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设备购置及维护类财政资金产出及效果类指标设定的思考
2017-03-28殷茂文屈剑波张照涛
●殷茂文 屈剑波 张照涛
关于设备购置及维护类财政资金产出及效果类指标设定的思考
●殷茂文 屈剑波 张照涛
作为财政资金绩效评价的核心,指标体系设置是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基础和关键,也是整个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从目前财政支出最终用途看,设备购置和维护类资金是财政重要支出,在具体项目开展绩效评价时,大多数项目均涉及设备购置及维护方面的绩效指标。而从目前我国开展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的实践来看,设备购置及维护类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基于此,本文重点就设备购置维护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产出和效果类指标作进一步探索和思考,优化产出及效果类具体评价指标,以期实现财政支出设备购置及维护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规范化、科学化。
设备购置及维护绩效评价共性指标
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正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支出是对象,绩效是内容,评价则是手段。而其中,绩效评价指标的构建又是绩效评价体系构建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绩效评价工作的质量保证和生命线所在,直接关系到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效果。设备购置及维护类支出是指各类设备的购置及维护的支出,包括设备购置类和设备维护类两大类。设备购置及维护类支出作为财政项目支出中的重要支出,在整个财政支出中具有占比大、类型多、相对较为复杂的特点。本文重点就设备购置维护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产出和效果类指标作出探索和思考,以点带面,以进一步明确产出及效果类具体评价指标,为实现财政支出设备购置及维护类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规范化、科学化提供必要条件。
一、关于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目前,理论界和财政部门针对财政项目支出指标体系构建,特别是关于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的概念有着不同的认识。为此,在深入分析设备购置及维护类项目产出及效果类指标前,有必要对财政项目支出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特别是共性和个性指标建设路径予以进一步明晰,以便在整体设计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符合评价工作实际,达到评价的效果。
财政资金按项目支出用途分类包括业务类、政策类、工程及维护类和设备购置及维护类等四个大的一级分类,这一分类已经达成了基本的共识。业务类项目支出主要面向公共部门为履行公共职能进行的运转活动、专业性活动而发生的支出,包括运转经费和专业性活动经费等;政策类支出项目主要包括转移性支出和购买性支出,可以分别从社会事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角度进行再分类,并从个人、机构和具体事项角度进行分类;工程及维护类则包括了政府为完成基本建设工程和信息化工程的实施、修缮和维护所发生的财政支出;设备购置及维护类则指向政府各类实物购置及维护的财政支出。在此分类下,可以分别设计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无论是业务类、政策类(转移性支出)、设备购置及维护类还是工程及维护类支出,在评价指标的设定过程中,应当根据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四个维度,遵循SMART原则,先确定四个维度的具有普遍性的共性指标。投入和过程,包括了项目目标、决策过程、资金分配、组织管理、资金管理和项目管控等相关内容。例如:项目的目标是否科学和细化、项目的决策依据是否科学充分、项目的实施方案是否完备、项目的组织是否合理、项目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否严格执行、项目财务管理是否健全规范、项目管控(质量、成本、风险、进度)是否有效。产出和效果也不例外,产出方面应在成本、数量、质量、时效等方面先期研究探讨形成具有普遍性的特性指标,效果方面应进一步明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社会公众满意度等特性指标。
在此基础上,由于财政支出项目的差异性,如:同属基本建设项目类城市污水处理项目与道路交通项目在产出和效果方面就具有极大的差别——前者侧重于环境效益(清洁、低污染、环境友好),后者侧重于社会效益(安全、高效率、交通便捷)。为此,在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应坚持分类的思路,首先建立四大分类基础上的产出和效果具体共性指标,在此基础上,按照财政支出科目大类,根据具体支出科目和行业分类来具体细分,明确分科目、分行业的具体个性指标较为适宜。例如:农林水支出-农业基础设施-设备购置与维护类、农林水支出-水利基础设施-设备购置与维护类,等等。可以说,财政支出分类个性指标设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总路径基础上,建立“指标树”,在主干基础上延展枝叶,逐步推进和完善。
二、关于设备购置及维护类产出和效果共性指标设置考虑
设备购置和维护类产出和效果共性指标设置总体上应考虑购置和维护两个大类,具体指标根据不同行业、支出分类、设备类型进行分类设计。
从设备购置和维护类产出共性指标看,重点是评价设备购置的完成情况。应按照数量、质量、时效、成本四个维度来进行研究分析设置。数量指标主要考察购买或维护的设备数量是否与计划一致,核心指标应设为“XXX设备采购完成率”;质量指标考察购买的设备型号、技术参数等是否符合要求,质量验收是否达标,维护的设备正常运转等,核心指标应设为“设备一次验收合格率”;时效指标主要评价采购、安装或维护工作是否及时,是否正常工作,核心指标应设为“设备采购完成及时率”、“设备安装到位及时率”等;成本指标主要考察设备购置及维护计划工作目标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反映和考评项目的目标与实际的购置及维护程度,核心指标应设为“成本节约率”或“目标与成本差异率”。
从设备购置和维护类效果共性指标看,重点是评价通过设备购置及维护活动所产生的效果。效果类共性指标较微观物质生产领域的经济效益相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总体来看,应按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和社会公众满意度五个维度进行设置,在此基础上,再区分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例如,医疗和环保等设备会直接产生生态效益,科技馆等基础设施内设备购置等可间接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由于设备购置及维护类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直接效益,重点反映其设备购置及维护带来的设备投入使用程度,核心指标为“设备使用率”、“设备淘汰率”等。对于间接效益,重点反映其相应工作效率和服务能力的提升。对难以量化的内容可以用一些定性指标评价,可以采用专家评议或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评价。
三、关于设备购置及维护类产出和效果共性指标设置要素及权重考虑
在按照相关维度进行科学合理设定设备购置及维护类产出和效果共性指标的基础上,在设置过程中,要对相关指标要素予以进一步明确。各分项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指标说明、目标值、业绩值、评分标准。具体设计过程中,不同类型指标应遵循重要性均等规则、重要性差异规则、多级判断规则、有无判断规则、线性规则等在内的不同原则分别细化评价指标的评分规则。结合设备购置及维护类项目支出特点,围绕投入、过程、产出和效果这一资金流,应更加突出设备购置及维护类项目的产出和效果,加大这两类指标的整体权重,产出和效果类指标权重应占全部评价指标权重的60%。
本文仅是对设备购置及维护类项目支出产出和效果类指标设置进行了基本的思考,仅是“抛砖引玉”,鉴于建立在共性指标体系基础上的分类个性指标还需要进一步分类研究探索,因此应在进一步明确指标体系构建路径的基础上,按财政支出职能,构建不同行业和支出类别的个性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相应的行业标准和历史数据,强化指标体系的维护,实现指标体系的动态管理,才能真正符合财政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际,以指标体系的应用来提升评价质量,强化结果运用,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作者单位:青海省财政厅预算绩效管理处)
[1]财政部.关于印发《预算绩效评价共性指标体系框架》的通知[EB/OL].(2013-04-25).http://yss.mof.gov.cn/zhengwuxinxi/ zhengceguizhang/201305/t20130507_857159.html.
[2]贺利娟.绩效评价指标与标准体系探索渐渐成型[N].中国财经报,2016-12-27(07).
[3]黄龙梅,董立友.公里医院医疗设备购置绩效评价的探讨[J].医院院长论坛,2010,(03).
[4]郝冬梅,冯倩.医疗设备管理与绩效评估[J].现代医院管理,2013,(02).
(本栏目责任编辑:范红玉)
本栏目由上海闻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合办