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2017-03-28杨荣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政治

杨荣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院思政部,湖南长沙410004)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中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为高校教师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网络教学的关系,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成为众多学者探讨的热门话题。在大数据时代,给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以下简称“思政课”)教学带了巨大挑战的同时创造了机遇。一方面,基础知识获取便捷,为思政课教师授课内容、方式的设计安排提出挑战;另一方面,大数据时代突破教学互动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提升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创造了良好机遇。探讨基于互联网+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改革探索经验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在线上平台提供教学视频和知识点PPT等学习资源,学生课外自主完成对线上资源的学习,而在课堂上(线下)教师则对学生反映的重点难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惑,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2]。遵从认知规律,强调思政课教学实践,通过课内课外线上线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更是产生思想共鸣。

1、高度重视设立教学改革攻坚专项

教育部党组审议通过的《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明确,2017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将通过大调研、大提升、大格局“三个突出”,提升思政课质量和水平,增强大学生获得感。5月初开始,组织教指委所有专家赴全国2595所普通高校听3000堂思政课程,我校举全校之力,从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人员支持等各个方面推进思政课程建设。为充分发挥思政课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制定了《进一步提升和改进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规划》,以夯实实践教学为目标,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政策、资金支持,明确思政课堂要注重实践,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和主阵地协同作用。

2、建立教学支持网络平台

为推进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我校已经建立了包括教学官网、世界大学城空间和民院新青年微信公众平台三大网络平台。其中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已经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大学城空间教学实质上就是一种网络教学,具有丰富资源共享、师生互动便捷、媒体展示多样等优势。一生一空间,生生有特色,我校顺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打造现代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为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建设线上线下教学资源

思政课线上线下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主要以教材为纲,变教材体系为教学体系,开发微专题教学资源,变抽象理论为紧扣学生、紧扣社会的专题,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现已开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研修等17个微专题教学资源;为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聚焦学生关注的热点,思政课教学队伍已经完成60个微课的录制、上线,受益人数达16000余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注重发挥校企合作优势资源,依托校内4个实践研修中心开展“职业道德”、“志愿者服务”、“红色文化”和“廉政文化”小班主题研修;为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我校逐步建立湖南省党史展览馆、新民学会旧址等校外实践基地。丰富的线上线下资源的建设,为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提供现实可能。

综上所述,我校积极探索思政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改革,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思政课堂到课率、抬头率均明显提高;违纪率显著下降,社会反响良好,学生更具获得感。

二、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改革的几个相关问题探讨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着“配方”比较陈旧、“工艺”比较粗糙、“包装”不那么时尚的问题[4]。思政课教师在内容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尤其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做了很多尝试。比如课堂实践注重增加趣味元素,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课堂实践形式多样化,如随手拍、辩论、红歌、朗读、小品、电影赏析、词语猜猜猜等,再如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尝试。效果如何?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探讨。

1、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性问题

高职院校思政课主要选用以下基本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式与政策》。总体来说,教材内容丰富、厚重,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高职院校的课时量相对教材内容比较有限,因而不能面面俱到。加之教材的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受众对象基本接近“00后”,他们的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熟悉互联网技术,思政课教师必须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将教材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这种做法是好的,但在操作过程中,是否尽人意?比如,有旅游职业院校教师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重难点分析时,认为难点是如何在今后的旅游工作中化理想为现实?如何在旅游相关岗位上做忠实的爱国者?如何创造有价值的职业人生?这位老师的初衷是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紧密联系起来,但你认为这位教师上的是思政课还是旅游专业课?变教材内容为教学内容,须以教材为本,要正确把握教材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统一性。

2、“接地气”与“达真知”关系问题

上面提到,为了使课堂气氛活跃,内容“接地气”,思政教师采取多种多样的课堂实践形式。比如词语猜猜猜游戏,教师选几个授课内容里面的关键词,让学生分组进行游戏。在讲解“改革开放”这个主题时候,教师把“改革开放”作为游戏关键词,小组进行猜猜猜。课堂上进行这样一个游戏,给学生留下的与快餐文化没多大区别,观众哄堂大笑后便会烟消云散。思政课实践教学,是依托和强化实践性来深刻解析、发展和突出理论性。在讲解“改革开放”的时候,要带领学生通过了解改革开放的背景,探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从理论上把握中国为什么要改革开放?有些什么举措及带来的变化?有什么启示?我们授课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考虑“接地气”,但务必明确,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我们既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一门知识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关注讲授的价值观是否能帮助学生处理他们面临的道德和社会现实问题,即“达真知”。

3、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问题

大数据对思政实践教学产生巨大影响,思政教师队伍在积极探索一条思想政治理论“你说我听”传统授课方式与泛在集成的网络课程融合的有效模式,需要我们重新思考教师与学生角色定位问题。“实践教学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如得不到发挥,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难以印证知识的可靠性和有用性,难以发现问题,实践教学达不到应有的目的,那么也就名存实亡了”[3]。大数据时代,熟悉互联网技术的当代大学生,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论坛、大学城空间、贴吧等现代化信息交流媒介,与教师进行及时有效沟通与交流,增进了解。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你说我听”。课堂已经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单一选择,教师也不再是单纯知识的教授者和评定者,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实践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能只是一个引导者、指导者,或是一个协调者。实质上,大数据时代,教师授课已经从“如何教”逐渐向“如何学”转变,从教师主导逐渐向师生共同参与转变。

[1]习近平.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讲话[Z].2016.

[2]杨宇翔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施方案设计[J].思想教育研究,2017,(7).

[3]王骏缘,刘新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本内涵解读[J].改革与开放,2017,(4).

[4]教育部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配方”陈旧“工艺”粗糙[EB/OL].http://news.163.com/17/0312/15/CFBBTFH400018AOQ.html,2017-03-12.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政治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新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
“721”人才培养模式与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