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基腐文化”在我国的传播现状及特点研究

2017-03-28杨洁琳

传播力研究 2017年5期
关键词:亚文化群体受众

文/杨洁琳

上世纪90年代,随着日本动漫的流行,基腐文化传入我国大陆。最初,它只出现于漫画出版物中,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大陆基腐论坛、网站相继建立,基腐文化在我国逐步兴盛,对我国主流文化与“基腐文化”的主要受众群体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网络“基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基腐文化”即“基情文化”与“腐女文化”,“基情”一词来自于粤语白话,男同性恋被称为"搞基。“腐女”一词来自于日语,是由其同音的“腐女子”(ふじょし)转化而来,专指喜欢看男男爱情作品的女子。“基腐文化”是以“腐女”群体为助推、互联网为主要传播平台、男男爱情为主要题材的青年亚文化。网络“基腐文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主要体现于四个方面。

(一)传播“基腐文化”的网站众多

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中国国内开始出现大量传播“基腐文化”的网站。除各种以基腐为主题的网站论坛外,不少网站论坛还特别设有基腐专栏和基腐版块。而这些网站拥有大批国内的基腐原创作者和支持者,同时这些网站也成为国内基腐文化交流的主要平台。大量的基腐文化爱好者在这些网站上发表自己的作品,如早期的路西弗、西江月等,文学网站的基腐文化专栏,如晋江、红袖等,这些网站的出现建构了“基腐文化”的传播场域。

(二)“基腐文化”作品资源丰富

基腐网站的出现对于中国基腐文化的发展是一大促进。伴随基腐文化相关网站的建立,大批基腐文化创作者和读者纷纷涌现,在中国网络上也开始大量出现各种形式的基腐文化作品,如小说、漫画、短剧、微电影等。其中小说与漫画是基腐文化作品的主要类型。

(三)“基腐文化”受众群体庞大

随着基腐文化在网络中的普及,越来越多年轻女性接触基腐文化并成为基腐爱好者。现在,对于网络上存在的基腐文化接受者的总数,我们无法做出准确而具体的统计,但我们可以通过国内知名基腐网站露西弗俱乐部的相关数据得以管窥。以其交流区为例,该论坛共有注册会员71315人,发表主题帖共394083篇,发帖总数共2536554篇,平均每天发帖数量在200~400篇,最高日可达5621篇。

(四)逐渐向主流文化靠拢

过去“基腐文化”指向的同性恋在社会的接受度较低,承受较大舆论压力,大规模传播同性恋文化缺乏与之相应的媒介与舆论环境。传播处于网站和论坛的圈地自萌阶段,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受众群体的庞大,外来“基腐文化”的侵入,曾经作为青年亚文化的“基腐文化”逐渐进入微博等公共领域,进入主流文化的范畴。近年来,我国大量影视作品中都出现了对同性文化的暗示。在电影作品中“基腐文化”的体现更为裸露,如《道士下山》《心花路放》《让子弹飞》等,影片中均出现了直接描述同性文化的台词。由此可见,“基腐文化”在影视艺术和大众娱乐的助推下渐渐向主流文化靠拢。

二、我国网络“基腐文化”传播特点

“基腐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携带着青年亚文化对主流文化颠覆和批判的特点,与此同时相比于其他青年亚文化,它在传播渠道、受众群体、传播内容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产生的原因既来源于“基腐文化”指向群体的特殊性,同时也根植于我国社会环境。

(一)互联网成为“基腐文化”主要传播渠道

“基腐文化”作为一种青年亚文化,是在主流文化边缘衍生于网络的小众文化式样,与大多数青年亚文化相同,互联网是其传播的主要平台。这种特点能为我们直观经验所感知,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基腐文化”不是来自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大众媒介,而是网络为其提供了资源有易得性。

(二)青少年女性为网络“基腐文化”主要受众群体

腐女作为“基腐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具有明确的性别指向,是“基腐文化”得以广泛传播的首要内推力。她们对表现男男爱情的文化产品情有独钟,直接带动了“基情文化”的繁荣。同时女性群体中呈现出低龄化的特点。各种调查结果显示“基腐文化”的受众群体主要为青少年女性。

(三)“基腐文化”作品良莠不齐

“基腐文化”伊始指向的是一种“不涉及传宗接代的男男纯爱”,以唯美、纯洁为主要艺术特征,但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其野蛮生长的路径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文化作品,优秀的“基腐文化”产品在网站获得过百万的点击量,“拙劣”的文化产品无人问津,更值得警惕的是一种色情化的趋势在“基腐文化”中开始蔓延,阻碍了“基腐文化”的健康发展。

(四)“基腐文化”呈现出大众调侃的娱乐倾向

对同性恋群体的娱乐化。当下人们使用的词语很多是伴随耽美文化发展出来的。但这些词在使用时大多带有贬义色彩。就连象征权威与顶级的央视春晚,也因为在2017年春晚中安排了多个男男对唱的节目被网友调侃为"为什么今年都是男男对唱,因为今年是‘基’年”,这种娱乐倾向一定程度上减低了"基腐文化”对主流文化的颠覆性。

三、结语

针对基腐文化在我国网络传播的特点,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制定与基腐文化相关的网站和论坛管理制度、推进中国性教育脱敏进程、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树立文化自信等一系列措施,以保证基腐文化在我国传播的健康发展。

[1]葛志远,庞明杰,蔡为,梁青.我国“基腐文化”的网络传播浅析[J].经济视角(下),2009(09):58-61.

[2]郭晨雪.社交媒体环境下腐文化传播行为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亚文化群体受众
通过自然感染获得群体免疫有多可怕
“群体失语”需要警惕——“为官不言”也是腐败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玩具变“潮” 已成为一种亚文化?
向沛文:穿行于青少年亚文化
小区域内亚文化区划分路径研究——以重庆市区域内亚文化分区研究为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腐败亚文化”何以挥之难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