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同期声 让新闻报道“活”起来
2017-03-28陈明燕
文/陈明燕
声画结合是电视新闻比之文字新闻的显著优势,同期声作为电视新闻报道的手段之一,具有着很大的份量,电视新闻中的同期声能够直接、生动记录新闻,记录当时当刻所发生的新闻事件,反映报道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好的同期声能给新闻报道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能效突出新闻主题,增强电视新闻的现场感,能让新闻作品鲜活起来,同期声用好了,即使解说词一般,也能带给新闻作品很多亮点,增强报道的感染力,提升新闻作品质量。
在新闻采访报道中,什么样算是好的同期声呢?首先就是细节,采访的同期声要突出细节,新闻才有真实感,才有感染力。比如说在一条讲述“某市成功举办首届“1元城市生存挑战赛”的新闻里面,新闻的内容是:20名参加相关挑战赛的孩子们独立完成了打工赚钱、给父母买礼物等各项挑战,孩子们体会到了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懂得感恩回报。这是一个题材上虽然小但很有温度的新闻,但如果没有了同期声的搭配,只有干巴巴的解说词,即使解说词藻再优美华丽,新闻也就味如嚼蜡,在这类的新闻中,同期声的使用就必不可少,用好了更是功不可没。在报道中,记者采访了2名学生,1名家长和活动的负责人。电视采访小孩子,最怕的就是小孩子表达不出想说的话,除了采访时候加以引导外,更重要的是采访前期需要过滤挑选合适的采访对象,在活动当中,就要认真观察孩子们,哪个更为主动积极,不怯场,相对的,对于采访,这样的孩子们的配合度会更高,也更有表达的欲望,特别是在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认真的劳动付出后,对于这样的活动,他们的感受会更加深刻,更有话说,这样采访出来的同期声往往更有惊喜,更有感染力,以上面这条新闻为例,采访中,有一个孩子就是这么说的:“今天我卖报纸赚到是五块,本来我说三块,那个人就给了我五块,他还说不用找了”。这个同期声就很有活动细节,很真实,进一步丰富新闻信息量,另一个则是家长的采访同期声:“今天她一回来我就问她说,怎么样感觉,她说体会到妈妈赚钱的辛苦了”。在这个采访同期中,还穿插了一个有趣的片段,当家长说完上面的一段话的时候,在身边的孩子对母亲鞠了一个躬,向母亲说了一句“妈妈辛苦了”,这一瞬间,家长也很感动,搂着孩子,欣慰地继续接受采访:“希望以后这样的活动要经常举办,因为我们现在的小孩真的对生活这方面的体验太少了 ”,家长还接着问孩子,下次还要不要参加,孩子开心回答说要参加,这一段互动很有爱,也很能突出主题,作为记者,特别是摄像记者,这样的同期声就要抓拍到,最开始是按照普通采访的方式在采访,这些互动的发生是突然的,这样的采访同期声能记录下来,新闻细节更加丰富,更能反映人物真实的内心活动和思想,也更动人,这样恰当的同期声运用是解说词无法替代的,能给这个新闻作品一个点睛之笔,新闻作品才更能出彩,打动人心。
同期声主要分现场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声两种,两者相结合,运用巧思,编辑制作的新闻作品更能是充分发挥电视声画的优势,表达出明确的新闻主旨,增强报道的感染力。曾荣获第二十五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的海南新闻联播《忠诚无限·夫妻国旗班》的新闻报道,就是一个声画结合得很不错,很让人感动的新闻作品。《夫妻国旗班》是《忠诚无限》系列的开篇之作,讲述的是三沙市一对年过半百的渔民夫妇,丈夫叫吴忠灿、妻子叫曹烈珠,都是民兵。数年来,他们在长600米、宽300米的西沙赵述岛上,每半个月或逢重大节日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升国旗、唱国歌。在这篇报道里,现场同期声和采访同期声相得益彰。在片子的开头,一段简单的解说词过后,就是两夫妻升旗前做准备的简单对话,配上着简短的解说词:
[现场声]:哎呀,你帽子歪了,正一下
[解说词]:夫妻倆要做一件神圣庄严的事--唱国歌,升国旗。
[现场声]: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国旗在海风中飘扬的声音、海浪拍打岩石的声音、还有夫妻俩唱国歌的声音,这些现场声和解说词有节奏地搭配,给受众以身临其境之感,在片子开始,就切入了主题,声画到位一下子让受众进到了夫妻国旗班的日常生活中来,跟着记者的镜头,去感受这对渔民夫妇在岛上的生活,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彼此之间感情深厚,对党的无限忠诚让人动容。整篇报道中,同期声所占的篇幅特别大,约占了整篇报道的三分之二,有两夫妻在岛上大量的生活场景现场同期声,也有与记者聊天互动的同期声,采访方式也不是站立端正接受采访,而是在各个不同的生活场景中,与记者们的聊天,或者两夫妻的互动中收录同期声,比如以下:
[现场]:鞭炮
[解说词]:端午节,三沙市慰问团送来粽子水果。
[现场]:宰鸡,端菜,吃饭了
[解说词]:妻子终于杀了只鸡,四菜一汤就算过节。吴忠灿觉得挺亏欠妻子,跟他14年,没戴过戒指,更没旅游过,自己嘴唇长了血管瘤,也没嫌他丑。
[同期声]:吴忠灿、曹烈珠夫妻 中共党员
[以前我治过,治不好,治了发起来又长起来,于是我就不治了,(阿姨,你不觉得他这样不好看吗)没有,我要是觉得,我不嫁给他了。
现场同期声和现场采访同期交叉灵活使用,恰到好处,这样的同期声,受众仿佛是与两夫妻面对面,不仅新闻细节丰富,还很富有真情实感,以真实的生活细节作为新闻的血肉,听他们讲自己的故事,展现了两夫妻不仅对于爱情的忠诚,还有对于祖国的忠诚,凸显主题,更加打动人心,在这篇新闻作品中,还有效运用了《红旗飘飘》音乐等,烘托情境,渲染氛围,当然,新闻同样是以现场互动的同期声作为结尾,升华主题:
[解说词]:逛完永兴岛上的北京路,夫妻俩来到超市添置生活用品。
[现场声]:你不是想白吗,今天买这个礼品给你,(多少钱),25块,搞白了不要跟人家跑了,(哈哈哈笑话)(记者:有什么心愿)(妻子:)多打一点鱼,(丈夫:)老了,到北京天安门看升国旗]
这些话语朴实无华,观众感受到的是两夫妻在岛上坚守奉献的精神,阐述了忠诚,正如新闻里说的:“当夫妻俩升起国旗时,他们觉得全中国都能看见这面旗,也感觉一个普通个体生命的荣耀。”
再如湖南卫视的《为了人民·王婷:“花木兰”扶贫”》的电视新闻报道,也是同期声运用得很好的范例,片子同期声也是占据了全片约三分之二的分量,灵活运用现场环境音,群众采访和人物独白等方式,给受众展现了女儿继承父亲遗志,接力扶贫的感人故事,特别是新闻最后,王婷在父亲墓前的伤心独白,感人至深,而这些都是解说词无法替代的,只有同期声才能传递的情感力量。
可以说,好的同期声能对新闻作品起到重要的点晴作用,一个好的同期是需要付出很多心血才能获得的,更需要提前策划,仍以《夫妻国旗班》为例,据了解,此篇新闻作品的同期声素材是记者们与两夫妻同吃同住数日时间收集而来,顶着海岛上40多度的高温,几天不能洗澡,克服晕船等困难,付出了艰辛努力才得到的,要收集到好的同期声,更需要提前做好策划,也不是就简单问夫妇俩几个问题就敷衍了事,而是要沉下身子,扎实做好采访前的功课,在吃透采访对象相关信息的情况下,有意识地去引导和收录同期声,展现出人物的亮点。
在电视新闻报道中,同期声的恰当运用将丰富新闻信息量,有效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传递情感,让新闻作品更加“鲜活”。特别在灾难性新闻报道中,电视新闻同期声的运用,更能将电视新闻的真实性与现场感发挥到极致,最大限度让受众了解现场情况。在新闻曝光调查类节目里,同期声的内容更是解说词不能替代的,这时,新闻媒体的角度必须是客观的,采访对象的同期声主要是做引证用,才能彰显新闻的真实感和权威性,以原人原声,可以更好地展现新闻事件的本来面目,同时,现场采访同期声要注意内容的取舍与整个新闻以及和解说词的有效配合,不重复,不啰嗦,不杂乱,要能有效反映新闻主题。总而言之,用好同期声对一个新闻作品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好的同期声能给新闻报道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有效突出新闻主题,让新闻作品更加鲜活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