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建设的策略探讨

2017-03-28王伟苗童传贵

传播力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智库影响力

文/王伟苗 童传贵

一、问题的提出

“智库”是西方舶来品,译自英文“Think tank”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是指美国参谋人员和国防科学家策划军事战略和行动计划的研讨室,后来泛指以工业政策研究为中心,公共政策与舆论为目的的政策研究机构。随着社会进步和不断发展,智库这个纯军事术语用法得到了延伸,内涵和外延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涵盖的范围和领域不断扩大,囊括当代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外交关系等诸多问题的研究机构。据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报告2016》统计显示,全世界共有6846家各类型的智库。高校智库作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日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就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做出重要指示和工作部署。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求建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2014年2月,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明确指出了高校智库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主攻方向,要求从资源整合、队伍打造、创新管理、拓展平台以及加强领导等各方面进一步加快高校智库建设。2015年1月,中央两办联合发文《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推动高校智库发展完善,重点建设一批全球和全域问题研究基地、海外中国学术研究中心。在此背景下,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兴起智库建设热潮,如同大地逢春万物复苏,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

高校智库的核心功能是建言决策和影响舆论,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传播,只有将战略研究和舆论传播密切结合才能扩大智库影响力。可以说,独立性和影响力是智库的核心价值所在,而影响力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传播力,高校智库也不例外。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可见,传播力是高校智库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影响力的有效手段。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浪潮中,高校智库要想有所作为,赢得一席之地,就必须具有战略眼光,具备全球视野,依托各种传播媒介、传播手段、传播方式、传播技术、传播人才以及在传播上的创新,将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产品向社会各界传播,影响公众舆论,进而影响政策制定,达到咨政启智目的。梳理已有的研究文献,选取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篇名“传播力”作为检索词,以1998年1月至2017年4月为检索时间,共检索到1141条结果,且最高峰数值出现在2016年288条,大部分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新闻媒体传播界,而对于智库和大学、科研机构传播力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寥寥无几。因此,本文将“传播力”与高校智库结合起来具有一定切实可行的研究意义。

二、高校智库传播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智库传播力就是指智库机构利用各种传播渠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学术观点、政策建议传递给受众(包括民众、科研机构、政府、企业等),从而影响、引导受众的能力(包括社会影响、学术影响、政策影响等)。从自身层面来看,高校智库传播力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自身发展,扩大影响力和知名度。传播力是当前全球化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开展国际交流合作等战略活动必须具备的能力,其关系到学校整体上在国内国际上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而且还肩负着展现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大使命。因此,一个高校智库的传播力大小,影响决定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和所处位置,同时智库的影响力又代表着高校整个实力水平,有利于提升认可度,改善社会形象。如美国胡佛研究所、跨大西洋关系研究中心、贝尔弗科学与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等这些世界顶级高校智库,其传播力十分强大,他们广泛地与全球其他国家密切开展交流合作,相互之间进行访问和学术交流,形成频繁的国家交流合作。在整个交流合作传播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带动了整个学校影响力的提升。

从国家层面来看,高校智库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以军事、经济等为代表的“硬实力”国家间竞争正在逐渐被取替,而以文化、意识形态等为核心的“软实力”已成为新一轮大国之间竞争博弈的棋子。实际上,“软实力”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一种思想的竞争,高校作为文化软实力展示的重要窗口,智库作为生产思想和智慧的重要工厂,都是国家谋求“软实力”竞争的重要砝码。对于高校智库而言,核心竞争力来源于影响力,而影响力取决于传播力。高校智库要用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去影响社会、影响受众,就必须以强大的影响力为支撑,影响力又取决于自身传播力的强弱。因此,在这样优胜劣汰的生存环境下,哪个高校拥有强大的传播力,就在国内外智库市场上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赢得一席之地,最终获得话语权和主动权。

三、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现状及传播力问题分析

相对于官方智库、民间智库,高校智库的建设与发展具有学科门类齐全、人才资源丰富、对外交流广泛等独特的优势,发展起来比较迅速,但与国外智库相比,我国高校智库建设相对起步较晚,与西方智库强国相比能力和影响力都存在明显的差距。2017年1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发布的《全球智库报告2016》认为,目前全球共有智库6846家,其中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拥有智库数量最多的国家,有1835家,中国以435家的数量连续七年位居世界第二,超过英国和印度。虽然近年来我国智库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智库数量实现了井喷式增长,与2008年74家数量相比,增长了487.84%,但质量却不尽如人意,与美国智库存在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从数量上来看,美国的智库数量相当于我国的4.2倍;从影响力来看,进入全球十大智库美国数量高达6家,而中国依然为0。特别是最佳高校智库90强榜单中,中国仅有6家上榜,且最高排名仅列第11位,即北京大学国际战略研究院,仅占十五分之一,这与我国经济崛起的大国地位极不相符,也与现实发展要求不适应,足以表明我国高校新型智库建设发展任务依然十分艰巨。

从国内视角来看,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统计,2016年我国智库综合影响力前30名中,高校智库共有4家,官方智库23家,以及社会(企业)智库3家。这4家高校智库中,入围前10名的仅1家,即排位第七名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不难发现,从数量上来看,官方智库独占鳌头,高校智库在影响力方面与官方智库相差甚远,正如前面所述,影响力来源于传播力,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建设还任重道远。虽然我国已经拥有了诸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和重阳金融研究院等优秀的世界顶级知名智库,但是全国范围来说,我国高校智库还存在分布不均、水平参差不齐、平衡发展不足的问题,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发布的《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显示,在综合影响力、分项影响力、系统影响力、专业影响力四类排名中,西部地区仅有2家地方社科院智库入围地方社科院系统影响力前十名,分别是四川社会科学院和重庆社会科学院,根本再难以看到贵州等其他欠发达西部地区的智库身影,更别谈西部地区高校智库,大部分高水平、影响力大的智库尤其是高校智库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一线发达城市。由此可见,优质智库人才资源和高校整体实力水平高低是影响高校智库发展的重要因素。

从上面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智库存在着整体水平不高、影响力较弱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历史发展、社会环境等因素外,主要原因还在于高校智库自身存在“缺陷”,不能有效提升其传播力,进而扩展影响力。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缺乏高质量研究成果。没有研究成果的传播是无本之木、无水之鱼,失去智库最基本的内容前提,任何传播手段、技巧都只是“巧妇无米之炊”。高校智库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雄厚的基础研究力量,发表研究成果不是难事,但由于我国高校历来存在学术导向惯性,习惯于闭门造车、坐而论道,经常出现研究与决策“两张皮”现象,导致难以生产出向上影响决策、向下引导舆论的高质量思想产品,其传播能力捉襟见肘。另一方面缺乏与媒体互动合作。国外智库非常注重与媒体的合作关系,利用媒介积极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达到影响社会公众舆论的目的。但是我国国内大部分智库舆论传播意识不强,不重视宣传推介,与社会、公众、媒体缺乏互动合作,这也是我国高校智库普遍存在的通病。在互联网思维和媒体融合主导的时代,对新媒体的运用建立起全媒体传播平台是智库传播的主要趋势,美国智库在这一方面做的非常成功,如布鲁斯金学会专门投入巨资用于门户网站建设,在其门户网站公布研究成果、研究人员演讲以及管理层和学者联系方式,同时注册成会员还可以定期收到其学会发送的免费最新政策信息,公众也可以免费下载研究资料和购买书籍,几乎就是一个一站式服务的媒体超市。反观我国高校智库几乎大部分都没有门户网站,即使有网站的也是仅仅公布一些智库活动和简单工作动态,而且更新不及时。特别是一些高校研究人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当做成秘密,对媒体和公布网上存在戒备心理。以上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高校智库发展的瓶颈问题,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四、推进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建设的策略建议

提升传播力是高校智库自身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智库发挥出实质性影响力和提升整体实力水平的必要性条件,推动我国高校智库传播力建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大众传播策略。媒体的核心功能是大众传播,而媒体恰恰是智库传播观点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相对于媒体,高校智库的传播功能、传播能力显然要弱;相对于高校智库,媒体的研究能力、智库功能也显然不够强大。正所谓媒体可以实现智慧传播,但不一定能实现传播智慧;而高校智库可以实现生产智慧,但不一定能智慧传播。在当前媒介社会化和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高校智库应充分认识到只有通过媒体的大众传播,才能更有力将自己的思想或成果推介传播出去。在这一方面,媒体融合发展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高校智库应紧紧抓住这一机遇,积极主动与媒体互动合作,特别是要注重借助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延伸影响力、拓展传播力,甚至应相互融合发展打造一个新型高端智库。如南京大学与江苏省内各大传媒集团协同创新,共同打造“江苏紫金传媒智库”,就是一个很成功的例子。另外,高校智库还应与一些主流媒体合作共同举办一些研讨会,借助媒体的传播渠道,提升自己的影响力、竞争力。如光明网与武汉大学、东南大学等联合举办了若干场智库建设研讨会。另一方面,研究成果要凸显大众化包装。在议题的选择上注重时效性,跟进社会热点,根据社会公众关注的变化,策划不同的主题。在研究成果推介上要注重追求通俗易懂、形式新颖,要以目标人群兴趣为着力点,紧紧抓住公众的眼球,确保做到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推介方式。

二是组织传播策略。组织传播是高校智库提升传播力,推广研究成果的另一种重要传播途径。举办学术研讨会和短期培训班、设立分支机构等等都是高校智库组织传播的表现方式。高校智库在发展初期可以举办一些中小型的学术研讨会议,远期可以设立一些分支机构,比如海外研究中心,延伸扩展影响力。近年来,国内不少知名智库也开始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研究中心,使他们成为国家政策理念的海外传播平台。例如,南京大学中国南海研究协调创新中心近年来一直积极探索“走出去”发展模式,在美国华盛顿设立分支机构“中美研究中心”,从而在国外开辟了争夺南海问题国际话语权的舆论战场,也大大提升了自身传播力。此外,高校智库还应把派出访问学者参与国际会议,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作为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如2016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与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联合主办,中国南海研究院和美国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协办的中美智库南海问题对话会在华盛顿举行,围绕南海话题中国智库专家与美国智库学者一起对话。当然,作为一些实力稍弱且刚刚发展的高校智库,可以在国内尽可能的多参加一些学术会议,充分发挥自身的研究特长,提升在国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全媒体传播策略。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公众号、微博、博客、头条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改变了以传统媒体传播策略为主的格局。高校智库在继续利用学术研讨会、讲座、出版物等传统方式进行推介的基础上,要善于和重视运用新媒体手段,通过多种传播渠道,加强宣传、传播和推广。重点要通过智库门户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实现网上网下融合传播,不断扩大高校智库的传播力和渗透力。另外,当前已经进入了大数据时代,高校智库可以建立数据库,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用户需求,运用全媒体传播平台满足公众个性化政策研究信息需求。高校智库可以运用大数据手段对所有用户需求进行分析,建立精准的个人需求档案。比如在其门户网站上根据用户浏览痕迹来分析其需求,或者用户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订阅内容,这样一旦新的研究成果推出就可以根据需求记录推送出不同的产品,从而实现点对点的信息服务,最终精准有效提高传播力和影响力。

[1]教育部.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EB/OL].http://www.gov.cn/gzdt/2014-02/28/content_2625304.htm,2014-2-10.

[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01/20/content_2807126.htm,2015-1-10.

[3]吴迪.我国高校智库的传播力提升策略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4]王伟苗,童传贵,朱洪波.高校智库的建设现状、发展定位及对策思考——基于对贵州高校的调研[J].决策探索,2017(3).

[5]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Z].2017年2月.

[6]肖飞,李习文.智库全媒体传播能力建设路径浅析[J].新闻爱好者,2014(1).

猜你喜欢

智库影响力
让激情更具影响力
太极拳,风縻世界的影响力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微智库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