

对于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的新闻人员来说,在开展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他们所承受的压力主要来自政府和宣传部门,另外,所在电视台的高层人员也会在某些方面施加其一定的压力。与采编部门相比,广告部门和经营部门需要承受的压力相对较小。之所以采编人员会受到政府和宣传部门施加的压力,主要是新闻行业所具有的特点决定的,当然,对包括采编人员在内的新闻人员而言,这也代表着其他行业所不具备的发展机制。虽然采编人员在工作中常常会受到外部施加的压力,但是外部压力往往不会涉及到工作内容和采编人员的日常生活,由此可以看出,外部压力并非导致采编人员工作质量或效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二)自我评价压力

虽然在对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大多数新闻人员都有发言的机会,但是他们想要表达或传达的内容,往往不会被采纳,换句话说,新闻人员虽然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权利,但是如果想要保证自己所传达的内容可以被采纳,关键在于对自身所具有的专业技能进行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对高层次所具有的客观需求加以满足。作为人们日常及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存在的意义,主要是对人们在精神方面具有的需求加以满足,而新闻采编作为新闻工作开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同时,它也是构成新闻的灵魂所在,可以说,新闻采编的质量对新闻报道具有直接影响,读者在获取新闻资讯时的反应,是新闻人员无法准确预测的,因此在面对不同受众时,新闻人员应当对自我进行不断检讨,只有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消除由此而产生的压力[2]。

(三)专业精神压力

从专业精神的方面来看,施加新闻人员最大压力的对象主要是新闻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下面就从这两个群体的角度出发,分别针对专业精神压力展开叙述。首先是新闻当事人,导致新闻当事人施加新闻人员压力的原因,主要是作为事件的亲历者,新闻当事人对新闻内容具有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评价资格,因此,新闻当事人针对新闻人员所播报事件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展开的评价,是新闻人员所承受专业精神压力的主要构成部分。其次是社会公众,作为新闻人员服务的主要对象,只有保证所播报新闻能够满足社会公众在各方面具有的需求,才能将新闻报道、新闻行业具有的价值进行完整呈现,也才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加优异的服务。现阶段,各方所施加的压力已经对新闻人员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新闻行业如果想要持续、快速的发展,关键在于寻找到政策法规和运行底线间的平衡点。除此之外,虽然为所在电视台在社会公众心中树立起良好形象,也会给采编人员带来压力,但是由于所处岗位的不同,需要采编人员进行采访或播报的内容也会有所区别,所以,这方面施加采编人员的压力可以忽略不计。

三、结论

通过对上文所叙述的内容进行分析能够看出,随着针对新闻行业运行模式所开展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新闻人员面临着来自受众、商业、政治等多个方面的压力,只有保证自身所具有专业素养的提高,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所掌握的采编话语权以及新闻自主权,保证新闻报道所具有影响力的大幅度提升。

[1]孙霜.关于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的研究[J].大众文艺,2017,04:194.

[2]李岩.浅析新闻控制、采编话语权与报道影响力[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8:266.

猜你喜欢

社会公众话语权新闻报道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努力给社会公众求证事情的真相——以金华晚报《求证》栏目为例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社会公众二孩生育影响因素研究综述:2003—2015
社会公众追究政府生态责任的角色定位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公众视阈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