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

2017-03-28

成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加数被除数表象

凌 云

田东县朔良镇百敏村小学 广西百色 531500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重点、掌握关键、突破难点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其中突破难点尤为重要。何为教学难点呢?它是指学生在学习上遇到的难度比较高或阻力较大的地方。它的形成既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具有明显的个别差异性。就一般情况而言,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难点形成的原因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即知识难,也就是知识抽象,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难以顺利进行,所学知识内容相似容易发生混淆和所学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太强;二是主观因素。即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师教学不得法。如何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解决。

一、直观演示,逐破难点

感性认识,从而保证其抽象逻辑思维的顺利进行。如在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时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每一个面;看一看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想一想每个面的面积怎样计算,让学生在摸、看、想中建立知识的表象,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二、联系生活,化解难点

数学除了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的特点以外还有应用广泛的特点,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就应该尽量使问题更实际,更贴近生活,让学生从自己的身边找出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时刻注意把数学与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数学在孩子的眼里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从而使学生从枯燥的公式中、抽象的符号中解脱出来。

如学习“厘米和米的认识”时,要求学生先估计一下讲台、课桌、黑板各有多长,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实际测量。通过讨论交流,学生发现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到的数不同,从而体会到统一测量工具的必要性。在建立1厘米和1米的表象之后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与1米、1厘米长度相当的物体,再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熟悉的事物。通过对身边事物的实际测量和估测,激发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热情。

三、对比分析,类化难点

在教学中加强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对容易混淆的知识作深入浅出的辨析,以防止旧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干扰。如教学“化简比”时就应与求比值进行对比分析:求比值也就是求商得到的是一个数,可以写成分数、小数,有时也能写成整数;而化简比则是为了得到一个最简单的整数比,可以写成真分数或假分数的形式,但是不能写成带分数、小数或整数的形式。

四、温故知新,突破难点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逐步突破新知识的教学难点。

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35+25=60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从而突破难点。

五、动手操作,突破难点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差,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从感性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学习抽象概念,困难更大,这样具体形象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形成表象,再利用这一表象思维上升到逻辑思维,是突破难点的好办法。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可让学生亲自动手割割拼拼各类三角形的三个角,引导他们自己去得出各类三角形的内角和都等于180 0。

六、重视求证,突破难点

根据教材内容的难点,采取恰当的验证方法,也是突破难点的一种重要途径。对干判断题,一般学生很难断定,教师若教会学生根据题目采用相应的求证方法,就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判断33700÷24=1400……1是否正确,可引导学生利用求被除数方法来验证。1400×24+1=33601与原来的被除数不符,所以是错的。进一步求证得出1400×24+100=43700,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而余数也会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这样,抽象的题目就变得具体化了。

七、吃透教材,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计旨也: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不仅长知识,还要长智慧……,培养学生肯于思考问题,善于思考问题。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明确这一目的,把我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发展学生智力上,着眼于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学会自己走路,首先自己要识途。我认为要把数学之路探清认明,惟一的办法就是深钻教材,抓住各章节的重点和难点,备课时既能根据知识的特点,又能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精心设计、精心安排,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有课前的充实准备,就为教学时突破重点和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突破小学数学教学难点,教师必须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加以灵活解决,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猜你喜欢

加数被除数表象
分解加数
商一定小于被除数吗
求被除数
表与里
被除数可能是几
绘画往事:表象的折射
不计算也能比大小
加减法的错中求解
被除数可能是多少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