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讨

2017-03-28邓钧升

成功 2017年10期
关键词:修己哲学思想道德教育

邓钧升

中共重庆市开州区委党校 重庆 405400

孔子创建的儒家思想不仅仅是我国重要的文化宝藏,对我国当今社会的发展也有非常深远的影响。孔子所倡导的道德思想将我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融入其中,对人们的行为、意识以及思想和观念等都有极大的影响。研究孔子的教育哲学对于促进现代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孔子的教育哲学思想

(一)孔子的教育目的

孔子的教育最初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仕”和“君子”,孔子对君子也有明确的定义。“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所谓修己就是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而安人则是指有治理国家和百姓的能力,这属于“才”,而君子则要德才兼备,以德为主。他还指出君子不仅能修身养性,还应该面对现实,改革时局。

(二)孔子的教育对象

孔子的教育对象是不分国界不分贵贱的,只要教育对象一心向学就可以接受教育,孔子认为教育应该推广普及至所有国民。孔子认为人是“性相近,习相远。”通过后天的教育可以弥补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所以在官学一统天下的时代,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并把培养对象扩大到了统治阶级成员以外,这也体现了教育的社会性,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三)孔子的教育方法

1、学而时习温故知新

在论语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观点,是孔子教育哲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点,他认为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不断的巩固和温习已学过的知识才能更好的掌握所学知识。

2、启发诱导举一反三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它是孔子最具有代表性的启发式教育思想。“愤”就是学生在积极思考解决某一问题时,正处在想解决但还没有完全领会通透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这时就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启”,帮助学生开启解决问题的思路方向。“悱”是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对解决问题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教师在这时就应及时“发”,帮助学生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并用准确的语言进行准确表达。

3、学、思、行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强调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同时他还认为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学习本身,而是学以致用。孔子一方面主张“三思而后行”,另一方面又反求诸己,注重反思。

二、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道德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精神因素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不可忽视。而孔子教育哲学思想中的道德教育思想则可以为当代社会发展提供精神支持。孔子道德教育以人性向善为根据,以性近习远为出发点,以社会和谐为目标,为实现圣贤的理想人格,建构了一套以仁义礼智信“五常德”为代表的道德规范体系,这是实施全面教育的最朴素的思想,为中华民族留下丰富的精神财富,对建设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借鉴作用。

(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以孔子为代表的传统教育是一种内向性教育,教师和学生都向内用力,致力于内心的丰富和人格境界的提升完善。孔子教育哲学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且注重智力和人格的培养,是人文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孔子素质教育实践中注重学、思、行相结合,体现了素质教育方法的开放性。在思维方式的培养上,孔子给做出了理想的榜样,他能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地激发人内在的潜力,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有极大的影响。

(三)和谐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根源

在当今时代,人类最需要的是和平的国际环境,良好的社会秩序,和睦的人际关系,团结一致的集体力量。孔子的和谐教育哲学,强调反求诸己,推己及人,孔子教育哲学蕴含‘天人合一’的辩证思想。强调“人”和“自然”存在着一种内在的关系,必须把“人”和“自然”的关系统一起来考虑,这对于解决今天“人”和“自然”的关系具有积极的意义。从天人关系,到现实人伦,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的定位,从存在到本质的协调,从外在的世界到内在的人格,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的示范指导体现于价值关系的各个方面,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可以通过转换而重生,在当代社会焕发出耳目一新的生命力。

三、结束语

文章主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角出发,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文思想,对孔子教育哲学的思想做了简单梳理,并探讨了其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价值。孔子教育哲学思想立足于个人的成长历程,着重道德教育,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社会和谐,具有普遍性的适用价值。

[1]杨濡菡.论孔子教育哲学思想“因材施教”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J].现代职业教育,2017(10):117.

猜你喜欢

修己哲学思想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双百”方针与毛泽东哲学思想
苏州传世家训中的修己之道及其对区域文化的影响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修己”与“安人”——“中庸”内涵辨正及其伦理原则探析
论语小故事,人生大道理
立足实践的邓小平哲学思想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商鞅军事哲学思想简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