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代名家佚文辑考
——以周亮工、陈维崧、戴名世、程廷祚、袁枚、赵翼、张惠言为中心

2017-03-28陈开林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赵翼周亮袁枚

陈开林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清代名家佚文辑考
——以周亮工、陈维崧、戴名世、程廷祚、袁枚、赵翼、张惠言为中心

陈开林

(盐城师范学院 文学院,江苏 盐城 224002)

清代名家历来备受瞩目,相关别集的整理以及全集的编纂工作方兴未艾,成果颇丰。整理者爬梳剔抉,为学界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可靠的文本,嘉惠学人。不过,求“全”的目标难以企及。一些作家尚有部分集外诗文未被收录。对此,学界时有补辑。笔者新近发现周亮工、陈维崧、戴名世、程廷祚、袁枚、赵翼、张惠言文数篇,为诸人作品集所未载。兹加以整理,并略加考释。

清代名家;辑佚;整理;考释

有清一代的学术成就,《清史稿》卷一四五《艺文志》极力推扬:“经籍既盛,学术斯昌,文治之隆,汉、唐以来所未逮也。”[1]4220就文学而言,成果丰硕,呈现出集大成的特色,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言:“就拿文学来讲,周秦以子称,楚人以骚称,汉人以赋称,魏晋六朝以骈文称,唐人以诗称,宋人以词称,元人以曲称,明人以小说、戏曲或制义称,至于清代的文学则于上述各种中间,或于上述各种以外,没有一种比较特殊的足以称为清代的文学,却也没有一种不成为清代的文学。盖由清代文学而言,也是包罗万象兼有以前各代的特点的。”[2]5清代的文学成就,据此可见一斑。面对如此浩瀚的文学成果,囿于精力和见闻,难以遍读。因此,最能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名家之作。为了有效地研究这些名家的作品,相关别集、全集的整理工作也就自然应运而生。近年来,有关清代名家别集的整理、全集的编纂工作方兴未艾,成果颇丰,蔚为大观。整理者爬梳剔抉,为学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较为全面、可靠的文本,嘉惠学人至深。不过,求“全”的目标难以企及,这些名家依然存有部分集外诗文未被收录。对此,学界的相关补辑成果不时涌现。笔者新近发现周亮工、陈维崧、戴名世、程廷祚、袁枚、赵翼、张惠言文数篇,为诸人作品集所未载。兹加以整理,并略加考释。

一、周亮工二篇

周亮工(1612-1672),字元亮,一字减斋,又字栎园,学者称栎下先生,河南祥符(今河南开封市)人。诗文集有《赖古堂集》二十四卷,上海古籍出版社曾于1979年据南京图书馆藏清康熙刻本影印出版,收入《清人别集丛刊》。华东师范大学于2014年加以点校出版。2008年,朱天曙编校整理《周亮工全集》,共十八册,网罗繁富。第二册收录《赖古堂集》,第十八册有《诗文补编》,辑录其集外诗文多篇,然失收之文在所难免①。新见其文二篇,《全集》未收。

(一)《大愚集序》

诗道至少陵而集大成。夫所谓大成者,上薄风雅,下该沈、宋,浑沦变化,囊括万有,固非专一艺者可能取而效之。而大历以来,以诗名家者靡不溯其源流,循其轨辙,各得所得,若不相师。及夫合辙逢原,实可考见,则知杜之所以为杜,在乎善学与不善学而已矣。后世之学杜者,莫若李献吉。以献吉之踔厉风发,未始不可驰骤古人。而犹不免有规行萭趍、生吞活剥之病,将欲聋瞽海内。海内之士,訾謷蠭起,并所为踔厉风发者而几失之,此不善学之故也。吾乡王文安公,继起北地信阳数君子之后,力洗前弊,独操灵虵,益以盤空排奡之才,揣摩经营,悉出意匠。其所著《拟山园集》久已传播四裔,号为希声。而其介弟大愚先生复与之鑣而驰、接翼而翥,则其中之囊括变化可知也。今年大愚先生奉天子命较文二东之间。往来愚公山,因得所为全集而纵观之,大都舍嵩高之浑沦,汇伊洛之荡潏,收轘辕之奥衍,挹砥柱之崩奔。以故为骚为赋为诗,率皆直抒性情,自立鑪韛,似灵均而去其怨,似西京而舍其靡,似清商子夜而不至于佻,似六朝三唐而不循其迹。闳肆贯穿,全无端倪。怪雨惊飚,时亦间作。使读之者翛然而思,瞿然而起。先生之所为集如是,斯其能踔厉风发,驰骤古人之域者,与大愚之集行世,将举世之不善学者,抑亦可以溯其源、循其辙矣。人或谓先生之学本乎文安,孰知机、云之振藻不同,轼、辙之任才亦异,安得以文安、大愚执为尺寸罔越者哉。予既亲炙文安公,奉教有年,且与伯子学士藉茅同谱之欢非一日矣。今又与先生邅回此中,扬扢风雅。予于先生伯仲纪群之间,取益良厚。今序先生集而并及者,要使后之人知吾中州文章之大成,实归孟津,而信吾言之不为阿所好也。康熙丙午浴佛前一日浚仪年家后学周亮工顿首序。

按:文载《大愚集》卷首[3]16-17。王鑨(1607—1671),字子陶,号大愚,河南孟津人。王铎(1592—1652)之弟。顺治初拔贡,授直隶鹿城知县,移江南昆山,擢刑部员外郎,出督山东学政。著有《大愚集》二十七卷、《红药坛集》四卷,另创作戏曲多部。此文作于康熙丙午,即康熙五年(1666)。

(二)《菜根堂五言集序》

徐献忠云晚唐诸子不选格调,专事情景,遂使浑厚鸿明之气绝。夫浑厚鸿明,诗之生气也。浑厚鸿明之气绝,诗安能独存哉?文山诗不事雕凿,居然大雅。闽固诗薮,求其浑厚鸿明者,文山一人而已。然此集中,如“风霜松竹路,鸡犬雨晴声”、“塔影横江迥,秋烟接树平”、“一竿闲岁月,孤笠老江风”、“芦花飞宿雨,客鬓冷轻霜”、“孤颿摇远水,落日隐芦花”、“蒹葭思客路,风雨忆离颜”、“古柳垂荒岓,寒鸦坠野城”、“关河迷远柳,笳角帐离鸿”、“风急乌巢树,更深月到门”、“鸦声惊榻冷,落叶过墙干”、“风平万户静,日淡一天苍”,皆五律中长城。任他人极力雕凿,终未能窥其堂奥。文山信不可及哉!文山上书不得志,复为羁臣牵比。七千里道路,其足以伤文山之怀抱者,不知凡几。文山既无愊忆无聊之状,复无嗟老叹卑之词。存之内,和平忠厚;形之不聿,浑厚鸿明。昔人谓“诗中元气盛者,其人当出而为相者”,若文山者,岂非元气独盛者哉。吾有以以文山之出矣。时康熙戊戌重阳前一日大梁年家弟周亮工题于津门舟次。

按:文载毛鸣岐《菜根堂全集》卷首[4]164-166。毛鸣岐,字文山,福建侯官人。顺治十一年举人。著有《菜根堂集》二十八卷、《续集》一卷。

此文文末题署康熙戊戌(即康熙五十七年,1718),而周亮工卒于康熙壬子(即康熙十一年,1672)。故题署的时间显然有误。周亮工一生只经历一次戊戌年,即顺治十五年(1658)。今检孟晗《周亮工年谱》载周亮工因遭人陷害,“诏逮下刑部复讯”[5]85,于顺治戊戌六月出闽,途径杭州、镇江、扬州。“重阳日,过夏镇。”[5]86-87夏镇,在今山东微山县,与天津相距甚远。故此文亦不可能作于顺治戊戌。文末所记时间之误,或因刊刻所致,俟考。

二、陈维崧《学文堂诗集序》

陈维崧(1625—1682),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陈振鹏标点、李学颖校补《陈维崧集》收录其著述较全,就文章而言,有《陈迦陵散体文集》《陈迦陵俪体文集》《陈维崧集补遗》。然尚有漏收情况[6]64-67。

每览《南史》,琅琊王氏自过江以来,人人有集,至七十余家。徘徊咀赏,绝叹为江表门风之盛,无逾此者。嘉、隆以来,姿制歇绝,世族溺荣华之途,小儒撮章句之学。家有俊民,粗具音辞。歌谣词赋,略能上口。或雅有措作,裒录一集。亲懿见之,辄儿唬疾走,以为此败颓之夫而不祥之器,未尝不拟为胡粉剃面、搔头弄姿、轻华獧薄之流也。私计来者,此事便已。迩来士子陶冶性灵,阐味风旨。吴越一区,材智辈出。有不读《华林》《七略》诸书者,则宗党羞之;有不能为东晋清谈暨南朝艳曲者,清狂不惠之子,则父母闻而讪之。盖文采风流,官家未有;匹妇之致,亚于谊夫。以今视昔,庶几黄初、天监之初乎。今年,余以棘人,沉顿读书家弟椒峰东园,文友董子亦以读《礼》暇时时过从,与吾两人言诗。无何,椒峰《学文堂初集》先成,乐府、《选》体、歌行,以至五七言近体绝句,共若干卷。余览其全集,大约崔沈悱以上人,规模曹、谢,掩映江、鲍,综荟哲匠,自命作者。余宗获此,固向者过江诸王所不及也。椒峰家世华要,意气高壮,盖崇祯时叔祖大中丞公开府荆楚,上流军异,苍头斩馘,白马黑山,以万万计。既已给鼓吹,归本州,而叔邰公又以通明英博之略,为兴朝豹尾近臣。椒峰即籍贵,游、珥貂蝉,亦宜作景宗兢病之词,擅徐陵杂曲之体,况又夙工杨梅之对,天性雕朗,贯洽百代者乎?余与文友神思危惑,魂魄哀激,讴吟趋艳。秋冬多放废之人,又不自知日暮矣。以观学文堂一集,独步东南,相去奚啻莛楹哉?是为序。兄维崧其年撰。

按:文载陈玉璂《学文堂诗集》卷首[7]485。陈玉璂(1636—?),字赓明,号椒峰,江苏武进人。著有《学文堂文集》十六卷、《诗集》五卷、《耕烟词》三卷,刊于康熙十二年。袁行云先生称:“前冯浦、吴伟业、王崇简、周亮工、卢鋐、黄与坚、魏际瑞、姜宸英、魏禧、杜濬、林兼山、巢震林、陈维崧序。《常州先哲遗书》重刊本仅存林、陈二序,而增康熙壬子十一年黄永艾序。”[8]365今检《常州先哲遗书》重刊本《学文堂全集》,卷首载有冯浦、吴伟业、王崇简、周亮工、卢鋐序,《文集》卷首载黄与坚、奚禄诒、盛符升、陆阶、魏际瑞、姜宸英、周启隽、程世英、钱肃润、汪懋麟、魏禧、戚潘、钺闿、何洯、李颙、吴颖、陈瑚、杜濬、张古迂序。诸序并在,且有增益。袁行云先生仅检核《诗集》卷首,故所云不实。

文中称“今年,余以棘人,沉顿读书家弟椒峰东园,文友董子亦以读《礼》暇时时过从”。棘人一词,见于《诗·桧风·素冠》。后人居父母丧时,自称“棘人”。陈维崧之母汤氏卒于崇祯十五年(1642)正月,其时陈维崧在江阴[9]57。此年,陈玉璂年方七岁,与文中“椒峰《学文堂初集》先成”之记载不符。故此处当指丁父忧而言。而其父陈贞慧卒于顺治十三年(1656)五月十九,陈维崧奔丧回邑[9]110。此时,陈玉璂已二十一岁,有写成诗集之可能。因而,此文应作于顺治十三年至十五年之间。

文友董子,即董以宁(1630—1669),字文友,号宛斋,江苏武进人。与邹祇谟齐名,时称“邹董”。著有《正谊堂集》《蓉渡词》。曾应陈维崧之请,为其父撰墓表,题为《陈定生先生墓表》,载《正谊堂集》。今检周绚隆《陈维崧年谱》,载顺治十三年二月,“董以宁入京省亲”,陈维崧有诗送之[10]157。其后,又作《怀文友》诗[10]163-164。董以宁之父亦卒于顺治十三年,十四年“春末,董以宁以父丧北京,扶柩归里,陈维崧至武进慰之”。陈维崧的行迹,“五月初五,在常州”,“又旋至苏州”、南京[10]170-171。陈玉璂、董以宁同为武进人,因此,三人相聚读书当在此年春末至五月之间。此事,马祖熙、陆勇强、周绚隆三部《陈维崧年谱》均未载。今据此篇佚文,可知陈维崧亦曾在陈玉璂家东园读书,可补各谱记述之缺。职此之故,此文作于顺治十四年(1657)。

三、戴名世二篇

戴名世(1653—1713),字田有,一字褐夫,桐城(今安徽)人。康熙五十年(1711年),因所著《南山集》而罹文字狱,五十三年被杀于市。其诗文集,以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戴名世遗文集》收录较全。二书出版后,迄今未见有补辑成果出现。

(一)《千叠波余序》

给谏赵恒夫先生以正色直言立于朝堂,缘勘河与众不合,投闲去而遁迹于寄园。寄园者,在京城宣武门之西偏,有泉石竹木之胜,先生日读书赋诗其中。辛未金沙于仪部寄先生诗四章,先生依其韵答之。嗣后凡有作,皆叠其韵,共得千首。既雕刻之以行世,而先生胸中之思汩汩然来而不可穷也。复叠其韵,又得五百余,合为一集,名之曰《千叠波余》,而属余序之。噫!何其多也!工师之为巨室也,虽能督绳如离娄,削墨如公输,而无杞梓楩楠,豫章之材必不能成千门万户之巨丽。今夫源泉之水,既已行而为江河之大观矣,而其支之所分、流之所别,疏而为涧、渟而为池、潴而为泽。先生前之千律是江河之大观也,后之百余是溪涧池沼之支流也。崇台五层,延袤百余,不烦力而成之于掌上,斯亦奇矣。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其取材也富,其植基也厚。故其为诗取于心而注于手,百思而不竭,愈出而愈奇。人皆惊其敏、服其工,又叹其富,而不知先生之诗源远而流长,非徒乎枵腹者所能办也。先生负盖世之气,常以奇兵间道,破交山百年之巨寇。其与人交有至性,四方宾客待以发名成业者,不可胜数,兹不具论。论其诗如此。康熙丙子春上巳前三日桐城戴名世拜题。

按:文载赵吉士《千叠波余》卷首。[11]145赵吉士(?—1706),字天羽,又字恒夫,号渐岸,又号寄园,安徽休宁人。所著《寄园寄所寄》蜚声学林。诗集有《林卧遥集》三卷、《新又堂诗》不分卷。袁行云先生称:“诗集名《林卧遥集》者,以康熙三十年林卧西岩章投寄七律四首,依韵答之。嗣后凡有作,皆叠其韵,得诗一千三百余首,折为上下卷曰《叠韵千律》……后又成诗五百余首,曰《千叠余波》。”[8]276实则,赵吉士诗集名为《千叠波余》,袁行云先生著录有误。此文作于康熙丙子,即康熙三十五年(1696)。

(二)《读书堂彩衣全集序》

玉峰先生长滇中,读书一目即诵。由十五至二十五,十年中,人间书读尽。诗文字画精妙入微,忽悟曰:此所谓玩物丧志者也。尽弃之。从事濂洛之学,澄心默坐,反视静观,垂四十年。恒曰:斯道,程朱诸夫子阐发无余,不必别求新知,但尊所闻而行之可耳。事事止于日用伦常,用功以谨言慎行寡过修身为第一义。从幽独之中一一察点,于诚意一关刻刻求慊,曰:过此则几非在我矣。又曰:谨言慎行四字,看甚平常,一生做之不尽。日日求谨言未能谨也,日日求慎行未能慎也,不亦难哉?是以先生生平口无过言,身无过行。及吴逆叛滇平,先生迎养继慈万太夫人到都,日侍左右。所谓视于无形,听于无声,有非寻常视膳问安晨昏定省之小节可称已。一日,太夫人曰:老儿尚能为诗文乎?对曰可以。太夫人通文史,昔曾课先生。今爱诸孙,欲先生为文以教之也。是年癸酉,太夫人春秋九十有三,先生六十有五,日操觚以取太夫人欢。太夫人目昏,耳之旋授孙。至丙子冬,先生长君宸黼同诸受业,辑而授诸梓,得若干卷,名曰《采衣集》,取娱亲意也。名世卒业,见诸名家或序或跋或题辞,表彰者连篇牍矣。然皆就所见一二端而言之,尚未窥夫子之大全。予虑斯道之无传也,飏言曰:先生之于道,可谓洞见渊微,而续周程朱张之传矣。其于躬行,自居乡居家筮仕,至立朝出抚,敭历中外三十年,人人所目睹、所耳熟,有一非先生之道之行乎?凡所为文,大道存焉。载观其诗,至理寓焉。予谓兹编一出,直接六经。秦火而后,汉唐以来,学者未尝深究此道。尧舜禹汤文武周孔之所传,诗书六籍之要旨,无人过而问焉,而惟文与诗之是务求。求之愈工而愈远,攻之益力而益失矣。是以择焉不精,语焉不详,多疵而少醇也。非不雄也、健也、顿挫也、典丽也、正大阖闢也、纵横变化也、疏峻清新也,然皆艺也,非道也。是集于易诗书春秋之奥义无不具,危微精一之心传无不精,天地阴阳之理无不悉,纲常名教之大无不周,天人性命之蕴无不徹,正心诚意之功无不备,道德仁义之旨无不该,民秉物则之懿无不贯,下之迁固董贾韩柳欧苏之手笔无不兼镕而并铸,诸子百家之纷纭无不提衡而受裁。诗虽未离乎唐,而本仁由义,感于情而止乎礼,神闲意适则过之。书法虽本于晋,而老健则又过之。闻河阳有文笔峰,孤峙插天,背列五峰如架,仙湖环其下如池。公十龄时,先慈龚太夫人梦先生擎文笔于湖,濡墨向空而书,书讫掷笔架上。既寤,异之。今已近稀矣,使太夫人不到都,不督责,则夫子不立语言文字,亦闇汩不彰矣。先生弱冠即以斯道为己任,二三年间成斯大业,为千百世闢此八轨之方涂,开正正堂堂之门户,谁能出不由之乎?猗欤盛哉!人见先生不假思索,奋笔疾书,数千言立就,无非阐发斯道之微旨,而又气盛力大格高法老,往往疑为神助。一挥毫,似即有五车流注于行间字里,冉冉皆成五色。向先生问所以,先生曰:学贵静也,心贵纯也,取法欲上也。取法上则不流于卑陋,静自生慧,纯则勿迁。是以于古今道理,能优游涵泳于中,触则即发耳。果哉!今而后学先生,但当求之静可已,纯可已。时康熙三十五年岁丙子嘉平受业桐城戴名世顿首拜识。

按:文载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卷首[12]20-21。赵士麟(1629—1699),字麟伯,号玉峰,河阳(今云南澄江)人。清康熙甲辰(1664)进士,官至吏部侍郎。有《读书堂彩衣全集》。此文作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

四、程廷祚二篇

程廷祚(1691—1767),初名默,字启生,号绵庄,又号青溪居士。祖籍安徽歙县,出生于上元(今江苏南京)。生平著述颇多,诗文集有《青溪文集》十二卷、《青溪集续编》八卷。宋效永先生曾将二集合并,加以校点,定名为《青溪集》,列入安徽古籍丛书,黄山书社2004年刊行。此书出版后,仅见朱则杰先生《程廷祚诗初辑》一文[13]148-150,辑补其佚诗。尚未见有补辑其佚文者。

(一)《花妥楼诗序》

读其诗,而不能见其人于嗟叹咏歌之际,非善读诗者也。读其诗而嗟叹咏歌之际,其人卒无以自见者,非善于诗者也。夫人涵五常之性,有喜怒哀乐之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境以人殊,则言因境异,此古今之诗所以万变而莫穷者欤?由《三百篇》而来,作者众矣。其卓然成家而名后世者,何代蔑有?要之,以能自道其性情,而毋苟同于人者为贵。乃若极意风云月露之间,殚心卉木虫鱼之细,以夸诩轻艳。梁陈之季,君子无讥其舍己之陶冶,而以摹拟为工,有类于雕塑土木之为则。虽与建安、黄初、开元、大历同厥,面目无毫发差爽,亦奚为也。吾友葛闻桥之为诗,则异于是。闻桥自少力学,于书无所不窥。长有文名,出入乡校成均凡三十载,始成进士,官礼部。又十三年,而引疾以归。性狷介,谨于自守。生平所历,欣戚通塞,随遇而安,靡营于前,无堕于后。故休有令誉,克全终始,缙绅中以为难能焉。雅爱佳山水,冥搜幽讨,不避险艰。海内名胜,什探其五。尝游衡山,慕李长源,浩然有卜居之志。事虽未行,论者伟之。其脱屣尘累,不可羁勒又如此。里居数载,检点所为诗若干卷,名曰《花妥楼诗》,而征序于余。顾余于诗无能为役,而闻桥之捲捲于余者,以交最久且深,非余不足与言其诗也。然闻桥为诗,其自叙本末已具,余不能复赘一辞。虽其所谓“破藩篱、闢阃奥,以抉诗人之枕秘”者,闻桥犹有不自满假之意。独余反覆于其诗,则见其深造自得以合符古之作者,而不禁慨然兴叹,信诗之自有真也。天下之大,岂无善读诗者,而何待于余之言哉。故略道其立身之本末,以与自叙相发明而归之。乾隆壬申孟夏同学世弟程廷祚拜书。

按:文载葛祖亮《花妥楼诗》卷首[14]309-310。葛祖亮,字弢仁,一字超人,号闻桥,江苏南京人。康熙三十二年(1693)拔贡。袁行云先生称:“(乾隆)十七年刊《花妥楼诗》,年已七旬。”[8]743此文作于乾隆壬申,即乾隆十七年(1752)。

(二)《文木山房集序》

金陵大都会,人文之盛,自昔艳称之。考之于古,顾、陆、谢、王,皆自他郡徙居,所谓避地衣冠尽向南者,其所致良有由哉!全椒吴子敏轩,慨然卜筑而居。敏轩生世家,群从皆负逸才。兄青然与余为同门友,余所畏也。敏轩少攻声律之文,与青然相师资,而奇情勃发时,角立不相下,遂齐名。曾与荐鸿博,以病未赴,论者惜之。为诸生二十年,倦而思去,要其所自树立,岂以缨组为轻重哉?余新安产而流寓金陵者,久思稍振拔,以追往昔之流风余韵,固大有人在,然又念以敏轩之才,必见用于世,而山水之间,不能不与余以离群之感,为可踧踖也。固读其集而志之如此。

按:文载吴敬梓《文木山房集》卷首[15]3,为吴敬梓研究的重要材料。李汉秋辑校《吴敬梓诗文集》,李汉秋、项东升《吴敬梓集系年校注》,朱一玄、刘毓忱编《〈儒林外史〉资料汇编》均载有此序。

五、袁枚《半树斋文序》

袁枚(1716—1797),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清代著名文学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王英志主编《袁枚全集》,共八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刊行,荟萃袁枚生平著述。该书刊行后,袁枚佚作时有发现,相关的辑佚文章不断涌现。今检戈宙襄《半树斋文》卷首,载有袁枚序文一篇[16]580,尚未被学人提及。

圣门取士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圣人岂不知狂狷之不如中行,然以为滥取中行必阑入乡愿一流,不如狂狷之嘐嘐硁硁,自成一家者,可以入道,犹之造父、王良,宁驭覂驾之马,不取龁草之疲驴也。诗文之道,何独不然。戈君小莲,圣门狂士而马之覂驾者也。厌近时文气平衍,好读三代战国之文,故其笔健,其心雄,凡所著作有意与人为异,务使字字立于纸上,不许其卧于纸上。读者舌口呿,动相訾謷。于是不远数百里来质于余,以余之文固非平衍者也。嘻!余敢谓戈子之文遽合乎道哉?然而古文章之传,原不必尽合乎道也。荀子不言性善,庄、列不讳荒诞,申、韩不讳刑名,孙、吴不讳兵法,太史公是非颇谬于圣人,要其纂词奋笔,各抒所见,故其文虽驳,其情甚真,真则传矣。南宋以后,以一绳捆束,驱而纳诸程朱一门,于是随声附和,人之所是是之,人之所非非之。及问其所以是、所以非之故,而茫然不知。故其文虽醇,其情甚伪,伪则不传矣。善乎归震川之言曰:近今科场,每举千二百人,读其文莫不崇王黜霸,贬萧、曹而薄姚、宋。信如所言,是国家三年中得皋、夔、稷、契一千二百人也。宁有是哉?宁有是哉?小莲之文,虽不醇,恰已真矣。胸中是非,早有定见矣。其不肯拘拘然抱程朱以自画也,亦明矣。然而,矢虽疾,养由基不过百步;行虽缓,兀者王骀可以千步。非王骀之力勇于由基也,一止一不止也。今小莲之文诚超矣,其将百步而止乎?抑亦千万步而犹未止乎?因思孙过庭之论书法曰:初学要平正,中年要险绝,晚年仍归平正,而书法尽之矣。小莲中年正当险绝时,深有符于过庭之旨。而余老矣,不及待其平正时,故先为序以劼毖之。嘉庆元年丙辰夏五月随园老人袁枚撰,时年八十有一。[21]

按:戈宙襄(1765—1827),字小莲,江苏元和(今苏州)人。为袁枚侄婿。传见顾广圻《清故孝子戈君之铭》。郑幸《袁枚年谱新编》于袁枚一生行迹、交游等事项逐年罗列,考订颇为翔实,然而全书中未曾提及戈宙襄其人。今检袁枚集中有《答戈小莲书》[17]1931-1932。另外,袁枚佚文《致法式善》(第七通)中亦提及“门下士戈小莲梓而存之”一事,王红霞、汤洪引《随园诗话补遗》卷四、《袁枚日记》等相关资料进行过考释。[18]146-156《半树斋文序》乃袁枚为戈宙襄文集所作的序言,写于嘉庆元年(1796),为袁枚谢世前一年的作品,为研究袁枚的文学思想提供了新的资料。

六、赵翼《见星庐诗集序》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清代著名学者,著述甚丰。其作品今被整理成《赵翼全集》,共六册,凤凰出版社2009年刊行。整理者在《前言》中称“赵翼没有文集”[19]64,并通过爬梳典籍,辑录其文二十余篇,汇为“辑佚”,功莫大焉。其后,赵兴勤《赵翼研究资料汇编》卷十《佚文》,分“序跋”、“传赞”、“文记奏表”、“书启”、“联语、书轴、扇面”五类,辑录其文四十余篇[20]419-442。二书所辑录多有重复。检林家桂《见星庐诗集》卷首载有赵翼之序[21]561-562,前举二书未及②。

众生离合,释氏言皆起于因,因之所起,缘以成焉。凡一切意想、声闻、语言、文字皆因也,而文字尤甚。余与林君辛山,殆以意想、声闻之因而结语言、文字之缘者也。辛山,余初不识为何许人,吾友杨星园观察数数以书来请,谓辛山为奇士,备兵高廉时倡和最多。其所为诗,雕劖万品,牢笼众态,格律不一,雄聘莫当。又谓辛山于当代诗人最爱余,诗必得余一言为重。余曰有是哉?斯缘可不谓之奇哉!因毕阅其诗,其在蓬庐歗咏,莲幕搦管时,则有若《轩轩轩》《巢幕》诸集;其在讲院拥皋,键户授徒时,则有若《罗江》《吴阳》《高文》诸集;其在选贡充廷,春官就试时,则有若《远征》《北游》《南帆》诸集;而总名之曰《见星庐诗稿》。夫北人看书如阔处见月,南人看书如牖中见日。辛山作诗,如庐中见星,所见得无小甚?然遍观其诗,其吉祥炳焕者如景星,其光怪闪烁者如彗星,其洒洒千言者如繁星,其寥寥数语者如晨星。星虽小,彼各有见也。或又谓辛山生时星见斯庐,故以名也。凡此皆因也。辛山因星园,星园因余,余因见星庐诗,有以见其见之大小。余老矣,星园亦官系岭海。觌面因缘,知难骤得。姑序数言,俟之异日重接一翰墨缘也。毗陵赵翼。

按:林家桂(1774—1835)③,即林联桂,字道子,又字辛山,广东吴川人。著有《见星庐诗集》九卷、《见星庐赋话》十卷等。关于林联桂生平资料的记载较少,刘彬华《岭南群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百十七所言甚为简略,仅有《见星庐馆阁诗话》附录《林辛山先生传》所载稍详。何新文先生曾据此篇传文和其他相关资料,对林联桂的履历稍有勾稽[22]2-3。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三九著录林家桂《见星庐诗集》九卷,乃“嘉庆十九年刻”[23]1185。嘉庆十九年即1814年,赵翼即于此年谢世。可知本文即作于此年。

《林辛山先生传》称“嘉庆辛酉充选拔贡生,甲子举于乡。久客京邸……”,嘉庆辛酉乃1801年,甲子乃1804年。而赵翼称“余老矣,星园亦官系岭海”,岭海乃至两广地区而言,据之可知林联桂在1814年前后,即中举之后、客京邸之前,一度曾在岭海为官。可补传记之阙失。

七、张惠言《左海骈体文题辞》

张惠言(1761—1802),字皋文,江苏武进人。工文擅词,既是阳湖文派创始人之一,又是常州词派的代表性作家,在文林中享有盛誉。黄立新先生校点的《茗柯文编》(附《茗柯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刊行,2015年新印。此书于张惠言文、词,收罗颇为完备。学界迄今未见有补辑其作品者。今检陈寿祺《左海文集》,其乙集为骈体文,卷首载有张惠言《题辞》[24]449,为《茗柯文编》所未载。

骈偶之制,导源邹枚,东汉两晋其正声也。梁陈之流,四六始作,徐庾擅妙,古体遂衰。下至初唐,镂金刻木,虽绚藻满目,其神索然。燕、许以高气振之,遂为绝特。太白之清逸,玉溪之绮丽,亦其次也。元其佳者,要须得西汉沉博绝丽之意。体格有变,精理不渝。宋以后轻率浮动,宗风坠矣。同年陈恭甫作,清丽似梁人,温润条畅,质有其文,任彦升之流,特古朴少逊之耳。《平台诗序》一篇,格律止是唐人,而其雄伟卓跞,若骏马在衔,罄控如舞,拟之燕许,何多让焉?武进张惠言。

按:陈寿祺(1771—1834),字恭甫、介祥、苇仁,号左海、梅修,晚号隐屏山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嘉庆四年进士。经学造诣极深,有《五经异义疏证》《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其作品后有汇编,题为《左海全集》,刊行于世。

此文作于嘉庆辛酉(1801),即张惠言去世前一年。《茗柯文编》含初编、二编、三编、四编、补编、外编。前三编为张惠言亲自编定,均按年代编排,第三编即编于1801年。此文却失于收录,未知何故。学界讨论张惠言的赋论思想,每援引其《七十家赋钞目录序》立论,而此《题辞》亦专为论赋而发,为研究其赋论思想提供了新的材料。

周亮工、陈维崧、戴名世、程廷祚、袁枚、赵翼、张惠言均为清代名家,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当时文坛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他们的作品均已汇编成集,并整理刊行。本文辑补了他们的十篇佚文,一方面可以使诸人的作品集更加完善,同时,又为清代文章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材料,以便推进相关的研究。

注释:

①陈圣宇《评朱天曙编校整理〈周亮工全集〉》称:“明清文献浩如烟海,资料辑佚实难求全责备,《全集》虽已竭力网罗,但缺漏也在所难免。何大复《何大复先生诗集》、白愚《汴围湿襟录》、释戒显《现果随录》、吴淇《六朝选诗定论》、沈荀蔚《蜀难叙略》、盛于斯《休庵影语》均有周亮工序或跋,此外周氏尚有《请禁苛派铺户状》(见贺长龄《皇朝经世文编》卷二十三)、《情话轩近诗》长跋(见广西美术出版社《清·周亮工情话轩近诗》)、《江宁府志序》与《(金陵四十景图)跋》(均见陈开虞《(康熙)江宁府志》)、《重修颜文姜灵泉庙碑记》(国家图书馆藏《灵泉庙碑》拓片)、《父母其顺矣乎》(见金圣叹《小题才子书》)、佚札一则(见《上海图书馆藏明清名家手稿》[简编本]),另许友《米友堂集》中周亮工多有评语(见《清代诗文集汇编》中《米友堂集》,1931年连江刘氏影印本),均可辑入诗文补编。”见曹虹、蒋寅、张宏生主编《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五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25页。

②此外,赵翼之文尚可考见者有《兰芬室诗钞序》,见《昆新两县续修合志》卷二四《列传三》“汪为善传”。

③关于林联桂的生卒年,江庆柏《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82页)所载同。而詹杭伦为《见星庐赋话》所撰提要中,考定为1775—1836年。见傅璇琮总主编《中国古代诗文名著提要》(诗文评卷),河北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497页。

[1]赵尔巽,等撰.清史稿:第15册[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5.

[3]王鑨.大愚集[M]∥四库未收书集刊:第7辑第2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4]毛鸣岐.菜根堂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0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5]孟晗.周亮工年谱[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6]张明强.陈维崧佚文十篇辑考[J].古籍整理研究,2014(1).

[7]陈玉璂.学文堂全集[M]∥丛书集成续编:第155册.台北: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1989.

[8]袁行云.清人诗集叙录[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

[9]陆勇强.陈维崧年谱[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周绚隆.陈维崧年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11]赵吉士.千叠波余[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3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12]赵士麟.读书堂彩衣全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1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3]朱则杰.程廷祚诗初辑[J].古典文学知识,2010(4).

[14]葛祖亮.花妥楼诗[M]∥四库未收书辑刊:第9辑第29册.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5]吴敬梓.文木山房集[M].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

[16]戈宙襄.半树斋文[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78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17]袁枚.小仓山房诗文集[M].周本淳,标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18]王红霞,汤洪.袁枚致法式善、王葑亭函札考释[J].文献,2014(4):146-156.

[19]赵翼.赵翼全集:第1册[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9.

[20]赵兴勤.赵翼研究资料汇编[M]∥潘美月,杜洁祥,主编.古典文献研究辑刊17编:第18册.台北: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3.

[21]林家桂.见星庐诗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50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22]林联桂.见星庐赋话校证:前言[M]何新文,佘斯大,踪凡,校证.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23]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卷三十九[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2001.

[24]陈寿祺.左海文集[M]∥清代诗文集汇编:第49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责任编辑 于 湘]

2016-09-20

陈开林(1985— ),男,湖北麻城人,文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宋元明清文学、中国文学典籍。

I206.2

A

1008-6390(2017)02-0063-07

猜你喜欢

赵翼周亮袁枚
善良的印记
近四十年赵翼史学研究述评
独孤求知者周亮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赵翼“颂清”与“刺清”再认识
袁枚
关注性情 求新求变——浅论袁枚的“性灵说”
袁枚的高帽子
“反比例函数”测试卷
赵翼诗论的唯新倾向及与性灵派的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