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本土化对高职教师能力需求研究

2017-03-28

成功 2017年10期
关键词:本土化经验职业

蒋 桦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 402160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国际经验的不断深入,逐渐意识到国际现代学徒制“本土化”是学习国际学徒制经验的主流方向,而“洋为中用”的前提,是要抓住“人是事业发展的第一因素”,对一线教师的能力加以提升以适应新时代国际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在新形势下的要求。

一、国际现代学徒制发展

国际现代学徒制的发展,以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为主[1],从整体上看,他们制订了详细的学徒制实施标准,成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战略,对职业教育的支持有远见卓识的实践,无论在投入,政策保障,人才保障等方面都有行之有效的支持体系。

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双元制”的基础上,在国际交流交往中,不断推陈出新,在相互衔接机制中探索出新的发展体制机制,特别是在“学习属地”开展有利于当地现代学徒制发展的“改革”变换形式,注重“衔接效应”增强变化成分的应用体制机制,成为当今德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上推广的主流。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素来重视课程质量保障[2],在新时期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更加重视从师资队伍培训与建设方面加强职业教育发展与保障,对质量的重视对保障体系指标的构建进一步完善,并通过与各国职业教育发展进行对比,从比较研究中吸收各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先进经验,以期对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方面有进一步的发展。

英国职业教育进入21世纪以来,就业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对就业者的职业素养要求越来越高[3],但英国职业教育未从“表面”上进行变革,而是发掘背后的真实“规律”,即从职业教育质量监管,办学体制机制方面下功夫加以改进,以期适应新时期世界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式变化,对英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多方保障。

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需求为以学生为基本导向,注重人文与科学精神的培养[4],且与中国东南沿海省份如福建省的职业教育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在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新加坡职业教育理念,形成自身独特的发展体系,与时俱进改进不足和凝练优势。

二、中国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应用情况

中国对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的学习十分重视,在实践中根据各国的情况不断探索国际现代学徒制应用的体制机制,培育国际现代学徒制在中国应用的“环境”和“土壤”,在国际现代学徒制的应用中,注重对“长效机制”的实践[5],与职业教育发展先进国家进行合作,形成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并在实践中加以充分应用,形成适应本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政校企”环境下国际学徒制经验“本土化”

在推广国际学徒制本土化应用中,形成由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参与的“政校企”机制,在三方合作中,形成适应国际学徒制在中国应用的环境,培育各种职业教育合作项目,为国际学徒制经验植根中国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针对其中的师资队伍培养,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等方面都形成有益的探索。

(二)国际学徒制经验的转化

在现代学徒制经验的转化过程中,结合已有的经验,在不同省份的高职院校中开展有益的探索,通过在对本地区的产业经济产业结构的基础之上,形成发展体系,是根据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的应用做出有益的探索,形成文献成果加以推广应用是目前我国对国际现代学徒制应用转化的主要发展形式。

三、国际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环境下对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需求

随着国际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深入发展,对新时期高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分别从“教学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都有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

(一)教学能力

随着国际现代学徒制本土化的不断推进,需要一批具备适应国际化学徒制经验的,国际学徒制经验的本土化应用对教师语言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通过对国际学徒制经验进行更深入的理解,在对国际学徒制经验原始资料的理解上,加深对国际学徒制经验在教学运用上的使用,运用到教学中,对学生的技能培养产生积极的意义,在教学中对教学设计、教学计划等进行必要的改进,以适应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本土化后对教学的改进,以期起到对教学的促进作用,增进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二)学习能力

在国际学徒制经验对高职教师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教师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有新的要求,对于教师而言,在国际现代学徒制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先进教学思想将学习结合并应用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对国际学徒制经验文献,需要着力阅读,形成持久的学习能力,在应用中将所学经验进行转化。学习能力中主要组成部分不光是阅读能力,更有对国际学徒制经验的判断,即在结合专业基础上的,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本土化应用的思考,将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与自己所从事专业教学相结合,形成新的教学动力,在学习能力提升的基础上培养在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本土化的情怀。

(三)实践能力

新的形式,高职教师在国际学徒制经验本土化的实践方面需要有创新意识,通过多种手段对教学实践能力进行提升,对于实践能力的要求,在现代国际学徒制本土化的要求下,赋予了更多的要求,一是对教师的“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应用能力,针对高职教师普遍存在的理论应用能力偏弱的问题;二是对高职教师在实践“顶层设计”上进行进一步修正,对高职教师在使用国际学徒制经验方面能力加以强化。

(四)研究能力

针对国际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教师的应用情况,需要高职院校教师具有一定教改和科研能力,将国际现代学徒制更好的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加以应用,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需要高职教师有深刻的眼光,能够在日常教学和工作过程中,发现相应的问题切入点,在教改和科研过程中将经验更好地结合本地社会经济情况才应用在教学与科研过程之中。

四、国际现代学徒制本土化下高职教师能力提升策略研究

针对新时期国际现代学徒制本土化对高职教师能力有新的要求,以从如下四个方面的方式进行提升。

(一)海外研修提升策略

通过将教师派遣到海外研修,接触最新的国际职业教育经验第一手资料,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在海外培训中,采取全外文教学方式,选送有外文基础的教师出访,由政府教育机构与国外接收院校统一进行管理,通过将教师利用国外先进高校一流教学管理方式进行研修选修模式管理,在广泛交流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对已有的经验加以充分推广,在推广的过程重视成果转化。

在国外研修接收方教师的选择上,从保障教学质量的方面出发,选用一流教学师资队伍加以培训师资力量保障,通过直接面授结合互联网教学的模式,推进经验融合实践,在思想方面和业务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海外研修中,应当注意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在政府机构的牵头下,联系合作方院校,并由派出方院校承担派出教师的学习生活保障,形成可行、可持续发展的排出培训机制,形成长期合作体制机制。

(二)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

通过信息化能力的提升,带动教师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综合素养提升,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教师的综合素养能力中,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有较重的权重,通过互联网与培训教师、同行进行经验分享和交流,能够提高效率,提升学习效率,引用互联网技术对现代教育教学技术的应用加以推广,有助于高职教师通过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增进教学质量,对学习能力加强。

(三)产教融合提升教师实践能力

产教融合中形成新的政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将教师与企业实践项目和校企合作项目相结合,形成统一协调的体制机制,针对高职教师在实践能力上的短板,研究有针对性的改进实施策略,该策略紧密结合企业相关需求,对将教师在企业的实践锻炼中,形成有益的提升途径,企业派遣最为优秀的实践员工带领相关教师进行“校企对接”,在该过程中,企业和校企合作的双方都具有重要的工作地位。

(四)通过参与实践经营具体项目提升研究能力

在产教融合提供的高职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经营具体项目过程实施中,需要有职业发展经验的积累并在其中发现研究机会的眼光不能忽视。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加强发现研究项目的思路,并应用在实践项目中,解决实际问题,创新研究范围。

五、结语

在中国高职迅猛发展的当今,越来越多的机会有与国际学徒制经验进行接触的经验,在此过程中,有更多的新情况出现,并会对学习的过程产生影响,始终抓住“人的因素是事业发展的第一因素”这一关键的要义,能够使现代高等职业教育学习国际经验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将高职教师能力需求确立并结合国际现代学徒制经验学习的要求加以提升,并构建相应路径,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需要长期规划考虑的。

[1]李玉静.国际视野下我国学徒制的未来发展——德、英、澳、新学徒制发展特点及对我国学徒制发展的建议[J].职业技术教育,2015(21).

[2]吕红.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课程质量保障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9.

[3]许晓燕.就业导向下英国职业教育改革趋势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

[4]卜晓苑.新加坡职业教育发展对我国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之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12(01).

[5]刘春香,赵中建.从课程国际化视角看高校教师海外研修之成效——基于上海27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教师教育研究,2014(02).

猜你喜欢

本土化经验职业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经验
诉前强制调解的逻辑及其本土化建构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职业写作
美乐家迎来本土化元年
我爱的职业
论电视节目的本土化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