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难点和路径

2017-03-28孙战伟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现代化主体体系

孙战伟

(南京财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江苏南京 210046)



新常态下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意义、难点和路径

孙战伟

(南京财经大学国有资产管理处 江苏南京 210046)

与经济发展“新常态”相呼应,高校亟须在治理思维、治理模式、治理能力、治理主体等方面提档升级,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难在改革、难在主体、难在现代化,须从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治理主体素质、比较借鉴有益经验、法治思维引领推进、培育高校治理文化等途径进行推进。

高校治理体系; 高校治理能力; 现代化

0 引言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理念。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的核心在于治理制度,实现的关键在于治理主体,实现的重点在于现代化。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和智本作用决定了其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承担先行者角色,也决定了其在与政府、社会的关系处理中具有不同于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职业教育的特性。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的基石,高校自身治理中存在治理体制不够顺畅、治理制度比较滞后、治理主体比较单一等现实问题,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何现代化(意义)、如何现代化(难点和路径)的研究尚有极大的探讨空间和现实意义,也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

1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意义

1)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分工不断深化的现实需要。根据现代经济学的分工原理,分工越细,效率越高,经济发展越快。分工的不断细化、深化和分化,影响和推动着相应环境、制度和组织发生变革。为配合和适应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高等教育的智本作用,有必要率先推进和实现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高校需要根据社会分工的不断深化和学校发展的客观实际,重塑高校治理理念,从传统管理向现代治理转变;明确高校治理模式,由单一主体直接管理向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转变;明晰不同治理主体职责,落实治理主体责任,建立“政府宏观调控、高校直接治理、社会机构评估”的治理制度。通过社会化大分工,高校与其他治理主体分工明确、关系顺畅、协同治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主动参与高校治理现代化。

2)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我国高等院校从1998年的1 022所增长到2012年的2 442所,本专科在校生从1998年的340.87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2 391.32万人。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不再是单纯意义上高校数量、教师数量、学生数量、高教设备数量等在量上的简单叠加,更多关注的是高等教育发展理念、发展结构、发展模式等在质的层面上的升华。我国高校虽然在规模和数量上实现了扩张,但同时也面临着管理组织的复杂化、管理结构的多样化、管理水平的差异化和管理权益的多样化等外部环境的变化,这些都要求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与其相适应。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必须遵循高等教育客观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构建高校多元治理主体协同治理关系,健全完善高校治理议事规则和规章制度,规范高校治理程序,以法治化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

3)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的重要保障。不管是美国、德国等传统欧美强国,还是新加坡、日本等新兴亚洲国家,这些被公认为创新型国家的发展实践带来的启示就是:他们非常重视本国国民素质教育和引进高端科技人才;拥有较为丰富的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资源和高端科技人力资源。2011年,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达到6 300万人[1],但科技人力资源素质与国外创新型国家相比差距明显,主要表现为:高层级教育(博士及以上)人口比例过低及科技人力资源质量不够高。高校是知识创新的生产基地、创新人才的培养摇篮、高新技术的活力源泉、创新活动行为主体的联系纽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树立“知识是生产力、人才是资源”的理念,充分发挥智本作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注重提升人才素质,推动科技人才资源由数量向质量、高教由大国向强国转型升级,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提供肥沃土壤。

2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难点

1)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难点之一在治理机制改革。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核心在于高校治理体制现代化。构建科学、合理、现代化的高校治理体制,有利于顺利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因此,如何改革旧有高校治理体制,就成为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的难点之一。特别是高校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哪些体制应该改、如何改,尚无成功经验可以直接借鉴和复制,某些高校存在畏难心理;高校体制改革涉及高校治理模式、能力等,其力度、广度和深度“前无古人”,必然会触及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既得利益,改革的风险增大,改革的压力、阻力也前所未有。

当传统的、原有的高校治理机制不足以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候,就必须改革。高校治理体制改革无论面临何种困难,都无法阻挡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进的步伐。对高校治理体制进行改革,就是改革旧有的不合理发治理体制,建立现代化的高校治理体制。当然,这种改革并非对传统的治理体制全盘否定,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和吸收原有治理机制中的合理部分,并将其嵌入、糅合到新构建的现代化治理机制中。高校治理机制的改革不是一蹴而就,而是循序渐进,在改革中推进,在推进中完善。

2)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难点之二在治理主体。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体制机制的贯彻实施,最终都要通过治理主体来实现。学校能否在思想观念上转变过来,接纳除政府、高校的其他治理主体参与高校治理;高校能否正确处理和政府、社会等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事关高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效率。作为高校治理的直接作用者与关键治理主体,高校既要积极、又要稳妥,必须正确处理好政府、社会、民众、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关系,发挥治理主体间的双向、互动、协同,实现合作治理。

高校治理主体的能力事关高校治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如果将治理机制形象地比喻为实现高校治理功能的外壳,治理主体的能力则是实现高校治理功能的重要内因。高校治理的多元化主体会因其构成来源的差异化而造成主体能力高低的差异,且这些能力高低的差异无法在短时间内提升补齐。因此,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很有必要对高校治理人员的治理能力进行培训,对高校治理人员的治理理念进行强化。

3)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难点之三在现代化。客观上讲,高校并不缺乏一般意义上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但缺乏现代化的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高校治理最大的难点在于如何认识和实现高校治理现代化。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尚无具体的标准和要求,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参照和借鉴,只能在实践中摸索。顶层设计功能固然重要,摸着石头过河也许更适合我国高校治理实际,但不代表西方高校治理实践不能借鉴。参照西方发达国家实践来看,成功的高校治理应该能够体现出高校治理的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模式等重要特征。我国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其推进过程中,可以参照高校治理的法制化和多元主体协同治理两个现代化特征进行探索,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结合我国国情和高校实际做出相应调整。

3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

1)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遵循“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原则,建构“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现代大学制度,理顺高校、政府、社会等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理顺高校与政府的关系,就是要政府改变对高校传统的管理关系与治理模式,政府坚守自身职责,充分发挥制度引领、政策支撑作用;高校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自主治理。理顺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就是要充分认识到利益相关者对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作用,调动其参与高校治理现代化的热情与力量。理顺高校内部机构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内部形成合力,健全完善高校治理的配套制度,促进高校的共治与善治;就是要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党委通过党委常委会(扩大会议)等机制行使党对高校治理工作的领导,引领高校治理方向;校长通过校长办公会等机制实现治校理念,依法开展高校治理工作;教授通过学术委员会、教授委员会等机制实现对高校学风、学术、学科和教学的治理;教职员工通过党代会、教代会、工会等形式参与高校治理。

2)提升治理主体素质。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归根到底取决于治理人员治理活动的有效性。治理组织的功能主要是通过其组成人员实现的,因此,在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必须注重治理人员素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做到关心人、尊重人、依靠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可以说,治理人员的现代化是高校治理现代化实现的重要条件。

对高校治理主体素质进行提升,需要做到有的放矢,不同的治理主体采用不同的方法。对治理主体中的关键人员采用治理理念强化学习、治理经验交流互访、治理模式研讨探索、治理能力岗位轮换等方式提升其治理水平,提高其对高校治理的治理效率和治理质量。在高校治理现代化中实现治理人员的现代化,通过治理人员的现代化推进高校治理的现代化。

3)比较借鉴有益经验。国外发达国家高校治理现代化的成功经验,蕴含了高等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也体现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专业化、国际化的趋势,我国可以根据国情加以借鉴。当然,发达国家高校治理与其所在国家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社会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而对其成功经验的借鉴上具有一定的相对性。通过比较分析办学历史悠久、学术声誉显赫、个性特征显著、办学模式行之有效的国外高校,探索其共同点,如学术力量主导高校治理、基层学术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法律手段规制治理权利等,特别是在注重实体化学术权利的欧洲高校,学术评议会负责高校规章政策的制定和管理决策,校长按照规章制度正确执行。学术权力权在立法[2],根据英国启蒙思想家洛克的“三权分立”思想,可以大胆设想高校治理体系的“三权分立”机制——学术权力机构负责立法、党委会等党的机构负责决策、校长等行政机构负责执行。高校治理体系的“三权分立”机制既解决了权利分立,也体现了权力制衡,做到了学术权利与行政权力的分合。

4)法治思维引领推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理念。在此背景下,高校治理主体有必要正确认识法治化、现代化两个维度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以法治思维引领推进高校治理现代化。高校治理主体强化法治思维,牢固树立法治意识,自觉遵守法制理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治理制度去推进和实现高校治理的规范化、现代化、法制化。高校法治需要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支撑和依据,因此,要从法治层面不断建立、健全和完善满足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的治理制度。用法治思维去引领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将会事半功倍,但也任重而道远。

5)培育高校治理文化。文化不仅是环境的构成内容,而且具有治理的功能[3]。高校文化不仅以其特有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推动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能,高校文化的内容优良程度、氛围活跃程度等也直接关系和影响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因此,高校文化对高校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培育优良高校治理文化,成为高校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

培育高校治理文化可从制度层面、理念层面、行为层面三个方面展开。制度层面上,高校应对涉及高校组织运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和不断完善,使其符合现代高校治理文化的精神,运用制度规范来培育高校治理优良文化。理念层面上,强化高校治理文化含义、功能与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理念,从契合高校组织特性、保障实现高校治理的特殊价值层面深刻解读高校治理文化。行为层面上,高校治理文化主要通过规范和约束高校治理主体行为,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高校治理主体行为,使其行为符合文化精神,建构具有生命力的高校治理文化。

4 结束语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加快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意义凸显。正确认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难在改革、难在主体、难在现代化等,从建构现代大学制度、提升治理主体素质、比较借鉴有益经验、法治思维引领推进、培育高校治理文化等途径进行推进,才能做到因地制宜。

[1] 宣晓伟.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安排: 从社会分工理论观瞻[J]. 改革, 2014(4): 151-159.

[2] 杨克瑞, 谢作诗. 大学管理不宜学术与行政二分[J]. 重庆高教研究, 2013(1): 28-31.

[3] 陈金圣. 重塑大学治理体系: 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 教育发展研究, 2014(9): 20-26.

[责任编辑:缪宁陵]

本刊启事

本刊十分重视著作权、专利权的保护和保密法规的执行。由于本刊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超星域出版期刊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论文被这些数据库收录,请投稿时向编辑部书面说明。

Modernization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under the New Normal: Significance, Difficulty and Path

SUN Zhanwei

(Department of State-owned Assets, Nanji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Nanjing 210046, China)

Echoing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 new normal", universities need to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university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administrative ability in aspects of management thinking, management mode, and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governance subject. The systems of governance and governance capacity modernization have difficulty in reformation, subject and modernization. Universities shoul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from aspects of constructing modern university system, enhancing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subject, comparing and learning lessons from valuable experience, advancing thinking based on rule of law, and cultivating university culture.

university governance system; university governance capacity; modernization

2017-04-07

江苏省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项目(2016SJB880012);2015年度江苏省高校实验室研究会研究课题(GS2015ZC)

孙战伟(1984-),男,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高校治理、高校智库、高等教育

G 647

A

1672-2434(2017)03-0001-04

猜你喜欢

现代化主体体系
边疆治理现代化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论多元主体的生成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翻译“主体间性”的辩证理解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