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当下中国”魅力 打造版权输出核心优势
2017-03-28徐明怡
徐明怡
借力“当下中国”魅力 打造版权输出核心优势
徐明怡
发展版权输出对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实现我国的文化强国梦具有重要意义。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逐步融入世界文化大潮。近几年,我国出版业实施了走出去战略,版权输出喜报频传,但我国版权输出数量相对较小,还缺乏核心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通过分析当下中国版权输出现状、存在问题,寻求“当下中国”版权输出魅力,以打造我国版权输出核心优势。
当下中国;版权输出;核心优势
[作者] 徐明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编辑。
版权输出是我国出版物走出去的一条重要途径,版权输出就是将本国生产或加工的版权往国外市场输出的版权贸易活动,它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实现的跨文化交流。近几年,我国出版业实施了走出去战略,版权输出喜报频传,但我国版权输出数量相对较小,还缺乏核心优势,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中国版权输出要想尽快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就要通过分析当下中国版权输出现状、存在问题,寻求中国图书在国际图书市场中的魅力所在,并围绕这种“魅力”打造中国版权输出的核心优势。
一、“当下中国”版权输出现状
目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浪潮正在席卷中国出版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信息显示,2014年,全国共出版448431种图书,引进16695种版权,输出10293种版权,其中引进15542种图书版权,输出8088种图书版权,我国图书版权贸易输出和引进的比例为1∶1.9,比2013年的1∶2.3有了好转,图书版权的贸易逆差有了较大幅度的缩小。据中新社报道,2015年,在美国纽约举办的美国书展上,中国图书版权输出项目共1328项,引进的项目是462项。在同年的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共达成2887项版权输出和合作出版协议;达成1834项引进协议,引进与输出的比例为1∶1.57。2016年,在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共达成3075项各类版权输出与合作出版协议,达成1943项引进协议,引进与输出比例为1∶1.58。在本届图书博览会上,中东欧的16国首次联合担任了主宾国,“一带一路”沿线共有35个国家前来参展。同时,还做大了实物出口和数字出口的规模。
可见,近年来,我国版权输出屡创新高,版权贸易逆差也有了明显好转。我国图书版权的输出地除亚洲东部的韩国、日本和新加坡等地外,还拓展到了西方一些国家,如法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并表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我国版权贸易逆差有了显著改观的同时,数字图书版权的输出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就输出地域来说,已经逐渐拓展到了非洲,发展势头也很好。
二、“当下中国”版权输出存在的问题
根据统计的数据来看,虽然我国每年输出的数量都在上涨,但是就图书的引进数量和输出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相差很悬殊,内容单一,质量也不可观。经过对近年来影响中国版权输出的障碍的总结,当下我国版权输出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版权输出的贸易逆差仍然存在,版权引进量大于版权输出量,在有些领域表现明显。二是版权输出地域很有限,版权输出主要集中在港澳台和周边的一些亚洲国家,而西方的国家和地区还还有待进一步开发。三是版权输出的主体太集中,经济实力比较雄厚的首都地区和一些沿海城市的版权输出在全国总数中占的比例非常大。[1]四是版权输出人才资源缺乏,我国版权输出的发展基本上靠的是原始经验,版权输出人才资源的建设还不够成熟,特别是对一些刚刚发展起来的图书版权输出的企业来说,版权输出人才资源的缺乏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目前需要加紧图书版权输出的专业人才培养。[2]
我国版权输出之所以会存在种种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版权输出受到了经济发展实力不强、翻译水平不高等因素的限制;我国的版权输出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对市场需求的认识还不够明确,推销渠道也有待拓展;产品质量、市场推广能力和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升;对国际贸易规则还没有掌握。可见,要想提高我国版权输出的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多元文化格局中打造出“中国学派”,我们还要做出很多努力。
三、“当下中国”版权输出魅力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版权输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初具规模。但与发达国家先进的版权输出意识相比,我国的版权输出仍然是相形见绌。中国版权输出要想尽快实现实质性的突破,就要寻求中国图书在国际图书市场中的魅力所在,并围绕这种“魅力”打造中国版权输出的核心优势。[3]
为了做好图书版权输出工作,国务院新闻办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了有关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的工作会议。会议研究部署了“十三五”期间我国图书“走出去”工作。在“推广计划”中,我国不仅要让中华经典如《论语》《道德经》等走向世界,要把莫言、曹文轩等当代中国优秀作家及其作品推向世界,更要把一批极具吸引力和影响力的主题出版物推向国际图书市场,让世界各国人民了解中国。根据中新社北京关于版权输出的报道,中国的图书版权输出已经掀起了世界范围内的“中国风”。一大批阐释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主题类图书版权输出到英、美、德、俄、法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总量达240多项。当前,《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已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537多万册;《中国——新长征》已突破2万册的英文版海外市场销量;《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引发了西方主流学界和主流媒体对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和中国道路的广泛探讨。
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造就了中国的东方魅力。当下中国魅力更让世界着迷。在国际图书市场上,国外读者不仅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更迫切希望了解当下中国的现状。“当下中国”正是中国版权输出的魅力所在,也是中国版权输出的有力突破口。
四、打造我国版权输出核心优势
(一)政府加大版权输出的扶持力度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不断增强。国家对出版“走出去”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进行鼓励和支持,使出版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是在“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出版物实物出口贸易占有一定的比重。版权输出已经成为“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方式。与海外合作出版、在海外投资开办或收购的出版公司、书店越来越多。[4]二是为了让出版界“走出去”,政府要在资金、国际书展参展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对于重点项目要实行全部资助,对于普通项目要进行全部奖励,以这种的方式让真正参与版权输出的一些出版单位和汉学家、翻译家得到政府实实在在的肯定。使“走出去”的立体格局尽快成型和发展起来。三是为了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政府还鼓励、支持文化企业积极开展文化创新,提高文化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开拓国际文化市场,以促进我国出口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快速发展。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版权输出比重不断加大,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的版权输出比重增幅很明显。四是为了形成版权输出的市场优势,政策扶持重点要相应调整为“当下中国”主题类图书。在政策资助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国际营销渠道建设等工程、翻译资助工程等工程中,也要大力发展“当下中国”主题类图书。
(二)多渠道多方式促进版权输出
一是当今国际图书市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我国图书目前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在这种情况下,要发展自己就需要与他国进行出版的合作,在合作中学习人家的经营技巧,以提升我国版权输送竞争力。要借用“当下中国”的魅力,与国际知名大学或者机构中的中国问题研究专家合作,利用他们在当地文化语境方面的优势,主要定制在当地出版的选题与图书,这会使我们迅速打入国际图书市场。[5]二是要了解海外出版物市场的需求,了解海外出版商对中国出版物需求的信息,根据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不同的阅读习惯和阅读需求,进行出版物内容、外观的特别编辑定制,该删减的就删减,该增加的就增加,以提供多样化的出版物,并做好产业领域的“售后服务”,形成产品的后续支持。特别是要把握新时期我国“一带一路”政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出版与版权交流,根据地缘、语言和历史传统习惯等对输出物进行实务操作性研究,以采取相应的版权输出对策。[6]三是开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动,使国外了解中国文化,促进我国版权输出发展。如与他国互办“国家年”“文化年”“汉语年”“媒体交流年”和“中外互译出版”等,与国外大学合办孔子学院,举办文化论坛、出版论坛、数字出版论坛等文化人文交流活动,努力推动我国文化“走出去”,使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新闻出版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提高,从而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四是要学习版权输出先进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经验,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我国出版业的专业人才。人才对于任何行业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要解决人才问题,除引进的办法外,关键就在培养人才,不仅要对现有的出版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而且要在学校教育中通过开设这种新兴学科,根据市场的人才需求进行教学的相互协调,以培养版权输出人才。
总之,发展我国版权输出关系着中华文化的输出,我国应充分挖掘“当下中国”魅力,打造中国版权输出优势,使“中国学派”在全球文化格局中占有一席之位,以扭转我国的版权贸易逆差,这是我国现实发展的需要。为此,政府要加大版权输出的扶持力度,不仅要制定明确的规则在政策上进行扶持,而且要制定明确资助方法进行物质上的资助,使我国版权输出得到平稳发展。同时,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推动“当下中国”的深入研究,有规划地打造全球文化语境下的“中国学派”,不断发展文化产业,努力提升文化软实力,多渠道多方式促进版权输出,使我国由文化大国发展成为文化强国。
[1]杜晓沫.2001—2010年我国图书版权输出分析[J].中国出版,2012(9):40-42.
[2]李昕岳.“走出去”背景下我国图书版权输出的对策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3]康存辉.我国图书版权输出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4(2):83-85.
[4]邢扬.文化走出去战略下版权输出策略研究[J].传播与版权,2015(23):162-163.
[5]金红梅.我国版权输出的瓶颈问题及对策[J].服务贸易,2012(2):60-62.
[6]彭琳.典型图书版权输出案例分析与思考[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报,2010(4):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