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
2017-03-28方畅
文/方畅
一、国产小成本电影的生存困境
(一)国产小成本电影融资困境
资金短缺是所有中国电影产业制作中的大问题,愿意投资给新晋导演拍摄处女作的很少,新晋导演能成功拍摄出自己第一部电影的大都是得到国家资助或是政策扶持,但是国家拨给的资金更多偏向于少儿、农村、少数民族等题材影片,而对于小制作的商业片、艺术片投资就更少。所以年轻导演很少会受到投资者关注,像宁浩这样优秀的导演,也是因为刘德华资助处女作,才大获成功。
(二)国产小成本电影制作困境
1.质量粗糙
小成本电影是中国电影重要组成部分,但随着中国电影迅速发展,小成本电影面临着与商业大片共同竞争的压力。小成本电影请不起知名演员,买不起高端设备,更制作不出华丽场景,小成本电影在制作中就会遇到重重困难。也正是由于小成本电影在制作环节面临的困境,使电影在制作上容易粗制滥造,形成低质量电影。
2.同质化严重
国产小成本电影同质化问题很严重。就比如喜剧式小成本电影,大部分都以粗俗的网络用语、恶搞当前社会现象、模仿经典桥段等为特点。这类电影容易被复制,制作简单低廉,一旦有一部小成本电影获得成功,就会有千千万万部小成本电影争相模仿。就如比王岳伦导演的喜剧片《十全九美》获得低成本高票房的成功后,出现很多同类型电影,最终导致王岳伦导演的《熊猫大侠》等电影票房惨淡。
3.缺少职业编剧
与同档期大片竞争就如以卵击石。据调查,每年国产小成本故事片只有10%能进入院线。而在中国最遗憾的一点是没有职业编剧。在中国电影编剧确实不少,但职业编剧几乎没有。而对于小成本电影来说,如果能在剧本上下功夫也会是好开始。
(三)国产小成本电影播映和宣发困境
1.题材的限制
在电影上映之前也需要审核,国内审批系统极其严格,很多在国外允许播放的内容在国内都被禁播,小成本电影大量敏感题材也会被广电总局枪毙。张元导演的《东宫、西宫》是一部同性恋题材影片,反映的是中国社会边缘人和地下文化,获得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大奖,但最后因为诋毁社会形象、涉嫌宣传腐化思想而无法批准上映。
2.档期的限制
相对来说院线会将具有商业价值、观众呼声较高和有名导演名演员的电影放在最好时间点,而且会给电影较多档期次数。就如已故导演吴天明的电影《百鸟朝凤》获得2013年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电影口碑也无差评。但影片几年未能进入院线,直到去年才大力宣传,然而上映前期档期问题也使电影十分尴尬档期次数少,也是大部分小成本电影在院线上面临的歧视。
3.规模的限制
小成本电影因为其成本低的局限,往往不能在宣发上投入太多资金,相应宣发规模也会不尽人意。电影《钢的琴》在宣发过程中使用新媒体营销,主要依靠口碑营销,因为资金限制没办法进行大规模长周期宣传,仅仅借助舆论领袖的力量来拉动票房远远不够,又因为档期选择的失败,最终以641万元的惨淡票房收尾。
二、国产小成本电影的市场出路
(一)重视国内市场
近年来由于国内电影市场急功近利,很多优秀的小成本电影在商业大片和好莱坞影片双重夹击下难以进入电影院,使得很多电影创作者将国际电影节为目标,放弃国内市场。贾樟柯的《世界》投资1200万,国内票房不足百万,海外发行收入400万美金;王小帅的《青红》投资1000万,国内票房不到400万,海外发行收入200万美金;陆川的《可可西里》在海外也获得了80万美金的收入。电影是有风险的大投资,但如果放弃国内本土的电影市场,是舍本逐末的错误决定。如果小成本电影要站稳脚跟,更需要在国内开辟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二)打造优质电影
1.内容创新
处于国产电影金字塔最下面的小成本电影想要突出重围,内容创新必不可少。小成本电影《我不是王毛》没请大牌明星,夸张、大胆的故事情节描述了作为主旋律的战争题材,搞笑中带着严肃的气息,是喜剧的一种新样式,内容的创新使其电影有了好口碑,微博上对电影评价很高,也让演员王大治凭借出色的演技获得俄罗斯邦达尔丘克国际军事爱国主义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2.制作精良
小成本电影要在电影的摄影摄像、后期制作上要大下功夫,用心打造完整高质量情节也会受大众喜欢,赢得观众的好口碑,最终获得成功。忻钰坤导演的《心迷宫》、陈建斌导演的《一个勺子》、万玛才旦导演的《塔洛》等一大批小成本电影进入市场后,很明显的是他们制作非常精良,改变了小成本电影以往粗制滥造,是一个很好的趋势。
(三)扩大电影融资
1.我国政府融资
1991年,国家为发展国产电影设立国家电影专项基金。2000年12月,国务院下发《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有关电影方面,强调继续实施发展电影事业的五项经济政策。自从90年代国家设立相关基金以来,国家每年资助的电影资金总额达1亿多元。对于投资成本不高的小成本影片来说,50万元资助已经是很大一笔金额。
2.海外预售融资
我们国内有很多已经在国外有声望的导演,他们可以通过预售的方式在海外获得融资。比如贾樟柯,他的新片在上映之前基本上已经在海外版权的出售上收回成本,那么在国内放映时就没那么大的压力。同时这种从容的心态还会一直持续到他的下一部电影,使得自己的才华展现不受束缚。
3.众筹融资
小成本电影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广大的用户基础发起众筹,电影演员和工作人员也可以实行股份化的形式,先不给报酬,电影上映后根据票房收益来进行最终分成。管虎导演的《厨子戏子痞子》成本1000万,三个大牌明星刘烨、张涵予和黄渤他们将片酬入股,根据票房收益分红,调动演员的积极性,也确实是一种规避风险的办法,年轻的导演可以借助这种方式减轻负担。
(四)加大宣传力度
虽然不能像大片那样进行长达几个月大范围宣传,但是小成本也可以有自己的宣传策略,使用不多的宣传资金来达到好效果。如徐静蕾导演的电影《梦想照进现实》的发行方将把六个月的宣传费放在一个月来花,放弃长时间的宣传,而集中精力在较短时间内制造话题,最后获得很好的效果。小成本电影要多利用成本低的新媒体进行宣传,除微博微信宣传外,还与手机APP、视频网站、数字电视等联合进行宣传,小成本电影选择多种渠道的宣传方式,可能会得到更大效果。
(五)拓展播映渠道
电影取得高票房固然是最大的成功,但是作为不受重视的小成本电影来说,小成本电影应该多关注除院线放映以外的播映渠道,比如以下几种:
1.全国电影频道的收购
中央电视台CCTV-6对国产电影的收购力度很大,刚开始只要拿到《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影片都全部购买,给出的价格也很高。
除CCTV-6的收购外,全国还有很多电影频道可供小成本电影播映,比如中央电视台的纪录片和怀旧剧情、凤凰卫视电影台、潇湘电影频道、东方电影频道等,这些电影频道都提供小成本电影与观众见面的渠道。
2.开发二级市场
二级市场的开发主要可以从大学生、部队和农村院线来进行,大学生是一个很鲜活的群体,很多小成本电影文艺片都是现在高等院校受欢迎,就比如《三峡好人》等类型的文艺片都是先将高校为推广中心,大学生票房很重要。部队和农村都是比较封闭的群体,没有太多娱乐方式,如果将小成本电影在这些地方推广,可能会有更多观众群体和反响,放映要求也较低,最后通过人际传播,逐渐扩散到社会商业院线,国产小成本电影就有可能受到瞩目。
3.视频网站播放
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不仅在内容、加载速度、清晰度上,还对产品的附加服务和价值上进行竞争。因为视频网站观影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成为大众除电影影院观影以外最重要的观影方式。视频网站对于电影来说,只是制片商的一个营销渠道,把电影版权卖给一个或多个视频网站,实现了风险共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