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2017-03-28王新春
王新春
新时期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王新春
在当前信息时代,编辑出版业迎来了新的巨大挑战,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重大转变。为了构建适应新环境的人才培养体系,应从创新的角度综合考虑多种因素。选取教育观念、课程设置、能力需求、实践教学建设等几个角度进行分析,分别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编辑出版;信息化;数字化;实践创新
[作者] 王新春,副编审,《实用癌症杂志》责任副主编、编辑部主任。
一、转变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转变理念
网络信息技术推动了新旧媒体的融合,在当前环境下,传统的编辑出版业面临着许多新挑战,必须跟紧时代潮流加以创新,才能实现长久发展。新时期的编辑出版行业最大的一个特点是:逐步由纸质出版过渡为数字化出版。这是一种全新的形式,需要行业重新认识编辑出版的概念,增加内涵,拓展深度,树立大出版观念,而不局限于传统。除了文字图像,数字化出版还包括语音朗读、视频动画、游戏等多元形式,这就扩大了传统出版的外延。认清编辑出版行业的本质,即制作内容加以传播,纸质和新媒体都是传播内容的载体和工具。所以,在培养新型人才时,既要使他们了解并适应传统出版产业,又得保证他们在音像影视、广播、游戏中游刃有余。
出版观念的转变,直接决定了专业教育观念的变化。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其综合性更加明显,涉及诸多方面,颇为复杂。比如对从业人员各种能力和知识的需要,为满足用人需求,学校必须把计算机、文学、市场影响、法学等相关知识加以融合,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编辑出版还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除了理论学习,还必须重视实践训练,这就要求学校主动和出版社、影视公司合作。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信息素养。
(二)创新模式
首先,理论+实践模式。这是最基本的需求,符合编辑出版行业特点,也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的要求。理论基础重在帮助学生了解编辑出版业的发展史、现状和未来趋势,以及专业技能的应用和体现。实践则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自身能力,应用到实际中去。除了学校设置的实践课程,还应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到实体企业参加实习培训,尽快适应工作环境。
其次,政产学研合作模式。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而此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仅仅依靠传统教育模式很难实现。而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还会涉及很多领域,所以往往会促进政产学研联合。其中,“政”是政府,应该发挥自身职能,促进高校和企业联合,推动我国编辑出版业迈向新的方向。产学研模式在当前应用很广,主要是通过学校与企业合作,加强专业学术研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并注重该专业的产业化,输出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二、优化课程,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课程知识
从重要性来看,课程应该有主有次,合理划分。编辑出版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首先要完善基础理论课,增加学生对编辑出版业的了解,能够有一个清晰的目标定位。其次是专业课及核心课。进入信息时代后,传统的编辑出版行业发生了巨大变化,纸质书籍明显减少,逐步朝网络化、数字化方向过渡。这就要求课程必须随之革新,体现出学科的前沿性,及时调整教材内容,根据社会需求制定目标,合理安排课程。核心课程是该专业教学的灵魂,最能体现编辑出版行业的特点,比如编辑出版史、期刊编辑学概论、图书营销、编辑策划等,只有合理安排此类课程,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方能促进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还要注意选修课的设置。新时期的编辑出版已不仅仅涉及编辑和出版业,还涉及网络、信息技术、营销等诸多方面,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选修课有利于拓展视野,增加知识储备,学校应该增加选修课。
从知识需求来看,编辑出版属于文化产业,要求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足够的文化底蕴。因此,各院校在新时期培养人才时,务必扩充学生的人文社科知识,如文学、经济学、心理学等,这方面的知识是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基础。当然,专业基础知识也不容忽视。尽管是新时期,学生也要继承传统,了解传统编辑出版业,在其基础上进行革新和发展。此外,为体现出新时期特点,从业人员还必须掌握数字出版技术。相比传统技术,网络数字化技术效率更高,但更新速度快,往往还会涉及一些关键技术,要想熟练操作并非易事。
(二)能力需求
知识和技能是现代教学的基本目标,除了以上的课程知识,学生还应该理论结合实践,掌握相应的技能,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因为社会处于大变革时代,网络信息技术是主流,每天都会产生大量的信息,编辑出版行业人员必须对信息极其敏感,能够从中选出有用的信息,方便选题策划。所以,信息搜索和发现能力是行业人员应具备的一项能力。仅仅发现信息还不够,必须了解市场和社会需求,根据需求对信息进行筛选加工,将内容加以整合,并给出初步的策划,提高信息的价值。与传统编辑出版行业相比,当前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出版市场化、数字化,人们大都习惯了数字化阅读。从业人员应该了解市场,把握市场动态,能够做出合理评估,及时研发新产品,并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将产品推销出去。此外,数字化、网络化出版其实是对多种媒体技术的综合应用,同样要提高从业人员这方面的能力。除了产品策划、内容制作,还必须树立创新意识,挖掘行业新的亮点,如此才能提高竞争力。
三、校企合作,加强实践教学建设
前面已经提及,编辑出版是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尤其是实践性,过去的教学很容易忽视这方面,以至于最终培养出的人才无法将所学转化为能力,运用到实际中去。新时期对从业人员的实践创新能力要求较高,各院校也都很重视实践课的开发,在此主要从学校和教师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学校层面
为了促进理论实践结合,构建实践课程体系,很多院校都积极与相关企业合作,采取校企联合办学模式。吸引企业投资,建立实训场地,并根据企业的市场需要开发教材和课程。企业为学校提供资金和场地,用于培养实践型、复合型人才。学校则是为了向企业输出人才,一般在校期间都会组织学生到企业参观学习,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行业动态,积累实践经验。如果条件允许,学生毕业后便可直接进入企业工作,进而缓解人才短缺的局势。此类企业不仅仅局限于出版社和书店,数字化出版往往还包括音像图文,学校应扩大联合范围,与各大网站合作有利于宣传推销,与音像制作公司可提高内容质量,与软件公司合作可保证技术安全。
此外,学校也要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实践教学建设。设置专项资金,每年在实训场地、实验室建设等方面投入一笔资金,用于购置基础设备。实训场地必须形成完成的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编辑出版系统,包括电子媒体、数字媒体等。以杂志编辑出版为例,增加版面设计、非线性编辑、软件应用、图文处理等教学,并根据杂志内容和定位确定相应的风格。现在的学校大都实现了信息化教学,信息设备较为完善,学校必须充分利用校内传媒资源,如校报、图书馆、广播站、出版社等。促进这些媒体与教学的融合,多多交流分享,拓展实践教学资源。
(二)教师层面
加强继续教育,帮助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转变教学观念,根据行业需求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综合素养。除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教师还应积极学习各种新技术,包括图片编辑处理、文字排版以及各类软件的熟练使用。可聘请行业优秀人员来学校与教师交流,宣传相关知识,帮助教师了解行业动态。同时还要鼓励教师多参加实践活动,比如与当地的出版社合作,组织教师到出版社学习,积累实践经验。尤其是年轻教师队伍,虽然在网络信息技术上具备优势,能够熟练使用各类软件,但缺少实践经验和对行业的了解,应安排他们定期出去实习,学习经营管理等技能。教师自身也要努力,通过自学等途径,不断提升综合能力。为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可将其教学质量与薪资待遇挂钩,并为其提供晋升机会,使得教师取得更大进步。
四、改进方法,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一)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中,专业分类清晰,往往是单独上课,容易忽略内在的联系,以至于教学效果受到影响。新时期新环境下,文化、网络通讯、编辑出版、信息技术等各种元素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使得运作模式也明显改变。跨媒体整合传播的策划、管理能力变得无比关键,为突出其内在的联系和规律,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适宜采用案例教学法。精选一些综合性强、知识较全的案例,并设置相应的问题,由学生独立思考,或分成若干小组进行讨论,最后在班级内分享经验和心得。
(二)考核评价
考核评价可以了解课程教授的效果,以及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程度,能够反映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通过考核反馈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吸取教训,及时调整策略。
除了教师评价,尽量增加专家学者、社会方面的评论,以免教师的评价太过主观,而忽视了市场和社会需求。考核不能局限于专业理论,还要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态度、发展潜力、职业素养、信息技术等多方面。
五、结语
编辑出版是社会一个不可或缺的行业,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传统行业面临着数字化出版的挑战。为适应新环境,满足社会用人需求,必须从教育观念、运作模式各方面加以创新,培养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各院校在引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同时,还应优化课程设置,注重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改革考核评价机制,为人才培养创设一个良好环境。
[1]李建伟.媒介融合趋势下的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2011,51(3):147-151.
[2]杨沛,金晓明,张艳艳.新时期编辑出版人才培养体系构建[J].学会,2016,20(4):60-64.
[3]沈秀.行业需求视角下编辑出版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23(29):79-81.
[4]李娟.我国高校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与体系[J].新闻传播,2012,24(12):9-10.
[5]丁林.编辑出版学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研究——以本科教育为例[D].合肥:安徽大学,2011.
[6]王秀玲.基于网络环境的出版学专业信息需求与利用——以北京印刷学院09级编辑出版学专业学生为例[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2,20(4):4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