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新课导入的几点技巧与方法探究

2017-03-28刘延富梁远丽

成功 2017年10期
关键词:麦粒格子冲突

刘延富 梁远丽

1.辽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辽阳县兴隆镇九年一贯制学校 辽宁辽阳 111200

数学的学习对很多中学生来说是枯燥无味的,没什么兴趣,致使他们失去了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动力。为改变这一现状,要求教师为课堂教学做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创设满足学生心理需要和激发学习兴趣的课堂导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此来达到快乐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所谓课堂导入,是教师在授课之前围绕教学目标设计的教学语言与方法导入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导入是在为新课内容铺路和搭桥,是新旧知识连接的纽带,导入要起到激励、启发学生学习的目的和激发学生智力的活动。课堂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谈导入的几点粗浅认识:

一、复习导入法

每一个新知识的出现都有相应的旧知识与之紧密联系,通过回忆所学旧知识来导入新课是一种常用的新课导入方法,即所谓的“温故而知新”。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既可以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又可以把新知识以简单、易懂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给学生的思考提供思路并降低学生思考的难度,达到有效利用知识的联系来启发思维、促进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例如,在讲三角函数的二倍角公式sin2=2sin cos时,可以在复习回忆两角和公式sin(+)=sin cos+cos sin的基础上顺利的导入。

二、设疑导入法

因为教学过程几乎是一种“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活动,所以教师在授课之前故意给学生卖个“关子”,根据中学生追根溯源的心理特点及好奇心,提出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就能解决此问题的一些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课,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有一种“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理想和目标,在好奇心的引导下让学生积极思考,一定要弄清楚问题的来龙去脉。

三、故事、激趣导入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源泉。用一些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有趣的小故事、小游戏或者活动来创设课堂导入的情景,增加趣味的成分,旨在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解“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时以“印度国王奖赏国际象棋发明者的故事”引入。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1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2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依此类推,每个格子里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个要求不高便欣然同意了。学生因为好奇,想知道国王是否能实现他的诺言,就要想办法计算出1+2+22+23+…+263的结果,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思考的积极性。

四、信息技术导入法

信息技术导入是指把不便于传统课堂直接演示和无法演示的数学现象或规律制作成课件或幻灯片,用计算机模拟或放映图片来创设情境,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点题导入新课。幻灯片、录像、投影仪、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五、认知冲突型问题导入法

所谓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产生解决这种认知冲突获得心理平衡的动机,激发思考的活跃性和多样性。例如,在讲解“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一课时,课前提出一个问题:已知方程组x2+y2=20,xy=40,(1)求x+y的值;(2)分别求出x,y的值。在分析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x+y存在但x,y不存在的矛盾,让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形成认知冲突,并在回顾数系扩充的历史之后得出实数系还可以被继续扩充的设想,顺理成章的引入新课,达到引发学生探求的目的。

六、联系生活实际导入法

数学虽然比较抽象和难理解,但是它来源于实际生活.从学生熟知的生产、生活中的具体例子来阐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例如,学习了概率的相关知识,可以知道在周围生活中的一些类似抽奖活动的中奖率及商场举办这些活动的盈利情况(值得一提的是,概率最初产生于赌徒的赌注分配问题);学习了圆锥曲线就知道神州飞船的运行轨道是椭圆,且数学与我们的航天技术关系紧密;而对于空间几何的学习则更有利于我们对三维空间物体的理解,知道数学是现实存在的,不是空谈而是有用的,值得学生去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开发自己,获取知识。

总之,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点睛”之笔,是课堂教学中关键的环节,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桥梁和纽带。导入技巧和方法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和学生学习的效果。有趣的课堂导入能驱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达到激发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的作用。

猜你喜欢

麦粒格子冲突
数独小游戏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掉在石缝里的麦粒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数格子
填出格子里的数
格子间
从麦粒到面包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