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体传播视角下农村高婚嫁成本成因分析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为例

2017-03-28何国胜

传播与版权 2017年6期
关键词:婚嫁彩礼群体

何国胜

群体传播视角下农村高婚嫁成本成因分析
——以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为例

何国胜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婚嫁成本越走越高,远远超出农村居民的承受范围。针对其成因,诸多研究者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解释,如经济社会发展、文化落后、男女性别比失衡等。从群体传播和群体传播心理机制的视角出发,将村民群体视为一个联系紧密的首属群体,探讨群体规范、群体意识所引起的和群体压力所导致的从众行为对婚嫁成本的上涨所起的推动作用。

群体传播;婚嫁成本;群体意识;群体规范

[作者] 何国胜,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学。

农村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在财富占有和消费能力上一直处于社会的下游地带。但近几年来随着一股高婚嫁成本之风吹至西北农村地区,尽管农村居民的财富占有现状没有太大改善,但消费能力却被被迫增强。尤其是家中有适婚男青年的家庭,俨然已成为农村消费的一股生力军。就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诸多学者从多方面进行了探讨分析,如社会经济原因、思想观念落后、男女性别比失衡导致的婚姻市场紊乱等原因。而本文将从群体传播的心理机制视角出发,探寻群体意识、群体规范和由“沉默的螺旋”所导致的群体压力和趋同心理所造成的从众现象等,对婚嫁成本的高涨所产生的影响即当地高婚嫁成本产生的原因。

一、群体与群体传播

(一)村民群体及分类

日本社会学家岩原勉认为,所谓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78页。。这个概念包含了所有的群体类型,既有初级群体也有次级群体。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理解,我们可将群体理解为:人们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觉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人以上的人群。由此来看,村民这个群体是以互助生活或聚集生活为目的,以地缘和血缘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两人以上的群体。

现实当中的群体并非像岩原勉所说的那般笼统,而是千差万别的。有的群体有其鲜明的群体目标,而有的则是以聚集本身为目的;有的有较强的群体归属意识,有的则群体意识比较淡薄。而村民群体在很大程度上应是一种以聚集本身为目的并具有较强群体归属意识的群体。这又牵扯到群体的分类,就目前来看对于群体的分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本文采用美国社会学家库利对群体的分类,他依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将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也称首属群体和次属群体。按照对首属群体的定义,指个人直接生活在其中,与群体成员有充分的直接交往和亲密人际关系的群体,我们可将西北的大多数村民群体归类到首属群体中。之所以如此归类原因有二:一是由于西北地区地理条件的限制,村民单个群体规模较小;二是农村天生具有的封闭性。这两面的因素,使得村民之间具有密切的人际交往关系,而且其中有一部分人还具有血缘关系,因而也具有较强的情感交流和依赖,其自然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无论什么群体,它对于个人——群体成员来说具有重要意义。人是社会性动物,无法离开群体而生存,村民群体跟其他任何群体一样,都对个体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满足村民个人需求的重要手段,是村民个人的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也是村民个人表现和实现自我的场所和手段。

(二)群体传播与心理机制

“群体传播是成员间通过信息沟通,将共同目标和协作意愿加以连接和实现的过程。”②同①,第81页。群体传播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说群体间交往密切、互动频度高,群体的黏合度就高,表明大家彼此在意对方、认同对方。这样群体意识的合意基础就好,群体意识增强。也就是说,群体传播会促成群体意识和结构,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又会反过来对群体成员的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以保障群体的共同性。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认为,群体意识虽然可以通过社会化过程为个人所吸收,但在总体上其仍然是一种集合意识,它相对于个人意识,是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

群体规范是指“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在群体传播中,“群体规范的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离性的意见,将群体内的意见分歧和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和群体活动的效率”。①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81页。

二、婚嫁成本现状及群体传播心理机制的影响

为了了解西北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婚嫁成本的现状,了解当地民众对该地婚嫁成本的态度,笔者以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县农村地区为例,先后进行了问卷发放和深度访谈。在对所得的问卷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后,基本上掌握了该地的婚嫁成本现状。从调查结果来看,调查对象中有66.4%的人认为在整个的花费中,彩礼花费最多,在调查过程中大部分人表示现在的彩礼普遍都在10万元以上,在笔者所调查的对象中彩礼最高额为18.6万元。

而大部分调查对象(57.5%)对彩礼的认知则是:彩礼是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辛苦钱”。另外还有26.7%的人认为“彩礼是男方给女方准备嫁妆的津贴费”。按照主流认识再结合当地情况,笔者认为在临夏县这个区域环境里面,彩礼就是男方对女方失去劳动力的补偿,也可以认为是“报答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辛苦钱”。

而且,在临夏地区,婚嫁费用的承担方式上,“完全由男方承担的占到77.4%”,而男女双方各承担一半和女方承担大部分的只占到了7.5%和0.7%。

在常规认知中,嫁妆是女方为男方提供的物质基础。但在临夏地区,女方给男方的嫁妆需要男方用高于嫁妆的价格赎买,而并非是“单纯”的陪嫁。这是不符合大多数地区对嫁妆的定性的,但在当地由于大多数人对这一不符合普遍做法的行为的默认,虽然有一些人并不认同这一做法,但没有明确表示不满或抵制,而且他们在对外人谈起时并不会指出这种嫁妆的本质,从中可以看出趋同心理和“沉默的螺旋”所产生的力,作用于这些村民的认知和态度。村民群体是一种首属群体,具有较强的群体归属意识。在趋同心理的作用下,他们希望自己能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因孤立而遭受群体制裁的心理。村民群体中,大多数人都默认女方的嫁妆要用高于其市场价格的额度来赎买,这是该群体的多数意见。而那些不太认同用高价来赎买嫁妆的少数人,虽然自己很不情愿,但为了避免出现异质意见而被群体孤立,他们选择保持沉默,沉默的螺旋形成。

在整个婚姻缔结的过程中,除了花费最大的彩礼外,还有一系列其他花费,经过调查,其中涉及的其他花费有中介费(即媒人的辛苦钱)、礼金(在相亲、订婚、迎娶和婚宴当天的送给女方亲戚的钱)、买车、买房、婚宴酒席、拍婚纱照、婚礼摄像、买首饰、服饰、嫁妆花费(男方赎买嫁妆花费)等十余项花费。因为农村地区基本不要求男方在城镇买房和买车,因而这两项所占比例不多,而其中婚宴酒席花费较多。由于近年来一些经济情况稍好的农村居民选择在城镇餐厅举办婚宴,因而婚宴消费的成本略有提升,普遍在两万元以上。此外,随着传媒普及和社会发展,一些新型的婚姻消费也在农村兴起,如婚庆摄影摄像等是2000年以后新出现的婚姻消费类型。

上述在城镇餐厅举办婚宴和婚庆摄像摄影等的行为流行和普及在起初是一种模仿和从众,但到了后期就成为一种群体压力,成为一种不得不进行的仪式。早期,农村中的婚礼大都在家举行,而对于婚庆摄影摄像的要求也就是一种简单的合影而已。但由于农村那些家境较好、有外出经验且思想较为开放的“意见领袖”的引领,这种做法被村中家境次好的人所模仿,然后通过村民间的传播交流,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仿效这种做法。当村中的大多数人都认可并接受这一新的做法时,它就成了村民“群体”中默认的婚礼“仪式”,如果你在婚礼过程中缺少或不采用,就会有人在背后议论,说这家太“抠门”,连婚纱照都没拍、摄像师都没请。而村民们最怕的就是邻里间的议论,他们都希望在邻里间有个好的声名。这其中不可排除有虚荣心作祟,但也可以看出农村中这种无意形成的“规矩”对村民们产生了较大的群体压力。

综合以上花费类型,我们得出整个婚嫁成本在10万—15万的占到了52.1%,近一半以上,20万以上的也占有8.9%的比例。这与他们的收入产生了巨大的反差。在我们的调查中,该地居民的月均收入主要集中在2000元以下,其次是2000—3000元的水平,月均收入过5000元的是极少数人群,只占5.5%的比例。相比于较低的收入,如此高昂的婚嫁成本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无疑是巨大的负担。

因而,在访谈过程中,多个访谈对象表示,这种婚嫁成本已经远远超出他们的经济承受范围之外。当问及,明知不可承担为何还要要高价彩礼、扩大婚宴规模……大多访谈对象都给出了同样的理由:没办法,大家都这么做。通过这个回答可以看出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群体压力与权威或制度命令不同,它主要付诸人的心理。作为社会性的人,人们有着合群倾向而避免遭到心理孤立和制裁。同时,基于对生存环境不确定性的判断,人们倾向于认同多数人的意见,以获得心理安全。”①陈力丹:《群体传播的心理机制》,《东南传播》,2016年第1期,第33-35页。在这个熟人社会里他们更在意邻里的看法而不太在意所谓的社会影响,尽管高额的婚嫁成本对他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为了合群,他们依然选择承担巨额彩礼。而且,在他们跟随这个高婚嫁成本“潮流”的过程中,这个熟人群体中的群体规范在起着无形的作用。

群体规范在农村社会中还有一点体现的很为明显:村子里的人大都喜欢说:“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得这么做。”这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群体规范,婚嫁成本的上涨跟这种群体规范是离不开的。从女方来说,村子里其他人家的女儿,彩礼要了10万,那自己就不能要8万,不然就违反了群体规范,而且女方会觉得丢了面子,更重要的是其他人觉得这个人坏了大家的规矩,进而他就会被舆论的洪流淹没。从男方来说,村里其他人婚宴排场规模较大,那你就不能比同等经济条件的人差,最起码也要跟他人持平。你家婚宴规模太小,参加婚宴的人事后就会议论你为人吝啬等,造成一定的舆论压力。

此外,在关于“您对婚礼讲排场的看法是?”这项问题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0.1%的表示不赞成这种做法,但如果是自己也会这样做。这个看似比较矛盾的回答,实则反映了群体规范的潜在作用。他们在主观意念上是不支持这种做法的,但是由于群体规范的存在,又不得不这么做。

三、结语

婚嫁成本的高涨已经成为农村社会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天价彩礼频出,农村男性娶妻难问题凸显,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由高婚嫁成本引起的。要解决这一问题必得找出其产生之原因,本文从群体传播角度出发经过探寻后发现,群体意识、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等群体传播的心理机制是村民普遍从众的背后原因。村民为了维持自己在该群体中的地位和声名,不惜付出巨大经济代价而跟大多数“意见”保持一致。而这种由群体压力和群体规范所形成的从众现象就是导致婚嫁成本不断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和决定性因素。

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并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该类群体的群体规范和集体观念加以改造。提高村民的文化程度是一种既有效且又漫长的方法,文化程度的提高,会极大地阻断这种不合理偏向的群体意识和规范产生的根源,引领村民的价值观朝正确方向发展。另外,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在村民这个群体也是不容忽视的,这些不合理的规矩和风潮在最初时是由一些意见领袖所带来的,同样,好的风尚也需要他们的引领。这种引领会好于空洞的说教和盲目的宣传。[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610742035)]

[1]陈力丹.群体传播的心理机制[J].东南传播,2016(1):33-35.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何业文.人际和群体传播关系对班级行为的影响[C]//2004亚洲传媒论坛,2004.

[4]隋岩,常启云.论群体传播中的群体主体性——基于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考察[J].当代传播(汉文版),2014(6):18-21.

猜你喜欢

婚嫁彩礼群体
该不该倡导“万元彩礼”?
周大生 中国婚嫁文创系列 幸福花嫁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我,结婚不要彩礼
彩礼逐年涨,男娃不敢养——农村“天价彩礼”已成脱贫障碍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婚嫁系列硬金精品
天价彩礼
水上婚嫁
婚嫁贴“囍”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